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AA比值的高低分別調控形成層產生韌皮部與木質部的組織分化

2020-12-03 樂享樂影視

在分化期,細胞體積已定型,細胞壁增厚,呼吸作用和蛋白質合成稍為下降,細胞生長停止。細胞的分化是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其機理尚不清楚。組織培養的試驗提供了一些證據。

由愈傷組織誘導分化出根和芽,是由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決定的。例如,在菸草愈傷組織培養中,當IAA/CTK比值高時,易形成根;當IAA/CTK比值低時,則易形成芽。其它植物的愈傷組織分化形成根和芽,也符合這一原則。GA/IAA比值的高低分別調控形成層產生韌皮部與木質部的組織分化。

試驗證明,各類植物激素對根的誘導都有影響。生長素呈促進效應,赤黴素和細胞分裂素起抑制作用(圖9-2),乙烯有促進作用。

在無菌培養的丁香愈傷組織中插入一小塊莖尖,結果在接觸點之下,可看到有零散的木質部管胞的分化(圖9-3)。用IAA代替莖尖,也有相同的效應。這說明生長素可誘導愈傷組織細胞分化出木質部。

丁香髓的愈傷組織誘導木質部和韌皮部分化的試驗證明,IAA和蔗糖的濃度可控制分化的方向,IAA濃度提高時,促進木質部分化;蔗糖濃度提高則促進韌皮部的分化。細胞分裂素對誘導維管束的形成,主要是對木質化過程有促進作用。

第二節 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是指在無菌和人工控制的營養(培養基)及環境(光照、溫度等)條件下,將外植體(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培育成植物的技術。由於組織培養所用的材料是離體的,減少了整體植物中複雜的相互關係;另外,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可有意識地去選擇或設置一些能引起某種生理生化變化的因素進行處理,以便探索離體培養下組織和細胞的變化規律以及器官或組織形態建成的機理,因此克服了整體植物研究的困難。

相關焦點

  • JXB︱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者揭示GA和生長素的相互作用調控木質部擴張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木質部擴張階段受生長素和赤黴素信號組分相互作用的調控。次生生長過程中,維管形成層不斷產生木質部和韌皮部,使植物器官的增厚。由在擬南芥下胚軸和根中,可以根據細胞形態和產生速率可以區分出次生生長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木質部和韌皮部產量相等;第二階段,木質部擴張階段,該階段木質部形成增強,木質部纖維分化。
  • 每日摘要:楊樹韌皮部中的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調控形成層的活性(New Phytologist)
    細胞分裂素對於次生維管發育的調控受到細胞分裂素含量的控制。但是,楊樹中細胞分裂素如何在正在發育中的次生韌皮部中富集,從而調控形成層活性還不清楚。本文中,作者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成像觀察了細胞分裂素在楊樹莖次生韌皮部中的梯度分布,並確定了定位於韌皮部的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在木材形成中的作用。
  • 作物韌皮部的養分運輸及其特點
    韌皮部中的養分運輸是在活細胞內進行的,而且具有兩個方向運輸的功能,但以下行運輸養分為主。與木質部中養分運輸不同,養分在韌皮部中的運輸受蒸騰作用的影響很小。韌皮部裝載和卸出同化物的過程對同化物的運輸分配以及最終經濟產量的形成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2)韌皮部汁液的組成韌皮部汁液的組成與木質部比較,不論是在酸鹼性和組成成分方面還是在養分濃度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與木質部相比,韌皮部汁液的組成有以下特點:①韌皮部汁液的pH高於木質部,前者偏鹼性而後者酸性。
  • 生長素反應因子6(ARF6)和ARF8促進赤黴素介導的下胚軸木質部擴張和形成層動態平衡
    在次生生長過程中,維管形成層不斷產生植物器官、木材(木質部)和韌皮部(韌皮部)的增厚。在擬南芥下胚軸和根中,我們可以根據細胞形態和產量來區分二次生長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木質部和韌皮部同樣產生的階段,在木質部擴展階段之前,木質部形成增強,木質部纖維分化。
  • 麥冬顯微鑑別-韌皮部束個數
    大家都知道麥冬和山麥冬的的鑑別在於韌皮部束的不同,麥冬的韌皮部束為16-22個,山麥冬的為7-15個,但是在實際檢驗中,有時韌皮部束很難數的清,有時候麥冬的韌皮部數也不在16-22的範圍內,現在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藥典原文】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或脫落,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
  • 嫁接觀賞牡丹到底怎麼對齊形成層?接穗和鳳丹根的形成層在哪裡?
    理論上對準形成層是嫁接的關鍵,但是在實際運用當中,工人們都是按經驗「盲接」的。因為溫度條件限制,嫁接時間有限,而嫁接的苗子又多,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批量生產中肯定不能那麼仔細地找準形成層後認真對齊再接。但是花友自己嫁接的話就可以仔細一點,所以下面我們從理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兩者的形成層位置和愈傷組織的起源。
  • 在生長季節通過阻斷韌皮部有機營養向根系輸送獼猴桃環剝
    在生長季節通過阻斷韌皮部有機營養向根系輸送獼猴桃環剝呂 巖 李 濤環剝(圖 1 )是在生長季節通過阻斷韌皮部有機營養向根系輸送, 而將有機營養截留在樹冠部,促進枝條有機營養積累最大化,達到促進芽體良好分化、抑制樹體旺長、平衡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一種方法。
  • 每日摘要:植物正在發育中的韌皮部中BR感知的局部和系統性效應(Current Biology)
    植物的維管組織是其適應陸地生活所必需的。維管組織中的韌皮部可用於光合產物在「源」和「庫」器官之間的轉移,同樣也可用於系統性協調植物生長和發育的信號轉導。本文中,作者發現在植物生長點中,發育中的韌皮部會調控鄰近組織中的細胞行為。
  • 每日摘要:形成層單層幹細胞決定植物的徑向生長(Plant Physiology)
    在大多數雙子葉植物中,形成層作為潛在的幹細胞龕會向內產生木質部,向外產生韌皮部。形成層除了具有這些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其幹細胞的研究因為缺少能夠將形成層亞結構分開的可用工具而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作者通過擬南芥的下胚軸來研究形成層增殖過程中的幹細胞活性。通過脈衝標記和遺傳編碼的譜系追蹤,作者發現了一個雙功能的幹細胞,既能產生木質部細胞,又能產生韌皮部細胞。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及功能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分生組織     細胞具有持續分裂新細胞能力的組織,其衍生細胞可分化成各種組織,由於分生組織的活動,使植物在整個植物階段可以不斷地分化出組織和器官。根據發育時期,細胞的來源、在植物體中的位置及機能上的不同,把分生組織分為原分生組織和初生分生組織,它們共同組成了頂端分生組織。由頂端分生組織延續下來的維管形成層,是一種側生分生組織,由它產生次生維管組織。有些植物,還可在節或其他部位的成熟組織之間,保留著一種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稱為居間分生組織。
  • 標記的糖最初是在韌皮部的篩管分子中出現
    這是因為環割破壞了韌皮部的通路,葉子製造的有機物下運受阻,營養物質停滯在環割的上端所致。環割上方的枝條能繼續生長,就是說,不會發生缺水或者缺乏礦質的情況。把標記的有機化合物引進植物大大促進了物質運輸途徑的研究。例如在密閉小室中用14C或者11C標記的CO2供應給完整的成熟葉,通過光合作用的CO2固定反應,標記的CO2被摻入有機化合物。
  • 張德強團隊深度解析林木次生生長遺傳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德強研究團隊依託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以毛白楊群體為模式,採用轉錄組測序、基因組重測序、SNP檢測等技術手段及關聯作圖策略,系統揭示了林木次生微管組織差異表達
  • 植物結構之分生組織
    細胞形態上已出現了最初的分化,它們在離根或莖的頂端一定距離處,可區分出原表皮層(由它分化產生植物的表皮系統)、原形成層(由它分化產生植物的初生維管組織)和基本分生組織(由它分化產生植物的基本組織)三部分,但仍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是由未分化的原分生組織向完全分化的成熟組織過渡的組織類型。
  • 韌皮部運輸機理及同化物分布
    韌皮部運輸機理什麼力量促使有機物在韌皮部內運輸?目前有三個學說解釋:壓力流動學說、胞質泵動學說、收縮蛋白學說。收縮蛋白學說支持證據:維管束的呼吸速率較其他部分快好幾倍,有機物在韌皮部的運輸與呼吸作用密切相關,說明韌皮部運輸需要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