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是從農村考入內蒙古大學數學系的。我上學那會兒,中小學是用蒙古語授課,大學是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大學第一年,我聽課十分困難,於是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雖然鬧過很多笑話,但我仍然堅持去說、去練。現在,我不但熟練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蒙古語,還能夠使用英語溝通交流,這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劍橋大學學習時,每周都有國際上的名師來做講座,但我英語水平不高,有時真希望老師用中文講課。在這種情況下,是改變對方,還是改變自己? 答案不言而喻。我改變了自己,努力學習英語,不僅解決了聽講座的問題,而且為我以後的科研帶來了很多幫助。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條件。語言就好像一扇窗,打開這扇窗,你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可以全面拓展和提升自身發展空間。偉大祖國文化的魅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更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

  語言相通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難以形成國家認同,難以增進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建構具有特殊意義。

  歷史上,「書同文」,促進了中國廣袤土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中華文化認同的形成。「語同音」,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通暢、便利,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強調了語言文字的功能性,忽略了語言文字教育情境與過程對建構國家認同的深沉意蘊。教育的目的,不能僅停留在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流暢互譯的「翻譯人才」,更要在增進大家對各民族文化認識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我是一名數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語言教育聯繫不大。但我還是師範院校的校長,要為我的學生作出榜樣。中國的知識分子,有盡忠國家、盡忠民族的傳統。人民教師承擔著託起中華民族明天太陽的重任,要盡到責任和義務。如果眼裡只有小圈子、小集體利益,心中沒有國家和中華民族大局的,這樣的人不是民族教育、師範教育要培養的人。我們的師範院校一定要把教師培養好,民族教育一定要把各族人才培養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打牢堅實根基。

  (作者阿拉坦倉系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師範大學校長)

相關焦點

  • 昌都市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_教育_中國西藏網
    為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進一步提高村(居)幹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昌都市不斷創新活動、積極宣傳,在各族群眾特別是村(居)幹部中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中華民族認同
    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規定,國家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此外,國家教材委員會近期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這些舉措對全國人民特別是民族地區、偏遠地區、方言區群眾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中華民族認同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中華民族認同鄧立光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規定,國家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此外,國家教材委員會近期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
  • 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重點項目啟動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周琳 張廣村2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魯東大學獲悉,2020年12月15日上午,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重點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相對貧困地區推普教育培訓實踐》啟動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篤行廳通過「現場會議+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多民族國家認同建構的基礎性工程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學習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一項基本義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建構具有特殊意義。長期以來,國內學者對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停留於語言(文化)習得層面作一技術性審視,並據此考察其作用與功能,而忽略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內在包涵的在教育情境與過程中建構穩固態國家認同的深沉意蘊。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語言互通才能認同相一
    從塞北到江南,從西部到沿海,漢族和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範圍不斷流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族群眾的共同需求。只有跨越語言文字障礙,才能打破地域局限,促進各族人民正常交流;只有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才能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 國家民委:辯證認識普通話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關係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國家通用文字語言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發問。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丹珠昂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應該科學地、辯證地、統一地去認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而不是把它們對立起來。    第一,憲法裡有這樣兩條。一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這是憲法的規定。二是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 新中國語言文字發展歷程: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70年...
    「通用」1949年至1980年,語言規劃主要完成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是周恩來總理1958年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報告會上所做的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提出來的。推廣普通話,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地位規劃。
  • 中國語言文字概況_國情相關_中國政府網
    我國有56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國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普通話是漢語的標準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加強立法,始終維護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發展權利 我國堅持各民族平等原則,加強語言立法,以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同時,國家推廣普通話,在語言關係上做到了多樣性和統一性相結合。
  • 火星文充斥網絡 通用語言文字法能否植入網際網路基因
    加強對網絡語言、新詞新語、字母詞、外語詞等的監測研究和規範引導。強化對網際網路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和管理」。  網際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如何規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否要「植入」網際網路「基因」?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語言學、法學專家。
  • 今年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是什麼
    第22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於9月16日至22日舉行,本屆推普周的主題是「普通話誦七十華誕,規範字書愛國情懷」。  本屆推普周 於9月16日上海市開幕,9月22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閉幕。開幕式將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對語言文字事業70年歷史進行立體呈現,對優秀語言文化進行精彩演繹。
  • 銅官區教督委關於印發《銅官區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實施方案》的...
    督導評估工作方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核心,按照「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原則,全面提高我區語言文字工作管理水平和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規範化水平,充分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區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促進經濟文化交流。
  •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517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總體狀況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事業;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視野和領域進一步拓展;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穩步推進,亮點突出;殘障人士的語言文字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大眾廣泛關注語言生活;國際化、市場化進程中的語言文字問題受到關注;海峽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活躍;媒體、教材等的用字用語情況穩定。
  • 長江網:較真「六安」讀音並非吹毛求疵,是對語言文字的尊重
    其實,對「六安」的較真體現的是對祖國文字的尊重。「啄木鳥」多些,語言文字的使用就會更加規範。 視覺中國  資料中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多彩、博大精深、非常優美,這早已成為共識。中國書法藝術在世界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就是典型例證。
  • 為什麼英語能夠成為全球通用語言,漢語卻不行?
    毫無疑問,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在全球各個角落、不同領域基本處於一種類似流通貨幣的角色。有多少人使用英語?英語發起於英國,近代英語發展於1450期間,目前以英語為通用語言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通用英語的國家面積佔了世界領土面積的近30%。
  • 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鐵琨副司長談2005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旨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精神,在新的時期積極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分A、B兩類。A類是語言文字的「軟性」規範。語言文字現象往往具有彈性,有時很難確定規範與否。語言文字規範制定難度大,並需要一個試行試用的過程。
  • 英語是怎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資料)
    與此形成對照,一個曾經是民族國家的語言的英語卻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使用,在國際間的經濟,文化,學術,軍事和政治交流中成為通用的語言。在今天,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十餘個,它們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和幾個加勒比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超過七十個,其中包括奈及利亞,加納,印度和新加坡。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如1996年,盧安達宣布給予英語國家官方語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