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出臺的一項新規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因為它直接關係到200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命運。
美國出臺新規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了《令外國公司承擔責任法案》。這個法案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僱傭的審計機構,應接受「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也就是下屬於美國證監會的非營利性組織,簡稱「PCAOB」;第二,如果外國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僱傭不接受PCAOB檢查的審計機構,則該上市公司會被要求退市;第三,如果上市公司僱傭不接受PCAOB檢查的審計機構,則必須額外披露信息以證明自己不受外國政府控制。
對於為什麼會提出這項法案?美國參議院的甘迺迪表示,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新法案可以加強監管,保護美國投資者的血汗錢,這個做法是合乎情理的。因為數據顯示,美國養老金在2019年末的資產規模高達32.3萬億美元,是美國股市最大的金主,他們也得對美國老百姓的養老金負責。
為何「受傷」的是中企?
按理說,外國公司要想在美國上市的話,只需按照規定辦即可。但,中國公司除外。
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這項法案與中國的相關法規--禁止將「會計檔案」攜帶出境相衝突。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的會計檔案是無法提供給PCAOB審查的,如果美國的該法案開始執行的話,那麼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確會面臨很大的麻煩。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有200多家,總市值超過1.3萬億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網易這些大型網際網路企業。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當然,如果這些中概股無法繼續在美國掛牌交易的話,對他們自身會造成損失,對美國投資者來講,損失也不小。因為像瑞幸咖啡這樣財務造假的公司,畢竟是極端的少數。
另外也有報導,2019年中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已經降到了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54億元,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在中國企業撤離的同時,美國的就業崗位也會隨之減少。
而在今年有疫情的特殊情況之下,美國累計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已經有4000多萬人。如果再逼迫讓中概股撤資的話,那麼美國的就業和經濟數據會變得更難看。
所以從這一層面上來講,美國也不會輕易讓中國企業退市,而是會尋找一種平衡點去審查財務控制的問題,在保證美國投資者利益的同時,爭取美國利益最大化。
但實際情況我們也要客觀地說一下,中國證監會一直跟PCAOB保持著良性的合作,有些方面的財務審計已經在實施過程中間,雙方是可以在法律框架之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的,只不過美國人借題發揮,又做了這麼一個針對性的法案。
作者:水皮雜談工作室
編輯: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