此人中日混血,卻被國人奉為民族英雄,至今被日本人崇拜

2020-12-05 Leo研究社

說起日本,大多人想起來的就是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起的一次一次侵略戰爭。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再到後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其實在宋代之前,中國和日本的關係一直不錯,比如唐朝日本就派了很多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明末時,東南沿海一個叫海上走私商叫鄭芝龍,他到日本做貿易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為夫妻。1624年8月27日,鄭成功出生於日本的川內浦的千裡濱。傳說田川氏在一處名為"千裡濱"的海灘撿拾海產時,突然感到肚子疼,然後在一片巖石上生下鄭成功。直到現在,那裡還有一塊被叫做"兒誕石"的石頭以紀念鄭成功的出生。

就在鄭成功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親鄭芝龍去了臺灣,從此在海上當起了海盜。鄭芝龍先是率領自己的部隊打擊其他海盜,後又接受明朝朝廷的招撫,幾年後平步青雲官至總兵。鄭成功七歲時被父親送回故鄉,請名師教導。他聰慧過人,十五歲考取生員,二十一歲時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太學院讀書,明末名儒錢謙益正是他的老師。在良好的儒家文化薰陶下,鄭成功成為一個有遠大志向抱負的青年。然而時勢動蕩,不久清軍便攻入江南,鄭芝龍也投降了滿清。但是鄭成功卻沒有屈服,他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1661鄭成功北伐失敗後,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打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盤踞在臺灣的駐軍,成功的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臺灣。但不久後鄭成功就病逝了,他的後人開始統治臺灣,而鄭成功則在臺灣民間被尊為為"開臺尊王"、"開臺聖王",臺灣民間廣設廟宇加以祭祀。因為抗清和收復臺灣的偉業、鄭成功被兩岸同胞尊稱為"民族英雄"。可是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竟然也將鄭成功稱為"民族英雄"。

這是為什麼呢?除了鄭成功有日本血緣外,可能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鄭成功起兵抗清,成為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而中國清朝,正是日本開始策劃和實踐侵略中國的重要時期,鄭成功抗清的形象,正好符合當時日本鼓勵民眾敵視中國的宣傳形象。

2,因為鄭成功及其後人拒不投降滿清,客觀上也使臺灣成為了一段時間的割據勢力。這在迎合了日本企圖侵佔臺灣島、分裂大陸的野心。 在他們的宣傳中,臺灣是被一個日本人的後裔佔領了很長的時間。

3,日本佔據臺灣時期,借用鄭成功的血緣,對臺灣人民進行親日殖民教育,想從文化上徹底統治臺灣。

鄭成功雖然有日本血統,但是他的豐功偉績證明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人,是中國人的民族英雄。日本人把鄭成功奉為民族英雄,並不是出自內心的,而是借尊敬之名,暗地裡為侵略和擴張做思想準備,無處不流露出他們的狼子野心。

相關焦點

  • 解密:日本人為何傳頌鄭成功,因為他是中日混血?
    明朝末年,吳三桂為爭奪愛妾陳圓圓,以替明帝復仇為名,出關向滿清借兵,結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滅亡。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留下千古罵名。與此相反,京師淪陷以後的江南各地,湧現出不少精忠報國、救亡圖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復明到底、收復失地臺灣的鄭成功。
  • 韓媒:日本人的根是朝鮮半島系的混血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11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紛紛報導稱,DNA分析證實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土著居民繩文人和從朝鮮半島遠洋渡來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東京大學和綜合研究生院大學等構成的研究隊伍在10月31日綜合發表了內容相同的研究結果。
  • 它被國人當成垃圾隨手扔掉,在日本卻被奉為美食,網友:真吃不下
    它被國人當成垃圾隨手扔掉,在日本卻被奉為美食,網友:真吃不下雖然人們常說,美食不分國界。但是老輩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國內的人都把它當成垃圾,沒人願意吃,但是在日本就不一樣了,人人把它當成很寶貴的東西,而且把它烹飪成美食。沒見過海參內臟的朋友通過圖中可以看到,海參切開後,是有一大坨的髒東西的,這就是海參的內臟了。看起來非常的噁心,一看就沒有什麼食用的欲望,所以中國人都是處理了隨手就扔掉了。
  • 再論嶽飛絕不是「民族英雄」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屢屢使用的「民族」概念,是以梁啓超為代表的晚清知識分子通過日本間接自西方引進。其引進的動機,是欲以「民族主義救中國」,一如梁啓超所言:「今日吾中國最急者……民族建國問題而已」,而要「民族建國」,就必須通過新的歷史教育,在國民心中植下「民族主義」意識:「嗚呼,史界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悠悠萬事,惟此為大!」
  • 完爆日本混血,蘇炳添10.03秒賽季最佳,紅色閃電欲再破10秒
    完爆日本混血,蘇炳添10.03秒賽季最佳,紅色閃電欲再破10秒柳號綜合觀察又見紅色閃電,又見蘇炳添風馳電掣,又見中國短跑強勢起航。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數次口出狂言的日本混血高手劍橋飛鳥,被蘇炳添完爆。蘇炳添出場之前,他的師弟謝震業也在第三組以小組第三的成績出線,他的成績是10.13秒,其成績與於另一奪冠熱門人物、牙買加的約翰-布雷克相同,只是以千分秒的劣勢排在第三。謝震業去年年初才開始,正式跟隨蘇炳添的恩師袁國強練100米項目,他的個人最好成績是在去年里約奧運會預賽上創造的10秒08。
  • 中國人寫的《三體》,為啥韓國人看不懂,卻被日本人奉為「神書」
    中國人寫的《三體》,為啥韓國人看不懂,卻被日本人奉為「神書」你看過《三體》這本書嗎?不管你看沒看過,我都建議你看一遍,因為這本書太過現實,超越了科幻的範疇,更多的是教你拓寬視野、看清人性。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儘管備受歡迎,離我們比較近的兩個國家,《三體》卻呈現出了兩種不同的現象:在韓國,上市之初只賣出400本;在日本,剛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僅在一周內就加印了10次,3周就賣了超過100000冊,甚至有網友將它奉為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三個中國人,王陽明、徐福和蔣介石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歷史上又互為師生。但是抗日戰爭,日本給中國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加上日本又一副「死不認帳」的態度,所以兩國關係不是很好。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很崇拜中國的,最起碼這三個人在日本得到最高禮遇的崇拜。
  • 混血長相在娛樂圈就更吃香?
    李嘉欣的父親是葡萄牙人張栢芝的母親是中英混血混血男明星如費翔和鳳小嶽,也是一樣的靚麗外形高大帥氣,羊就不上圖了。再說回女明星們,新一代如昆凌、郭碧婷、吉娜,她們也都是混血身份。昆凌中韓澳混血郭碧婷父親是中美混血吉娜是德韓混血再看看鄰國日本呢?畢竟日本可是亞洲審美風向標。
  • 被日本人奉為神菌,眾多日本人為之痴狂的松茸菌
    一個關於松茸和人的真實故事據說,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受原子輻射的日本人,來到中國雲南深山住了三四年,竟依然健康。後來回到日本,發現同樣受到輻射的親人已全都不在人世。此人回國的消息經海關報知有關部門,對此權威人士大為不解,立即著手組織調查,後對此人反覆體檢,竟找不到任何輻射汙染。
  • 日本人最喜歡的混血女藝人是?
    日本人最喜歡的混血女藝人是? 2014年07月16日13:3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近日,日本媒體實施了一項問卷調查,評選出了最具人氣的混血女藝人。
  • 騙子黃禹錫:是怎麼成為韓國民族英雄並為韓國衝擊首個諾獎的?
    但韓國卻屢屢與代表頂尖科研成就的諾貝爾獎擦肩而過,至今在諾貝爾科學獎方面還沒有取得突破。因此,韓國人對諾貝爾的渴望是顯然的。因此,當韓國一位科學家宣布他做出諾貝爾級的成果時,韓國人將其奉為「民族英雄」,卻不想為韓國科技史上的最大騙局推波助瀾。
  • 日本傷兵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照料47年,報答方式令人唏噓
    某日,他與和妻子攜帶挖掘出來的山貨前往鎮中趕集時,發現路邊有一行為舉止極為古怪的乞丐。此人衣衫襤褸,不停地向路邊行人討要吃食,但他又不像別的乞丐一樣光明正大的討要,而是遮住面部,動作也畏畏縮縮。心地善良的孫邦俊上前問候,這才得知此人是遺留在華的日本傷兵。
  • 「與白人通婚,改善國人基因」,盤點康有為那些駭人聽聞的作為!
    很多人在評價別人的時候往往喜歡走極端,要麼此人「極好」,要麼就是「極壞」,要麼被捧上雲端,要麼被踩在腳底。「戊戌變法」大佬康有為就是被如此看待的一個人。當「變法者」的光環扣到頭上時,他曾犯下的一切罪惡似乎都可以被原諒。歷來都有對康有為的正面評價,對於他所做的各種思想貢獻,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在此不再多說。
  • 你知道現在的日本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第一個成功在中國「認祖歸宗」的日本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八年,一個名叫門田修的日本人來到中國,並拿出了家族精心保存的族譜,聲稱自己是華人後裔,後來以王氏後人的身份到山西太原認祖,被歸入太原王氏族譜。近些年,日本社會廣泛地掀起一陣「認祖」熱潮,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00多萬日本人計劃或者已經到中國「認祖歸宗」。
  • 當日本民族不再「純潔」,種族歧視瞄準了混血
    在日本,從對混血的稱呼上便可以看出偏見一直存在。1639年至1853年間,日本關閉了邊界,除了橫濱和長崎等港口城市還有中國和荷蘭商人活動。在這些貿易中心,日本人與外國人所生的子女被侮辱為「ainoko(雜種)」。隨著明治時代社會進入現代化進程,日本開始樹立自己的民族形象,出現了亞洲人種裡日本至上的概念。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清日三國交涉的情景中日戰爭對中日兩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國際形勢具有重要的意義,中日兩國今日國運的淵藪都是如此。這個系列的風俗畫是當時日本畫家對戰爭的寫照。此圖為1894年6月至7月的三方談判。在朝鮮政府與東學軍就全州和議達成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撤兵,日本公使大鳥圭介開始與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商談撤兵問題,但在日本政府干預下,不但沒有撤軍,而且不斷增兵,不久,日軍在朝鮮的駐軍就大大超過了清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也是清廷的決策者,他希望中日兩國聯合撤兵,既不向朝鮮增兵,也不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先由清軍撤兵,最終給了日本人一個可以乘機。
  • 環球時報:中日一旦開戰 日本社會必陷入恐慌
    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的挑釁很憤怒,巴不得好好教訓它一頓。但中國社會總體是理性的,真正認為一場戰爭能解決釣魚島問題的國人並不多,人們更希望能在釣魚島問題上壓制日本咄咄逼人的姿態。實際支持通過非戰爭手段解決釣魚島問題的中國人更多。  日本不敢打,是很多中國從事對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相當堅定的看法。
  • 該國寶級青銅器造型奇特,現存於日本博物館,至今無人弄懂其含義
    這很讓國人心痛。據記載,我國流失到國外的文物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西方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珍貴文物的存在,當然不僅限於西方國家,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博物館中也有我國的文物。在這麼多流落出去的文物當中,可以說有很多的國寶級的文物,在日本京都泉都博物館中,珍藏著我國一件非常奇特的文物,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
  • 為什麼DOE試驗設計被日本奉為「國寶」?
    據稱,每年日本有數百家企業利用該方法完成10萬餘項研究,其質優價廉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暢銷不衰,促使日本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因此,DOE試驗設計被日本奉為「國寶」。 試驗設計(DOE)應用: 某陶瓷生產企業需改進瓷磚的質量,試驗指標為不合格品率。
  • 希特勒:此人敢刺殺元首
    那麼,黨衛軍為何對一位德國木匠嚴加看守呢,此人到底是誰?原來此人跟希特勒有關,用希特勒的話來說:「此人陰謀差點得逞,讓帝國毀於一旦!」 隨著德國民眾對納粹元首希特勒的崇拜陷入一種近似狂熱的浪潮之中時,喬治.艾爾塞決定刺殺希特勒,讓處在戰爭邊緣的德國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