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小兩把傳統木匠手工鋸子

2021-01-15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傳統木匠木工鋸 截鋸 鳥鋸 手工鋸 鋸子 窄鋸條大框鋸

木工匠師傅們在製作的實踐中,伴隨著家具產品質量的提高和製作工藝的改進和發展,發明了眾多的適應加工需要的鋸割工具,有的已經淘汰,有的繼續使用。因此,了解眾多鋸的傳統種類,熟悉手工鋸的性能,並且善於正確使用,有益於提高傳統工藝的製作水平。

鋸,可以把木材鋸割成各種形狀,或達到木構件需要的尺寸。鋸割的目的就是把木材縱向鋸開或者橫向截斷。鋸子進行鋸割時,就是鋸條在直線形式或在曲線形式的輕壓和推進的運動中,對木材進行快速切割的一個工作過程。鋸子在這個過程中切削木材,由於鋸條的鋸齒不斷的發生作用,木材對鋸齒也產生較大的磨擦或擠壓力。由此,鋸條必須具備抵抗擠壓力強度,具備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耐熱性,使鋸條的齒刃不會變鈍。

選擇鋸條時,既要選擇鋸條剛性好的,又要選擇鋸條韌性好的,達到鋸條容易進行銼磨,又耐使用。一般,手工鋸條是常用碳素工具鋼製成的,其剛性和熱處理都比較好;機械圓鋸片選用的是合金工具鋼製成的,能符合圓鋸片工作的特性;帶鋸條選用的是鉻鎢錳合金鋼製成的,其剛性和硬度比較適中。所以,選擇鋸條還需要在實踐中真正認識鋸條的優劣狀況。

木工用鋸的核心是鋸齒,不同鋸割目的的鋸子,其齒形和鋸路的設計也各不相同。齒刃形狀與鋸齒的角度有關,一般情況下,順鋸齒形稍微傾斜,約在90°—95°之間,截鋸和彎鋸則在80°—85°之間。使用時,鋸齒角度和鋸條齒根線所形成的角度越大,鋸割力越弱,鋸末易排出,反之,角度越小,鋸割力越強,鋸末不易排出。木料材質的軟硬及燥溼程度也決定著鋸齒角度,如硬質或乾燥的木料在鋸割時,鋸齒的角度要小一些,而軟質或潮溼的木料鋸割時,鋸齒角度儘量大一些。新製作的鋸子或使用刃鈍後的鋸子,都要用銼刀進行銼齒。銼齒時,應注意齒形的齒背不高於齒刃,齒喉角刃部平直不凸出,齒距遠近一致,齒室大小統一,齒喉角應稍作彎曲,齒尖鋒利光亮。鋸子由於鋸割目的的不同還要對鋸齒進行不同形式的分岔處理,從而形成齒刃左右分開呈或寬或窄的「鋸路」。鋸路多用特製的「撥料器」輔助完成,撥鋸齒時,要注意鋸路均勻,大小角度一致,鋸路平直,無凸出、凹進或扭曲齒存在,否則在使用時會出現鋸子跳動或「跑路走線」的現象而影響正常的鋸割。鋸路大,宜鋸割軟質或潮溼木材,而鋸路小則適於鋸割硬質或乾燥木材。

相關焦點

  • 傳統木匠工具都有哪些
    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一般都很少見了,大部分都已經使用機械工具。對於一些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人已經很少人認識了。簡閣家居收集到了一些傳統木匠所用的基本幾個工具。第一角尺:在木工中角尺主要是做家居的劃線及測量,種類有三角尺、直角尺、活動角、雨傘尺等。
  • 東北小哥用鋸子賣大魚,一天能賣好幾百斤:大夥都叫我木匠王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接下來就和小編來看看吧!又是一年寒冬,快過年了氣溫也開始低了下來,尤其是在東北,天氣更加冷了。1月9日,我們在黑龍江塔河農貿市場上,就看到了一個用鋸子鋸魚的大叔。我們都知道在東北,室外溫度是非常低的,雖然東北有暖氣,但是在外面還是要穿的厚厚的。所以很多東西一到室外就結冰了。
  • 19類中國傳統木匠工具!
    在古代,一個人,一把鋸、一支尺、一條線、一塊木,就能自稱為木工。木工的出現及木工工具的不斷改進,對中國家具及建築的輝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妙匠用妙具,妙具出絕品,往復不休,真正構建出了中國輝煌的木建築世界。
  • 鋸東西的時候咬鋸,拉不動鋸子怎麼辦?
    這就不可避免要用到鋸子。可是,有時在鋸比較粗的東西時,可能出現咬鋸,拉不動的情況。就像昨天,為了鋸一段樹幹,我一開始鋸就發覺不對勁,鋸到一釐米左右深時,就咬住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動,不敢再拉了,怕拉斷鋸子傷到手,只好先停下來。對於幹這種手工活來說,我是個不服輸的人,我相信一定有原因,也一定有辦法。
  • 老木匠五十年前的工具,太奇特了,你能猜出是幹啥的?
    這都是木匠工具,來瞧瞧下面這些工具知道是幹啥的嗎?娃兒:哈哈!鋸子和刨子我認識,可是上面兩種是幹嘛的呀?大爺:噢,左上圖是手鑽,作用跟現在的電鑽一樣。木板與木板之間的連接,要先鑽眼,再手工削磨出與榫眼維度一樣的榫棒來進行兩邊的插接。右邊是各種線刨子,可以刨出各種裝飾線條。下面這些工具見識過嗎?
  • 鋸子是誰發明的?魯班家人都發明了什麼?
    魯班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發明家,千百年來,木工行業一直都把他當做祖師爺,一面反應了魯班手工技術的高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後世對魯班的尊敬和認可。魯班的優秀也和他的家族也有很大關係,他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從小就跟著家人學會了多種手藝,在木工方面更為出色,由於他既聰明又好學,因此在他還相當年輕時,就成了聞名遐邇的能工巧匠。
  • 考古發現石頭鋸子,距今上萬年歷史,魯班造鋸的傳說是假的?
    相傳,魯班是一個大發明家,取得了後世官方和民間雙認證的: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魯班到底發明過多少新鮮玩意兒,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從完全考證,但民間出於對魯班的尊重,也熱衷於造神,所以把許多發明創造都掛在魯班名下,可以說,是一個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於一身的人。魯班的主要工作是木匠,他在長期的生活時間中,留心觀察,發明了許多木匠工具。
  •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木工工具 你還認識幾樣?
    說到古代製作木質品的老工具可能許多小夥伴們都沒有見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 剛好小編的爺爺是個老木匠,留下了零零散散不完整的木匠工具。鋸子鋸子是傳統木匠工具之一,老鋸子有著細長的、刀劍似的刀身,連著木製把手。
  • 魯班發明鋸子時還沒有鋼,那他是用的什麼材料做的鋸條?
    不僅如此,魯班更是被稱為木匠的「始祖」。據傳,魯班一生發明創造出了許多東西。例如,鋸子也是由他創造出來的,可那個時候並沒有鋼,他是靠什麼來做成鋸條的呢?圖片:能工巧匠魯班劇照在小時候,大家應該都曾聽說過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講的是他有一次在山坡上,被茅草割破了手。細看之下,魯班發現這茅草邊緣是鋸齒狀的,非常尖銳。受此啟發,魯班回去之後就發明出了鋸子。
  • 魯班不僅僅是個木匠,也是個發明家
    我們最了解的就是他發明了鋸子,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這樣認為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他在歷史上的很多發明。魯班他是出生在公元前507年,去世是在公元前44年,他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人物,可以說她當時也代表了古代農民的智慧。魯班是出生在一個工匠之家的,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出身。
  • 魯班發明鋸子的時候,還沒有鋼鐵,那他是用什麼材料來做鋸條的?
    魯班發明鋸子時,並沒有鋼鐵,那他是用什麼材料來做鋸條的?文/風馬牛也相及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文明古國。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華夏大地上誕生了許許多多傳奇的故事,以及震爍古今,福澤後世的發明創造。
  • 猩猩「偷偷」學會使用鋸子(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動物紀錄片《野外間諜》(Spy in the Wild)近日播出的片段中,有一隻「聰明」的紅毛猩猩,在看到施工人員用鋸子鋸樹之後,迅速學會了這一技能,只見它拿起鋸子有模有樣的鋸起樹來,模仿能力之強讓人驚嘆。
  • 幼兒園親子手工紙折一把可愛的鋸子圖紙詳細教程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把可愛的鋸子。這把鋸子小巧玲瓏,小寶寶們很喜歡。由於是紙折成的,所以不會傷人,可以給寶寶們玩過家家,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童年的快樂!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鋸子的詳細步驟教程吧。
  • 魯班曾經手被芒草割破而發明了「鋸子」,他用什麼材料做的鋸條?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魯班,春秋末期魯國人,很多人稱他為「中國木匠鼻祖」和「建築鼻祖」,生於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我們當今木匠用的很多工具都是他發明的,曲尺、墨斗、鑿子、刨子、鑽子等。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現在已經很少有手工備料的,這兩件刨基本就是擺設了。這是一組拉刨。箱子裡只翻出這些。中式推刨可能沒有,也可能缺失了。左邊是三隻平刨,右二為歪嘴刨,日本原名為「際刨」。右一為刮刨,刨刃直立安裝,是一種用來維修刨子的刨子,主要功能是用來平刨底。這是四隻特殊刨。具體功能還要翻過來看刨底。
  • 園丁or木匠?你是哪種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園丁不僅會從整個花園的地形、布局、結構、土壤等宏觀方面統籌考慮,也會對園子裡每一株花草樹木給予關注、照顧與呵護,目的是打造一個可以適應不同天氣變化的、欣欣向榮的小生態圈。而木匠呢?它是專門從事木工的手工藝者。
  • 「半個木匠」張均成:用工匠精神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解說】在河北石家莊,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七年前他帶領一群老木匠,把書裡的古代榫卯,復原成了實物模型。他們在製作過程中遵循古法,延續傳統,把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一一復原,並附有詳細的拆裝圖解。今年43歲的張均成畫過畫,做過雕刻,從事工藝美術多年,他最初接觸榫卯,主要是源於對中國古典家具的喜愛。
  • 「老年版李子柒」:什麼網紅不網紅的,我就是個木匠
    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鑽木頭的蟲子」和網際網路裡的追風者手工活裡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時間的註腳。相比起來,傳統家具只要木料選得好、榫卯做得好,使用壽命長出好幾倍也有可能。但「便宜好看」的新式家具,還是飛快替代著「費時費力費錢」的傳統家具,木匠們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如今,老木匠們到了花甲古稀之年,大多不再靠手藝謀生,含飴弄孫,安享晚年。
  • 魯班發明了鋸子,但那個時代還沒有鋼,他是用什麼做的鋸條呢?
    魯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公輸氏,名班,被人尊稱為木匠的鼻祖,有一個成語叫「班門弄斧」,意思是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關於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在很小的時候就看到過,傳說在魯班之前還沒有鋸子,砍伐木材都是用斧頭之類的工具,一天下來累的要死也砍不了幾棵大樹,某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找木料,在爬山的過程中,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旁邊的一叢茅草,卻不料被茅草割破了手,滲出血來,魯班看看手上的傷口,心裡納悶:「怎麼這麼不起眼的草這麼鋒利?」
  • 甘肅農民手工製成純木結構自行車
    2017年,他手工製作了一輛純木結構自行車,並成功上路騎行。這輛自行車長1.8米,高0.98米,所用原料為核桃木和榆樹木,車體由車輪、腳踏板、聯動軸、承載梁等配件組成,配件之間全部按照傳統木匠工藝通過榫卯連接,動力由木質聯動軸傳送。 8月14日,何湧(右)在公路上騎行純木結構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