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熙生物「王玉玲工作室」負責人王玉玲:藥械邏輯下功能性護膚品的探路者)
王玉玲,華熙生物「王玉玲工作室」負責人,人如其名,她說話時聲音如同銀鈴般清脆,常常繪聲繪色把一個複雜的專業學術問題給大家講得明明白白,與她交流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活力和能量。王玉玲一直奮鬥在研發一線,至今開發上市了200多款產品,在數個領域做出了創新性的開拓。
10年藥品研發經驗,開發出多款知名滴眼液產品。
為透明質酸原料產品提供過重要的技術支持,解決了醫藥級透明質酸鈉在滴眼液中的多個應用問題。
成功開發業內首款以玻尿酸為基質的手部消毒產品,拓展了透明質酸在消毒產品中的應用,該消毒凝膠在新冠疫情期間做出了大貢獻。
參與開發堪稱國內第一款的水光產品,其後又主導研發了華熙生物旗下系列水光產品,推動公司將透明質酸的基礎款水光產品走向功能化。
負責公司旗下BM肌活、潤月雅、甜朵、潤致臻活等品牌系列產品的設計及開發工作,同時為潤熙禾、德瑪潤等多個品牌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
「我是追隨透明質酸而來的」
王玉玲大學時期學的是製藥專業,從來沒有接觸過透明質酸,但參加工作之後卻與透明質酸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彼此相伴、彼此成就的「老搭檔」。
王玉玲大學畢業之後主要從事外用皮膚科藥品的配方開發,如紅黴素軟膏、克黴素軟膏等,這些外用藥品的配方裡就採用了透明質酸作為重要輔料。
「當時透明質酸特別昂貴」,王玉玲回憶說,「有一次做試驗,不小心把僅剩的一點透明質酸給灑了,當時整個人都懵了,為了這件事還哭了一通。」
做了10年藥品開發的王玉玲每天都和透明質酸打交道,以至於後來王玉玲說自己離開透明質酸就好像不會開發配方了。
2012年,處在工作轉換期的王玉玲偶然看到了一則招聘信息,這是來自華熙生物的招聘信息。其中一句「從事透明質酸終端產品的開發」,深深地吸引了王玉玲。
這句話仿佛一個火種,一下又點燃了王玉玲心中對於透明質酸的嚮往和熱情,讓王玉玲毫不猶豫地選擇跨進了華熙生物的大門,用王玉玲自己的話來說,「我是追隨透明質酸而來的」。
蟄伏7年 只要堅持就能看到光明
今年在新冠疫情中,被派上大用場的「潤百顏醫用免洗消毒凝膠」,可以說是王玉玲研發產品中最揪心的一個「孩子」,它的誕生還得從7年前講起。
2013年1月,王玉玲加入華熙生物還不滿一年。那時候公司的終端產品還在待廣泛開發中,因此研發團隊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調研新項目,發掘新的終端應用。
在調研中,王玉玲發現在國家消毒產品的名錄裡有透明質酸,也就是說透明質酸是國家批准的可以作為消毒產品的原料。但是,在國內備案的消毒產品中卻沒有一款含透明質酸的消毒產品。
面對空白的市場,衝勁十足的王玉玲向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博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研發一款透明質酸的消毒產品,這樣既拓展了透明質酸在新領域的應用,同時也能開發一款新的終端產品。
華熙生物一向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王玉玲的這個想法,一下得到了郭學平博士的力挺。就這樣,透明質酸消毒產品的開發正式立項上馬。
想法是好,可透明質酸消毒產品的開發真幹起來,並非易事。產品的配方、生產線的調試、生產許可證的申請、質量管理體系的制定等等一系列工作和問題,需要一樣一樣地幹,一個一個地解決。
光是摸索產品配方,就讓王玉玲傷透腦筋。雖然最終消毒產品的配方只有6種成分,但是需要在上百個消毒劑名錄中,綜合評估膚感、外觀、氣味以及與透明質酸的匹配度等因素,找到最適合的一種。光是篩選消毒劑成分,王玉玲就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實驗記錄多達10來本。
王玉玲說,透明質酸就像一個「傲嬌的姑娘」,因為透明質酸是陰離子,而市面上絕大多數消殺成分都是陽離子,與透明質酸不相溶,會產生絮狀物。基於自己多年從事藥品配方的經驗,王玉玲找到了一種在外用藥膏和喉糖、漱口水等產品中使用的殺菌成分「二氯苄醇」,這種成分不僅殺菌效果好,而且非常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夠和透明質酸完美匹配。透明質酸這位「傲嬌的姑娘」終於在王玉玲的「牽線」下,找到了消殺產品中的另一半,並開拓了新的應用空間。
在王玉玲的努力下,國內首款以玻尿酸(透明質酸,HA)為基質的消毒產品誕生,這樣一款兼具護膚功效和殺菌功能的跨界產品,大大減少了消毒成分對於皮膚的刺激和傷害,實現99.99%的殺菌效率,達到國家「外科手消毒」和「衛生手消毒」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王玉玲在產品配方加入的是含有不同分子量的復配玻尿酸,大分子HA在手部皮膚表層形成保護膜;小分子HA滲透到皮膚角質層,發揮長效保溼作用;微分子HA幫助皮膚進行修復,緩解外界汙染及消毒劑對皮膚的傷害。可以說,潤百顏醫用免洗消毒凝膠不僅僅是一款消毒產品,還是一款手部「護膚品」。
產品配方雖然研究出來了,但生產許可證的申請還要花費不少時間,且當時消毒產品的市場需求不高,手部消毒的市場潛力尚未釋放,因此王玉玲的這款產品在當時並不被看好,項目難以推進。
這讓王玉玲甚是鬱悶,有一段時間甚至還動起了放棄的念頭。幸好被郭博士「當頭棒喝」制止住,還一一跟王玉玲分析利弊,這才讓王玉玲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對此,王玉玲說:「做研發就像在黑夜中前行,在一步一步爬向高聳山峰的過程中,到了半山腰,在意志和體力最薄弱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郭博士這樣的鼓勵和同行。」
在郭博士的信任、指導以及王玉玲的堅持推動下,「潤百顏醫用免洗消毒凝膠」後來成為了華熙生物的技術儲備產品,經過3年多的「韜光養晦」,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國上下進入抗擊疫情的緊張時刻。一時間,消毒產品成為抗疫急需品。正是有了王玉玲研發的這款玻尿酸消毒產品儲備,讓華熙生物在突發狀況下,具備免疫力,為抗疫做出了企業的貢獻。
王玉玲清晰地記得,那天是臘月二十七,鍾南山院士剛剛做出了疫情人傳人的判斷並呼籲大家帶上口罩。面對疫情,趙燕董事長果斷地在第一時間成立公司疫情防控指揮小組,並做出大規模生產醫用免洗消毒凝膠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王玉玲激動不已,如同要送自己的「孩子」上戰場,她和團隊成員趕忙跑到公司開始協調原料、重複製備工藝、調出說明書協助產品包裝設計……
首批生產的當晚,王玉玲和研發工作室的同事來到生產線陪同配製,熬了整整一夜。
看到自己研發的產品大有用武之地,王玉玲熱淚盈眶,難掩內心激動:「再累也值得,再累也開心。」潤百顏醫用免洗消毒凝膠後來被大批量生產出來,運送到湖北各地、北京、濟南等二十個城市和地區,定向捐贈至醫院、援鄂醫療隊、武警消防、社區街道等單位機構,為成千上萬一線的抗疫工作者提供消毒保護。
因為產品兼具消殺、保溼、修復的功效,大大緩解了醫護人員「樹皮手」等問題,潤百顏醫用免洗凝膠成為了疫情期間深受一線工作者讚譽的「幕後英雄」。
藥械邏輯下功能性護膚品的探路者
除了消毒產品,王玉玲還進行了不少醫美產品的研發工作。如在國內率先開發的水光產品「潤百顏皮膚保護膜」以及「潤致臻活動能素」等系列產品都是王玉玲主導研製。
醫美產品的研發讓製藥出身的王玉玲開拓了新視野,既要遵循製藥的要求充分保障產品的安全、功效、穩定等,又要具有市場思維,不斷研究消費者需求進行快速開發。
後來她將這種對於要求嚴苛的醫藥思維方式和經驗,帶入到功能性護膚品的配方研究中。
王玉玲強調,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為主要成分,活性和用量直接決定功效,這就要求在配方設計、製作上更加科學嚴謹,遇到不穩定的功能性物質,一定要不妥協、不迴避,否則很可能成為「概念性添加」的偽功效。
王玉玲曾成功研發BM肌活的主打產品肌底液系列,其中明星款蝦青素還原修護肌底液中的蝦青素就是極其不穩定的物質,很容易變色失活。在這款產品第一次進行中試放大時,上百公斤料液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全部氧化,胡蘿蔔色的液體悉數被降解,變成無色,喪失了功效,這讓王玉玲的團隊感到迷茫和充滿挑戰。
後來王玉玲團隊和品牌方團隊從多個維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經多番試驗,發現問題可能出在臭氧滅菌和光照等環節上。「臭氧是一個非常強的氧化劑,會對生產產生一定的影響。對這種極端不穩定的產品,你在生產中開著大燈來做,和關掉幾個燈來做,最後結果可能就會有差異。」通過進一步的優化配方、包材以及生產工藝,王玉玲團隊最終解決了蝦青素的穩定性問題,讓每瓶肌底液中的蝦青素都活力滿滿。
據檢測,蝦青素與華熙生物研製的透明質酸進行科學配比,讓「BM肌活蝦青素還原修護肌底液」的透皮吸收率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近4倍。傑出的功效、精純的成分讓BM肌活蝦青素還原修護肌底液贏得「成分黨」的認可,口碑快速在社交平臺上傳開,成為了人見人愛的爆品。
去年,王玉玲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發工作室,她將自己的工作室定位為「藥械邏輯下功能性護膚品的探路者」。
王玉玲說:「10年的藥品開發經驗奠定了我的思維邏輯基礎;醫美產品的研究探索打開了我的視野;而功能性護膚品則是我最為熱愛的領域,它可以思維跳躍地設計,快速呈現結果,但又要遵循嚴謹的開發邏輯和標準。」在王玉玲看來,只有熱愛,才能把創新的種子澆灌培育出來,進而開花結果。
如今,王玉玲也將她對於工作這份熾熱的追求釋放、傳遞給她的團隊,帶著大家一起奔跑前行。
對於不同的團隊成員,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經驗背景,王玉玲採用因材定崗的管理方式,把每個人放到對的地方,發揮他們的長處,從而培養成材。
王玉玲常常對團隊成員說,不管做什麼樣的工作,一定要沉下心去,在某一個領域深入研究,像弦上的箭一樣,箭頭一定要磨尖,而磨礪箭頭的就是好奇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研發過程中少不了困難和瓶頸,突破這些困難和瓶頸不僅需要時間、需要積累、更需要持續不斷地好奇心和堅持下去的決心,這也是研發人員「永葆青春」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