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有這樣幾位視力殘疾但是又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的年輕人,他們自主開發了一個幫助視障人士就業的網絡平臺,為700多人找到工作。這個平臺的名字,最初叫「追光」,後來改名「棉花糖」,只因為,他們想通過這個平臺,讓視障人士過上像棉花糖一樣甜蜜,而又溫暖和包容的生活。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我們來關注他們!
江姣是一名貴陽女孩,1990年出生的她,原本和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
在12歲的時候,江姣發現看白熾燈泡時,會感覺外面有一圈虹暈,再就是看見的物品一年比一年模糊。原本以為是近視,去醫院檢查,得到的結果是患上了青光眼,視力退化不可逆轉。大學畢業以後,她已經完全看不到了,眼前完全是一片黑暗。
因為失明,她與自己喜愛的建築行業失之交臂。白天害怕家人擔心,只能假裝無所謂,靜靜坐在角落,等夜深人靜,才鑽進棉被,抱頭痛哭。
她說:「失明後一個人偷偷地哭,這是大家可能普遍都會有的一種狀態,而且我的狀態可能會更加的偏激一點點。我不太願意跟外面的人溝通跟交流。你也很討厭去給周圍的人解釋你為什麼會是現在這樣子的一種情況,所以說當時的狀態真的是非常不好。至少有兩年的時間,那一段時間非常難熬,因為你剛剛開始看不到的時候,你的生活跟以前的生活狀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你以前學會的東西,以前你覺得很習以為常的東西,可能後面都會變成一種挑戰。 」
在內心深處,江姣並沒有對現狀妥協,而是慢慢地接受了現實,她相信可能還是會有另外一種活法。得知貴州有所學院開設有針對盲人學生的針灸推拿專業後,這給了江姣很大的鼓舞,很快就去報了名。三年後,她當上了一名按摩師。
江姣告訴記者,去做按摩師的時候,是她人生的真正的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因為她能夠真正地體會到視障群體的困難在哪裡,真正體會到一個視障者求職有多難。很多視障人士找不到工作,而很多按摩店又缺少按摩師,原因是信息不對等的。
羅光祖是江姣的同學,和江姣有著同樣的經歷,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他本來是一家公司的白領,10年前因為眼部疾病,只剩下一些光感。信息不對等導致視障人士不好找工作的問題,他也意識到了,於是就邀請江姣一起創建一個幫助盲人尋找工作的平臺。
羅光祖告訴記者,建立這樣一個幫助盲人尋找工作的平臺,他們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障礙的優化。因為視障者不能通過視覺去使用任何平臺和軟體,需要讓平臺上的所有文字可以轉化成語音。
後來,一款讀屏軟體破解了這個問題。2018年5月,一個致力於推動及幫助視障者多元化就業的網際網路平臺——追光助盲誕生了。他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一些人從最開始的志願者,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唐應龍就是其中一位,他說在和江姣、羅光祖相處的過程中,覺得他們異常的堅強,做的事也很有意義,他們最後就決定加入這個團隊。
目前,他們自主開發的追光助盲平臺已經有了3萬多的註冊會員,並成功幫助了700多名視障者找到了心儀的工作。眼下,江姣和羅光祖又在著手將整個項目進行升級,並取名為棉花糖無障礙健康科技,希望通過數據化、品牌化、標準化的方式,升級和整合現在的盲人按摩店,打造國內首個新消費盲人按摩連鎖品牌。
羅光祖給記者介紹說,中國大概有超過2000萬的視障人士,其中大概96%的人都在從事盲人按摩。如果能夠幫助到這麼大的一個人群去提高他們的收入,包括展現一個盲人按摩的價值,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江姣說之所以取名叫棉花糖,是希望視障礙人士的生活裡面能夠像棉花糖一樣多一份甜、多一分溫暖、多一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