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周琳 張廣村
2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魯東大學獲悉,2020年12月15日上午,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重點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相對貧困地區推普教育培訓實踐》啟動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篤行廳通過「現場會議+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教體科局黨組書記、局長鬍子丹,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三級調研員李志華,魯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語委主任亢世勇教授,魯東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曲民生,文學院院長胡曉清教授,教師教育學院院長蘇勇教授,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王東海教授,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魏鳳蓮教授應邀出席項目啟動會。本次會議由張煒文學研究院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姜嵐教授主持。項目組部分成員、部分師生等也參加了本次啟動會。
會上,魯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亢世勇教授簡要介紹了項目立項背景、團隊優勢等基本情況,肯定了魯東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姜嵐教授團隊前期對接的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和甘肅省臨夏州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能力在線提升培訓工作所做出成績,並指出要應積極協調資源做好基地建設工作,將推普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項目負責人姜嵐教授介紹了項目實施方案,對接下來要開展的中小學生「雲結對」、100個家庭培訓、管理骨幹和優秀電商人才培訓等工作進行了詳細規劃。同時介紹了之前已完成的骨幹教師培訓、端午網絡誦讀活動,展示了教育部語用司和甘肅省教育廳發來的感謝信。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教體科局黨組書記、局長鬍子丹通過網絡與會的方式,強調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是布拖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此次項目研究是前期對接布拖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能力在線提升培訓工作的深入和提升,有利於進一步拓寬布拖縣對外交流途徑,提升布拖特色農產品品牌效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增成效、添亮色。胡局長表示,布拖縣教體科局將全力支持此次項目的推進工作,讓國家通用語言更好地造福廣大布拖縣群眾和莘莘學子。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楊曉春副主任介紹了國家人文交流教育實驗活動所開展的結對計劃和資源共享情況,支持貧困地區師生走出大山,參與人文交流相關活動。同時指出人文交流「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是通過交流促進情感、推動知識與技術的交流,是文化精神與價值觀的交流,其內涵是以人為本、開放平等、尊重包容、交流互鑑、合作共贏以及正確的義利觀。楊主任還指出今後的兩項工作重點:一是要總結扶貧經驗,堅持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二是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延伸交流半徑,搭建大山與國內各地以及全球各國之間的溝通橋梁。
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調研員李志華主任提出要尊重當地文脈,熟悉少數民族當地的語言規律和習慣;要注重對貧困地區師生的能力培訓和感情溝通;還要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具性的基礎上加強人文方面的交流。李志華在發言中還深入解釋了「語言為什麼可以脫貧致富」的問題,他認為:「語言教育就是價值觀教育,語言與其他資源的根本不同在於語言資源是一種佔有者越多、增值越大的特殊公共資源。」我們應該做好迎接語言文字工作大轉型的準備。
與會的其他魯東大學各單位領導、老師也都為下一步如何配合開展項目各項工作以及語言文字相關工作做了發言。啟動會全程一個半小時,會後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本次啟動會進一步明確了項目的總體規劃和具體方案,為國家語言文字推廣教育重點項目的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相信隨著項目的開展,會促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推廣教育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