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70後的生活已經擺進了博物館

2020-11-29 北青網
河森堡,本名袁碩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微博粉絲366萬

    2018年,我依舊在「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這個讓我被大眾所真正熟知的崗位上,繼續用我獨創的方式講解歷史;同時,我也參加了脫口秀、出了書、錄製了綜藝節目,收穫了比以往更多的人氣。人氣是一個中性的東西,我可以利用人氣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也意味著更多一分的謹慎。

    2018年,我完成的最讓自己滿意的事,還是與思考有關。我寫了一本新書叫《進擊的智人》,這是我的第一本書,通過它我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作家。從舊石器時代早期一直到清朝末年這個漫長的歷史中,我們人類社會之所以會變成今天的樣子,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有些對於生存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始終處於匱乏之中,所以我用「匱乏」這個全新的主線來串聯整個人類的歷史,這是我的觀點和創意。

    出這本《進擊的智人》其實是比較自然的過程,如果要問我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出書的想法的話,我會告訴你,就是出版社找上門的時候。所以,如果要我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那就是:不要輕易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因為如果一開始就進行一個特別宏大的規劃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限制。

    更好的方式就是讓生活自己成長,只要它能始終向陽光的那個方向,一點一點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點去試探,接受反饋之後修正自己的方向,或許這樣才能收穫更好的人生。

    2018年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我所供職的國家博物館也辦了一個專題展覽,吸引了很多觀眾。展覽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環節,為大家展示七八十年代中國一般百姓家裡的家居陳設,很多觀眾就站在那個場景復原前感慨萬千:當年大家的生活就是從這種環境來的,然後一步一步漸漸過上了現在的日子。

    當我看到人們感慨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作為一個80年代末生人,我都能感到那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別說那些七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了。在這個展覽開始之前,我的本職工作更多是講商朝、漢朝等特別久遠的歷史,不會帶來世界觀的直接震蕩,但是當你記憶中的歷史被展示出來的時候,這種震蕩真的是特別大:「我們過去的生活已經被擺進博物館裡了。」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非常建議大家來看看這個展覽。

    2018年,我參與錄製了一檔知名視頻平臺的網絡綜藝節目,叫作《你說的都對》,節目的主持人是蔡康永。之前我只在電視上見過他,見到本人的時候,我其實是很恍惚的,會覺得「為什麼我現在會坐在這兒跟蔡康永一起做節目」。

    他給我留下了特別溫暖的印象。很多沒有節目拍攝經驗的人會把天聊死,比如有時候我就會尷尬,但康永哥可以很快化解掉現場的尷尬,把場景的節奏拉回來。當時我覺得,到底是資深的主持人,這可是真功夫。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可以朝他那個方向發展。

    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經常容易迷茫,其實我覺得不必。之所以迷茫,是因為人們總是想給自己做一個規劃,指明一個方向。但有時候,最有效的事其實就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回答了2018,我覺得有必要眺望一下2019。新的一年我希望可以在全國走一走,有更多時間來看看中國。

    口述/河森堡  採寫/本報記者 雷若彤

相關焦點

  • 跟隨河森堡「漫遊」全球博物館
    又一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再推新作《了不起的博物館》。在這本新書中,河森堡將成為你的私人講解員,帶你逛遍全球頗為知名、頗具特色的27家特色博物館。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獻給講解員們」  也許有人會忍不住要問,河森堡是誰?為什麼起了一個如此「洋氣」的名字?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
  • 跟「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打卡」全球博物館
    最賺錢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這些答案,你都可以在《了不起的博物館》這本書中找到!《了不起的博物館》由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共同推出。
  • 河森堡 「硬核」北京青年
    河森堡立志改變這種「誤解」,希望為博物館講解員正名。幾年的時間裡,河森堡摒棄壓力,專心致志做好積累和修煉,慢慢地,他開始在講解的過程中注入自己的風格,摸索出了新的講解方式,無論是講解「古代中國」還是「復興之路」,他開始從最小的切口切入,從一個杯子、一件首飾的故事講起,最後折射出背後的大歷史。有故事、有細節,讓人們從他的講解中感受到「歷史的溫度」。
  • 河森堡與蘇寧拼購「開講啦」
    河森堡與觀復博物館  知識網紅河森堡於《一站到底》舞臺成名後,就以淵博的學識贏得了一票粉絲。  同樣是10名幸運的拼友獲得了這次與河森堡一起參觀觀復博物館的機會  河森堡的講解不僅僅局限在展品本身的價值上
  • 進擊的「網紅」河森堡:知識,也可以很有趣
    「知識就是力量」,河森堡對這句話應該深有體會。就是靠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河森堡成功應聘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又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他通過在網上進行科普成為坐擁300多萬微博粉絲的大V。而最近,河森堡的首部著作《進擊的智人》剛剛出版,讓他的知識輸出又多了新的途徑。
  • 河森堡:我不喜歡擺出那種清高的樣子
    《名人面對面》專訪 | 河森堡說這句話的是近兩年最火的博物館講解員,他在國家博物館的編號是1997,更多人會叫他的網名河森堡。在入職第二年,河森堡參加一次講解比賽,他的講解在現場得到很好的反響,但是結果不僅沒有得到認可,反而受到了狠狠的批評。這一次打擊讓他萌生辭職的念頭。河森堡:其實我的講解方式,過去在國家博物館是比較另類的,並不是受所有人認同的一種方式。
  • 河森堡做客《天天向上》 現場講解獲汪涵稱讚
    ­  上周五晚,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人氣王牌綜藝《天天向上》,與京劇大師王佩瑜、人民日報編輯等分享各行業領域中的奇妙故事。­  河森堡­  此次來到節目中的四組嘉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節目中,主持人汪涵親切的表示自己跟博物館有著十幾年的淵源,並稱自己也是湖南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
  • 河森堡做客《文化十分》:歷史教會我拒絕平庸
    網易娛樂10月23日報導 近日,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在每年有700多萬參觀量的國家博物館,河森堡的每次講解都會被人群緊緊包圍,參觀者在他的指引和講解下仔細關注著展出文物的細節,不少參觀者表示,河森堡的講解方式十分特別,引人入勝:「本來是一個很立體的文物,通過他的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每一個文物之後那個時間的記憶點,讓我們覺得每個文物都活起來了。」
  • 知識網紅河森堡: 「我害怕平庸」
    「知識網紅」河森堡不再僅僅是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他在微博上有180萬粉絲,他接商業廣告,在品牌商贊助下去非洲,有了自己的網絡視頻節目。  「一年前,我不會想到生活能變成這個樣子。」河森堡說。  進擊的講解員  轉折發生在今年3月。河森堡在「一席」上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成了網絡「爆款」。
  • 河森堡、梁邊妖,拒絕「知識偶像」標籤
    新京報記者分別專訪了阿里大文娛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與河森堡、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吳暢暢,聊一聊知識偶像和聊天節目的定位和未來。  河森堡:「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  相比於跳脫的梁邊妖,另一位嘉賓河森堡顯得很板正。河森堡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2016年因為在網上發表各種科普類文章如《從北京郊區的食人魔說起》《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等走紅,目前已經在微博上擁有250多萬粉絲。
  • 「科普網紅」河森堡分享走紅秘訣:少理論說教,多陳述事實
    「大海之下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河森堡河森堡,本名袁碩,北京一位85後青年。已經在國家博物館當了8年的講解員。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從默默無聞的博物館講解員變成擁有300多萬微博粉絲的科普大V、知識網紅。
  • 一站到底河森堡微博資料揭秘 格鬥男神自信爆棚還要出書
    《一站到底》本周迎來一位自信爆棚的格鬥男神,河森堡!雖然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但現實生活中河森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格鬥男神,他練習格鬥有十二年了!在答題過程中,河森堡一邊答題一邊拳擊的場景也令人看呆!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揭秘最八卦的人類野史
    如今的后母戊鼎被安放在國家博物館,享受著世人的欣賞。但當初出土的時候,后母戊鼎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1939年,安陽農民吳培文在野地探寶的時候發現了這尊后母戊鼎。但是早在1937年,安陽就已經被日軍佔領,大鼎出土的事情很快就被日本人聽說立刻率領部隊去村裡搜查,你想想那陣勢。
  • 河森堡告訴你
    「匱乏」塑造了黑猩猩,也塑造了人類歷史  河森堡,本名袁碩,1988年生人,首都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卻因為從小熱愛歷史,在畢業那年毅然應聘了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如今已經做了8年。2017年,河森堡的一段《進擊的智人》人類學演講視頻走紅,從此開啟了他的「知識網紅」之路,參加過《一站到底》和《圓桌派》,也做自己的知識付費節目。
  • 河森堡處女作似「有少年感」的《人類簡史》,陶虹對之評價很準確
    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從2016年在知乎平臺上回答「人類有哪些細思恐極的事?」
  • 河森堡:人類歷史表象之下的真相
    隨著河森堡的聲音響起,我們仿佛回到了70萬年前,跟著偵探河森堡,從一個個線索之中解決被忽略的歷史問題。在我們對結果感到驚愕害怕的同時,也不由得發自內心地佩服偵探,同時自問,為何他能如此順利的解決「頭骨數量偏多」的問題呢。原來他是憑藉一個個細節的發現,根據常識與邏輯做判斷,一步步做出自己的推斷。這便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東西。
  • 河森堡做客文化節目 與馬未都竇文濤暢聊火鍋
    作為明星講解員,河森堡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量,善於思考的他對於任何事物總有新鮮的見解,並以鮮明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不少粉絲。主持人竇文濤就透露,陳曉卿的兒子微博上只關注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河森堡。在節目中,聊到吃火鍋的話題時,河森堡就從科普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做客《讀書人》 自嘲是狼狽青年
    ­  近日,國博講解員河森堡以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受邀做客優酷文化類讀書節目《讀書人》,與俞敏洪、Selina、江一燕等各界大咖嘉賓通過讀書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推薦書籍《當幸福來敲門》 調侃自己是狼狽青年­  本期節目中,河森堡選擇了 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生平的 真實寫照 《當幸福來敲門》。
  • 訪談︱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要傳播的是「硬核」歷史觀
    【編者按】新書《進擊的智人:匱乏如何塑造世界與文明》出版,讓「特別會講故事的博物學者」、「科學大V」、知識網紅河森堡又多了一個作家的身份。在眾多身份中,河森堡覺得「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還是我最重要的身份」,他要堅守在講解員崗位上,鼓勵更多的文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