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成功將SiC半導體性能提高兩倍

2020-09-17 卡比獸papa

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的木本恆暢教授與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立木馨大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大幅減少了被視為節能王牌的SiC半導體20年來一直存在的缺陷(半導體缺陷),將SiC電晶體的性能成功提高了2倍。

以Si(矽)為中心的半導體不僅是計算機邏輯和存儲器,還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電車的馬達控制及電源等,但存在耗電量(功耗)較大的問題。近年來,為降低功耗,性能優於Si的SiC電晶體的開發變得活躍,並開始逐步實用化。

不過,近20多年來,SiC電晶體的核心部位氧化膜與SiC的邊界部分(界面)始終存在很多缺陷,無法充分發揮SiC本來的性能。另外,以前要想減少缺陷,需要使用劇毒氣體(一氧化氮)。此次,研究團隊查清了產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並利用大氣中存在的安全氣體氮氣,實現了與目前的世界標準相比可達兩倍的最高特性。藉助此次的技術,低損耗SiC器件在日益普及的電動汽車和工業設備等領域的應用將能夠迅速擴大,還可以為解決能源問題做出貢獻。

採用氮氣製作SiO2/SiC電晶體,性能得以提高

研究背景

能源問題是本世紀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自然能源至關重要,可以有效利用能源的技術(節能技術、高效率化和低損耗化技術)同樣也非常重要。能源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從全電化住宅和電動汽車的興起可以看出,近年來電能的佔比逐年升高,有效利用電能的重要性越來越高。電能轉換(電力轉換)的關鍵在於半導體功率器件(二極體和電晶體)。在我們身邊,半導體功率器件無處不在,比如個人電腦和數字家電的電源、冰箱和空調、光伏發電的電力調節器、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和鐵路車輛的電力轉換器等。

目前,半導體功率器件主要使用Si(矽),經過長期的發展後,其器件性能已逐漸達到Si的理論極限,要想實現劃時代的性能提高,必須使用新的半導體材料。

最有希望的材料就是SiC(碳化矽)。SiC具有非常高的抗絕緣破壞性和耐熱性,作為高耐壓、低損耗(高效率)的功率器件用材料,全球展開了激烈的研發競爭。京都大學在SiC半導體領域,從SiC的晶體生長、缺陷降低和特性調查,到提出新結構器件方案及原理驗證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從1995年前後起,國內外的企業也開始全面推進SiC功率半導體的研究開發,2001年開始量產SiC二極體,2010年開始量產SiC電晶體,並配備於各種產品。最初先用於工作站等的電源,之後開始配備於空調、光伏發電用電力調節器、快速充電器、工業馬達(工廠的機器人等)、電車和電動汽車等,採用SiC功率半導體均獲得了顯著的節能效果。例如,東京地鐵公司、JR山手線(東京)和環狀線(大阪)將電車的運行電力削減了約30%。2020年7月投入使用的新幹線新車型N700S也導入SiC功率半導體驅動。另外,特斯拉公司的配備SiC的電動汽車Model 3已成為全球暢銷車型。

不過,SiC電晶體的核心部位氧化膜與SiC的邊界部分(界面)長期以來始終存在很多缺陷,限制了SiC電晶體的特性和可靠性,20多年來一直無法發揮SiC本來的性能(雖然性能已經達到Si器件的約50倍,但正常來說應該能達到500倍)。另外,目前使用劇毒氣體一氧化氮(NO)來減少氧化膜與SiC的界面缺陷,氣體的採購、廢氣處理和安全設備的維護等都需要高額費用。此次研究利用自主開發的方法,解決了SiC半導體存在的最大問題。

研究方法與成果

Si半導體中最重要的電晶體是利用氧化膜與半導體的結的MOSFET(金屬-氧化膜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Si MOSFET幾乎在所有應用中都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器件,比如計算機邏輯、存儲器、圖像傳感器以及電力用功率器件等。Si MOSFET的核心部位就是氧化膜與Si的結界面。Si MOSFET利用了通過熱氧化Si(在氧氣氣氛中加熱至高溫)會在Si表面形成高質量氧化膜(SiO2)的特點。

與Si一樣,熱氧化SiC也會在表面形成SiO2膜,這被視為SiC的一大優點。以前一直利用這種方法形成氧化膜(SiO2膜)與SiC的結,製作SiC電晶體(MOSFET)。不過觀察發現,氧化膜/SiC的結界面存在非常多的缺陷(Si的100倍以上),這種界面缺陷大大限制了SiC電晶體的性能。業界一直嘗試通過調整SiC的氧化條件,或熱氧化後在各種條件下進行熱處理來降低氧化膜與SiC界面的缺陷,但20多年來始終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

此次,木本教授等人著眼於「在不氧化SiC的情況下形成優質氧化膜」,以及「擺脫劇毒氣體一氧化氮(NO)」進行了研究。通過根據理論反覆進行思考和實驗,發現以下三點能有效減少缺陷和提高SiC電晶體的性能。

  1. 在SiC晶圓和電晶體的製造過程中,需要對SiC表面進行氧化(+利用化學溶液去除氧化膜),但此次發現,在SiC的氧化過程中,SiC表面附近會出現高密度缺陷,形成氧化膜之前用適當的方法(氫蝕刻)去除這些缺陷至關重要。
  2. 研究確認,即使利用上述方法形成了高品質SiC表面,但如果隨著SiC的氧化形成了氧化膜(SiO2膜),也會出現新的高密度缺陷。為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在SiC表面堆積氧化膜(薄膜)的方法形成了優質氧化膜。
  3. 最後發現,通過用大氣中大量存在的安全氮氣進行界面氮化,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用劇毒的一氧化氮(NO),能大幅減少氧化膜與SiC界面的缺陷。另外,利用該方法試製SiC電晶體確認,通過電子控制導電的n型電晶體的性能成功提高2倍,通過空穴控制導電的p型電晶體的性能成功提高1.5倍。

圖1展示了常規的全球標準方法「熱氧化→一氧化氮(NO)氣體處理」和此次研究(「表面缺陷去除→氧化膜堆積→N2處理」)的方法。圖2比較了分別用這兩種方法形成的SiO2/SiC界面缺陷,圖3比較了利用各種方法製作的SiC電晶體(MOSFET)的性能。如圖所示,在完全不使用劇毒氣體的情況下,與常規的全球標準方法(目前的最好方法)相比,界面缺陷降至標準方法的約五分之一,電晶體性能提高2倍。另外,此次研究實施了很多系統性的實驗,確認只要SiC半導體表面有輕微的氧化,就無法形成這種超高品質的界面。

圖1:形成SiO2/SiC結構的方法模式圖(上:常規方法,下:此次研究提出的方法)

圖2:SiO2/SiC的界面缺陷大幅減少

圖3:SiC電晶體的性能提高

上述(1)~(3)中,過去單獨嘗試過(2)或(3),但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此次證實,上述(1)~(3)缺少其中哪一點也無法獲得高品質界面,解決了困擾該領域20多年的技術課題,實現了重大突破。

效果與展望

此次研究在完全不使用劇毒氣體的情況下,把被視為SiC功率半導體最主要問題的氧化膜與SiC界面的缺陷降至原來的約1/5,同時將SiC電晶體的性能提高約2倍,有望一舉加速SiC功率半導體的實用化及由此產生的節能效果。此次提出的方法完全不需要使用特殊裝置或特殊氣體和化學物質,可以徹底擺脫以前花費巨額成本確保使用NO氣體時的安全性的問題,從事半導體器件業務的企業都可以無障礙地採用。

本文及圖片均摘抄編譯自京都大學的研究成果公關發布資料(https://www.kyoto-u.ac.jp/ja/research/research_results/2020/200908_2.html)

【論文信息】

題目:通過消除氧化過程形成高品質4H-SiC/SiO2界面

期刊:第81屆應用物理學會秋季學術演講會 10p-Z23-13

相關焦點

  • SiC領域20年來的重大技術突破,京都大學將品質提高約10倍
    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的木本恆暢教授、東京工業大學科學技術創成研究院的松下雄一郎特任副教授及小林拓真博士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把被視為節能王牌的SiC半導體20多年來面臨的主要問題——半導體缺陷降低了一位數,成功地將性能提高了約10倍。
  • 京都大學等實現SiC二十年來的重大技術突破,將品質提高約10倍
    肖楊日本留學肖楊日本留學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的木本恆暢教授、東京工業大學科學技術創成研究院的松下雄一郎特任副教授及小林拓真博士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把被視為節能王牌的SiC半導體20多年來面臨的主要問題——半導體缺陷降低了一位數,成功地將性能提高了約10倍。
  • 電裝與FLOSFIA研發功率半導體 α-Ga2O3提升元件性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電裝與FLOSFIA合作研發新一代功率半導體設備,旨在降低電動車用逆變器的能耗、成本、尺寸及重量,FLOSFIA是從京都大學分離出來的一家初創公司。京都大學的Shizuo Fujita教授率先嘗試將剛玉型晶體結構的氧化鎵(gallium oxide,α-Ga2O3)用於半導體元件中。α-Ga2O3半導體的性能要優於市面上的其他半導體元件,其能帶隙為5.3 eV,擊穿電場強度(electric breakdown field strength)高,這意味著對高壓應用的耐受能力更強。
  • 半導體材料知多少?SiC器件與Si器件性能比較
    打開APP 半導體材料知多少?電子發燒友網根據SIC器件和SI器件的比較向大家講述了兩者在性能上的不同。 SiC是什麼? 碳化矽(SiC)是一種Ⅳ-Ⅳ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具有多種同素異構類型。
  •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成功以iPS細胞培育大量血小板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7月13日宣布成功研發出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製成大量血小板的技術,可在5日內培育出1000億個血小板,且人工培育的血小板質量與正常獻血血小板質量基本無異。
  • 半赫斯勒熱電材料性能顯著提高
    一個由美國波士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多家大學組成的合作小組,採用納米技術成功將一種普通塊狀半導體材料p型half-Heusler(半赫斯勒)結構的熱電品質參數提高了60%—90%。研究人員表示,提高品質參數將為研製從汽車排放系統、發電廠到太陽能技術等下一代產品鋪平道路。   熱電品質參數是用來檢測材料相對熱電性能的指標。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新氧化物半導體提高OLED顯示器穩定度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透明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當設計於OLED顯示器的電子注入層和傳輸層時,能夠提高電子遷移率。由東京工業大學創新研究所(Institute of Innovative Research)教授細野秀雄(Hideo Hosono)主導的這項研究,是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JST)「策略基本研究計劃」(Strategic Basic Research Programs)的一部份。
  • 聚焦「寬禁帶」半導體——SiC與GaN的興起與未來
    它能夠提高功率器件工作溫度極限,使其在更惡劣的環境下工作;能夠提高器件的功率和效率,提高裝備性能;能夠拓寬發光光譜,實現全彩顯示。隨著寬禁帶技術的進步,材料工藝與器件工藝的逐步成熟,其重要性將逐漸顯現,在高端領域將逐步取代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材料,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宰。
  • 提高半導體性能&降低功耗,中科院在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SghEETC-電子工程專輯傳統的三維半導體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懸掛鍵,可通過捕獲和散射等方式影響和限制自由載流子的運動,因此表面態的設計、製造和優化是提高三維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類似於三維半導體材料的表面態,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和石墨烯)在邊界原子的終止和重建可以產生邊界態,這使二維材料產生了許多獨特的現象,使其得到廣泛的應用。
  • 第三代半導體 SIC:等待爆發的明日之星
    1 第三代半導體 SIC:性能優異,爆發前夜1.1 第三代半導體 SIC 材料的性能優勢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主要是指矽(Si)、鍺元素(Ge)半導體材料日本建立了「下一代功率半導體封裝技術開發聯盟」由大阪大學牽頭,協同羅姆、三菱電機、松下電器等 18 家從事 SiC 和 GaN 材料、器件以及應用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的知名企業、大學和研究中心;歐洲啟動了產學研項目「LAST POWER」,由意法半導體公司牽頭,協同來自義大利、德國等六個歐洲國家的私營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中心
  • 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的研發可提高器件性能
    電晶體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包括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晶閘管等,有時特指雙極型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製等多種功能。電晶體作為一種可變電流開關,能夠基於輸入電壓控制輸出電流。
  • 京都大學將研發新冠肺炎新療法 利用iPS細胞培養免疫細胞
    人民網東京10月16日電(李沐航)位於日本愛知縣豐明市的藤田醫科大學14日宣布,該醫院與京都大學設立的一家醫療機構將使用人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簡稱「iPS細胞」)研發一種針對新冠肺炎的新療法。
  • 申請京都大學法學碩士的條件是什麼?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是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 今天,一起來跟蔚藍留學老師看看京都大學的法學專業。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碳化矽(SiC)
    碳化矽(SiC)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產業的基石是晶片,製作晶片的核心材料按照歷史進程分為: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大部分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高純度矽),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砷化鎵、磷化銦),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碳化矽、氮化鎵) 。碳化矽因其優越的物理性能:高禁帶寬度(對應高擊穿電場和高功率密度)、高電導率、高熱導率,將是未來最被廣泛使用的製作半導體晶片的基礎材料。
  • 申請京都大學研究生難度很大嗎?
    眾所周知京都大學是世界著名的頂級研究型日本國立綜合大學,對於京大師生引以為傲的事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到2014年為止,京都大學已經誕生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可以充分彰顯出,京都大學在日本乃至世界學術界的重要地位。
  • SiC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
    近年來,Si功率器件結構設計和製造工藝日趨完善,已經接近其材料特性決定的理論極限,依靠Si器件繼續完善來提高裝置與系統性能的潛力十分有限。SiC SBD的出現將SBD的應用範圍從250 V提高到了1200 V。同時,其高溫特性好,從室溫到由管殼限定的175℃,反向漏電流幾乎沒有增加。在3 kV以上的整流器應用領域,SiC PiN和SiC JBS二極體由於比Si整流器具有更高的擊穿電壓、更快的開關速度以及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而備受關注。
  • FLOSFIA 開發GaO MOSFET溝道遷移率遠超商用SiC
    集微網消息(文/Yuna),據EE Times Japan報導,京都大學投資的科技初創公司FLOSFIA在12月11日-13日召開的「SEMICON Japan 2019」上展示了GaO功率器件和評估板,並計劃於2020年進行全球範圍內首次GaO肖特基勢壘二極體的量產。
  • 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性能指數翻倍
    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種方法,將目前表現最好的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的效率提高了70%。研究發表在5月5日出版的《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現在最高效的熱電材料一般由鉍、碲、硒等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無機半導體組成,這些元素昂貴、易碎,而且有些還有毒。有機半導體不僅便宜、儲量豐富而且輕便、堅固,但一直以來,這類熱電材料在熱—電轉化過程中的表現差強人意。
  • SiC半導體發展的下一步是什麼
    SiC半導體發展的下一步是什麼 李威 發表於 2020-04-02 17:12:18 本文展望了SiC下一步需要做什麼,將在哪裡應用以及如何成為功率半導體的主導力量
  • 碳化矽(SiC)緣何成為第三代半導體最重要的材料?一文為你揭秘
    使SIC技術不能取得商業成功的主要障礙是缺少一種合適的用於工業化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的襯底材料。對SI的情況,單晶襯底經常指矽片(wafer),它是從事生產的前提和保證。一種生長大面積SIC襯底的方法以在20世紀70年代末研製成功。但是用改進的稱為Lely方法生長的襯底被一種微管缺陷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