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雙林寺明代彩塑,漢地佛教傳統造型藝術

2021-01-07 張名瑋

鎮國寺與雙林寺東北、西南對立,兩寺雖相距不足20公裡。兩者的明代雕塑卻有著不小的差異,鎮國寺三佛殿雕塑總體比較溫暖,也許是受其南側萬佛殿五代(北漢)造像影響,給人一種佛對人的慈祥感;雙林寺雕塑整體比較冷豔,整體面貌比較拘謹內斂,倒讓人產生對佛的憐憫感。她們就像音樂中的大三、小三和弦那樣,一個溫暖而明快,一個冷豔而黯淡。

人人都說雙林寺擁有明代最唯美的觀音、韋陀像。寺內群佛像造型與隋唐五代時期那種「袒胸露乳、圓潤渾厚」的風格相比有很大差異。

明朝時期華夏先民的服飾、色彩、塑形與審美,無不精湛的體現著漢地佛教精緻的造型藝術。

雙林寺明代彩塑衣飾華麗、形神畢肖,被譽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彩塑傑作,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東方代表,來此臨摹、拜佛的人數很多。彩塑是用木材做骨架,裹以泥塑,再施色彩。古人追求顏色的中和,不喜歡大紅大紫的感覺。雕塑造型特別喜歡在服飾上做文章,曲裾、直裾、深衣、衣裳、襦裙、袍衣等等種類繁多,俊逸灑脫。可謂是章服之美、禮儀之大,皆冠絕於世。

相關焦點

  • 平遙古城「文物密度」罕見 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處
    從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管委會了解到,平遙古城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經普查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但尚未公布保護單位者為數更多。它們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如此眾多的文物分布在一個縣域之內,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古建文物專家柴澤俊說。
  • 2020龘藏冬拍佛教藝術專場上半場封面視頻|明代宮廷風格鐵錽金銀灌頂嘎巴拉碗
    本次龘藏冬拍,我們一如既往嚴苛的甄選標準和品質,為大家呈現執訶溯行--佛教藝術、昭雅正韻--當代玉雕翡翠、無雙閣--棋楠沉香、天工造辦--頂級文房、秋晴山房--中國書畫、天工造辦--頂級文玩六大專場;以及璞紫渾金--紫砂、虎蘭仙琥珀--洋酒、茶熟香溫--珍稀老茶、酒鼎合盛--國酒、第三隻眼--當代藝術五大季拍延續專場。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漢傳佛教造像題材主要是佛、菩薩、羅漢、護法、大德高僧五大類,而藏傳佛教造像題材一般可分為上師、密修本尊、佛母或明妃、佛、菩薩、羅漢、空行護法七大類;漢傳佛教造像的造型比較簡單,一般為一面二臂,寧靜柔和,而藏傳佛教造像的造型、佩飾多數比較複雜,動態的忿怒形象居多,密修本尊、佛母和空行護法大多是多面多臂的,造型奇特恐怖;雖都受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但漢傳佛教造像主要接受印度顯教流行期的犍陀羅
  • 南天佛國的佛教藝術珍寶
    佛教密宗的源起甚早,許多儀式與修行方式可以追蹤到早期的印度教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公元6世紀印度的佛教修行者在與印度教的交流中吸納了印度教修行方式,推動了佛教密宗的興起。7世紀達到鼎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來到長安,把密宗傳到了中原。同時,也有不同的法師從印度和長安把密宗傳到了雲南和西藏地區,並得了統治者推崇,曾盛極一時。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造型準確,五官秀美,頗具永樂時期造像的神韻。造像背光、底座為錘揲而成,裝飾獅、象等六拏具,玲瓏剔透,精美華麗。其工藝風格帶有鮮明的西藏特徵,可稱是一尊藏漢風格完美結合的造像精品。明朝對西藏的管理基本沿襲了元代的辦法,明朝改變元朝獨尊薩迦的政策,採取「多封眾建尚用僧徒」辦法,對各教派領袖人物,只要歸順朝廷朝貢請封的,全給予封號,賜予印信,他們定期進京朝貢,朝廷給予優厚的賞賜。
  • 中國石化新聞網-- 平遙古城
    文\大連石油 于洋    抵達平遙,已是黃昏,伸手託起地平線上火紅的落日,溫暖而喜悅。用青石方磚圍成的古堡,表面樸素,內涵厚重。走進平遙我不禁驚訝,周長不過六千餘米的古城承載了那麼豐厚的內容。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漢傳佛教曾是印度佛教之外藏傳佛教的第二大來源,包括禪宗在內的漢傳佛教傳統,曾經深刻地影響了藏傳佛教。而藏傳佛教於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和交流早在九、十世紀時的敦煌就已經開始了,於此漢藏佛教已呈現出顯著的交融狀態。
  • 【書評】《動畫響菩提》——佛教動畫的文化透視
    佛教傳播載體包括可視的造型藝術,可讀的經典著述,可說的感應故事,可行的儀軌威儀。人們因此常常將佛教稱為「表法藝術」或「像教」。艱深難懂的佛教義理向信眾推廣,所謂「正覺大音,響流十方」,正是依賴全方位、多層面的佛教藝術。
  • 明代造物思想下的圈椅:曲直有度,師法自然,從圈椅看明代哲學
    明代之前,文人重形上學,在乎虛妄的意境與心境,而忽視實用的技藝及器物之學,但到了明代,造物思想發生變化,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實用主義,圈椅就是在這樣的思想下發展起來的事物。圈椅簡史——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椅具對我國的起居文化有著很深的影響,在兩千多年前的歐洲,早已出現了椅子,那時候的歐洲人便是垂足而坐了,但在中國,還是席地而坐。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飛天、敦煌壁畫、敦煌彩塑、敦煌樂舞……凡是與敦煌相關的名詞,漸漸地成為大眾所熟知的內容。然而,敦煌藝術走出西北一隅,其實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時光。時間回到百廿年前。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即今編號第17窟)內發現的數萬件古文獻及數百件精美繪畫,震驚了英國人斯坦因和世界考古學界。
  • 中國墨譜欣賞:明代四大墨譜《方氏墨譜》,文房四寶之墨藝術欣賞
    徽州制墨就是起源於南唐,發展於明代,盛於清代。明代絕大多數作品用陽文表現題銘文字、裝飾畫面或圖案,有的則有浮雕的特徵;陰文題字墨的數量較少,特別是明代後期,所佔比例更是稀少。凹地陽文形式在明代中後期流行,主要用於題銘文字。
  • 中國古代獅子圖像中的誤解:從明代周全《獅子圖》說起
    圖中的獅子高度寫實,獅身上的毛髮均以細筆一絲不苟地描繪出來。背景的河流、岸石以及松竹、藤蔓則頗帶寫意筆法,屬於明代浙派風格,全圖富於裝飾性。左上角作者署款「直文華殿錦衣都指揮周全寫」,下鈐「日近清光」印〔圖二〕,表明這是一件宮廷繪畫作品。與傳統藝術中已完全中國化的獅子形象不同,周全《獅子圖》呈現了獅子的真實樣貌,這在中國古代的獅子繪畫或雕塑中十分少見。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文/舒放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就出現了其他動物。作為歷史比人類更加久遠的各類飛禽走獸,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動物尤其是大型猛獸類動物具有人類所羨慕的力量,不論是以人類為敵時,還是在對抗(適應)生存環境方面,都有著人類所不具有的優勢。從人類早期巖畫中不難看出人類對動物的某種崇拜心理。
  • 中國現存的這8大古建築,展現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值得研究
    2、平遙城牆平遙城牆位於山西平遙縣,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平遙城牆史稱古陶,春秋時置中都於此,漢置京陵縣並築京陵城,北魏始名平遙並築城池。明洪武年間重築時外壁砌磚,平遙城牆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與工料精良堪稱於世,是研究中國古代築城之制的珍貴資料。
  • 陳嶺:中國古佛教造像藝術解析(二)
    【來源:消費日報】陳嶺:中國詩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展銷中心主任) 、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京匯聚文化服務有限公司董事 、北京普蘭朵文化有限公司總監、《國家藝術》雜誌特約撰稿人。
  • 佛教石雕滴水觀音造型樣式和意義
    背面觀音造型設計手持經篋,右邊觀音造型設計手持蓮花,左邊觀音造型設計手持念珠。若是石雕工藝品四面觀世音石雕像,則是比三面石雕觀音多一面,多了一尊手持水瓶的滴水觀音石雕像,四尊觀世音像分別站位東、南、西、北,四面石雕觀音整體看上去莊重慈悲。石雕滴水觀音別名灑水觀音,造型設計多是一手執瓶作瀉水狀,一手做法印或持楊枝。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尊號,即得淺處」。
  • 談談漢藏佛教交流的重要性,詳解其中教徒的幾個錯誤觀念!
    編輯:藏傳 vs 漢傳很多華人在佛教圈多年之後接觸到了藏傳佛教,旋即被其佛學院系統所吸引,或年年參加請法團到印度在某些大師坐前聽受五天到十天的某部大論,或努力地學習藏語想要懂得辯經、上佛學院,這些對於法的欲求都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 平遙DAY2:賈樟柯談蘇聯電影淵源《冥王星》首映
    導演章明與在場媒體分享了創作過程中的構思和考量,「影片中的重要元素《黑暗傳》是古老悼歌,會唱很長,持續幾天幾夜。我從小便有所耳聞,也見識過一場。感觸最深的是他們不會唱一些和生活有直接關係的東西,而是超越生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