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沒有資金團隊,沒有厲害爹媽,憑什麼讓有資源的人願意跟你合作?裡講到了,為什麼升級認知,是普通人做成事情的唯一機會,那麼問題來了:
到底怎麼做?
接下來的幾節,我會講講對我幫助很大的幾個方法。
掌握通用的思維模型
有些人看起來是「通才」,對於自己專業以外的東西,也能講的頭頭是道,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一個陌生的行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掌握了一些通用思維模型。
1,正反思維。
反過來想一想,總是反過來想想查理 芒格
做過辯手的人,都知道一個好辯題,可以從正反兩面找到很多不同證據,這也是為什麼看奇葩說挺有意思的。當然,這種辯論有一定的表演性質,並非純粹的思辨,但這種從正反兩邊看問題的思路,非常有用。
很多看起來特別正面或特別負面的事,如果你仔細看,幾乎都能找到反面。
比如,去年底到現在,因為世界上最大的這隻黑天鵝,不少人患病,商店關門,很多人丟了工作,幾乎所有人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生活工作方式。
但如果你仔細看看,你會發現生活中也有一些好的變化,比如:
(1)公司發現,很多以前認為必須到公司才能處理的工作,其實在家也能完成,甚至完成的更好了。這給了以前因行動不便而被拒之門外的殘障人士,更多的工作機會。
(2)促進了遠程醫療的發展。
遠程醫療的技術早就成熟了:很多問題其實開個線上會議就能解決,但因為激勵機制的問題(北美的醫生,按法律規定要在自己辦公室提供服務,才能收取費用),一直發展的不好。
我在加拿大居住,以前要看家庭醫生,需要開車30分鐘到診所,等待10-30分鐘不等,就為聽醫生跟你說1分鐘:你上次的體檢結果沒問題。
前一段時間,體驗了遠程醫療,從預約到看完醫生,總共花了10分鐘,身體如果有小毛病,遠程醫療真的特別方便,對醫生和病人來說都節省了不少時間。
這個思維方式,看似簡單,但因為人的思維有先入為主的傾向,如果不加以練習,很容易就回到原來的思維路線上:有了一個觀點之後就不再思考別的可能性;搜集數據和別的觀點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只找支持自己已有觀點的內容。
要掌握這個方法,你可以做如下的練習:
練習時間:找一篇觀點文,問問自己,
假設你同意作者的觀點,你能列出自己的證據嗎?戴上反方辯手的帽子,問問自己,如果反面的觀點是正確的,你能列舉哪些原因和證據?對於正反兩面的觀點,都要至少問三層Why,問到不能再問為止。如果你觀察過孩子,就用孩子似的發問,直接問到沒法再回答為什麼為止,到無可辯駁的原則或事實的層次。一個例子,你可以回答:人工智慧的流行,會讓失業率上升嗎?家裡有孩子的,推薦和大點的孩子一起做這個練習,你也許會驚訝得發現,孩子的思維能力比你還強。這項練習,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2,二階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