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微子探測法可大大提高核電站安全性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4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該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資助。

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通常情況下對中微子輻射的分析是遠程進行的,以避免人們妨礙受到懷疑的核電站的運行。

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大量形成的實驗粒子,它們可以輕易穿越核電站的保護層。因此,為了阻止核反應堆中的中微子外洩,需要厚度足夠的「鉛牆」。通過分析中微子輻射,科研人員可以掌握核反應產生的同位素成分,以及反應堆活性區域中心內所發生的現象。

「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試驗核物理跨教研室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博洛茲德尼亞介紹說,在核反應堆運行時形成了所謂的武器鈽,而中微子輻射探測器在記錄反應堆活性區域同位素成分的變化時有助於發現這種物質。

俄羅斯科研人員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研發出全新的雙相發射探測器,完善了中微子探測法,有助於把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

亞歷山大·博洛茲德尼亞稱,目前,研究人員已完成了對利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所獲得數據的分析,大幅修正了理論模型。他表示,在這次試驗中使用了相對輕的氬核作為中微子靶。氬的性質接近於試驗性探測器中所採用的氙,價格卻僅相當於氙的幾分之一。

亞歷山大·博洛茲德尼亞稱,他們研發的新探測器技術有助於使核能變得安全和透明,因此吸引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注。同時,該項新技術還可以用於分析太陽或超新星的中微子輻射,以了解它們內部所發生的過程。研究團隊計劃明年在俄羅斯加裡寧格勒核電站開展首批試驗。

相關焦點

  • 新中微子探測法可大大提高核電站安全性
    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4日電(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該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資助。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
  • 今日科技話題:量子熱力學、液體運載火箭、遠古海洋生物、新中微子探測法、「新氣候」、新算法
    ——《科技日報》4新中微子探測法可大大提高核電站安全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
  • 工行推晶片銀行卡 可防複製安全性大大提高(圖)
    防複製 請你去辦晶片銀行卡  工行已在我市率先推出,安全性比傳統磁條卡大大提高,部分POS機已能受理  晶片銀行卡就是以晶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晶片卡容量大,其工作原理類似於微型計算機,能夠同時具備多種功能。
  • 新中微子探測法有助於使核能變得安全和透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通常情況下對中微子輻射的分析是遠程進行的,以避免人們妨礙受到懷疑的核電站的運行。
  • 核電站安全性介紹
    核電站安全性介紹 發布時間: 2020-05-20 16:29:23   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  作者:
  • 核電站的安全性真的不高嗎?
    前言說起核電站,無論是上個世紀80年代發生的車諾比核電站大爆炸事件,還是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洩漏事件,核輻射給人類造成的傷痛至今還未停止,最近又發生讓全世界震驚的「日本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向太平洋」的事件。
  • 北化頂刊:兼具力學和電化學性能,大大提高金屬鋰電池安全性!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的孫曉明教授及其團隊成功製備了硫醇支化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電化學性能,大大提高了金屬鋰電池的安全性。//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1259 傳統的金屬鋰電池一般使用液態有機電極液,也因此導致了諸如滲漏和易燃等眾多安全性問題
  • 中國首座海上核電站開建:反應堆位於水下安全性極高!
    這意味著,廣受關注的中廣核海上小型堆ACPR50S建設正式啟動,這也是我國第一座海上核電站開工建設。中國首座海上核電站開建:反應堆位於水下安全性極高!中廣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小型堆總設計師芮旻介紹,ACPR50S是中廣核開發的海上浮動核電站,與其他清潔分布式能源結合,可以有效緩解海洋能源供給矛盾,為海洋資源開採、海島居民生活、生產活動提供充足電力和熱力能源及淡水供應,為周邊海域開發活動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 核電站,足夠安全嗎?
    在剛舉行的第三屆「面向21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上,日本表示,可能在近期恢復大規模利用核能,將在今年9月作出重啟核電站反應堆的決定。與會國表示,「相信有必要發展核能的國家大大增多。如果沒有核能,難以想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核能是清潔、安全、綠色的能源,福島核事故改變不了核能的優質能源屬性。」
  • 福島核洩漏未平 法國核電站爆炸 反應堆安全性到底怎麼樣
    多年前,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發生爆炸,法國官方稱,沒有核洩漏風險,已經排除人為破壞的可能。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有5人在爆炸中受傷,多是吸入爆炸煙塵所致。 聯繫日本將100噸核廢水排入大海。為何法國核電站發生爆炸,卻沒有像日本福島核電站那樣產生核洩漏的風險呢?
  • 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榮成石島灣核電站一期工程。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
  • ...華創證券指出,相比鋰電池,石墨烯電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時散熱...
    根據描述,該電池用石墨烯作為導電材料;② 華創證券指出,相比鋰電池,石墨烯電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時散熱性也會更好,不會因為溫度升高而出現傳統鋰電池那樣發熱、發燙、起火的問題。石墨烯電池將成為下一個電池技術的突破方向。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眼下這個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裡,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沉睡在海底的戰略性資源,其分布之廣、品位之高、儲量之大,遠遠超乎人類現今的需求與想像。
  • 探秘中國核電基地:五道防線確保核電站安全性
    ——探秘中國核電基地   試驗:核電站周圍年人均輻射量遠低於一次胸部CT輻射量   核爆與核洩漏尚屬突發事件,對老百姓而言,核輻射可能是核電站最常規的影響,那麼實際情況又怎樣呢?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的數據顯示:核電站周圍的輻射劑量為每年人均0.01毫希,僅相當於我們乘飛機從北京到歐洲1小時的輻射劑量,而每年來自於食物的輻射是人均0.2毫希,地面宇宙射線的輻射是0.26毫希,接受一次胸部CT的輻射也比它大……   國家核安全局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司副司長趙永康表示,我國核電發展30年來,各類設施安全受控,未發生影響環境或者公眾健康的核事故和輻射事故
  • 大大提高了準確性和時效性
    各項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統計制度方法的規範性,產生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並開始贏得社會各界數據用戶的肯定。與此同時,各項改革對基層一線企業的數據生產者工作方式的改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也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具體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記者最近採訪了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戰略企劃部負責綜合統計工作的王永梅。
  • 日本研發新一代核反應堆:使用燃氣冷卻 安全性提高
    由於能源相對短缺,所以日本依然在推動新的核電站建造。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他們國內的核電站運行出現減少。時間過去這麼久了,日本政府也想要重啟這個項目,除了建造更多的核電站外,還要準備新一代核反應堆,據說威力會比現在的更大。
  • 全球核電站用最大容量的 1E 級閥控蓄電池研製成功
    但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核電站安全性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核電站遇到地震或海嘯等緊急情況停堆後,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冷卻核反應堆。1E 級蓄電池是核電站電力供應出現問題時的最後一道安全屏障,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
  • 煙臺將建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2021年投入運行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壓力容器的成功吊裝就位,為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主設備安裝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加快了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成功走向世界的步伐。與動輒百萬千瓦級的大型壓水堆相比,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只有20萬千瓦。但由於其突出的固有安全性,加上發電高效、用途廣泛等特點,高溫氣冷堆被列入未來第四代核能系統技術的6個候選堆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