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積極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本源量子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郭光燦說道。該平臺的上線,是量子計算從較低技術成熟度的科學研究走向更高技術成熟度的標誌,對量子計算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量子計算機在合肥實現工程化,僅僅是我市加速挺進全球量子信息技術創新高地的一個剪影
-
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因此,儘管袁隆平、郭孔輝和王夢恕等在工程技術領域內做出了開拓性的巨大成就,極高的提升了我國在某些領域的工程技術水準,但在理論上卻很難取得新的創新。舉例來說,袁老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配套了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並攻克了制種難關,對雜交水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成就)。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創新研究院(籌)成立
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籌)(以下簡稱南海創新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會議日前在廣州舉行。中科院副院長、南海創新研究院理事長相裡斌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聽取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創新研究院籌建工作組組長、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所長張偲作的南海創新研究院籌建工作匯報,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籌)理事會章程》、創新研究院學科方向布局和2018年工作計劃。
-
安徽大學成立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央廣網合肥9月26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安徽大學獲悉,該校近日成立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方向聚焦在先進功能材料、功能器件與集成、光譜學與光電信息技術、新能源與先進控制技術、智能計算與多源大數據等五大學科方向,首任院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擔任。
-
合肥打造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本源量子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郭光燦說道。該平臺的上線,是量子計算從較低技術成熟度的科學研究走向更高技術成熟度的標誌,對量子計算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原始創新厚積薄發 量子計算機在合肥實現工程化,僅僅是我市加速挺進全球量子信息技術創新高地的一個剪影。
-
中國工程院為何成立?袁隆平等科學家為何第二輪才得以入選?
因此,儘管袁隆平、郭孔輝和王夢恕等在工程技術領域內做出了開拓性的巨大成就,極高的提升了我國在某些領域的工程技術水準,但在理論上卻很難取得新的創新。舉例來說,袁老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配套了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並攻克了制種難關,對雜交水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成就)。但由於雜交水稻的理論基礎早在孟德爾時期就已經提出,即孟德爾的經典遺傳學中的雜種優勢。
-
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開幕式由安徽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洵主持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論壇並致辭,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韓軍,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必方,省科技廳廳長羅平,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常印佛、龔知本、郭光燦、郝希山、張裕恆、王紅陽、崔向群、鄭永飛、鄭裕國、袁亮、楊善林、趙政國、謝毅、杜江峰、李建剛、陳學東、田志剛、王運敏、俞書宏、方家熊等24位院士,長三角「三省一市」科協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宏永及有關高校
-
安徽大學副校長俞本立調研合肥創新院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情況
合肥創新院院長李季詳細介紹了合肥創新院作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在體制機制上的探索與突破。自成立以來,合肥創新院始終堅持「三輪驅動」發展戰略,將技術、資本與產業化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探索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避免經濟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兩張皮現象的發生。通過與合肥市政府的緊密合作,逐步建立起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新模式。
-
幾經挫折,多次申請,師昌緒助力中國工程院成立
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各國紛紛掀起了舉辦國家工程院或者國家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浪潮。早在1919年,瑞典就成立了瑞典皇家工程院,其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繼成立了國家工程院,1987年,國際上還成立了「工程與技術科學理事會(CAETS)」。但是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都還沒有單獨成立的工程院,僅有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這種狀態不利於我國在工程及技術科學上的快速發展。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5-06-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唐孝炎首次訪問安徽光機所,並作了題為《我國大氣環境科學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
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成立
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成立 2014-12-1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在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掛牌成立
-
——「創新100」走進國儀量子(合肥)技術...
近日,儀器信息網「創新100」項目走訪團隊來到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國儀量子總經理賀羽、副總經理張偉、行政人事部總監賀成芬等接待了調研組。為了加快科學儀器的產業化進程,2016年12月,國儀量子成立,博士在讀的賀羽出任總經理。在成立不到3年的時間裡,國儀量子不僅推出了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等科學儀器,而且發展了以量子傳感器為代表,包括任意序列發生器、量子態控制與讀出系統、SD5000智能工控主板等系列核心器件。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專項工作組趕赴合肥調查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消息,透露中科院黨組已經向合肥研究院派出專項工作組。中科院表示,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組成。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安全所)的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提出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
9月27日下午,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在上海成立。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餘其俊、校黨委副書記陳剛出席成立儀式。上海校友會名譽會長周中富、上海校友會會長楊桂生、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芮曉玲及長三角區域校友會代表、聯盟會員等參加儀式。會議由上海校友會副會長吳小東主持。 餘其俊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聯盟成立的意義和必要性。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且從行政級別來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均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那麼,為什麼感覺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的新聞報導、影響力要完勝中國工程院,且坊間也常說: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這是為什麼呢?
-
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舉辦 24名院士齊聚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常印佛、龔知本、郭光燦、郝希山、張裕恆、王紅陽、崔向群、鄭永飛、鄭裕國、袁亮、楊善林、趙政國、謝毅、杜江峰、李建剛、陳學東、田志剛、王運敏、俞書宏、方家熊等24位院士,以及有關高校、科研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共450人齊聚一堂,開展深入研討交流。
-
合肥搶佔創新高點 加快「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在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上求突破,催生關鍵核心技術 4月30日,在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中科院與安徽省啟動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
-
正式開通!合肥再添一科研「國之重器」
12 月 13 日,2020 年第三屆信息中心未來網絡國際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開幕式上,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此次開通,標誌著這一在合肥 " 落地 " 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裡程碑式進展,該分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智能網絡領域的科學研究、產業轉化以及應用服務等取得新突破。
-
合肥:一片創新的天地
「合肥造」高科技碩果纍纍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考察期間走進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點讚合肥的智能語音、新材料、智慧新能源、裝備製造、智慧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科技創新產業。過去的一年,這些「合肥造」高科技企業如何書寫傳奇? 你是否還記得機器人「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