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視角下的老年廣播

2021-01-14 人民網

摘要:本文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老年之聲,論述老年之聲作為以老年群體為目標聽眾的專業廣播頻率,在節目內容、節目形式方面所發揮的社會服務功能,探尋老年之聲傳播的信息能否滿足老年群體的各層次需求。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老年廣播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40-03

早在2005年中國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聯合國對老齡化國家的劃分標準是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稱為「老齡化社會」,超過了14%稱為「老齡社會」。2015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比例接近10%,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的18.2%。即在15年的時間裡,中國正在加速從老齡化社會邁進老齡社會。

現代生活離不開媒體,媒體的公共服務作用,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尤為突出。媒體不僅給老年人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糧,更應發揮「聚眾」功能,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照,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老年之聲創辦於2009年1月1日,以55歲及以上年齡群體為目標聽眾,以「立老年之言,傳老年之聲,抒老年之情,揚老年之德,維老年之權」為節目宗旨,從立言、傳聲、抒情、揚德、維權五個方面全方位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家園。該頻率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徵,為老年人提供新聞信息、生活服務、休閒娛樂、養生保健等內容,滿足老年人多方位的精神需求,力爭打造成為老年人最貼心的新聞媒體。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視角下老年之聲的節目優勢

老年群體與其他的人群一樣,同樣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老年之聲作為專業的老年廣播頻率,其目標便是打造老年人的精神家園,為老年群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滿足老年群體不同層次的需求。現依據馬斯洛提出的人類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五個層次需求理論對老年之聲節目予以分析。

(一)滿足老年群體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屬於第三層次需求。包括友情、愛情、親情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往往比生理上的需求更為細緻,也是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更需要通過身邊人的關懷,來獲得社會的溫暖。

老年之聲頻率於2014年3月4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立了「愛在一起志願者聯合會」,經常組織學生、社會志願者去養老院看望老年人,陪老年人聊天、讀書、遊戲,給予老年人精神上的陪伴和關懷,以滿足老年群體情感和歸屬的需求。2015年7月,「愛在一起志願者聯合會」成員來到北京市廣安怡樂園敬老院與老人們共度歡樂時光,在遊戲環節中和老年人玩「拍拍手,我愛你」遊戲,與老年人面對面十指緊扣說出「愛」的話語,原本拘謹的老年人在「愛」的遊戲中笑顏如花。在文藝匯演中,不少老年人走上臺表演獨唱、大合唱甚至載歌載舞,養老院充滿歡歌笑語。老年之聲「愛在一起志願者聯合會」還組織志願者到北京長青養老院、北京石景山頤養年養老院、北京鶴童慈善養老院等地方,給老年人帶去愛與關懷。除此之外,一些老年人也參與到「愛?在一起」行動中,2015年「八?一」建軍節,該頻率的部分老年聽眾作為「愛?在一起」志願者跟隨老年之聲到軍營慰問解放軍戰士,為駐紮在呼家樓地區的四個連隊的戰士送去一臺精彩的演出。老年人在老年之聲「愛?在一起」公益活動中感受到社會的關懷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在獲得與回饋之間,情感上與歸屬的上需求得到滿足。

(二)滿足老年群體的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重是指自己認可自己,他人的尊重是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與高度評價、信任。如果尊重需求得到滿足,人會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熱情,反之則充滿失望。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給老年群體貼的標籤往往是「無用」「衰老」等負面形象,而且老年群體退休後便無事可做,無法像年輕時在工作中創造價值獲得社會認同,因此相比其他群體而言,老年群體更需要滿足尊重的需求。2015年7月,老年之聲頻率組織了「秀出『明星範』時尚老人評選活動」,鼓勵老人通過關注老年之聲微信公眾號上傳生活照參加「時尚老人」海選活動,並通過微信投票的方式評獎。同時,在老年之聲頻率官網上曬出67歲的李瑋的時尚穿搭,讓人們看到一個充滿智慧、時尚與魅力的老年人,傳遞了一個積極樂觀的老年人形象。一般人會認為時尚是屬於年輕人,與老年人無關,但是老年之聲頻率通過組織活動將時尚帶給老年人,讓老年人在時尚評比中找回年輕時候的自信與美麗,找回對自我的認可與獲得他人的尊重。

(三)滿足老年群體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是指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能力,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老年人基本是年過六旬,在年輕時候追求個人的理想、抱負,但是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理想與抱負、個人追求不同。老年之聲頻率更加強調的是老年人在社會中價值的自我實現與對社會的回饋。在2016年1月9日的《夕陽紅茶館》節目中,節目組邀請四位老年嘉賓談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情。一個嘉賓說到年輕時候指導與幫助自己渡過難關的恩師,但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沒有尋找恩師,最後無緣再見,現在他常常教導後輩要學會感恩。正如這位老人一般,更多的老年人也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指導年輕人,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2016年1月8日在《姥姥的廚房》節目中,「姥姥」通過小技巧指導人們將苦瓜烹飪得更加美味,在生活上對人們進行指導。老年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將經驗傳授給其他人,幫助他人,通過回饋社會的方式,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二、老年之聲的發展路徑初探

(一)增加健康服務類節目播出時間,滿足老年群體的安全需求

根據2016年1月老年之聲節目表分析,除重播節目外,該頻率每天只有九檔節目,在整個頻率節目比例中文藝類型節目所佔比例高達67%,即九檔節目有六檔就是文藝類型節目,而其中音樂類節目就有四擋,《清晨有約(輕音樂+晨練音樂)》《戲曲舞臺》《傾聽時光》《廣場舞時間》。音樂類節目直播加上重播時間,佔全天播出時間的40%。雖然滿足了老年人休閒娛樂的需求,可是其他節目類型卻缺失了,造成播出比例不平衡。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第二層次的需求是安全需求,安全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需求、健康保障需求、家庭安全需求、財產保障需求等方面。老年人相對來說身體較弱,很多老年人面對疾病、死亡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所以很多老年人常常意志低沉、悲觀消極。作為服務於老年群體的媒體,老年廣播應該關注老年人的心理狀態,關注老年人對於人身安全與健康保障的需求,提供更多滿足老年人安全需求的服務性信息。而老年之聲頻率現在只有一檔名為《健康之家》的節目,因此應該加大健康服務類節目的播出比例。針對老年人常見疾病,解答健康方面的問題,滿足他們對醫療與健康信息的需求。家庭安全問題既包括家庭安全隱患問題,也包括家庭成員間糾紛問題等方面,因此可以適當播出相關方面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介紹家庭安全用電、煤氣等知識,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範意識。同時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年人帶孩子,由於年輕人與老年人育兒觀念的差別,容易導致家庭矛盾。育兒節目可以提供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針對老人咀嚼食物餵孩子等不科學的育兒方法,通過主持人或者嘉賓第三方勸說的形式告訴老年人不科學育兒的危害,既能達到傳播知識又能消除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育兒矛盾,創造一個安全和睦的家庭環境。老年人經過大半輩子積累,掌握著一定的財富,因此頻道可以開辦理財類節目教老年人理財,使老年人既能有精神寄託也能得到一定的經濟保障,掌握更多正確的理財方法,同時加強老年人對財產的保護意識,避免受到詐騙,通過廣播宣傳的方法加強老年人財產安全意識的需求。

(二)老年廣播要長遠發展需要政府與全社會的支持

老年人、兒童、殘疾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懷。而針對弱勢群體的廣播媒體,與其他頻率相比創造的經濟價值較少,既要創造較高的社會價值又要創造經濟價值,因此往往陷於兩難的境地。2005年我國出現專業化的老年頻率,如2005年江西電臺健康老年頻率開播,2006年杭州電臺AM954金秋頻率開播,但是由於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2008年兩個頻率先後更名為江西電臺民生廣播和杭州電臺新聞談話臺,因此,老年廣播要獲得長遠發展必須依靠國家與社會的支持。據了解,「在國外的媒體機構中,老年、婦女、少兒、殘疾人等群體的廣播節目,由公共頻率來承擔,納稅人通過納稅的方式支撐這些媒體。這些媒體為上述群體提供無償的服務,頻率不承擔商業運作的壓力」[1]。我們可以借鑑國外老年廣播的發展經驗,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資金支持老年頻道發展,頻道所屬廣播電視集團也應提供部分資金支持老年頻道運轉,此外老年頻道可以通過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適度增加廣告量以謀求自身的發展。

三、總結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老年之聲頻率開播以來,倡導積極健康的老齡生活,以「貼心、實用、輕鬆」的原則為老年提供精神服務,滿足了老年人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成為老年人的精神家園。在我國老齡化社會不斷加速的進程中,只有重視老年群體、做好老年廣播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媒體在社會中的服務作用,推動社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銳.老年廣播節目初探[J].新聞世界.2010(9).

[2]魏勝利.廣播老年頻率發展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5).

[3]夏曉丹.關於老年廣播頻率專業化之路的思考[J].視聽縱橫.2011(4).

[4]曾學優.以服務求生存 用服務謀發展——淺談全國首家健康老年廣播的節目定位與運作[J].聲屏世界.2015(12).

[5]王億本.中國老人傳播研究二十年(1990—2010)發展狀況述評[J].編輯之友.2011(7).

[6]高飛.試析老年廣播如何貼心服務[J].新聞傳播.2015(9).

[7]張仕勇.社會「老齡化」和方興未艾的老年廣播[J].今傳媒.2005(9).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各層次需要的基本含義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分享】馬斯洛的5個層次的需求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動機理論中最有名的一種。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求。  馬斯洛第一次介紹他的層次需求理論是在他1943年的一篇論文《一個關於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隨後他在他的著作《動機和個性》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談到人對文學的需求,我聯想起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層次歸納為五個層級,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因為這五個層級是人個體成長和發展的基礎需求,因此該理論被稱為「基本需求理論」,並廣為流傳。在後來的研究中,馬斯洛重新修訂了自己的理論,在第四需求層次之後,又加入了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但仍然將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為最高層次需要。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前言需要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的人文科學理論之一。書中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 1943 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所提出的理論。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師考試中的,經常以各種題型進行考查。關於需要層次理論到底是五種需要還是七種需要,不同的教材論述各不相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否需要逐層滿足之後,更高一級的需要才能出現;是否有些現象是需要層次理論解釋不了的。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考生常常困惑於這些問題,下面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讀,以期對考生有所幫助。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之批判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介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著作《人的動機理論》中,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1、生理需求。
  • 從一次小扭傷來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身體到物質再到心靈,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越低,動機越強,而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重新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我去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管理學作為我們最開始的一門課,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此前老師教學包括百度大部分都是說,我們先有下面的生理需求,一層一層遞進,然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是不同階段出現。
  • 教育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教育基礎理論部分相對來說比較重要,也是之一。當我們在備考的時候拿到一個知識點,首先要進行考點的分析。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馬斯洛需求理論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最基礎的的需求,也是低級需要,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都是生理需求。
  •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本科畢業生的考研動機
    很明顯,「目標」就是指成功地考上研;「主觀願望或意向」就是指做出考研的選擇;這個「一定方式」就是同學們的需求。簡單點說,大學生畢業後進行考研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下面我們就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本科大學生們的考研動機。
  • 馬斯洛晚年讀過《易經》?把「需求層次理論」改為6層!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實有六層!但很多教科書都忽視了這一事實,並未作出修改!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的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