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6166697
九龍坡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熱線
023-89123801 023-68058242
九龍坡區政府衛生服務熱線電話
8月29日,本公眾號《愛了一輩子的書 如今,他打算給它們找個好歸宿》報導了83歲老人張時全想為近千冊藏書找個好歸宿。
喜瑪拉雅書店創辦者劉景活看到報導後,多次聯繫,表示非常希望能將張時全老人的藏書帶回書店,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
▲喜瑪拉雅書店創辦者劉景活到張時全老人家「求書」。
1
「託付一本書,就像把心交給一個人」
「得知張老有捐書的意向,我心裡非常激動。老人嗜書如命,這份心意讓人感動。」談及舊書、捐書,劉景活感慨頗多。
「託付一本書,就像把心交給一個人,找到一個好歸宿太重要了,不忍心看到這麼多好書四處流失。」劉景活告訴記者,自2007年創辦喜瑪拉雅書店至今,書店已有近兩萬冊藏書,並且始終堅持免費開放,為讀者提供閱讀交流的空間。「書放在那裡是『死的』,一定要打開,才能讓它『活起來』。」劉景活說。
8月30日,在記者的帶領下,劉景活和他的朋友驅車來到位於銅罐驛鎮的重慶鹼胺家屬區張時全老人家中拜訪。
2
「將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愛書者,人皆敬之。
來到張時全家中,劉景活有些侷促。「我很尊敬這些老一輩的文化人,今天我是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來向張老請教的。」
在劉景活看來,此行目的不僅是「求書」,他還想發現更多藏書背後的故事。
進門剛坐下,劉景活便講述起求學時,書籍對自己的影響。
張時全聽後很是感動,緩緩起身,顫顫巍巍走向書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紙箱和幾個袋子。「聽說你們要來,我提前整理出來了一部分。」
劉景活趕緊上前接過張時全手裡的書,用他的話說,「突然感覺,心裡沉甸甸的。」
「書同許多文物不一樣,除了收藏價值以外,我認為更重要的還在於它的使用價值。」劉景活認為,書的價值遠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一本書如果能讓更多的人受到啟發,這才是其最大價值的體現。
▲劉景活翻看張時全的藏書。
劉景活雙手捧著一本《孔雀,孔雀》,看得津津有味。「李華飛老師的書如今已經鮮為人知了吧!我們書店還珍藏有一本他參與編纂的《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這些都是很好的書,值得年輕一代細細品讀。」
劉景活讀過很多書,如今,每翻一本張老的藏書,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他用指尖指著目錄,一本一本地翻著看,讀到感興趣的內容時,總會跟張時全聊上好一會兒。
3
「希望這些書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打理書店13年,劉景活逐步總結出了一套管理護書的經驗。
「首先就是要尊重捐贈者的意願,在此基礎上,對書籍進行整理、分類再編目,針對一些收藏要求較高的書籍,我們還會進行重點保護。」
聽到這裡,張時全十分欣慰,「看著滿柜子的書,難免追憶過去。書裡承載著很多記憶。有時候想處理這些書,但一直找不到很好的方式安置它們,總覺得這些老朋友,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歸宿。你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
▲如今,劉景活已將張老部分藏書整理出陳列在書店,供讀者閱讀。
「感謝您保留了這麼多珍貴的文獻資料。雖然談不上有多懂書,但我愛書、惜書,您將這些藏書託付於我,也是對我的信任,我一定盡我所能,將書籍都保存完好,讓它們繼續發揮作用。」劉景活真誠地說。
離開前,劉景活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
當天,由於張時全老人身體不適,只整理出部分藏書捐贈給喜瑪拉雅書店。兩人約定,待全部整理好後,將上門繼續「收書」。
更多新聞
記者:肖雨
見習記者:黃秋彤
攝影:肖雨/黃秋彤
小編:素簡
校對:丁妮
原標題:《託付於愛書之人,讓書「活起來」 張時全將藏書贈與喜瑪拉雅書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