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深水龜,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2020-12-03 養龜愛好者kylin

深水龜,顧名思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可以深水飼養的龜。深水養龜,較淺水飼養龜,觀賞度就提高了很多,而且龜的運動量也上升了。淺水來說,看到龜總是在爬行,顯得不夠美感。

於是乎,很多朋友會問:啥啥啥的,能深水飼養麼?看是不經意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包含了很多的小問題在裡面呢。

以下是小編的一些個人觀點,如果有什麼不對的,還請各位大神多多指教,幫助我成長。

首先,龜一般生長的地方,都是溪流靜水附近,或者沼澤地帶,可以看得出都是些安靜水域或者水流比較緩的地帶。不會有多少龜生活在瀑布,漩渦,湍急水流處吧。可見還是較為平靜的水適合龜生存。龜是靠肺部呼吸的,長時間的面對急流,消耗體力大,會扛不住的。

於是乎,個人認為,就算是水性很好的龜,例如剃刀、麝香、以及黃頭側頸龜等等,大家公認的「深水龜」,即使在還是小苗的時候也不適合太深的水,至少你的環境裡不能有什麼類似的造浪設備,太深湍急的水流,對還是小苗的龜來說是很消耗體力的,時間久了各種問題就來了。有過濾可以,但是過濾功率儘量不要太大,有水循環的同時,水域裡也有相對的靜水區,再配合曬臺,這個環境龜還是能接受的。

而對於大點的龜來說,水位適當加深自然是沒問題的。但是是不是就可以配合大功率過濾,搞得環境水流更湍急呢?實際上適當就好,不是龜大了就萬無一失,長時間的湍急水流會讓龜逐漸透支體力的。所以,就水流來說,小編覺得適當就好,別急,還是緩緩流動最好。

還有深水飼養,究竟多深也是個問題?大家總是問:這啥啥啥的,可以深水麼?水深10cm?還是20cm?還是更深呢?對於小苗來說,除了豬鼻,個人認為還是稍微淺點的好,但要是龜長到背甲6-7釐米以上的時候,個人覺得一般家庭飼養的水深還是沒問題的。或許你會有疑問,像草龜這樣水性差的能深水嗎?首先得說,草龜水性差嗎,其實小編覺得草龜的水性很好,背甲上6釐米的草龜一般水深20cm沒問題。再說外塘飼養的水深還不止這麼點吧,草龜不是照樣生活得好好的。龜小不深水,不代表它大了也不適合。

所以,如果深水,小編個人覺得水龜基本都適合所謂的深水,但是需要曬臺需要歇腳地。不適合深水的是一些水性較差的半水龜,像鋸緣、楓葉等,哪怕是黃緣,水性都還不錯,只是不建議全水養,尤其是深水也不適合。像蛇頸龜、黃頭側頸龜、剃刀、巴西臉的家族等等,這類龜小時候就表現出很好的水性,深點水也沒啥,保險起見可以用不太深的水。其他類水龜長大些深水也無壓力。不要小看水龜的水性,既然是水龜,自然是在水裡混飯吃的。

純屬個人觀點,有什麼不對還請不吝賜教,幫助小編成長,也是龜友之間互相交流嘛。

相關焦點

  • 深水龜,哪些才是屬於觀賞性好的?
    龜友們總是喜歡問深水龜有哪些?說實話,小編一直都是回答只要是水龜,基本都能深水。不過太小的龜苗,是不建議太深的水,擔心體力不足容易溺水。水龜嘛,意味著就是水性很好的龜種。如果要是水性不好,偏陸的龜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半水龜了。
  • ...對於哲學有一定理解,認為對於生活去反思對我自己而言是件很...
    我是一名高一的學生,讀過所羅門的《大問題》,對於哲學有一定理解,認為對於生活去反思對我自己而言是件很必要的事情。有一些問題想要問。1.國內大學哲學專業學習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對於我自己對生活的反思有多大的作用?是否在於能否明確表達和論證以及理解是否嚴謹的區別?自己閱讀著作並且自己業餘思考是否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2.如果不能的話那麼選擇哲學專業並且讀研究生大概需要怎樣的條件?
  • 養水龜用不用過濾,怎樣用過濾呢?
    如果你龜的數量不多,還是件輕鬆的事,要是有著一群龜兒子,估計每次換水就累壞你了。時間一長,就已經開始恐懼換水了。現在都是高科技時代,很多器具都是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過濾就是很常見的水族必備品。從正面的效果上來說,過濾的好處是:活水淨水、增氧、保持水質、減輕我們的勞動量等等。過濾的使用從一定程度上確實減少了我們換水的頻次。
  • 當女孩問你:你在幹嘛呢,作為一個高智商的男生應當怎樣回答呢?
    其實在這個社會上,女孩子有很多,能夠遇上真正的愛人卻很少,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需要大家不斷地努力,提高智商,情商,這樣就可以帶一個你喜歡的人回家了。下面就給大家說一個在戀愛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你喜歡的女孩問你:你在幹嘛的時候,很多男生就不知道怎樣回答,以此錯過了很多機會,那麼你作為一個自認為情商高的男生應當怎樣回答呢?
  • 怎樣理解逆矩陣
    a/b(當b不為0的時候有意義);同理你理解逆矩陣就是與矩陣成導數關係。
  • 你怎樣理解真實與虛空
    現在的我對於他人誇讚不太放在心上,不會因為誇讚而心情雀躍好長時間,我是如何做到的?首先虛空在於這樣的稱讚看不到摸不到本就不是實物,其次在於這樣的稱讚於我沒有實際價值,再次在於這樣的稱讚觸碰不到真實的我,對於這樣的事我把它稱之為完全身外事,也就是完全與你無關,
  • 怎樣理解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原標題:怎樣理解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投稿郵箱:shuxuetg@163.com ○訂閱2016年雜誌請前往當地郵局 ○郵發代號:4-312 怎樣讓學生理解呢?教材上是用手「拉一拉」的方法來檢驗穩定性的。不過,這樣的方法令人生疑。
  • 深度解析|對於愛情的定義,你理解多少?
    因此,可以發現,對於愛情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就顯得特別重要。有些人認為愛情是彼此相遇時的一種感覺;有些人認為愛情是心靈與思想上的一種交融;還有的人認為愛情是上輩子修來的緣分、、、。似乎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都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就來帶領你們了解到:什麼才是最真實的愛情,即帶領你們剖析愛情的本質。
  • 要理解建築環境的意義,就要可以明確對於場所精神應該廣義理解!
    要理解建築環境的意義,就要可以明確進行意義的判斷,這裡首先引入對於語義學方面語句的真值判斷的理解。弗雷格在1892年發表了《論涵義和所指》一文。一般語言學家認為語詞的意義在於它的所指。比如「我的老師」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所指各不相同。甚至更有一些表達式具有意義,但可能沒有對象。從分析哲學普遍的觀點來看,語言與世界具有同構的關係,那麼,對於一個建成的環境,我們也有必要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理解。
  • 三論對於「自由」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如果一個人想要自由,想獨立於社會,首先能有這個意識,有這個念頭。也許有人覺得這個還要說嗎?誰不愛自由,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啊。胡適先生所在的時代,可能女性很多還局限於賢妻良母的角色,出去做事的不多,大部分女人自從結婚後就是為了丈夫和孩子活著,即便男人不堪入目,能決裂於家庭的並不多。
  • 對於時間本質的理解整個哲學界與科學界的大多數人都錯了
    人類對於時間的研究從古至今從未停止過,對於時間的探討與研究關乎著我們人類對於世界的本質的了解與理解。什麼是時間在當下的科學界與哲學界對於時間都是怎樣講的呢?科學界對於時間的定義是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可言。「永遠向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時間表達物件的生滅排列。「時間」簡稱「時」。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
  • 你是怎樣理解宇宙無限這個神奇概念的?
    宇宙無限這個概念常常被人們提及,似乎司空見慣,有什麼值得神奇的呢?其實你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無限這個概念,根本就不是現有經驗可以完全理解的。宇宙常被人們說成是無限,但也有相反觀點,有人認為無限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萬物終有個限度,沒有限度的東西是不可被理解的,也是不存在的。這其中的理由,讓我們拿個數學趣談來打比方:說是有一家無限旅館,有無限多的房間,這些房間被無限多個人住滿了。
  • 你所理解的愛情是什麼?有激情和平淡,你是否也同意呢?
    你所理解的愛情是什麼呢 ?很多人擁有的只是婚姻,愛情根本體會不到;還有的人體會到了愛情,可一旦進入婚姻,就把愛情搞的面目全非,甚至直至乾涸! 如果雙方喜好不同,價值觀不一致,思想跟不上,很難進行日常的交往,溝通處事等,想想都有點後怕,還談什麼愛情可言呢?
  • 對於P_value的理解
    此文章不涉及計算公式,僅用於對P值含義的理解。
  • 在課堂教學中,這三個問題,你遇到過嗎,又是怎麼樣理解的呢?
    第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是如何理解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關係呢?(1)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也要重視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2)智力活動是學生進行學習、認識世界的工具;非智力活動是學生進行、研究與實踐的內在動力;(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同在,各有自己的特點與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業。
  • 三維空間很好理解,那你知道四維空間和平行宇宙是怎樣一種存在嗎?
    那麼四維空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東西?他對我們的生活有怎麼樣的影響?這個空間是否真正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我們又是否能夠真正的看到這樣的空間呢?    而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爭論不休的一個焦點,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講一講我們該怎樣很好的理解這樣的概念。        很多人認為四維空間就是在之前三維的基礎上面加上一個時間所構成的。
  • 了解空間維度的幾何結構,對於理解宇宙來說是非常基礎的環節
    想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必須對一些基本假設保持懷疑,並且重新審視那些看似早已有的答案的問題,比如空間是否具有3個以上的維度,對於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沒有。但有的時候重新審視這種問題,你會打開一個全新的思路,而新的認知很可能會大大影響你的生活,空間是某種具有粘性的物質,而不是一個空洞的背景,如果你接受了這一點,那麼現在就請你繫上安全帶,因為接下來的腦洞更像是坐過山車一樣。
  • 人類對於植物味覺的理解促成了第二次農業革命
    查莫維茨在書中指出,人類對於植物營養和植物味覺的理解促成了始於20世紀初的第二次農業革命。當時農作物單產的巨大提升要歸功於三大技術成就——作物高產品系的成功培育、高科技灌溉方法的應用,以及化學肥料的投產和廣泛使用。如今,全世界的植物學家還在努力培育不需要那麼多肥料和水也能保持高產的新品系。
  • 《哲學的思與惑》中對於「自我」的理解
    當然哲學對於我是什麼的討論,是建立在自我這樣一個主觀態度上的討論。今天我們將進入《哲學的思與惑》最後一個話題:我是什麼。我們昨天有談到認識論的問題,它表現的是你和某個實質的聯繫,但是「我是什麼」還有點不一樣,只要外部世界存在,它可以不與外部世界任何聯繫而獨立存在。我們先看看《哲學的思與惑》中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索。
  • 歷史學者林恩·亨特:我們對於現代政治的理解,依舊來自法國大革命...
    為什麼大革命對於經歷過二十世紀革命與暴力陰影的歷史學家有著如此與眾不同的意義?孚雷曾經說過:大革命的史學家都必須在米什萊和託克維爾之間做出抉擇,你會做出這種「抉擇」嗎?你的同行達恩頓與羅傑·夏蒂埃等人從出版、印刷等方面追蹤啟蒙思想與公共輿論對於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經典的解釋比如泰納和託克維爾則認為這種「文人政治」誘導了公共輿論,使大革命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恐怖與暴力。你如何看大革命與啟蒙思想的關係?我們應當追溯的是大革命的「思想起源」還是「文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