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文章,主要對在實際教學中,所遇到的三個問題的一個總結。
第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是如何理解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關係呢?
(1)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也要重視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
(2)智力活動是學生進行學習、認識世界的工具;非智力活動是學生進行、研究與實踐的內在動力;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同在,各有自己的特點與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業。只有正確地發揮其整體功能,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4)在教學過程中,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使得學生的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方向一致,從而促進教與學,這也是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地方。
第二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你是如何理解教學過程是什麼樣的性質呢?
(1)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動的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新知,這些都是認識以及實踐的一個活動;
(2)教學過程是一個以交往為背景和手段的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引導學生,圍繞著學習與運用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有意思地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問答、討論、互助,以便學生進行思想碰撞,獲得啟發與進行反思,能夠集思廣益,加深理解,探析應用,使得教學中的認知活動進行得更加生動、活潑、有效;
(3)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開展交往,認識與作用世界,進行多方面的演練和實踐,其實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得身心發展,以追尋與實現使他們成人、成才的價值增值目標。
第三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你是怎樣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所謂的教育相對獨立性,是指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的教育,對社會的能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性,其歷史發展也有獨特連續性和繼承性。具體表現有:
(1)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注意通過所培育的人作用於社會;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動特點、規律以及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發展的傳統與連續性。
以上就是對在實際教學中,所遇到的三個問題的一個總結,分享出來以饗大家,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還望不吝賜教。
初中數學老師:中考數學總複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重要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