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森堡,本名袁碩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微博粉絲366萬 |
2018年,我依舊在「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這個讓我被大眾所真正熟知的崗位上,繼續用我獨創的方式講解歷史;同時,我也參加了脫口秀、出了書、錄製了綜藝節目,收穫了比以往更多的人氣。人氣是一個中性的東西,我可以利用人氣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也意味著更多一分的謹慎。
2018年,我完成的最讓自己滿意的事,還是與思考有關。我寫了一本新書叫《進擊的智人》,這是我的第一本書,通過它我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作家。從舊石器時代早期一直到清朝末年這個漫長的歷史中,我們人類社會之所以會變成今天的樣子,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有些對於生存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始終處於匱乏之中,所以我用「匱乏」這個全新的主線來串聯整個人類的歷史,這是我的觀點和創意。
出這本《進擊的智人》其實是比較自然的過程,如果要問我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出書的想法的話,我會告訴你,就是出版社找上門的時候。所以,如果要我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那就是:不要輕易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因為如果一開始就進行一個特別宏大的規劃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限制。
更好的方式就是讓生活自己成長,只要它能始終向陽光的那個方向,一點一點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點去試探,接受反饋之後修正自己的方向,或許這樣才能收穫更好的人生。
2018年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我所供職的國家博物館也辦了一個專題展覽,吸引了很多觀眾。展覽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環節,為大家展示七八十年代中國一般百姓家裡的家居陳設,很多觀眾就站在那個場景復原前感慨萬千:當年大家的生活就是從這種環境來的,然後一步一步漸漸過上了現在的日子。
當我看到人們感慨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作為一個80年代末生人,我都能感到那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別說那些七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了。在這個展覽開始之前,我的本職工作更多是講商朝、漢朝等特別久遠的歷史,不會帶來世界觀的直接震蕩,但是當你記憶中的歷史被展示出來的時候,這種震蕩真的是特別大:「我們過去的生活已經被擺進博物館裡了。」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非常建議大家來看看這個展覽。
2018年,我參與錄製了一檔知名視頻平臺的網絡綜藝節目,叫作《你說的都對》,節目的主持人是蔡康永。之前我只在電視上見過他,見到本人的時候,我其實是很恍惚的,會覺得「為什麼我現在會坐在這兒跟蔡康永一起做節目」。
他給我留下了特別溫暖的印象。很多沒有節目拍攝經驗的人會把天聊死,比如有時候我就會尷尬,但康永哥可以很快化解掉現場的尷尬,把場景的節奏拉回來。當時我覺得,到底是資深的主持人,這可是真功夫。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可以朝他那個方向發展。
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經常容易迷茫,其實我覺得不必。之所以迷茫,是因為人們總是想給自己做一個規劃,指明一個方向。但有時候,最有效的事其實就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回答了2018,我覺得有必要眺望一下2019。新的一年我希望可以在全國走一走,有更多時間來看看中國。
口述/河森堡 採寫/本報記者 雷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