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亮著,一個人視而不見繼續走,其他人就跟著走,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
這時,有沒有人會堅持原地不動,耐心等待,直到綠燈亮起?退休教師盧志權在前天下午舉行的黃浦區淮海街道社區論壇上,透露了他在路口觀察的情況。
漠視紅燈者大都盲從
紅燈停,綠燈行,簡單的規則,卻時常遭遇亂過馬路的尷尬。究竟尷尬到什麼程度?
上周,盧志權在兩個時段選擇兩個路口,坐在小板凳上實地觀察。統計顯示,上午7時10分至7時30分,合肥路、黃陂路口,49人、54輛自行車、72輛助動車,合計175人次闖紅燈;1輛自行車、2輛助動車、0個行人,合計3人次不闖紅燈。在這裡,遵守規則和不守規則的比例為3:175。
上午10時至10時20分,徐家匯路、肇周路口,22人、39輛自行車、46輛助動車,共計107人次闖紅燈。在這裡,不闖紅燈的與闖紅燈的人數大致持平。
「幾乎每一次闖紅燈,都有帶頭的、觀望的、盲從的,典型的『羊群效應』。」盧志權說。
要讓人們看得見紅燈
盧志權坐在小板凳上記錄統計結果,有人看了好奇,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在統計「看不見紅燈」的人。
「聽我這麼說,原本想闖紅燈的行人把邁出的腳縮了回來,直到綠燈亮起。」盧志權說,他發現「羊群效應」能讓人「跟」著闖紅燈,也能讓人「跟」著等綠燈。
事實上,盧志權多次發現,紅燈亮起時,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人等綠燈,身後的人也就會跟著等。他還發現,中小學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模範,年輕人也都能聽勸。
「所以,讓更多志願者參與維護交通法規,提醒人們眼裡有紅燈,很管用。」盧志權說。
守法帶頭人相當重要
上海這麼多馬路,志願者人力有限,怎麼配置,才能好鋼用在刀刃上?
盧志權發現,淮海路上闖紅燈的人不多;徐家匯路一類的主幹道,闖紅燈的人與自覺等候綠燈的人,不相上下;附近小馬路,幾乎到處都是隨意過馬路的。
為什麼這樣?「不同的交通環境,造就了不同的規則意識。」盧志權說,淮海路是城市窗口,交通管理花了很大成本,黃陂路路口完全做到了人車分離,保障行人有充足的時間安全過馬路;支小馬路上,只要幾步就能過馬路,車速慢,行人冒的「違規風險小」,交通規則在這裡被「忽略不計」;非繁華地段的主幹道,比如徐家匯路,守法「領頭羊」尤其重要。
「城市交通管理要呼籲鼓勵更多人做守法『領頭羊』。」盧志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