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綜述
【概 況】 2008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園)共574所,其中普通中小學403所(完全中學8所、高級中學3所、單設初級中學3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7所、小學335所),幼兒園15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9所,大學3所(普通高等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全市有普通中小學在校生167 568人(小學生103 037人、初中生46 633人、高中生17 89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6 73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12 278人,高等教育學校在校生29 673人(普通高等教育12 946人、高等職業教育6 127人、成人高等教育10 600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有教職工15 337人(中小學10 920人、幼兒園1 813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875人、高等教育學校1 729人),其中專任教師12 703人(中小學9 557人、幼兒園977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551人、高等教育學校1 618人)。社會力量辦學162所,在校生25 551人,畢業生15 408(含結業)人,招生人數16 018人;教職工1 136人,其中專任教師758人。
2008年全市教育基本情況
表24 單位:所、人
項 目
| 學校數
| 畢 業
人 數
| 招 生
人 數
| 在 校
人 數
| 教職工人數
| 學歷達
標率(%)
| |
合計
| 專任
教師
| ||||||
一、高等學校
| 3
| 5 017
| 7 402
| 22 783
| 1 772
| 1 661
|
|
1.普通高校
| 1
| 2 792
| 4 147
| 12 946
| 1 021
| 1 001
|
|
2.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1
| 1 425
| 2 180
| 6 127
| 708
| 617
|
|
3.成人高校(電大)
| 1
| 800
| 1 075
| 3 710
| 43
| 43
|
|
二、中等職業學校
| 9
| 2 120
| 5 148
| 12 278
| 875
| 551
|
|
三、普通中小學
| 403
| 34 105
| 38 754
| 167 568
| 10 920
| 9 557
| -
|
1.普通高(完)中
| 11
| 5 805
| 6 374
| 17 898
| 5 383
| 1 251
| 95.76
|
2.普通初中(含九年一貫制)
| 57
| 12 304
| 15 962
| 46 633
|
| 3 151
| 98.92
|
3.普通小學
| 335
| 15 996
| 16 418
| 103 037
| 5 537
| 5 155
| 99.69
|
四、特殊教育
| 1
| 48
| 76
| 716
|
|
| -
|
1.學校
| 1
| 5
| 19
| 128
| 34
| 27
| -
|
2.特教班
| 2
| 1
| 4
| 10
| 2
| 2
| -
|
3.隨班就讀
| -
| 42
| 53
| 578
| -
| -
| -
|
五、幼兒園
| 158
| 14 502
| 13 437
| 26 735
| 1 813
| 977
|
|
六、社會力量辦學
| 162
| 15 408
(含結業)
| 16 018
| 25 551
| 1 136
| 758
| -
|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99%以上,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80.4%。2008年創建市級示範性幼兒園5所。12月全市有幼兒園158所,其中省級示範性幼兒園10所、鄉鎮中心幼兒園32所。仁和區普及三年學前教育試驗縣工作繼續推進。
【「普九」鞏固】 2008年,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貫徹實施《中共攀枝花市委辦公室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仁和區完成創四川省義務教育示範縣迎檢工作。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執行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採取措施遏制設置重點校、重點班,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切實解決大班額問題。做好適齡兒童少年「控輟保學」工作,小學入學率為99.97%,輟學率為0.11%,畢業率為99.9%,完成率為99.5%;初中入學率為99.5%,輟學率為0.56%,畢業率為99.7%,完成率為98.4%。2008年全市共安排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4 046人,其中小學2 545人、初中1 501人。全市共有16 577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攀枝花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其中小學生11 742名,初中生4 835名。
【普通高中教育】 繼續堅持發展優質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招生6391人。200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學校11所,其中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所(市三中和市七中)、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3所(市十二中、市十五中、米易中學)。普通高中學校共有在校學生17 898名,其中國家和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佔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學生人數的67.11%,比2007年提高5.71個百分點。2008年通過改建、擴建、新建等方式,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異地新建的米易中學、市十二中已投入使用;市三中高三園區和市七中教學樓、學生宿舍、綜合樓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市十四中、十五中、十六中已完成整合;大河中學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
【特殊教育】 2008年,全市共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631人,比2007年增加19人,其中市特殊教育學校在學生為128人,比2007年增加16人。各縣(區)均實行殘障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東區、西區建有特教班。各縣(區)均建有特殊教育資源室。市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教育、職業教育和藝術教育、體育取得較好的成績。
【職業教育】 貫徹落實全省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全面實施職教攻堅工作,推動攀枝花市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全市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擴大招生,共招生5 148名(其中區域內招生3 745名、區域外招生1 403名,輸送到外地就讀中職或高職學生706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共有畢業學生2 120人,已就業2 073人,就業率達97.8%。參加對口高職高考學生457人,專業上線207人。全年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9所,其中有2所國家級示範學校。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有專業44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在校生人數12 278人。建立健全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落實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2008年資助中等職業學校困難學生「一免一減」1520人次,補助國家助學金9 722人次,全年中央、省、市共投入資助資金888萬元。2008年秋季全市開始實行「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有5所中等職業學校7 522名學生在該系統註冊學籍。2008年秋季舉行全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能競賽,競賽中7 500餘名學生參加書法競賽,7所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工民建專業、烹飪專業的學生參加預賽,200餘名學生參加決賽。有6個參賽單位獲得團體獎,其中市經貿旅遊學校獲得計算機類和烹飪類比賽團體第一名、市建築工程學校獲得工民建類團體第一名;張孔亞等68名學生獲得單項一、二、三等獎。選派1名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59名教師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
【民辦教育】 落實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督和管理,對攀枝花市立智計算機學校等6所民辦學校(教育機構)的變更進行核准、審批。開展2007年度民辦學校辦學情況的年度審查工作,年審合格149所,要求限期整改3所(後有1所學校停辦),停辦8所。截至2008年底,有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含教育培訓機構、幼兒園)162所,其中民辦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民辦普通中小學校4所、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38所、民辦幼兒園118所。
【成人教育】 2008年全市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9 673人,其中攀枝花學院普通本(專)科12 946人,四川省機電技術學院全日制普通高職6 127人,各類成人教育10 600人。建成仁和、米易、鹽邊3個面向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工程、再就業工程和在崗、轉崗、下崗再就業培訓的職教中心。全市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學校全年完成初職及各類培訓44 000人。農村勞動者培訓轉移培訓33 000人次,再就業培訓、職工在崗培訓等21 000人次。全市城鄉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復盲率控制在1%以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和電化教育】 2008年按現代教育技術標準裝備學校33所,裝備15所學校電腦1 169臺,建網絡教室16間,校園網4個,課堂演示系統97套,語音室5間,攝錄編系統3套,多媒體備課室7間,多媒體教室69間。圖書(含電子圖書)投入100多萬元。投入資金973 800元,完成59所學校、幼兒園(市直屬學校4所、東區21所、西區12所、仁和區22所)高音喇叭改造低音音響工作。在「五一二」抗震救災援建中,無償為廣元市旺蒼縣五權鎮中、小學配備70萬元的電腦、實驗室設備和部分藝體器材等教學儀器設備。
【教育科研】 2008年,全市共有137項市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國家級子課題10項、省級課題39項、市級課題87項。組織參加2008年四川省第13次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獎,有3項成果獲獎。組織參加2008年第二屆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教研論文評選活動,推薦上報28篇參評,共有26篇論文獲獎,其中一等獎6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10篇。
【勤工儉學工作】 加強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宿舍)、防近視練習簿、教育保險等後勤管理,大力推行學校後勤大宗物資統一集中招投標採購管理以及農村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的試點工作,新增市級示範性食堂5所,全年各類勞動實踐場所共接納學生參加勞動64萬人次。
【語言文字工作】 2008年,各縣(區)語委辦和部分學校積極開展創建「攀枝花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工作。鹽邊縣紅格中學校、鹽邊縣幼兒園、米易縣幼兒園、米易縣第一小學校、米易縣第一初級中學校、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學校共6所學校被授予「攀枝花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稱號。
【教師隊伍建設】 2008年,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開展「攀枝花市師德標兵」、「攀枝花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評選表彰工作,推薦評選四川省優秀校長4名、省師德標兵2名、四川省優秀鄉村教師「怡和燭光獎」2名、四川省教育人事工作先進個人2名、四川省教育人事工作先進單位1個、攀枝花市師德標兵60名、攀枝花模範校長和優秀教師20名。貫徹落實《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全市中小學骨幹教師選拔和管理辦法、中小學骨幹教師津貼發放辦法、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引進人才,開闢綠色通道,全年共招聘各類人員149名,「特崗計劃」教師144名,有效地緩解了農村教師隊伍的緊缺問題。實施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建設「三大計劃」,推進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集中培訓初中物理、化學、生物218名農村教師。組織537名市級骨幹教師參加集中培訓。組織3 589名教師參加「三新一德」自學考試。開展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共培訓中小學教師2 000餘人次,培訓新教師198名,培訓班主任136名。組織各類送省培訓,送培民族地區教師384人、省級骨幹教師100人,參加省級骨幹教師送教到攀活動400餘人。組織60名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參加省級和國家級培訓。選送6名市、縣(區)教育局局長參加全省縣(區)教育局局長培訓,選送12名教育行政幹部參加教育系統公務員省級培訓,選送8名中小學校長參加省級各類培訓,選送49名初中校長到華東師大進行為期1月的高級研修培訓。市本級集中培訓100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全年全市有在職各級各類骨幹教師2 696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6人、省級骨幹教師100人、市級學科帶頭人83人、市級骨幹教師753人、縣級骨幹教師1 496人、縣級學科帶頭人248人。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人數佔專任教師人數比達到24%。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53%、98.35%和94.28%;學歷提升率分別為小學78.18%,初中65.4%。
【德育工作】 2008年,繼續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市級校風示範學校的複查和評審工作。繼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制定《攀枝花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評選辦法(試行)》,組織校園文化建設考察活動。廣泛開展紀念改革開放30年宣講活動、「公民道德宣傳月」系列教育活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禮儀知識競賽、少年兒童書信寫作大賽、暑假「五個一」、環保夏令營活動等活動。在「未來之星」系列文學活動中免費發放攀枝花文學2 700冊;「迎奧運、促和諧」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選出一、二、三等獎290篇,表彰優秀指導教師27名。參加「第二十三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市共有24個項目分別獲得四川省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市教育局獲優秀組織獎。全年共評選表彰省級、市級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1 000名和評選先進班集體82個,評選優秀團幹部、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少先隊員179名,攀枝花市優秀小公民24名。組織開展市級示範性初中學校班主任培訓,培訓初中班主任130餘名。深入推進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努力推動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教學質量】 不斷改進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不斷健全「質量評價、過程監控、考核獎懲」相協調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考核激勵機制。繼續深化RSR評價制度改革,制定《攀枝花市義務教育教學質量考核獎勵辦法》,發放義務教育質量獎100萬元。加大農村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和幫扶力度,努力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高中階段教學過程管理,完善高中教學質量過程評價制度,加強對高三複習應考工作的檢查和視導。2008年高考,全市本、專科共上線2 700人,上線率達45.72%,其中本科上線1 675人。
【體育衛生藝術教育】 2008年,認真落實《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全市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初中畢業)體育考試及格率為96%、優秀率為48.7%。加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力度,82所學校測試數據直報國家教育部。全市中小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及格率為96.59%、達標面為96%。市三中田徑隊在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五名的優異成績;市三中女子籃球隊參加省中學生籃球賽獲得女子組第五名;市三中男子足球隊參加省中學生足球賽獲得男子乙組第五名。在攀枝花市第二十九屆中小學生暨大中專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有18人次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202人次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標準,25人次刷新16項市中學生田徑紀錄。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在中小學校每周上好一堂健康教育課,開展健康知識競賽,發放問卷10萬餘份。加大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指導力度,檢查8所農村藝術教育試點(扶持)學校。5月組織四川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優秀藝術人才大賽攀枝花賽區書法美術類比賽,439名選手參賽,378人獲獎;12月組織四川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優秀藝術人才大賽攀枝花賽區音樂類比賽,552人參賽,519人獲獎。市九小、市二小、市十五中創建為市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科技創新教育】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暫行辦法》,2008年,市教育局和市科協籌備召開了首屆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5名青少年榮獲市長獎。組織參加了四川省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優異成績。加強「科技示範學校」的創建和管理工作。大河中學和仁和民族中學被省科協和省教育廳聯合命名為省級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全市共有省級科技教育示範學校6所。
【改善辦學條件】 鞏固和完善校舍維修改造的長效機制,全年共投入維修改造資金845萬元,用於改造2008年新增危房,消除校舍存在的安全隱患。全力推動農村學校飲食、飲水達標,2008年全市食堂改造達C級以上標準學校18所,飲水改造學校70所。實施「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項目學校6所,投入資金140萬元。啟動鄉村教育發展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開工建設4所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繼續實施民族地區「十年行動計劃」,落實「民族地區教育發展10年行動計劃」補助資金480萬元。按計劃推進實施《攀枝花市「十一五」中小學布局規劃》,2008年全市共撤併學校38所,新建學校2所。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提高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擴大補助範圍;免費提供教科書,推進教科書循環使用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提高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測算單價標準4個方面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從2008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市、縣(區)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為受助範圍內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提供每周2次、每次2.5元的免費肉食。2008年春季學期全市免除學雜費學生97 235人,免書本費學生97 178人,享受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16 697人;秋季學期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學生94 212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學生55 621人,全市免書本費學生96 200人,享受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補助16 507人,全年享受肉食補助學生32 559人,中央、省、市、縣全年共投入「兩免一補」資金6 056.19萬元。
【人事制度改革】 2008年,推進教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工資制度改革,做好企業移交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和教師聘任工作。妥善解決企業移交學校教師職稱管理問題。上報81名教師高級職務任職資格申報材料,組織對227名教師的中級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和報批工作,評定86名教師初級職務任職資格。開展春、秋兩季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共認定高中、中專教師資格100人。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市經貿旅遊學校、市建築工程學校、教科所增加編制77名。新成立行政審批處。
【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2008年,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清理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的程序,面向社會認定發放教師資格證書367份。提高規範性文件質量,做到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的程序合法、內容合法率達100%,上報備案率達 100%。實行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制度,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工作。開展第三批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和第一批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的複查工作,新增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14所。加強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啟動「五五」普法中期督導檢查工作,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辦法》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建立和完善領導幹部和黨員學法用法制度。
【規範教育收費】 落實市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幹部在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中的包片包校責任制,牽頭組織市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米易縣、鹽邊縣創建「四川省規範教育收費示範縣」工作進行市級驗收評估並獲通過。2008年,共接到涉及教育收費方面的舉報40件,屬實件12件,共查處並清退違規收費216.96萬元。
【教育督導】 完善市級教育督導機構,3月設立市政府教育督導團。團長由市政府副市長邵革軍兼任,副團長由市教育局局長孔煒兼任。聘任劉立為市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周浩、陳江為副總督學、聘任李莉等31人為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第二屆督學。至11月全市5個縣(區)均設立政府教育督導室,配備專兼職督導人員92人。市政府設立教育督導獎100萬元,開展縣(區)和市直屬學校教育督導評估檢查,認定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均為一等獎;市二中、市三中、市七中、市九中、市實驗學校、市電大、市經貿旅遊學校、市特殊教育學校、市實驗幼兒園為優秀,市一中、市四中、市十一中小、市建築工程學校為良好。
【招生考試】 2008年攀枝花市普通高校共有6 411人報名參考,其中文科2 381人、理科3 572人,對口高職有458人報名參考。實際錄取4 102人,其中本科錄取1 909人、專科1 983人、對口高職錄取210人,錄取率為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考共有11 833名初中畢業生報名參加,其中普通高中錄取新生5 616名,5年制高職錄取243人,3年制中職錄取4 277人,共錄取10 136人。成人高校統一考試報名人數為4 143人,比2007年增加722人,其中高中起點本專科考生為3 109名,專升本考生1 034名。組織實施9次規模不等的各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試總規模達20 401人次,27 386科次。非學歷考試(劍橋少兒英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國家英語等級考試(PETS)等)蓬勃發展。考風考紀良好,未出現安全保密責任事故。
【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 向省教育廳推薦、上報7名英語教師參加「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中學英語教師培訓子項目」短期研修生的學習。完善出國留學、進修教師基礎工作。做好學校聘請的外國文教專家、外籍教師的管理工作。推薦、選派1名學生參加2008年「古巴政府單方獎學金項目」國家公派留學。開展「文化小大使」推薦工作。
【中小學生學籍管理】 根據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成立攀枝花市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全市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工作會,與各縣(區)籤訂《攀枝花市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管理工作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中小學學籍信息化管理市級培訓,在2008年秋季學期首次建成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系統並投入使用。
【環境教育和創環保模範城市】 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中小學環境教育活動和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宣傳教育活動,中小學校環境教育普及率達85%,知曉率達100%。將環境教育和防震減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組織編寫4套(小學1~3年級一冊,4~6年級一冊,初中一冊,高中階段教育學校一冊)中小學環境教育專題教材,發放66 500冊教材到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市級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學校8所。全市共有綠色學校31所,其中有國家級綠色學校2所、省級綠色學校10所、市級綠色學校19所。
【教育宣傳】 2008年通過加強合作、發揮各級媒體作用、建立教育宣傳平臺等措施,切實加強教育信息宣傳工作。組織開展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專項宣傳活動,在《教育導報》、《攀枝花日報》、《攀枝花晚報》發表新聞報導及專題文章15餘篇。在「八三○」攀枝花地震和災後學校校舍恢復重建期間,著力加強教育宣傳,上報工作信息約300條、工作簡報30期,攀枝花教育網編發107條,省級媒體採用18條,國辦採用3條。全年四川教育電視臺共播出攀枝花教育新聞近40條,四川教育網編發教育信息47條,四川新聞網編發教育新聞12條。在攀枝花市教育網「攀枝花教育新聞」上編發頭條新聞221條,「七彩校園新聞」736條,「教育新聞集錦」1 410條。2008年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信息645條。
【抗震救災】 在「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組織災區學生到攀就學並開展對口支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接受災區到攀借讀學生728人(其中小學434人、初中170人、普高124人)。免費提供156套教材(其中小學126套、初中11套、高中19套)。全力做好「八三○」抗震救災工作。9月8日,通過學校內部挖潛校內安置學生13 892人,校外異地安置學生9 671人,搭建帳篷安置學生15 200人,保證震後8天全市中小學校乾乾淨淨、安安全全開學。9月28日完成板房搭建,帳篷安置學生全部轉入板房上課。完成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初期編制,確定全市中小學校校舍恢復重建總面積為562 091平方米,其中重建372 687平方米、維修加固189 404平方米,總投資約102 229萬元。全面啟動中小學校舍恢復重建工作。
(崔晨浩 劉萬康)
攀枝花學院
【概 況】 2008年根據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常務會《研究將原攀枝花市衛校土地及校舍用於煤炭採空區移民安置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將攀枝花學院原攀枝花衛校紅線範圍內的土地與地面建築物移交攀枝花市西區政府用於煤炭採空區移民安置,攀枝花學院校園佔地面積減少至81.38萬平方米,校舍面積減少至49.17萬平方米。2008年攀枝花學院有體育活動場地4.4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0 016.49萬元,教學用計算機2 347臺,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座位數9 170個,館藏圖書169.11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05.61萬冊。有教職工1 002人,其中專任教師730人;各級各類學生總人數近1.6萬餘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12 9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近3 000人。學校設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藝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14個教學單位、33個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基本形成以工為主,文、理、法、經、管、醫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2008年學校繼續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
【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整改】 2007年11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對學校實地考察結束後,學校根據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要求和評估專家組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全面啟動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整改工作(以下簡稱「評估整改工作」),成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整改工作責任制。2007年12月28日,學校下發《關於報送 <攀枝花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整改方案>的報告》,並於2008年1月初上報教育部。
2008年,學校將評估整改工作納入學校黨政重點工作,按照整改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思路,改建結合,全面落實整改任務,並對各部門(單位)的整改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各部門(單位)按時完成整改工作。11月學校組織整改工作驗收,並根據各部門(單位)提交的整改工作總結報告,撰寫了學校整改工作總結報告,12月30日校務會討論通過《關於報送<攀枝花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整改工作總結>的報告》並於12月31日上報教育部教學評估中心。至此,學校全面完成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整改工作。
【啟動高水平教學型大學建設任務】 2008年初,學校立足新起點,提出並全面啟動高水平教學型大學建設任務。圍繞高水平教學型大學建設目標,全面把握高水平教學型大學的內涵,擬定高水平教學型大學調研報告及高水平教學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攀枝花市委 市政府關於加快中醫藥發展的決定》精神,結合攀枝花區域中心城市、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對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醫療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建設要求,6月制定《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08—2015年發展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改革發展全局,認真實施學校「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9月底根據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報送高等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期監測報告的通知》文件精神,對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摸底和總結,形成《攀枝花學院「十一五」規劃中期監測報告》,並於11月6日上報四川省教育廳。為了貫徹落實《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關於高等學校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四川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意見》和《攀枝花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精神,做好學校崗位設置管理組織與聘任實施工作,學校加大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探索建立適應高水平教學型大學的運行機制。10月22日,制定《中共攀枝花學院委員會關於成立崗位設置與聘任委員會的通知》,建立崗位設置與聘任工作的組織機構。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方式改善教職工住房條件的新路徑,成立第二家屬區輔助用房領導小組;為打造校園周邊經濟帶完成物管公司籌建工作,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安信物業有限公司。
【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 2008年按照「強化重點、突出特色」的方針,進一步加強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6月,新建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會計學3個校級特色專業,校級特色專業佔全校本科專業數的33.3%。7月25日,四川省教育廳辦公室下發《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08年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名單的通知》,學校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被立項為四川省2008年度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繼續開展專業評估,加大專業內涵建設力度,修訂《攀枝花學院本科專業建設評估工作方案》,12月10日,下發《關於對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開展建設評估的通知》,從專業建設目標與條件保障、師資隊伍、教學條件、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課程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等方面對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自動化3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開展專業建設評估,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深入開展課程評估,加強課程建設,組織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和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成員組成課程評估工作小組,採取聽、看、議、評的方法,對會計學基礎、大學應用物理等5門省級精品課程進行課程評估暨中期檢查工作,所有參評課程均通過課程評估工作小組的合格驗收。《電機學》課程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2008年度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制訂攀枝花學院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基礎及大學英語2008~2012年課程建設與發展五年規劃;立足高等教育發展實際,倡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新,推進教學改革,《與知名高校和地方大型企業合作建立區域科研教學培訓基地》等18個省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批准立項,60項校研課題批准立項,27項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結題。開展2008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共評出獎項18個,其中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8個,並推薦其中8項參加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
加強實踐教學,全年累計投入200多萬元,用於網絡基礎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等17個實驗室新建、改建項目,完善實驗室的硬體建設。加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和管理,材料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被立項為四川省2008年度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加強實驗室開放,提高教學資源共享程度,年內累計開放實驗項目數645個,開放人時數達到303 078人學時。建立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大力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施創新實驗項目,採取評審論證、籤訂項目協議的方式,共批准「釩鉻合金中鋁的測試研究」等96項創新實驗項目,提供創新經費20餘萬元,保證各創新實驗項目的開展。抓好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工作,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5人次、三等獎10人次;獲四川省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二等獎2隊次、專科組三等獎1隊次;獲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1隊次;獲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對抗賽團體二等獎1隊次;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華南賽區二等獎1隊次、三等獎2隊次、優秀獎1隊次;獲首屆「中圖杯」全國大學生先進位圖技術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1隊次,同時有2名學生獲單項競賽二等獎;獲2008年度廣東之星平面設計大賽空間展示類一等獎2隊次、二等獎2隊次、三等獎4隊次、優秀獎1隊次;在正在進行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中學校有24名學生取得複賽資格,並赴成都參加複賽。
貫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精神,推進教學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立完善由教學決策與指揮系統、教學檢查與督導系統、教學質量評估系統、教學信息反饋系統構成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
【科研基礎建設】 2008年,學院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著力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4月,四川省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實驗室通過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中期建設檢查;先進位造技術實驗室、細鱗片石墨深加工實驗室被列為攀枝花市重點建設實驗室項目,乾熱河谷特色生物資源工程技術中心被列為市級工程中心,「攀枝花利用天然氣工業產業規劃編制」與「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新流程應用天然氣試驗開發」項目被列為攀枝花市發改委規劃重大項目。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攀枝花民俗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所等12個校級研究所配套建設經費,各研究所的起步開端良好。承擔了攀枝花市土地學會、攀枝花市礦業協會的管理工作,積極籌建攀枝花學院科學技術協會。
結合學科建設,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資源綜合開發需要,開展科技研發。4月與攀枝花市世界銀行貸款技援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籤定《城市汙染情況調查》科技合作項目,5月與攀枝花市東區旅遊景區建設管理委員辦公室籤定《旅遊策劃》科技合作項目,6月與西區20多家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洽談,9月與德勝集團籤定《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模式研究》科技合作項目協議,與攀西石墨股份公司籤定《共建細鱗片石墨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合作協議,與攀枝花市建設規劃局共同就災後重建工作開展合作研究,與二灘水電站進行技術交流與培訓,11月26日與攀枝花市科技局聯合舉辦「2008年攀枝花產學研合作信息發布暨項目對接會」。
2008,學校共獲得國家、省、市(廳)各級立項科研項目5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9個、市(廳)級36個、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合作6個,申報專利10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7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0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國家級和省青年基金項目立項實現零的突破:博士田從學的「工業鈦液一步合成摻雜多孔二氧化鈦的激勵及應用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崔旭梅的「釩氧化還原液電池化研究」獲得四川省青年基金項目。「熔鹽電解Ti02製備海綿鈦研究」項目和「創新理論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獲得攀枝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與貢獻研究」項目獲得第七屆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三等獎。
【師資隊伍建設】 2008年,學院以學術梯隊建設為中心,實施「教學團隊與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校級教學團隊10支。
開展主講教師工程、名師工程、專家工程等建設。加強主講教師的培養,嚴把主講教師上崗關,主講教師中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比例穩步提高。在名師工程建設方面,年內有1名教師獲四川省「教學名師」稱號、2名教師被評為攀枝花市有突出貢獻專家、4名教師被評為攀枝花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6名教師被評為攀枝花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推薦9人次申報四川省省級專家(後備人選),同期學校評選出4名校級拔尖人才、14名校級學科帶頭人、16名校級學術骨幹。建立和創新教師教學評獎體系,組織開展優秀教案評比、優質課評比、多媒體教學競賽、「評選我最喜愛的老師」等活動,年內評選出校優秀教師23名、校師德標兵8名、校優秀教育工作者17名、2008年度學生最喜愛的教師101名。
加強高職稱、高學歷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學校全年投入180萬元師資隊伍專項經費,用於落實人才培養和引進,年內共引進碩士研究生2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副教授2人,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1名。新考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10名。學校具有碩士學位教師326人,博士學位教師19名。
做好專業技術職務的推薦、評審和聘任工作,年內向四川省教育廳推薦11名教師評審教授專業技術職務,27名教師評審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8名教師取得教授專業技術職務,22名教師取得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學校教授、副教授262名,師資隊伍職稱結構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完成新增32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聘任工作。對98名申報高等學校教師(實驗)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進行評審,向攀枝花市職改辦推薦88名教師晉升講師(實驗師)專業技術職務,向四川省教育廳高評委推薦評審高級職務人員41名,對新參加工作的23名碩士研究生進行職稱初定工作。加強教師非學歷培養,派出52名教師參加非學歷培訓,其中訪問學者19名、單科進修16名、短期培訓17名。
【招生就業】 2008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科學分析同類院校學科專業建設和就業市場狀況的基礎上,編制了2008年招生工作計劃。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宣傳單,校領導親自帶隊赴山東和四川18個地市州開展宣傳、諮詢活動,建立和鞏固優質生源基地等方式,全面加大對外聯絡與宣傳,擴大學校影響力。2008年實際錄取新生4 147人,錄取第一志願考生3 697人,佔錄取總數的89.15%,其中本科2 694人,佔本科執行計劃的91.2%,較2007年的68.1%提高23.1%。報到學生3 724人,其中本科報到2 833人,報到率95.9%,較2007年的95.1%提高0.8%;學生生源質量較好,錄取分數普遍提高,生源地域分布合理,學校招生工作創歷史新高。
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學生就業教育與指導工作的精神,根據新的就業形式的要求,制定《關於引發〈攀枝花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指標體系〉的通知》、《關於做好2008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機制。高度重視和加強區域性專業化就業市場的開拓與建設,制定《關於2008年各學院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確立「立足攀西,面向西南(以成渝兩地為主),輻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地區」的市場開拓原則,確定2008年為「區域性、專業化的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建設年」,先後派出50餘人組成18個就業市場開拓小組,分赴四川、雲南、廣西等地與15個人才交流中心、6個人才中介機構和攀鋼鈦業公司等10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建立近100個專業化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與攀鋼(集團)鈦業有限責任公司籤訂「定向培養學生合作協議」,選錄60名學生組成第一期「攀鋼鈦業班」,開啟攀鋼「訂單式培養」人才之門。2008年共舉辦大眾型就業「雙選會」13場、專場招聘會110場,提供就業崗位需求計劃8 100餘個,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5.89%,其中本科96.33%、專科94.59%。
【對外交流與合作】 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校地、校事、校企合作關係。2008年繼續加強與現有校董事會及校企協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的聯繫,與四川龍莽集團攀枝花礦冶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項目《紅格鐵精礦中釩鈦鉻提取新流程試驗研究》取得國際領先水平階段性成果,並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正在進行工業化建設。積極聯繫新的校企合作單位,與浙江愛仕達股份有限公司、德勝集團、成都旅遊經濟技術學校等籤訂合作協議。四川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攀枝花市立宇礦業有限公司在學校設立企業獎學金,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4月組織由8名管理幹部組成的赴英國考察團,對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斯旺西大學等高校進行了考察訪問,與斯旺西大學籤訂合作「2+2」模式下的留學生聯合培養協議。與美國東新墨西哥大學、美國勞倫斯工業技術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建立「1—2—1」的雙學位項目,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
(李 東)
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概 況】 2008年,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65萬平方米,有馬家田、金江兩大校區,固定資產超過1.4億元(不含土地資產)。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 000多人。有與專業配套的實習室55個,實訓基地32個,教學設備或系統934臺(套),計算機920臺,館藏紙質圖書27萬冊,較2007年增加1萬冊;有400米和300米塑膠跑道綠茵運動場各1個,標準遊泳池2個,多功能室內體育館2座,有沙攤排球場、多功能活動中心、形體訓練廳、學術報告廳;建有與國際網際網路相連的校園網。學院有電子電氣、機械工程、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管理工程、基礎、實訓實驗等教學系部,共開設有電氣自動化技術、鋼鐵冶煉、計算機網絡技術、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數控技術、市場營銷等35個專業。年末,學院在崗職工總數為601人,較2007年減少6人。學院現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452人,較2007年增加1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107人,高級講師22人,其他類高級職稱9人;講師147人,其他類中級職稱75人;初級職稱84人,其他8人。
【抗震救災】 在「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學院師生員工通過捐款捐物、無償獻血、遞交請戰書、堅守崗位、繳納「特殊黨費」、在第一時間向受災的兄弟院校進行電話慰問等方式,向災區人民送去溫暖和愛心,以實際行動聲援災區。學院廣大師生為汶川特大地震捐款154 812.60元,繳納「特殊黨費」35 351.20元。
在「八三○」攀枝花市仁和區、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交界處發生的芮氏6.1級地震中,學院部分房屋和生活設施受到一定損害,教學受到一定影響。「八三○」地震造成學院建構築物受損面積約170平方米,學院無人員傷亡情況。8月31日,學院房屋受損情況經過專家鑑定。針對專家意見,學院對體育場廁所立即進行封閉,禁止使用;對幼兒園出現的裂縫情況,採取封閉措施,不使用靠近16棟的教室。學院還對學院消防設施、供電設備進行檢測維護。
在「八三○」地震發生時,恰逢老生返校和新生入學前後,學院領導班子在突如其來的災害和危機面前,臨危不懼,快速反應,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迅速成立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和震前教育組、人員疏散組、生活醫療領救護組、專業搶險組、恢復教學組和消防保衛安全組6個抗震工作指揮組,啟動《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抗震應急預案》。從8月31日到10月30日,學院黨員、幹部、群眾視災情如命令,視時間如生命,始終不畏艱險,舍小家、顧大家,全力以赴做好學生避震疏散教育和管理、後勤醫療救護、防疫與保障、避震場所治安秩序維護、房屋受損情況檢查和報告、上級領導來校視察接待、領導幹部每晚帶班巡查、指揮部24小時值班等工作,消除了災情帶來的隱患和不利影響,確保了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確保了學院安全穩定。學院師生為攀枝花「八三○」地震捐款34 364.10元。
【師資隊伍建設】 2008年引進教師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2人,使專任教師總量達到285人,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達到44人;繼續加強人才的自主培養力度,先後有12名教師取得碩士學位,12名教師考取在職碩士研究生。積極開展高級職稱評審推薦工作,5名教師通過副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評審,7名教師取得了講師職務任職資格,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結構趨於合理。推薦攀枝花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名,評選出35名先進工作者、5名標兵;其中有4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完善了學院的學術梯度。建立健全科級幹部檔案,使學院科級幹部選拔程序更加規範、隊伍更加穩定。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制度建設,制定並完善人事管理文件。
【教育教學】 2008年,學院以申請創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為契機,狠抓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精品課程、精品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制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群等8個建設方案,精心準備《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匯報材料。通過各項創建準備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加強了辦學實力,發揮了區域引領示範作用。
2008年,學院制定實施《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實踐鍛鍊管理規定》、《關於規範教師異地上課補貼的有關規定》、《關於規範教師跨校區上課交通費的規定》,進一步規範教師管理制度;先後修訂學生學籍管理、學生轉專業、重修管理等管理制度;推行院系領導和教師聽課、教師評教、教師評學、統考、考教分離等制度;學院重視教學過程質量監控和檢查,共進行學期初、中教學檢查4次,進行常規教學檢查92次;完成84個班566周的實訓實驗教學任務。編制和申報「金屬礦開採技術」、「礦物加工技術」等新專業;申報並獲批《數控工具機編程及應用》、《SIMATIC S7—300/400PLC原理及應用》等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並完成《應用數學》、《煉鋼學》等院級精品課程。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905人,合格725人,合格率80.1%;參加四川省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1 343人,合格937人,合格率69.7%。
【科研與信息化】 2008年,學院科研工作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開展2007年院級科研項目、教學建設項目鑑定和2008年申報評審工作,有21個項目獲得院級立項,其中科研項目10項,教學建設項目11項。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企校一體」辦學模式研究》、《高職院校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通過省教育廳的結題驗收;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通過省教育廳思政處的結題驗收。全年,學院加大對圖書館的建設力度,投入近20萬元對圖書館進行改造,投入12.5萬元用於購置圖書期刊,並對閱覽室布局進行調整,實現了圖書管理流程的科學化,強化了圖書館功能與作用的發揮。2008年,《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獲批為四川省刊型內部資料,為學院和攀鋼職工更好地開展學術研討和技術交流提供了窗口和陣地。全年,學院新產生攀鋼專家2名和攀鋼技能拔尖人才7名。
2008年,學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堅持「服務教育,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建用結合,注重實效」的信息化建設原則,逐步完善覆蓋全院的系統先進的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網絡;建成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和FTP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以「統一資料庫系統」和「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為基礎的學院辦公系統(OA)和部門業務管理系統(MIS)。學院師生可以最大限度實現信息的便捷交流、協同工作和資源共享,基本實現教育網絡化、辦公自動化、管理現代化。同時,攀鋼投入的20萬元資金用於信息安全建設,確保了學院校園網的安全使用。
【基礎設施與實驗實訓】 2008年,學院投入近1 400萬元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對辦學條件進行完善。學院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近700萬元,其中投入近130萬元用於學院辦公條件、學生宿舍改善等;投入近120萬元(含爭取攀鋼資金)修建大型網球場,提升了學院文體設施檔次。同時,攀鋼專項投入197萬元對金江校區鍋爐進行還建;投入240萬元完成馬家田後山教練場的搬遷與還建。為進一步改善學院校園環境,在攀鋼和攀枝花市路橋公司的支持下,學院對校園多處道路進行修復、加寬,消除不安全隱患。
學院實驗實訓教學設備總投入達659萬元,其中中央實訓基地國家教育部投入200萬元、攀鋼配套資金投入140萬元、攀鋼教學設備零固投資259萬元、學院自籌設備投資60萬元,全部用於新建和擴建實驗實訓室。包括新建過程控制、傳感與檢測技術等實訓實驗室15個;擴建電力電子、自控/計控等實驗實訓室6個。經重點建設,學院現有校內實驗實訓室62個,校外實驗實訓基地48個,實驗實訓等大型教學設備總值達3 200萬元,為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招生與就業】 2008年,學院各類專業招生報到2 961人(普通類2 413人、成人類548人)。其中高職招生報到2 050人,較2007年增加450人,佔全年普通類招生規模的85%;高職文科最高分518分,比同期提檔線高出218分;理科最高分524分,比同期提檔線高出224分;其他普通類招生363人。成人類招生專本科514人、中專34人,較2007年增加179人,增長率49%。
學院重視招生就業工作,堅持實施市場滲透與拓展戰略,對省內外、市內外、攀鋼內外的招生就業市場進行細分,設定生源、就業基地目標客戶群,開發市場前景看好和緊缺的新專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和佔有率,生源和就業市場資源得到優化。2008屆全日制學歷教育大專畢業生1 429人,就業人數1 268人,其中推薦就業1 014人、自謀職業254人,一次性籤約率81%,就業率達91%以上;中專畢業生273人,推薦263人,一次性籤約率96%,就業率93%。學院提供就業崗位數3 500個,為畢業學生數的200%;學院向攀鋼各廠礦單位輸送優秀畢業生649名:2009屆已有近1 000名優秀在校生被攀鋼預定。
【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 2008年,學院面向企業職工開展多層次、多類別、多專業、多工種、多形式的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全年學院培訓鑑定職工4 918人次,其中中長期培訓3 111人次、技能鑑定1 807人次。協助企業完成第三屆職工技術運動會電工、冷作、計算機3個項目的比賽,完成各類特種作業、技術競賽和安全等考試18 000人次。在全國「鈦鋼杯」自動化儀表工決賽上,學院培訓的攀鋼職工榮獲三等獎;在「四川省職工技能大賽」上,學院培訓的攀鋼4名選手榮獲「優秀選手」稱號;在「四川省青年職工安裝鉗工技能大賽」上,學院訓練的攀鋼選手李曉波獲第6名;在「四川省國有企業職工維修電工技能大賽」上,學院培訓的攀鋼選手陳曉嵐獲得金獎,選手張建偉獲得銅獎。學院還承擔了攀枝花市下達的勞務培訓任務,培訓「川電子工」和「川數控工」各100名。2008年,學院被四川省勞動廳批准授牌為「四川勞務培訓基地」。
2008年,學院關注行業企業技術發展趨勢與技術應用方向,重視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標準,加快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改革。建立全方位的職業技能訓練機制,大力倡導「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等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全年學院完成校外實習37個班次,共計1 144人。學院還以「第二課堂」為平臺,通過利用課餘時間開辦焊工、電工、鉗工、機加工、數控中級培訓班和電工高級培訓班,共為學生開展中級工鑑定1 430人次、高級工87人次,為學生實現就業搭建了平臺、創造了條件。
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教育與培訓成績突出,在2008年學生參加國家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1名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名學生分獲四川省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在全國高職高專技能大賽中,學院電子電氣系學生劉盛、朱磊在自動線調試與安裝項目上奪得全國三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正保教育杯」第四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中信息工程系學生彭小麗獲0ffice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三等獎、王豔等5人獲得優秀獎。
【績效考核】 2008年,學院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出臺《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度績效考核辦法》;公開招聘學生處處長(黨委學工部部長)和部分教研室主任等崗位;對機關機構進行變動,新調整領導分工和部署。學院進一步規範教師有關管理規定、制定並組織實施《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實踐鍛鍊管理規定》、《關於規範教師異地上課補貼的有關規定》、《關於規範教師跨校區上課交通費的規定》等制度。
2008年,學院制定《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度績效考核辦法》,加大了績效考核力度。深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順利完成全年費用目標。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文關懷,關注員工的職業發展和身心健康,堅持改革發展成果職工共享。全年學院堅持看望、慰問離退休、困難、生病職工,共為64名女職工辦理大病互助保險;為1名女職工辦理大病保險理賠,發放理賠款10 000.00元;為5名女職工申報了攀鋼幫困救助金,發放救助金9 000.00元;為33人次辦理了住院互助保險理賠,發放理賠金21 152.50元。看望住院病人、慰問職工178人次,發放慰問金47 348.00元。安排先進療養13人,組織教職工到攀鋼醫院體檢7次,參加體檢人員達570人。
【黨建工作】 2008年,學院學習貫徹執行黨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八屆六次全委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黨委中心組的學習,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完成黨建理論研究文章14篇;狠抓幹部作風建設,在全院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以「黨內領導幹部讀書活動」為主題的民主生活會。堅持教學管理幹部優先配備的原則,公開選拔聘任中層副職幹部6名,其中教學管理幹部4名,調整幹部5名,完成對9名試用期幹部的考核,進一步優化了幹部隊伍。建立和完善教工黨支部41個,學生黨支部30個;加大黨員培養力度,規範黨校課程管理,創新黨校培養教育內容、方法和模式。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黨員發展「十六」字方針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堅持發展黨員「公示制」制度,把好入口關,確保了發展新黨員的質量。全年發展黨員147人,其中學生黨員141人,申請入黨人數2 252名,其中教職工12名,入黨積極分子619名,其中教職工8名,為創建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開展黨員義務奉獻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008年度,僅黨員為汶川地震災區以繳納特殊黨費進行的捐款就達35 351.2元。
(周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