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迷人,行為卻恐怖的星系,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

2020-12-03 貞貞時尚達人

名字迷人,行為卻恐怖的星系,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

仙女座與銀河系最大的區別就是——銀河系相對來說要更密一點,而仙女座大星系就要鬆散一些。

在20億年前,在銀河系的附近就發生了一次「重大事故」,而罪魁禍首就是仙女座星系。當時,銀河系原本還是有著一些小星系的,但是由於仙女座星系需要「進食」,於是那些星系就成為了它的盤中餐,而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銀河系。

仙女座星系要比銀河系大得多,所以能吞噬的星系也遠要比銀河系的多。這名字倒是好聽,但行動起來,多少還是顯得有幾分殘暴的。而那些星系也很難倖免於難。

但是這個時間還很遙遠,官方數據表示,仙女座星系靠近銀河系的速度是每秒鐘290公裡,想要過來,恐怕要30到40億年以後。而那個時候的宇宙還不一定變成什麼樣子呢。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留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恐怖而又迷人的「星系殺手」,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
    「星際殺手」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大約在20億年前,銀河系周圍發生了「血案」。在此之前,銀河系的身邊本還有一個小型星系,結果這個星系就被仙女座星系這個「星際殺手」給大卸八塊之後被吞掉了。而這並不是它第一次「進食」了,仙女座星系名字雖然好聽,但它卻是一頭猛獸,在吞完那個可憐的星系之後,銀河系將是它的下一頓美餐。在更遠的距離上,體量比銀河系還要大了一倍的仙女座星系,此刻也正向著銀河系過過來,這個大傢伙來者不善,當它和銀河系相撞的時候,實際上也相當於銀河系被它吃掉了。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它們本身並不可怕,但如果宇宙射線的數量非常多的話,它們可以對整個星系造成浩劫。最近,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大麥哲倫星雲(LMC,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的模擬結果,他們發現,來自一次星爆事件的宇宙射線正開始將LMC撕裂。值得慶幸的是,目前LMC似乎還能保持穩定。
  • 從地球上看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
    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哈勃的觀測結果來預測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的未來,想知道對於地球而言兩個星系碰撞時會是什麼樣子。通過預測仙女座的恆星在未來80億年的運動,天文學家們現在知道了它穿過太空的路徑。用哈勃望遠鏡觀測結果建立的計算機模型顯示了這兩個星系在大約40億年後將碰撞在一起的樣子,它正朝我們飛來!
  • 從地球上看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
    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哈勃的觀測結果來預測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的未來,想知道對於地球而言兩個星系碰撞時會是什麼樣子。通過預測仙女座的恆星在未來80億年的運動,天文學家們現在知道了它穿過太空的路徑。用哈勃望遠鏡觀測結果建立的計算機模型顯示了這兩個星系在大約40億年後將碰撞在一起的樣子,它正朝我們飛來!
  • 銀河系的 11 個迷人事實:出現神秘空泡,充滿有毒油脂
    在認識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時也是如此。我們的銀河系家園令人驚嘆,遍布著恆星、超新星、星雲,以及暗能量和暗物質,也充滿了未解的謎題。對於那些想要更多了解我們所處宇宙的人,以下便是關於銀河系的11個迷人事實。這些恆星群其實環繞著銀河系的小星系,正如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它們被命名為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許多類似的矮星系也環繞著銀河系,它們有時會被巨大的銀河系吞噬。今年早些時候,天文學家利用歐洲空間局蓋亞任務空間望遠鏡的新數據,揭示了銀河系中數以百萬計的恆星都在同樣狹窄、「像針一樣」的軌道上運行,表明它們都源自一個早期的矮星系——暱稱為「蓋亞香腸」(Gaia Sausage)。
  • 銀河系的11個迷人事實:出現神秘空泡充滿有毒油脂
    在認識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時也是如此。我們的銀河系家園令人驚嘆,遍布著恆星、超新星、星雲,以及暗能量和暗物質,也充滿了未解的謎題。對於那些想要更多了解我們所處宇宙的人,以下便是關於銀河系的11個迷人事實。許多類似的矮星系也環繞著銀河系,它們有時會被巨大的銀河系吞噬。今年早些時候,天文學家利用歐洲空間局蓋亞任務空間望遠鏡的新數據,揭示了銀河系中數以百萬計的恆星都在同樣狹窄、「像針一樣」的軌道上運行,表明它們都源自一個早期的矮星系——暱稱為「蓋亞香腸」。
  • 目前仙女座星系正在朝我們趕來嗎?
    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來預測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的未來,以及從地球上看,這次的碰撞會是什麼樣子的。天文學家們預測了仙女座的恆星在未來80億年的運動,現在他們已經知道了仙女座星系在太空中所走的路徑。它們正直奔我們而來!
  • 銀河系移動最快的恆星可能是另一星系的入侵者—新聞—科學網
    4月25日,歐洲,中午時分,歐空局蓋亞衛星背後的協作組發布了一個含有13億顆恆星移動信息的數據集。此時,對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Shen來說,正是清晨3點。他想篩選該數據集,以尋找天空中移動最快的恆星。天文學家一直將其譽為「取證工具」:當被重繞回去時,它們的軌跡指向了使其產生的激烈事件。Shen知道,其團隊不得不迅速行動,以擊敗競爭對手。 他的熱忱獲得了回報。
  • 銀河系正在宇宙中高速移動,未來和仙女座星系碰撞,人類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地球不僅僅在自轉,同時也在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也沒有閒著,它是巨大銀河系的一個微小組成部分,也在圍繞著銀河中心的引力源旋轉著,引力讓星系達成了美妙的平衡,在銀河系中存在至少三千億個恆星,它們都在圍繞著銀河系的「銀心」運動著。那麼銀河系在宇宙空間中,是靜止不動的嗎?
  • 30億年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會導致人類滅絕嗎?
    30億年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會導致人類滅絕嗎?作為地球這顆藍色星球的主人,人類一直都非常關心自身的「命運」,害怕自己會和其他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一樣,也難避免滅亡的命運。而根據科學家的觀測,距離我們銀河系254萬光年之外的仙女星系,正以每秒鐘300公裡的速度,也就是1/100的光速,在向銀河系移動。預計在30億年之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會發生碰撞,之後融合成為一個星系。那麼屆時會導致人類的滅絕嗎?首先星系相撞,其實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兩個物體相撞一樣。與其說是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的「碰撞」,倒不如說是仙女星系的「融合」。
  • 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碰撞時,我們太陽系也會相撞嗎?
    在100多年前,許多當時最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仍然認為銀河系是整個宇宙中唯一的星系。直到20世紀20年代,埃德溫·哈勃才明確地指出仙女座大星雲實際上是一個獨立於我們銀河系的星系。而且我們現在知道仙女座不僅是離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而且還在向我們移動。據估計,在未來的幾十億年裡,仙女座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將會在一次巨大的星系碰撞中融合在一起。那麼屆時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的太陽系是否會安全無恙?
  • 「星系殺手」仙女座,竟在朝銀河系移動!40億年後兩者或將碰撞!
    哈勃計算出M31的距離約為90萬光年,而當時已知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1924年底,哈勃對於漩渦星雲的研究結果公布後馬上得到了大家的公認。事實上,我們的銀河系與鄰近的大約30個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比較小的星系集團,叫做本星系群。本星系群中最主要的成員是仙女座大星雲,其次是我們的銀河系,另外還有大小麥雲、三角座的漩渦星系M33等等。
  • 「星系殺手」仙女座,竟在朝銀河系移動!40億年後兩者或將碰撞
    事實上,我們的銀河系與鄰近的大約30個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比較小的星系集團,而在那之前,銀河系周圍還存在著一個小星系。於是,仙女座星系吃掉了這個星系。它可能不是第一次「進食」了。吞噬了這個可憐的星系後,我們的銀河系也許會成為它下一頓豐盛的食物。銀河系中有1000~4000億顆恆星。可以算是一個龐然大物了。但我們的鄰居,仙女座星系,比銀河系還要大一點。
  • 「星系殺手」仙女座星系?科學家:未來也許會吃掉銀河系!
    大約在20億年前,銀河系外發生了一起壯觀的「血案」——一個星系被「吃掉了」。在此之前,銀河系的身邊本來還有一個小型星系,結果這個星系就這樣輕輕鬆鬆被大卸八塊之後活活吞掉了,而這個殺手正是仙女座星系,這可能並不是它第一次「進食」了。仙女座星系名字雖然好聽,但它卻是一頭猛獸。
  • 多年以後,麥哲倫星系會融合在一起,還要吞併銀河系?
    在地球上,只有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才能看到它,但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光斑,如果不了解的話,人們甚至會認為這只是一片普通的星雲,事實上,它是銀河系的鄰居之一——小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的形狀也是不規則的,科學家分析:很久以前的小麥哲倫星系是棒旋星系,那時的銀河系還是形成初期,二者的大小也比較相同。
  • 銀河系正被矮星系入侵,並被「牽」向飛馬座
    在利用複雜統計數據模型計算出銀河系最遙遠恆星的速度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LMC是如何擾亂銀河系的。這項研究由英國科學技術設施委員會(STFC)資助,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 銀河系正被矮星系入侵,並被「牽」向飛馬座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麥哲倫星雲(LMC)和銀河系一樣,被暗物質暈包圍。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粒子既不吸收光,也不發射光,卻對宇宙中恆星和氣體的運動具有強烈的牽引作用。  在利用複雜統計數據模型計算出銀河系最遙遠恆星的速度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LMC是如何擾亂銀河系的。
  •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難逃一撞,地球會被撞出銀河系嗎?
    從網絡上的銀河系全貌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顆呈現出螺旋形狀的星系,準確來說它是一個棒旋星系。同時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銀河系裡的四條又粗又光亮的旋臂,它們同樣是由大量恆星系構成。根據天文學家的保守估計,整個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應該在1000~4000億顆左右,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氣體、星雲和星團。如果把銀河系中心區域看作是「城區」的話,那麼如今太陽系則位於「郊區」。天文學家通過對銀河系進行長期的研究發現,越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都是一些「年老」的恆星,而越是距離銀河系中心遠的恆星則越年輕。
  • 已知的最大星系有多大,它如何長成這麼大的,銀河系也會變大嗎?
    太陽系作為一個恆星系同樣不是孤立無援的,它隸屬於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也就是星系。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位於銀河系的獵戶座懸臂之上。由於太陽系之中只有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且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所以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恆星在宇宙中是非常強大且稀有的,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 歐洲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3D地圖,發現:我們的地球正朝黑洞前進
    據英國太陽報12月4日報導,俗話說得好,坐地日行八萬裡,也就是人在赤道隨著地球自轉,人本身就已每日移動4萬公裡,約合8萬裡。不僅如此,我們整個恆星系在大家長太陽帶領下,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速度大約為220公裡/秒,如此神速也要2.5億年才能繞行一周,上次處在同一位置時,地球上還是恐龍橫行的中生代。最近,科學家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探測器的數據,創建了銀河系3D地圖。該探測器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掃描恆星,發現銀河系不是一張切面,而是有厚度,地球也正在朝黑洞前進,日近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