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過往歷史去預測未來,你或許會站在輿論的中心,但絕對是傻子,常常被打臉的那種,好如李大霄——市場是隨機漫步的。
崩盤的標準是什麼?
崩盤概念是籠統的,本身沒有一個標準,短期下跌20%,還是交易所關門大吉?如依照百度百科給出的華爾街崩盤標準——崩盤通常被定義為單日或數日累計跌幅超過20%,那麼美國股市已經崩盤。
影響後果不可預測
假設後果可以預測,多數人都不會虧錢,可以通過做空市場來規避風險,而做空一多會達到一種平衡(總體資產並未大幅減值),使做多的也多(資產並未大幅減值,做多並不會導致大幅虧錢,風險被對衝掉了),市場就不會演變成大幅下跌——可以預測,2019年全球股市不可能那樣漲,當下也不可能如此恐慌。
正因為做空與做多不對稱,或者機制本身不完善,才會導致市場大幅下跌——表現為影響後果不可預測,或者說存在嚴重的從眾心理,而從眾心理本身是不可預測的,比如今天時尚一款衣服,明天可能就時尚另一款衣服。
對美國普通人有什麼影響?
既然後果不可預測,對普通人的影響也就不可預測,比如理論支持導致金融危機的,那麼以短期大幅下跌超過20%為標準,美國現在發生金融危機了嗎?
我國股市市值也不差,2015年導致金融危機了嗎?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虛擬經濟跟實體經濟的界限會越來越清晰,不要以過往歷史去確保性的預測未來,往往是打臉的——要不社會談什麼發展?科技談什麼創新?金融市場談什麼改革?
假設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界限是完全清晰的,那麼美國股市可以連續10年走牛,為什麼不支持大幅下跌呢?美國實體經濟真的支持美國股市10年走牛嗎?即時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虛擬經濟增長也是不對稱的,特別是當虛擬經濟特指股市。
也就是說,假設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界限是清晰的,美國普通人的資產會相對貶值,因為美國民眾存款較少,直接或間接配置股權類資產。對應權益市場崩盤必然導致資產減值,而是否有實體經濟上的影響,要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界限的清晰度,甚至可能不會對就業產生衝擊。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美國金融資產大幅下跌會導致美國人民資產減值,同樣也會導致企業和機構資產減值,那麼相對而言輸入我國的資本就會減少。同時,由於民眾的資產減值,會導致購買力下降,並拓展內需,我國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GDP增速便會相對的走低。
但是當我國出口轉內需有較大的效用(刺激消費),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也就不大。當然了,在目前的疫情之下(關鍵因素),生產力和消費能力都是下降的,外銷轉內需也不太可能。
GDP增速下降,工資的上漲幅度也就會下降,甚至導致失業率增加。而若在為了規避市場帶來的風險,貨幣過於寬鬆,可能導致高通脹,資產貶值。
而在金融資產配置方面,可以尋找低風險的債權資產,不要過於激進去買股票。美國股市崩盤必然影響我國金融市場,即使近期不表現(從眾心理所致),後期也會逐步表現在金融市場上。
因此,對我們的影響是工資不漲或下降,甚至失業。而資產方面,權益資產會表現為減值,低風險的債權風險反而會有所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