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6個方面

2021-01-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市場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薪資水平。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文章通過「冰山模型」來分析影響產品經理市場價值的各個要素,分析投入哪些要素才能使投資回報率最高。一起來看看~

冰山模型是什麼呢?

冰山模型,指的是知識/技能、能力、個人特質(價值觀、性格、動機)這幾個要素對人生重要性的佔比理論。具體如下圖:

知識和技能是冰山漂浮在大海之上,顯而易見的一部分。通過後天短期的學習,就能習得。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公司的具體崗位,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是不一樣的。

轉崗或者轉行之後,以前引以自傲的這些知識和技能說不定會被打入冷宮,長期不用之後,自然忘卻也未可知。

而能力,是冰山之下的部分。是長期經驗和總結所得。各個領域比較通用。

而在冰山最底部,是個人的特質。包含價值觀、性格、動機。這個是與生俱來或者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中的動機,又分為成就動機、權力動機、親和動機。很好理解,成就動機,就是以獲得成就作為驅動力。權力動機即以獲得權力作為驅動力。而親和動機,則以別人的認同為驅動力。

那麼這幾個要素的重要性,是否如圖所示,知識和技能佔比30%,能力和個人特質佔比70%呢?

用冰山模型,分析適合產品經理的要素

我們可以去招聘網站上,查看產品經理的一些招聘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知識和技能,是以過往的從業經驗和對工具的使用程度呈現的。

特別是過往的從業經驗。現在公司的人力成本很高,公司希望的人才是,能夠立馬上手的熟練工。至於工具熟不熟悉,之前做過幾年了,不至於不熟悉。所以面試的時候,幾乎沒有面試官會來問你工具使用情況。

如果之前沒有過這方面的從業經驗,那麼你自己也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些技能:

市場的調研;需求的收集;需求優先級排序;需求文檔的書寫;原型工具、流程圖工具、數據分析工作、其他辦公軟體的熟練掌握而我們可以看到,招聘需求上提及最多的,其實是能力:

邏輯能力;需求分析的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而至於一些個人特質,有的公司寫了,也是一些套話,沒有太大的針對性。有的公司也壓根沒有寫。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首先,面試的時候,技能和能力,相對於個人特質,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比如通過你回答問題的思路,可以看到你是怎麼分析問題的,邏輯能力好不好,溝通能力好不好等。

其次,工作的時候,公司只關心你的工作完沒有完成,哪會管你開不開心呢。特別是一個普通員工的個人特質,對公司來講,影響也很小。

所以真正影響產品經理工作的就是:知識/技能+能力。

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

市場價值,其實就是我們的薪資水平。外在和機會、運氣、行業、平臺相關,內在和我們自己的知識、技能、能力、個人特質相關。

外在改變不了多少,我們可以改變內在。

首先,來看知識。我們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只要上網搜索,我們就能獲得知識。所以投入知識,成本最低,收益見效比較快,屬於投入低,產出快的類型。但是,容易獲得,也決定了知識對市場價值的提升,收益甚微。

而且知識要轉化為思維,才有價值。思維就屬於能力的範疇了。

再來,是技能。技能的市場價值,主要看市場的稀缺性。比如前些年,程式設計師是稀缺的,所以程式設計師的工資很高。但是最近幾年,就不那麼稀缺了,所以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漸漸穩定下來。

技能不通用,如果我們轉行了,可能之前的技能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也是屬於投入容易,收益比較大,但是天花板可能比較低。

再來,看能力。能力屬於通用型,投入周期比較長,需要刻意練習。但是因為通用,不限制領域,所以天花板高,憑藉能力可以獲得的收益是最大的。

最後,自我認知,這個也是很長期的過程。關鍵是只能認知,很難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知識和技能算是投入時間比較少,也比較容易提升的,但是作用在一定的領域;而能力是需要持續投入,刻意練習的,可以在任何領域通用。而自我認知,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不太容易改變。

由上可以看出,知識和技能獲得容易,但可替代性比較強,而且受到市場稀缺性的影響。所以知識和技能,對我們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算是邊際效益遞減。

而能力是通用型的,雖然不太容易獲得,但是長期持續投入,是能夠很大提升我們的市場價值的。

自我認知,就像我昨天提到的:

我並不認為,個人特質重要性大過能力。我們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當然也是各有各的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但是普通人實際上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都是有騰挪的空間的。除非你是很極端的人。

由此可見,對於能力的投入是最重要的。那麼產品經理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我們今天從冰山模型的要素的角度,講講產品經理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呢?

1. 分析產品經理的門檻和天花板

有一本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書很火,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但是不妨礙他們說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

的確,產品經理不像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的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門檻也相對較高。

而產品經理的技能好像讀過幾本書,試用過幾款產品,能評價幾款產品,能畫下原型圖,好像真的人人都可以做。

但是實際上,產品經理不是技能導向型,而是能力導向型的工作。產品經理所需的能力,是最豐富的。邏輯思維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抗壓能力。這些能力雖然說起來有些虛無,但是在工作中是實打實的。擁有這些能力的產品經理,可以把控產品方向、推動項目的進度、實現產品的成功。

好的產品經理的天花板是比較高的。因為這些能力可以通用在任何領域,而在自己的這個領域,也是能力越高,市場價值也越高。

所以產品經理提升市場價值,更在於的是對於能力的投入。

那麼我們來看看,通過哪些途徑能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呢?

2. 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雖然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也是一個信息極度碎片化的時代。

我們獲取知識的成本其實也沒有低多少,要從浩如煙海的知識中,提取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其實對我們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能夠讀一些系統性的書籍和參加一些系統性的課程。

你會從這些書和課程裡面,發現自己所需要掌握知識樹、技能樹和能力樹。

3. 根據能力樹評估自己的能力

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你可以通過看書、看招聘需求、參加課程總結出來。

然後根據這個能力樹,評估自己的能力,如果有短板,可以酌情補充。

比如自己缺乏邏輯能力,可以多看一些這個方面的書籍,在平時的注意強化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

能力的培養就是需要不斷刻意的去練習的。

4. 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

如果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那麼我想其他能力也不在話下。

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對不了解的事物,保留洞察-學習的心態。這樣可以不斷的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

畢竟,學習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那麼怎麼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呢?

學習是大家人生前二十幾年都在做的事情,大家不會陌生。但是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我們會發現,學習也變得困難。沒有時間,沒有老師,沒有現成的系統化的知識——學習和提升學習能力變得有些困難。現在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學習不再是像原來在學校裡面,等著老師的哺喂,而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碎片很好的粘合在一起。

我最近發現,帶著問題去找答案,是學習的最好方式。

通過問自己問題,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把這些答案梳理成系統化的知識。

你會發現,你不僅僅學到了系統化的知識,而且不斷的強化了自己的總結、歸納、聯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

5. 多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實驗

工作本質就是不斷的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不斷訓練的。平時工作中可以訓練,其他時候在腦海中也可以訓練自己的這種能力。

比如產品經理,可以多看看知乎或者其他論壇上,關於一些產品問題的討論。自己不斷的推演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不斷循環復盤,自己多維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也會提升。

6. 總結自己的方法論

學習了那麼多知識、技能和能力,要多注意總結,內化成自己的方法論。

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結

我們用冰山模型這樣的理論,分析了對產品經理最有影響的幾個要素,且分析了如何通過這幾個要素,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

本文由 @熊不知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在微觀層面(實戰方法論)通過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大家如果能掌握好增長方法論和提升轉化的秘訣,就一定可以通過實現業務快速增長。「初創企業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兩部分:找到產品-市場匹配之前,和找到產品-市場匹配之後」——馬克·安德森(閱項目無數的著名連續創業家、風險投資家、矽谷大神),產品-市場匹配(Product-market fit,PMF),指的是你的產品是否有足夠的價值,但這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關鍵在於是否得到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 經典模型第一講: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
    這裡將會以產品經理素質能力模型為例,和各位分享冰山模型,以及冰山之下的部分,將會對大家分析自我有較大幫助。一、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1. 冰山模型的誕生冰山模型是最早誕生於心理學,是一種心理學理論,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裡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誕生。
  • 如何用「客戶價值主張」模型分析產品價值?
    在第一步時,產品經理可能會犯的兩個錯誤是:(1)主觀價值(Benefitassertion)主觀價值指的是那些產品經理認為產品功能滿足了用戶需求,實際上沒有滿足,從而產生的偽產品價值。在上一步中,已經列出了產品差異點,也知道了產品的競爭力必定是來自這些差異點中。而這一步是目標是從中錨定出公司最有優勢的那些差異化功能。完成這一步並不簡單,這個優勢差異點,既有可能是一個功能,也有可能是一系列的功能。產品經理設計產品功能時都希望與眾不同,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又能彰顯產品個性,提高品牌影響力。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產品經理如何做市場調研
    但在創業或者在產品開發的道路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帆風順,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艱苦的戰爭。很多的產品經理面對這場戰爭的時候,卻往往舉棋不定,不知道往哪裡打,用戶是誰?競爭對手是誰?對於產品經理而言,市場調查更多的是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用戶、了解市場,他們需要用科學的手段來進行管理和決策。
  • 工具篇:3C模型、Kano模型、冰山模型、行為分析模型
    如何跟對方澄清需求呢?沒有別的辦法——提問! 提問問題:通過提問直擊真實需求的核心(這裡也有個方法-剝洋蔥法): 你的目標是什麼?完成該目標的挑戰在哪裡? 具體想了解哪方面呢?/為什麼想了解呢?
  • 掌握「冰山模型」方法,輕鬆選擇你喜歡的工作!
    ②第二個解釋是說,恭喜你,現在已經在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自己全身心的在做和享受工作給你帶來的價值和快樂。若回答的不是否定,那麼請跟我一起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工作? 這也是本篇文章想要講的解決方案,關注的是大多數人所關注的問題,而非少數人已經解決的問題。
  • 一圖讓產品經理秒懂市場營銷的本質
    市場營銷往往是產品經理較少涉及的領域,產品經理如何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成功扮演「中場」的角色。為了獲得足夠多的銷量及市場份額,營銷部門必須依據客戶的價值認知採取營銷行動,否則,客戶是不會有足夠強烈的購買意願的。另一方面,成功的市場營銷,必須讓企業獲得合理的利潤,保證企業生存下去並持續地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為了獲得合理的利潤,營銷部門必須依據供應商的價值認知採取營銷行動。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對同一項產品,供應商和客戶的價值認知是相互衝突的。
  • 產品經理必備之常用需求挖掘的7個方法
    作者對產品經理常用的需求挖掘的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並結合相關案例進一步加深了對需求分析的理解。為什麼我要說常用需求挖掘方法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知識?在《俞軍產品方法論》一書中提到產品經理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在我看來產品經理只有通過解決用戶的問題進而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觀點三:只需要做充分的調研分析就可以了,比如需求調研,產品使用調研,多找找目標用戶,多讓他們提一些反饋意見,根據反饋來做修改即可。觀點四:不要總是順著用戶的意思去做產品。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的想法,而不是用戶的看法。以上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如果產品經理有這樣的想法,會對自己極為不利。
  • 頂尖技術團隊是如何定義「產品經理」的?
    在我們分析的51個產品經理職位中,33個開頭被標記為產品經理角色,其中18個是高級產品經理角色。 以下就是我們了解到的東西: 洞察1:產品經理擁有的第一樣東西是產品文檔。 65%的職位發布均要求PM負責產品文檔。文檔包括概述用戶需求,構建路線圖,跟蹤功能請求以及創建開發產品所需的任何其他書面文檔。
  • 產品經理如何定義產品 ?這裡有2條路徑
    通過分析之後的結果,也與FOREO設計團隊為另一個品牌「艾優」設計的矽膠洗臉儀產品不謀而合,基本驗證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上面的內容基本都是針對設計師或者設計服務而言的,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同樣對於產品經理如何定義產品,也存在著自己總結的一套方法,或者說是在定義產品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為將其稱為產品經理策劃工作的兩條生命線。
  • 而立之年仍無立錐之地滬漂的自我救贖:認知篇-冰山模型
    先從提高認知,改善思維開始。01什麼是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構建的,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可應用於個人職業規劃、人事招聘、人事培訓、情侶及交友的一種思維模型。
  • 產品經理的進階之路(2):如何搭建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
    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我們需要在搭建知識體系之前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才能夠去建立知識體系的框架,還記得剛進入產品經理這個行業時,看到的一張產品經理成長方向的圖,他分為了4條線:產品經理到產品專家(技術線),在這條線上,產品經理需要側重產品側知識體系,包括用戶本質訴求的洞察能力
  • 關於AI學習方法的思考——產品經理入門人工智慧
    觀點二:AI產品經理需要尋找並定義AI業務場景上一點說過了,技術永遠都不夠成熟,AI產品經理需要在深度理解技術優劣勢的基礎上,尋找到可以提供更好用戶體驗的業務場景。也就是說,如何結合當前現有AI技術與業務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好更便捷用戶體驗的產品。這時,AI產品經理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當前技術與現有市場需求的映射】。
  • 見過多位頂尖產品經理,總結成為頂尖PM的金字塔模型
    編輯導語:如何成為一名頂尖的產品經理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一個金字塔模型,看看如何才能成為金字塔尖的產品經理,希望看完本文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所幫助。一、產品的本質是PM與用戶的對話(心法)我們經常會談產品經理的很多角色,項目管理、數據、運營、市場等等,但是在我看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與用戶構建深入的對話關係,了解用戶的痛點、需求、群體個性和想法。做出一個能使用的產品不難,難的是做一個能與用戶深入對話的產品。
  • 人才管理的海洋模型——對冰山模型的一種假設性改造
    冰山模型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一種直觀且流行的表述方式。本人也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擁躉,至今仍然對基於勝任素質模型理論構建人才選拔、培養乃至績效評估與激勵具有很深的偏好。冰山模型的幾個核心特點:1. 在企業人才實踐中,勝任素質及冰山模型理論雖然認為底層特質、價值觀等並非完全不可改變,但總體上是傾向於「選好冰山」,而非「改造」。
  • 產品經理知識體系之產品運營(四)
    在大公司裡,產品運營是獨立於產品經理的職位與團隊,但是作為產品經理,對於運營的事情還是要有所了解。同時,在國內網際網路行業中也逐漸在流行一個綜合產品、運營、市場的團隊,這個團隊叫做:增長黑客。一個產品從idea到需求、到產品設計再到開發團隊的研發,終於!產品要「出生「了!
  • 貼吧之父俞軍: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
    合理的做法是,只有某產品崗位較依賴某方面的管理能力時,才偏重考察這方面的管理能力,在其他情況下,進行一個簡單判斷就行,候選人有管理天賦當然好,沒有也無妨,只要他心態好、願學習,未來做到管理能力合格總是可以的。至於產品經理的專業能力,面試時一般從四個角度判斷:批判性思維;同理心;用戶模型;產品技能熟練度。
  • AI產品經理的入門必修——概念篇
    編輯導語:隨著各行各業的豐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也越來越細緻;如今科技發展迅速,AI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深入生活中,AI產品經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AI產品經理的學習概念分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劃分的越來越細,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筆者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回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悟,筆者覺得產品經理更需要熵減思維。那麼熵減思維是什麼?一句話簡單描述就是將事物由無序轉化為有序的過程,即抵抗熵增的思維方式。就像筆者在之前分享的《產品經理之「種子」挑選和栽培》、《破局: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開啟產品設計思路》中都有提到,產品經理需要有將具象的事物進行抽象再具化的能力,這其實就是熵減思維。為更好地闡述該思維,筆者先簡單闡述一下熵增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