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所喜歡?
若回答的很肯定,這個問題就不用往下解釋了,因為在讀本篇文章的你,已經「可能「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裡的可能我有兩種說法,①第一個解釋是說,你在做的工作自己在嘗試去接受,也就是說你自己也不一定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只能說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做。②第二個解釋是說,恭喜你,現在已經在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自己全身心的在做和享受工作給你帶來的價值和快樂。
若回答的不是否定,那麼請跟我一起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工作? 這也是本篇文章想要講的解決方案,關注的是大多數人所關注的問題,而非少數人已經解決的問題。
01我們對工作的態度是什麼?
態度①:感到工作很無趣,薪資不高,價值不高,給自己帶來的成長緩慢。
態度②:在現有工作上加倍努力,哪怕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到頭來還是覺得力不從心。
態度③: 想找到一份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平時興趣愛好有很多,只是不知道自己該往哪方面方向去選擇, 自己也不知該怎樣去判斷。
三個字總結 大多數人對現有工作的態度 「不喜歡」,但多數人還要繼續從事目前手頭上的工作,不為別的只為能活下去。 這種對態度的說法是眾多不喜歡目前工作的觀點之一,只能說這是不少人現在的狀態,也可能是已經過去的狀態。
另外這種對不喜歡工作的控訴多數出現於我們剛工作時、社會工作2-3年後遇、甚至人到中年時等,伴隨時間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越來越清楚。只是對於喜歡的東西卻越來越模糊。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回答:
① 因為我們不甘心自己會這樣平平庸庸過一生對未來的自己有期許
② 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不知道如何選擇。
③ 因為我們相信自己在某個領域一定能成功,行行出狀元。
④因為我們身上肩負著重擔,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
等。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期許,目前的工作不能承擔這種欲望,才會出現上面的態度反饋,同樣也是因為存在這樣的痛點,我這邊推薦大家來思考學習利用「冰山模型」這一方法來尋找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成長,這套模型也是很多成熟公司在利用的方法之一,進行人員的招募、培訓。
02什麼是「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如下圖.
從圖中可知,「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外部培訓來改變; 「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能力、天賦(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等,是人的內在表現,是難以測量的部分,這部分很難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
2.1.冰山上層部分
知識,指我們通常通過學習,工作和愛好所獲得的認知和經驗,比如經濟學知識、寫作技巧知識、產品知識等; 技能,指掌握並能運用的某項專門技術,比如會駕駛汽車、做飯、寫作成書等 。
技能和知識差別,知識是固定性的,技能是行為性的,這兩者都可以通過後天習得,非常顯性,固然是在冰山的最上層。
知識和技能跟工作間的關係,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是你經過學習相關知識後,實際運用於工作實戰中。 當在工作中遇到不懂或不熟悉的信息時,只能說在知識和技能上出現暫不匹配的狀態8,但我們可以通過看書、參加培訓、跟資深人士請教,都是可解決知識短板、技能不足這個問題。
2.2.冰山中層部分
指通用能力、可遷移性,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管理能力、寫作能力。比如你開車參加比賽贏得冠軍就是一種能力
能力跟知識、技能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和技能屬於特定領域所需掌握的,而能力更多是指在多領域中使用的能力,能力具備可遷移性 、通用性。 比如演講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等 ; 再者,對比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高低非一時半會看的出來,而是在實際場景中可看到能力如何。
能力與工作出現不匹配? 力不從心,效率低下是最直接的表現,不能自己沒有能力,而是自己能力已經跟不上目前工作進度。
2.3.冰山下層部分
首先,價值觀指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比如你在工作選擇上,穩定型和挑戰型之間,你會選擇哪個? 再者,性格特質指我們的個人行為偏好。 比如你在工作中明明喜歡跟產品、個人打交道,卻每天和陌生人打交道 。最後,動機 則指我們在做某件事的行為背後的出發點,比如你現在所做工作感覺毫無動力,只能說明目前工作與你動機不是特別匹配,自己喜歡持續增長、挑戰性的工作,但目前卻是非常安穩。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們需要了解並掌握的「冰山模型」主要知識點,但如何利用卻需要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實操能力,將在下節講述。實際在關注社會單位在篩選候選人時,我們能看到大多中小企業在篩選候選人時,還是只看知識、技能等這層要素,並非關注冰山下層隱藏要素。
03我們該怎麼利用冰山模型去選擇熱愛的工作?
選擇工作如同談戀愛一樣,雙方三觀、性格是否一致,戀愛時是否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哄得自己老婆開心,這都是需要的,而且需要我們不斷補足自己身上的能力。
假設,小明目前在做一份輕鬆、穩定的事業單位的工作,工資不高、福利好,可跟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嚴重衝突,自己年輕好動、喜歡挑戰項目、不滿足現狀的穩定,但苦於不知道如何選擇哪種工作適合自己? 那具體該如何利用冰山模型選擇所熱愛的工作?
①首先,選擇你想去做的工作
自己根據行業前輩建議、自己興趣愛好、專業等,確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或許很多朋友在做這件選擇工作事情時有幾種自己都喜歡,沒關係,我們可以一一進行測試,自己最後在優先排序一樣給自己想要的工作分前後排名去看待。
②再者,在招聘網站上查詢其具體的職位要求
將自己所選的工作放在筆記本上,我們可以利用網上專業的招聘網站進行去搜尋,比如選擇產品經理崗位,我們可以收集不同行業/公司,提取出共性要求,並記錄下來。
③再次,按照冰山模型要素分析,綜合分析這些招聘需求
有的企業招聘要求完全就是照搬無誤,抽出自己選擇工作中較為靠譜的一家來對比,再利用冰山模型要素進行匹配。
知識,對應大學專業知識;技能,對應掌握哪些工具,如axure、visio、思維導圖等;能力對應,邏輯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性格、動機、價值觀,對應是否接受挑戰性、細心等
④最後,按照崗位需求與自己個體素質進行對比。
這樣一一對比出來,崗位任職要求與自己本身要素,能看出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看自己是否換工作或換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匹配冰山下層因素時,我們需要看到是工作的長遠性,因為這種是先天存在的,很難得到改變。 而看到知識技能上不足,倒是不用太擔心,這塊可以後天進行補足。
結束語,關於冰山模型的知識點告一段落,冰山模型不僅適用於工作場景,還有其他場景都可進行實操, 當然還有更多的方法可供我們去選擇,我們需要做的是選擇適合的模型方法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