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

2021-01-21 昭通禁毒




01

父親能陪伴,孩子更優秀

 

看過一項調查:

 

在我國,42%的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獨擋一面,32%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由祖輩承擔,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過12%。

 

很多人說,父親就像是一座山,沉默威嚴,卻也從來不懂遷就。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論調:

 

「我也想照顧孩子啊,可是是真的忙,工作太多了。「

 

「要給家裡賺錢,當然陪孩子的時間就少了,這是沒辦法的事。」

 

「孩子有他媽媽陪還不夠麼,再說我脾氣不好,把孩子惹哭了又要怪我了。」

 

在不少的家庭裡,父親都是缺位的。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驚喜,是母親先發現的;孩子的每一次睡前故事,是母親開口讀的;孩子的每一次生病,是母親照顧陪伴的。

 

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有些人直到過期了才幡然醒悟,有些人哪怕忙得飛起還是在有效期內盡到了責任。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他說到做到。

 

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

 

他會認真對待女兒的每次生日,也會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


 

有爸爸的陪伴,女兒成長得很出色。全世界都見證了她從一個被爸爸寵愛的小蘿莉,成長為現在的哈佛高才生,愛好廣泛,自信得體,讓人豔羨。

 

美國秘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稍微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優秀。

 

他們更勇敢更自信,待人處事大方得體,不會因為說錯一句話就唯唯諾諾地不敢吭聲。

 

他們更有自控能力,懂得該如何抵制誘惑,學會自律,保護自己。

 

他們內心更具有安全感,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自卑自責,也不會陷入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思想漩渦裡。

 

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可相比家庭和睦、孩子成材,很多父親更嚮往事業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說得好: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

 

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別到了年老之後,才後悔這一生最沒做好的角色,是父親。

 

02

母親好情緒,孩子好性格

 

很多女性說,當媽後,整個人的情緒狀態都紊亂了。

 

既要承擔家務,還要顧慮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穿衣吃飯,還要教他寫作業。

 

生活、工作、孩子,各方面壓力重重,情緒一上頭,遷怒就變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忍不住大吼出聲,有時心累得面無表情,有時恨不得把孩子打一頓解氣。

 

也許對母親來說,情緒發洩出來了,過會就可以恢復正常。但在孩子心裡,情緒不穩定的母親就像一個大魔鬼,令人不由自主地害怕。

 

演員陳喬恩從小就沒有什麼安全感,談到媽媽的時候她說:「小時候就活在恐懼裡,不知道怎麼和媽媽講,怕她打我。」

 

 

著名導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的時候也表達過,小時候經常因為媽媽不高興,變得很沒自信。

 

「我很想讓她高興。比如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的時候,我告訴她,覺得她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後來又給她買房子,覺得她該高興了吧,可她還是不高興。」


 

母親的不良情緒,會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會發現,這顆種子已經長成了一叢高高的雜草,不段幹擾著孩子的抉擇、情緒、思想。

 

母親以為那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的記憶力,它們是恐懼、害怕、擔憂、膽怯的代名詞,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磨滅。

 

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TED演講時,曾從科學的角度闡明: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的情緒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也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性格走向。

 

情緒越不穩定的母親,養出來的孩子越會焦慮、敏感、自卑,習慣看人臉色行事,無論獲得多大成就,內心始終深藏著不自信。

 

而情緒越穩定的母親,家庭環境始終都會是輕鬆快樂的,養出來的孩子自信又樂觀,內心充滿被寵愛的安全感,不必害怕哪一句話說錯了就遭到母親的責罵。

 

某種程度上,母親的好心態才能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作家莫言曾在《母親》一文中寫道:

 

「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正是母親的堅強和樂觀,才讓從小被歧視、被家暴、被迫輟學的莫言,變得勇敢而自信。

 

事業上,成為了中國文壇上問鼎諾貝爾獎的第一人。感情上,家庭和睦,婚姻幸福,與妻子伉儷情深。

 

每個母親希望看到,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孩子,能夠成長為獨立自信、樂觀大方的成年人。

 

但有多少母親,真的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家一個安寧,給孩子一份信任和守護。

 

控制情緒並沒有多難,下一次忍不住吼叫、怒罵、冷暴力的時候,多為孩子想一想,多深呼吸幾次,能好好說話,就別肆意傷人。



03

 

曾經有一句話,在朋友圈廣泛流傳:

 

上帝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就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這兩者缺一不可。

 

孩子是一顆小樹苗,需要耐心的陪伴、溫柔的呵護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你多一點關注,多一點細心,多一點溫暖,孩子統統都能體會到。


來源:讀書有範(ID:dushu259)

其他常見名稱:二乙醯嗎啡,俗稱白粉、白面

英文名稱:Heroin,Diacetylmorphine

物理性質:純品為白色柱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

濫用方式:通過鼻吸、抽吸、皮下注射和靜脈注射等方式進入體內。

毒性:具有鎮痛、鎮靜、鎮咳、平喘、縮瞳、催吐、抑制呼吸、精神欣快、影響內分泌等作用,可經消化道、黏膜和肺等途徑吸入,可引起呼吸衰竭,導致死亡。使用後有短暫的欣快感,疼痛消失,迅速出現頭昏、乏力、眼花、心慌、呼吸困難、肢體溼冷、紫紺、昏迷、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等症狀。海洛因的致死量為0.12克至0.15克。

成癮及戒斷症狀:濫用者會出現瞳孔縮小、畏光、肌體消瘦、說話含混不清、皮膚發癢、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狀;併發症有愛滋病、肝炎、梅毒、肺炎及肺水腫等。戒斷時出現:初時流涎、流涕、流淚、出汗、焦慮、頻繁哈欠、失眠等;繼而厭食、瞳孔擴大、噁心、嘔吐、腹絞痛等。



其他常見名稱:醫學名阿片,俗稱大煙、煙土、阿芙蓉等,是從罌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藥品。

英文名稱:Opium

化學組成:鴉片由生物鹼、糖、蛋白質、類脂化合物及水等成分所組成。鴉片膏中含有多達40種生物鹼,主要是嗎啡,含量為4% ~ 21%,平均為10%。其他的含量較多生物鹼包括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和罌粟鹼。

常見的鴉片品種:生鴉片,割開罌粟未成熟的蒴果後流出的白色漿汁凝結成的深褐色膏狀物;精製鴉片,又稱熟鴉片,是生鴉片用水浸泡,加熱、過濾去雜質後凝結成的深褐色塊狀物,久放成黑色硬塊狀,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鴉片製品,系供醫療使用的合法製劑,常見的有鴉片粉、鴉片酊、鴉片液及阿片片,主要用於止痛及止瀉;罌粟殼,即去漿汁及籽後剩餘的蒴果殼,其嗎啡含量為0.02% ~ 0.05%,雖有一定的止痛、止瀉作用,但長期食用仍會成癮;卡苦,由芭蕉葉纖維曬乾、切絲,浸入鴉片液體後,晾乾而成的老式菸絲狀黑色物。

濫用方式:一般為抽吸。

毒性及濫用症狀:鴉片的藥理作用主要是由嗎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鴉片具有鎮靜、止瀉及止咳功效,但是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較強的成癮性,屬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鴉片中毒的輕度症狀表現為初為極度興奮,繼而口渴,心煩,疲乏,嗜睡及瞳孔開始縮小;中度症狀表現為深睡,喚醒後意識不清,並伴有噁心現象;重度症狀表現為脈搏變慢,昏睡不醒,體溫下降,反射消失,呼吸變慢,最終因呼吸中樞麻痺死亡。阿片致死量為2克至5克。

成癮及戒斷症狀:面無血色,肌體消瘦,目光無神,瞳孔縮小,失眠,整天無所事事,機體先天免疫功能逐漸喪失,易並發多種疾病,最終死亡。戒斷症狀一般在停藥後4至8小時出現,於36至48小時達到頂峰。典型症狀包括:初時流涎、流涕、流淚、出汗、焦慮、頻繁哈欠、失眠等;繼而厭食、瞳孔擴大、皮膚起雞皮疙瘩、噁心、嘔吐、腹絞痛等;最後血壓升高,肌肉和關節酸痛,出現脫水,全身性不適加重。

英文名稱:Morphine

物理性質:純品嗎啡系白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

常見品種:嗎啡鹼,從鴉片中直接提取的生物鹼,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稱作「黃皮」、「黃砒」等,其中嗎啡含量約為60% ~ 70%,呈淺咖啡色,有鴉片氣味,呈細粒狀;粗製嗎啡,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稱作「1號海洛因」,其中鹽酸嗎啡的含量為70% ~ 90%,顏色有深褐色、米色和白色等,呈粉末狀或塊狀;嗎啡片,合法生產的麻醉藥品,有鹽酸嗎啡、硫酸嗎啡之分;顏色有米色或黃色,呈片狀。

毒性:嗎啡是鴉片中最主要的生物鹼,因而嗎啡的中毒症狀、成癮症狀及戒斷症狀多與鴉片相似。嗎啡的毒性主要表現在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上,對呼吸中樞的麻痺作用為致死的主要原因。急性中毒表現為顏面潮紅、疲倦、眩暈、噁心、嘔吐、動作不協調、狀如酒醉、意識朦朧、昏迷、反射消失、體溫、血壓下降,兩側瞳孔縮小如針尖樣大、脈弱不規則、呼吸淺慢或出現潮式呼吸,多在中毒6至8小時發生肺水腫和呼吸麻痺而死。

成癮與戒斷症狀:嗎啡具有較強的藥物成癮性,一般連續使用1至2周即可出現耐受性,濫用劑量是普通治療量的20至200倍。對嗎啡成癮者突然停用可出現戒斷症候群,表現為流淚、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嘔吐、腹痛、腹瀉、肌肉關節疼痛及神經、精神興奮性增高,如驚恐、不安、打呵欠、震顫和失眠等,嚴重者還會出現虛脫和意識喪失。長期濫用嗎啡可導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維和記憶力衰退,並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嚴重的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化學名稱:又稱苯甲醯甲基芽子鹼、甲基苯甲醯愛岡寧、古柯鹼,是一種從古柯樹葉中提取出來的生物鹼

英文名稱:Cocaine

物理性質:古柯鹼純品(即古柯鹼鹼)為無色或白色薄片晶體或粉末,味苦而麻,有辣痛和麻痺感。常見的古柯鹼鹽類主要有鹽酸古柯鹼和硫酸古柯鹼。鹽酸古柯鹼為無色晶體或白色結晶性粉末,味苦,置舌尖上能引起麻木感。

濫用方式:鼻吸、燙吸、靜脈注射

毒性及中毒症狀:過量吸食古柯鹼會引起震顫、眩暈、肌肉痙攣、激動不安、被迫害感、頭痛、出冷汗、面色蒼白、脈搏微弱且急促、噁心、嘔吐、昏迷等不良反應。長期吸食古柯鹼,會引起緊張、興奮、極度激動不安、敏感度加強、情緒波動、無法入睡、性無能、反射作用加強、食慾減退、精神紊亂、筋疲力盡。大劑量服用古柯鹼則會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並嚴重抑制腦部的呼吸中樞,導致精神錯亂、呼吸淺急及不規律、抽搐、驚厥和失去知覺,進而引致死亡。

濫用症狀:古柯鹼是一種強效的中樞神經興奮劑,通常表現為產生欣快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好動、健談或作個人靜思、食慾減弱、睡眠需要不迫切、延遲身心疲勞感覺、強烈的自信心和駕馭感覺、迅速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


英文名稱:Cannabis,marijana,hashish

大麻是一年生植物,含有4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60多種具有類似的化學特性,因此被統稱為大麻素。

常見品種:通常用於吸食的大麻植物是指「印度大麻」,它包括大麻植物的葉和花。大麻植物花蕊中能產生一種富含液汁且富含大麻素的樹脂,採集並乾燥的樹脂經過加熱或壓緊製成黃棕色、褐紅色到黑色等顏色各異的大麻脂,可像大麻植物一樣吸食。採用石油醚、乙醇等有機溶劑可以從大麻植物或大麻脂提取大麻素,並獲得深棕色或深綠色的粘稠液體—大麻油。

毒副作用及濫用症狀:精神活動方面,大麻可讓使用者產生愉悅感,改變心境以及對事物的主觀感受,損傷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大劑量使用可造成幻覺、妄想、精神失常。身體方面,短期使用效果包括鎮靜、充血、心跳加快、肺部刺激咳嗽、食慾增加以及血壓降低等。而吸食大麻的人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如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長期大劑量使用大麻可引起腦退行性變化的腦疾病、嚴重的行為損傷、免疫系統抑制和神經疾病等。長期服用高劑量的大麻,一旦停吸後會導致身體戒斷症狀,包括頭痛、顫抖、出汗、胃痛和噁心。戒斷症狀還包括一些行為症狀,如:坐立不安,易怒,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等。大麻依賴以心理依賴為主,軀體依賴較輕,不易產生耐受性。


化學名稱: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黃鹼、甲基安非他明

英文名稱:Methamphetamine

物理性質:甲基苯丙胺鹼純品為無色、透明。常見的固體是甲基苯丙胺鹽酸鹽,為無色透明結晶體,形似冰,所以又名「冰毒」。

濫用方式:燙吸、口服、鼻吸、靜脈注射。

毒性及濫用症狀:少量服用表現出精神振奮、清醒、機敏、話多、興致勃勃、思維活躍、情緒高漲,而且長時間工作或學習無疲勞感、無飢餓感。長期濫用可造成慢性中毒、體重下降、消瘦、潰瘍、膿腫、指甲脆化和夜間磨牙。靜脈注射方式濫用者可引起各種感染合併症,包括肝炎、細菌性內膜炎、敗血症和愛滋病等。嚴重者出現精神錯亂、性慾亢進、焦慮、煩躁、幻覺狀態。思維方面從最開始的多疑、敏感發展為偏執觀念或妄想,並伴有相應的情緒變化。在妄想支配下濫用者可採取衝動甚至自殺或殺人等暴力行為。過量使用冰毒可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麻古即含甲基苯丙胺的片劑,又稱麻谷、麻果。

主要成份:甲基苯丙胺、咖啡因、乙基香蘭素,其中甲基苯丙胺的含量為16.5% ~ 17.5%,咖啡因的含量為70%左右,而乙基香蘭素是一種香料,使得麻古聞起來有濃烈的香味。

物理性質:麻古的平均質量為70毫克至90毫克,直徑介於5毫米至6毫米,片劑表面上通常刻有「WY」「888」等,也有少數無刻痕的麻古。麻古顏色以暗紅色為主,還有鮮紅、粉紅、紫紅、綠色、淡綠、橙色、棕色等多種顏色。

毒性及濫用症狀:因麻古的主要毒性成分是甲基苯丙胺,所以其毒性、濫用症狀、體內過程與冰毒晶體相同。

搖頭丸一般是指含有致幻型苯丙胺類興奮劑成分的片劑和丸劑。服用後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度、搖頭扭腰、嗜舞、妄想、不知羞恥、性衝動及幻覺和暴力傾向,故俗稱為「搖頭丸」。

常見的品種: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3,4-亞甲二氧基苯丙胺(MDA)等。下面以MDMA為例介紹:

英文名稱:MDMA

物理性質:MDMA鹼為無色油狀液,被濫用的多是其鹽酸鹽,為白色粉末。

濫用方式:以口服、鼻吸、靜脈注射為主。

毒性:MDMA濫用者既需要它的興奮作用又需要它的致幻作用,更欣賞其致幻作用。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腦細胞損傷和非永久性損傷肝細胞,嚴重中毒者可發生脫水和突發心臟病。

濫用症狀:大劑量服用MDMA常有聽覺和視覺改變。表現在身體器官方面的症狀,包括血壓升高、心律、脈搏加快,嚴重時出現肌肉緊張、不能自控的咬牙、口乾、手部顫抖、噁心,有的出現疲勞、出汗、視物模糊、焦慮和精神失調。即使是中等劑量MDMA也會產生嚴重的體溫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礙、黃疸及抽搐。長期濫用MDMA出現的副作用還表現在心理障礙,如心理混亂、抑鬱、失眠、焦慮及神經錯亂,接近半數的濫用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動作不協調,因此強調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無法很好完成,特別是對司機,服用MDMA後開車十分危險。

「開心水」也被叫做HAPPY水,是一種無味、透明、液態的毒品,一般含有冰毒、氯胺酮、苯丙胺、MDMA等毒品成分中的一種或者幾種。不同案件繳獲的 「開心水」中的成分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存在較大差異。由於「開心水」的成分多為中樞神經興奮劑,服用後可以興奮人的中樞神經,具有欣快、警覺和抑制人食慾等一系列作用,重複使用會使人上癮。「開心水」中毒一般表現為多話、頭痛、錯亂、高燒、血壓上升、盜汗、瞳孔放大、食慾喪失等。如果大劑量使用會引起人精神錯亂及思想障礙,有人會出現類似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的情況,變得多疑並出現種種幻聽。

「神仙水」一般指γ-羥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γ-丁內酯(gammabutyrolactone,GBL)、1,4-丁二醇(1,4-butanediol,1,4-BD)也能產生類似效果。它們與MDMA、氯胺酮一起並稱為三大「迷奸藥」,與此有關的性犯罪時有發生。

GHB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烈的抑制作用,目前是我國規定管制的第一類精神藥品,通常濫用的是其鈉鹽,為白色粉末。濫用群體經常將GHB、GBL和1,4-BD摻入酒精中飲用。低劑量GHB(約0.5克至1.5克)進入人體會影響人腦部正常的傳導物質的運輸,能引起鬆弛、平靜、性衝動、中等欣快感、情緒熱烈,令人舒適的睡意。高劑量GHB可以引起鬆弛、欣快、混亂、嗜睡、噁心、嘔吐、易激動、眼球震顫、外周視覺喪失、幻覺、短時健忘症。如果攝入過量,則會心搏徐緩,有可能發生痙攣性肌肉收縮、神志不清、譫妄、抽搐、昏迷、肝衰竭、呼吸抑制、呼吸暫停、低血壓和吸入性肺炎;中毒者還可能因嘔吐使呼吸道梗阻而窒息而死。GBL和1,4-BD口服後可在人體內迅速水解成為GHB,因此其濫用效果與GHB幾乎相同。



其他常見名稱:俗稱K仔、K粉

英文名稱:Ketamine

物理性質:氯胺酮純品(即氯胺酮鹼)為白色粉末。市面上常見的是外消旋氯胺酮鹽酸鹽,系白色結晶粉末。

濫用方式:鼻吸,也有將氯胺酮溶入飲料等液體或製成片劑以口服方式濫用,還有少數通過靜脈注射、肌注等方式。

毒性:使用劑量愈大、毒副作用愈顯著。急性中毒症狀包括:行為症狀,表現為興奮、話多、自我評價過高等,理解判斷力障礙,可導致衝動,如自傷與傷害他人等行為。精神症狀,表現為焦慮、緊張、驚恐、煩躁不安、瀕死感等。軀體症狀,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氣急、大汗淋漓、血壓增加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眼球震顫、肌肉僵硬強直、構音困難、共濟運動失調、對疼痛刺激反應降低等;嚴重者可出現高熱、抽搐發作、顱內出血、呼吸循環抑制,甚至死亡。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清晰度降低、定向障礙、行為紊亂、錯覺、幻覺、妄想等以譫妄為主的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昏迷。

濫用症狀:

(一)依賴症候群。通常在停藥後12至48小時後可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抑鬱、精神差、疲乏無力、皮膚蟻走感、失眠、心悸、手震顫等戒斷症狀。在長期使用後,濫用者常需要增加使用劑量和頻度才能取得所追求的效果。同時,濫用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渴求,控制不了氯胺酮使用頻度、劑量,明知有害而仍然濫用。

(二)精神病性障礙。氯胺酮濫用者常出現精神病性症狀,與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幻覺、妄想、易激惹、行為紊亂等症狀。幻覺以生動、鮮明的視幻覺、聽幻覺為主;妄想多為關係妄想、被害妄想,也可有誇大妄想等;行為紊亂主要表現為衝動、攻擊和自傷行為等。少數可出現淡漠、退縮和意志減退等症狀,亦可有感知綜合障礙。

(三)認知功能損害。表現為學習能力下降,執行任務困難,注意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由於氯胺酮神經毒性作用,慢性使用者的認知功能損害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較難逆轉。

(四)軀體併發症。常見軀體併發症是泌尿系統損害和鼻部併發症等,表現為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夜尿增多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以及慢性鼻炎、鼻中隔穿孔和鼻出血等鼻部疾病。

此外,濫用氯胺酮後性衝動較強烈,易引發不當性行為,增加性傳播疾病的機會。目前,氯胺酮主要吸食者是一些青少年亞文化群體,嚴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並且容易導致暴力犯罪、聚眾淫亂、愛滋病感染傳播等一系列問題。


合成大麻是一系列具有類似天然大麻素作用的人工合成物質。吸食合成大麻素能產生比天然大麻更為強烈的快感,這導致合成大麻素迅速蔓延,已成為新精神活性物質中涵蓋物質種類最多、濫用也最為嚴重的家族。

物理性質:該類製品多以香料、花瓣、菸草、電子菸油等形態出現,代表製品包括「小樹枝」「香料」 「香草煙」等。

濫用方式:合成大麻素類物質一般被噴塗在植物碎末表面,製成植物薰香用於吸食,而且往往是多種合成大麻素混合使用,這使得它們的成癮性和危害性更難以判斷,相關的研究也很有限。

毒性:一般認為它們的成癮性和戒斷症狀類似天然大麻,長期吸食會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精神錯亂,同時也存在致癌的風險。

毒性:歷史上,一些卡西酮類藥物曾用作抗抑鬱和抗震顫麻痺的藥物,但最終都由於成癮和濫用的問題而退出使用。吸食卡西酮類物質能導致類似甲基苯丙胺的興奮作用和類似麥角酸二乙胺(LSD)的致幻作用,同時還伴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反應。同時,由於卡西酮類物質通過血腦屏障進入神經中樞的能力較弱,濫用者往往會加大用量並持續吸食以獲得預期的興奮感,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大腦損傷。目前濫用此類藥物導致精神錯亂、自殘及暴力攻擊他人的案例已有很多報導。

物理性質:卡西酮類物質已達上百種,常以「浴鹽」「植物肥料」「除草劑」「研究性化學品」等名稱偽裝出售,多是粉末和片劑。

濫用方式:吸食方式以口服為主,也有鼻吸、注射、混合飲用的。

芬太尼屬於阿片類物質,芬太尼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均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強效麻醉性鎮痛藥,藥理作用與嗎啡類似。

目前有報導的芬太尼類新精神活性物質約60餘種,目前我國已列管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等23種,涵蓋國際禁毒公約管制的全部芬太尼類物質。

毒性:吸食芬太尼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副作用是瘙癢、噁心、呼吸抑制;由於此類物質藥效較強,極少量的攝入即可對人體造成傷害乃至危及生命,美國已出現上萬起濫用芬太尼類物質致死案例。

在低劑量攝入後,它們主要產生類似吸食苯丙胺類藥物的興奮作用;在高劑量攝入後,則產生類似吸食麥角酸二乙胺(LSD)和麥斯卡林的強烈致幻作用。長期濫用該類物質導致精神錯亂的案例也已有出現。

濫用症狀:該類物質具有興奮能力強、持續時間長的特點,一次大量使用會導致心動過速、血壓上升、肝腎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狀,甚至可以引發抽搐、腦中風致死。長期濫用則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退行性病變,使濫用者精神錯亂,出現妄想和抑鬱等症狀。

濫用方式:苯乙胺類物質已達上百種,多是粉末口服,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衍生物類一般吸附於類似郵票的紙片上含食。


哌嗪類新精神活性物質一般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與甲基苯丙胺、MDMA等藥物相比,該類藥物的興奮和致幻作用比較溫和,且持續時間更長。

濫用方式:常以聚會藥物出售,多是片劑和粉末,主要通過口服吸食。我國在片劑毒品中有檢出過哌嗪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其外形和標識與MDMA片劑十分類似,據稱吸食後的感覺也與其接近。

胺類物質吸食後能使人體產生強烈的幻覺。

濫用方式:是「零號膠囊」的主要成分,以膠囊、片劑、粉末、液體等多種形式出售,以口服、鼻吸、抽食、注射等多種方式吸食。

植物類新精神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恰特草(Khat)、卡痛葉(Kratom)、鼠尾草(Salvia divinorum)。

——恰特草 原產於非洲及阿拉伯半島,主要活性成分為卡西酮,具有興奮和輕微致幻作用。由於卡西酮的降解,恰特草一般以新鮮的植物出售,但也有賣幹葉子的,和酒精提取物的。吸食方式一般是咀嚼恰特草的葉子和嫩芽,也有沏茶的。

——卡痛葉 原產於東南亞,主要活性成分為帽柱木鹼和7-羥基帽柱木鹼,具有類似嗎啡的麻醉作用。卡痛葉的新鮮葉子一般是咀嚼,乾燥葉子的粉末一般是口服或煮茶。

——鼠尾草 原產於墨西哥,主要活性成分為二萜類物質,具有強烈致幻作用。鼠尾草一般以以種子或葉子出售,但也有賣液體提取物的。鼠尾草的新鮮葉子一般是咀嚼,或是搗碎衝泡飲用,幹葉子以抽菸的方式吸食。


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危害


上述各類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的社會危害性十分嚴重。儘管此類物質出現時間較短,成癮性和長期生理損害有待深入研究,但其社會危害已日益顯現。由於該類物質具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吸食後會引起偏執、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等反應,由此誘發的惡性暴力案件犯罪屢有發生。例如,2012年美國邁阿密州「啃臉」事件即一吸食卡西酮類物質人員所為。日本研究發現,濫用該類物質導致的暴力犯罪案件是管制毒品的7倍。


同時,新精神活性物質種類繁多,效果也有顯著差異。很多情況下濫用者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實際種類,難以把握用量,由於吸食過量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時有出現。


根據歐盟官方調查,截至2015年11月卡西酮類物質α-PVP在歐洲各國已造成191人中毒和115人死亡。同樣在2015年,美國MTF(預測未來研究)的數據表明,合成大麻素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在中學生群體中的使用率高達4%;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則收到7779例使用合成大麻素中毒和522起卡西酮中毒的報告。


相關焦點

  • 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的性別差異反思
    可能對不少人來說,父親角色在家庭育兒中的擔當主要表現在經濟支持方面。早年間西方學界對單親母親家庭的一些研究數據表明,來自父親身份的經濟收入的缺位確實會對家庭教育造成巨大壓力。但如果僅以經濟收入的關聯來審視父位缺失的影響,則會忽視很多家庭生活中「父職」的積極影響因素。
  • BBC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父親的角色優勢勝於母親
    朋友打電話向我哭訴,說他老公埋怨她沒有把兒子培養好,怪她沒有盡力。我的朋友也很委屈,反問老公怎麼不管兒子,她老公的回答是:"我不是給你們倆掙錢呢嗎?"我朋友哭笑不得:"那我也有工作啊!孩子從小到大你管過多少?"像我朋友這樣的家庭在中國可能不在少數:父親掙錢,母親管家、照顧孩子。
  • 愛因斯坦:天才智商160,3個孩子瘋了倆,家庭教育很重要
    在夫妻二人開心之餘,他們發現二兒子愛德華因為受母親的家族遺傳影響。患有精神分裂症。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遺傳到了父親一部分優秀的基因,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不如父親那樣輝煌,後來漢斯在伯裡克利加州大學擔任教授,還是水利工程方面的專家。1919年,愛因斯坦和米列娃離婚,漢斯和母親在瑞士生活。
  • 家庭教育漩渦中的弓弦箭,三種角色不定位,孩子的未來誰主沉浮
    家長什麼時候把孩子當孩子看、什麼時候把孩子當大人看、以及什麼時候把孩子當家長看,既是一個場景問題,也是一個情緒問題,更是一個認知問題,除此,還有一個時間問題。與其說家庭教育是一個家族的文化、觀念和價值的代際傳承,不如說孩子是治癒幾代人的良藥。那麼既然是良藥,必定苦樂相伴、酸甜與共。至於誰是熬藥的高手,火候如何把握,看的不是運氣也不是技術,而是富含愛的情感視野與認知——誰在陪伴誰?
  • 陪伴,是世間最好的禮物!(好文)
    對於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是最好的真情回報和報答,俗話說得好,父母在不遠行,遊必有方。錢財再多,無人陪伴是種心理的折磨和煎熬,只有父母和孩子能體會到的,禮物再多,人不出現也是徒傷悲,說明不在乎你。賺錢,只是責任,可多可少。有的是時間來掙!沒有陪伴,關係就變淡變遠,如同陌路人一樣!有空多陪陪父母和孩子,多給予關心關愛,這才是其樂融融,歡聲笑語的一家人!人需要陪伴,自己需要伴陪。
  • 家庭教育的三要素:榜樣、關係、環境
    在陪伴孩子遊玩或是講故事中適時的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植入孩子的心靈,浸潤到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孩子的人生路開闊了視野,把住了方向。為了把正能量發揮到極致,幫助孩子認識什麼才是「王道」。有時候,他是故意犯錯,給孩子以「道歉」的以身示範,做警醒教育。把所謂的「對不起,沒關係,請求原諒,不是故意的等等」浸潤孩子的心靈,把彼此間小秘密與孩子坦誠交流,成為彼此相互信任的好朋友。
  • 20個抑鬱症休學家庭:多是優等生,也有博士後母親,這個戰場血流成河!
    她曾經勸父親離開母親,「我一直覺得我爸爸是我最好的陪伴者,但是他拒絕了我這個想法……」 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韓青正在調整藥物,母親一直陪伴在側。她對母親的負面情緒正在消退,因為她看到了強勢的母親逐漸變得柔軟。「我想或許我自己很難一下子變好,我只希望我的家庭關係能夠變好。」韓青說。
  • 清華大學「周杰倫」走紅網絡,暴露了家庭教育的3個關鍵
    有句話說得好,讀書是最好的家風,書架是最好的不動產。 而這優秀成績的背後,更是離不開父親的榜樣力量。 兄弟倆坦言,父親是自己的偶像,父親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也會經常購買書籍送給自己,業餘時間還會吟誦詩歌。 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先努力去成為這樣的父母。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社會層面,心梗、腦梗、骨折等「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學生「減負」家長反倒「增負」值得教育部門關注,家長如何科學理智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學習;「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如何避免悲劇值得反思。還有爸爸輔導11歲兒子寫作業被氣到咬傷兒子、一年級女娃的父親陪孩子寫作業時捶桌子捶到右手骨折,甚至有家長開始在朋友圈「拋售」孩子:不要房不要車,禮金嫁妝全都送!只求「親家」現在就來輔導孩子作業,把未來的兒媳領走!種種「陪寫作業症候群」的誘因,固然有作業過多、過難的客觀現實,也與家長期望太高、耐心不夠,用大人的節奏去要求孩子等家庭教育失誤有關。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但是,父親卻從來不加阻攔。 知道他喜歡跳舞,像個夥伴一般,順著,哄著,引導著,拉著他一步步考進中戲。 「試試看,萬一走狗屎運呢?」 「如果不行,我們就逛逛北京,看長城去!」 父親用極大的耐心和智慧,以一種軟著陸的方式,引導他找到目標,鼓勵他去實現夢想。
  • 太陽星座看父親,月亮星座看母親
    是的,在個人的星盤中,太陽象徵著父親或者生命裡的重要男性角色,月亮象徵著母親或是親密的女性長輩。確定了太陽星座和月亮星座及日月的相位,就可大致看出一個人的父母狀況,也可以看到日後婚姻裡伴侶的相處狀況。如何看父母誰更強勢?
  • 殘疾歌手曾多次爬上臺唱歌 母親不離不棄陪伴左右
    蔡義德和母親網易娛樂9月15日報導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歌手蔡義德推出新輯,雖然音樂改走輕快風格,但拍攝新歌《沒你那有我》MV,反常拍到淚灑現場。MV拍攝當天下著細雨,蔡義德的76歲母親也參與演出,讓他想起母親對他的照顧,意外流下了男兒淚。蔡義德唱歌時,剛好母親來探班,母親在錄音室陪著我,我們母子倆就淚眼對望著,而提到母親,蔡義德說:「我最愛的女人就是我的母親,一歲時我就因感冒得了小兒麻痺,雙腿行走不便,為了我的雙腿,母親一直很自責,沒能醫治好我。
  • 《重生》中的一個案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壹 | 無回應之地便是絕境其中一個案件,講述一對母子的悲劇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母親婁頤,一位技術高明受人尊重的主任醫師,早年離異,獨自一人帶大兒子範凱,因為忙工作而疏於照顧兒子。可惜母親的死也不能喚醒兒子。範凱在逃亡中落入鹽鹼池,被警察抓住。
  • 歐巴馬:我的父親母親(組圖)
    當歐巴馬微笑時,他的臉上帶有幾分母親的神情—她那種很能感染別人的獨特方式,這種能力來自她對各種不同文化的洞察。不需要藉助意識形態,就能作出極具說服力的論述,這就是歐巴馬打動千百萬聽眾、說服很多人為自己慷慨解囊的秘訣。
  • 古巨基高齡當爹頻繁曬娃:「老爸」陪伴的優勢,一般人真比不了
    也曾問過幾位爸爸,談起照顧孩子這個話題,他們總會說:「帶娃那是女人的事情,一個大老爺們哪能幹得了這些活」。 說這話的爸爸大多都很年輕,對於陪伴孩子沒有太多的感觸,以至於現在很多孩子都處於缺失父愛的狀態。
  • 林志穎、沙溢和樊登告訴你,父親對於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不能缺失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父親的陪伴。可是,在現代社會裡,媽媽們更多地承擔了陪伴孩子的責任,爸爸們則成了那個只會掙錢養家的人。樊登老師還曾因為陪伴孩子這個事情,特意請教過一位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朋友,他說自己經常要出差,沒法長時間地陪伴兒子嘟嘟,這讓他錯失了很多親子時光,擔心對兒子不太好。朋友告訴他,讓他一回家就多陪孩子玩,沒事和孩子打打小架,讀讀好書,這就是一種很高質量的陪伴了。
  • 這部日本高分電影,抽了很多父親三個巴掌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可惜的是,良多一家的相處模式,才是現實中大多數家庭的縮影。 在良多看來,陪伴和照顧孩子,都是母親的任務。「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 母親哪些疾病會遺傳給女兒 情緒性疾病遺最有可能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皮層邊緣系統的結構模式從母親遺傳到女兒的可能性更大,而從母親遺傳到兒子或從父親遺傳到子女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 家庭教育中,父母必知的「二八法則」!那20%到底有多重要?
    有一個很有趣的定律——「二八法則」它是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發現的 後來人們在心理空間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現二八現象幾乎無處不在,它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雖然說一切以孩子興趣為主但興趣並不決定人能否做好一件事 比如喜歡思考的學習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的生活好習慣督促孩子堅持下去,總是有好處的 另外,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20%的父母主動陪伴,80%的父母被動陪伴
  • iEnglish:通過解決學英語難題 構建家庭教育解決方案
    儘管一些孩子在不科學的家庭教育下也能成才,但這畢竟屬於「倖存者偏差」。還有很多具備不錯天賦的孩子,因為家庭教育上的無能與失職,造成了很多成長道路上的坎坷,甚至成為「問題少年」。因此,許洪玲委員「父母持證上崗」的提案一經提出,迅速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許洪玲委員建議,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