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芝回去好好看學生,我這班學生已經溜了十幾個,再也不能少了

2020-12-06 名以文為

張藝謀說:「《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傳統、司空見慣甚至非常老套的電影,這恰巧是我們的一個目的:在司空見慣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來。我們拍電影的人,在今天電影市場的需求下,當然要把電影拍得好看。所以,我們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電影除了好看以外,還能告訴大家什麼,讓大家想什麼,關心什麼,愛什麼……因為我堅信,觀眾的口味並不如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單一和膚淺。」 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改編自《天上有一個太陽》,講述的是一個山村代課教師魏敏芝奉行高老師的囑咐「一個都不能少」,從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魏敏芝,回去要好好看學生,我這班學生已經溜了十幾個,再也不能少了」

就因為高老師的一句「再也不能少了」,13歲的魏敏芝,自己一個人跑到城裡,尋找輟學的張惠科。

張惠科是班裡最調皮最不聽話的學生,一開始不願意叫魏敏芝「老師」,帶頭搗亂,撞倒桌子弄斷粉筆還不認錯。

因為家裡困難,不得不和同村的孩子進城打工,但是自己走丟了,只能在城裡要飯度日,嘗盡了生活的辛酸。當他在電視上看到魏敏芝不僅不嫌棄他在學校不聽話、搗亂,而且獨自一個人到城裡尋找輟學打工的他時,留下了感激的眼淚。

最後,他在黑板上寫出「魏老師」,這正是他經歷這麼多所真切感悟到的,這也是處於這個年紀的他最好的表達。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讓魏敏芝看好學生的根本目的並不是什麼高尚的職業操守,其實她一心想要的就是村長答應給她的50塊錢。

但是這種樸實讓我們無法將我們生活中的金錢交易和她進行對等,因為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那麼樸素真實,都那麼簡單純潔。

在電視臺主持人問她「小魏老師,你為什麼一定要找到張惠科,讓他回去繼續讀書呢?」這時,她並沒有說「高老師說過,他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而是眼神遊離,緊抿嘴唇,因為在她的世界裡沒有像社會中所謂的的功利和名譽,她真實的目的就是那50塊錢,簡單直接。但這樣,使魏敏芝更加的真實,更加平凡和樸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

講述了那一個年代的鄉村,極度匱乏的教師資源,貧窮沒有帶走人的善良,生活教會了人們,什麼叫做擔當。我把這份責任給你,所有的人,一個都不能少。是的,影片的主人公記下了這句話。

於是,她開啟了找尋的歷程。用盡,她所知所能的辦法,告訴組的學生,你在哪兒?你要回來,一個都不能少的。有了媒體和社會的幫助,外出的學生回來了。

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做到了一個都沒有少。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擔當,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亮麗的服裝,沒有光鮮的世界,只有紅紅的臉龐,質樸的語言,有些笨拙的動作,打動人心的,就是這一份責任擔當。

相關焦點

  • 學生在考試之後,整理錯題集這步不能少,利用好可以很快提升成績
    學生的學習現在已經成為了家長們最為重視的一件事情了。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家長對自己的態度,而且學習也是一個關乎到未來的事情,所以在學習這件事上,大家還是不能夠有任何的鬆懈。
  • 我愛學生,學生愛我,就非常高興
    四川發生地震時,譚千秋老師正在給學生上課。災難突然來臨,他第一時間組織班級裡所有的學生撤退。當最後4名學生還沒來得及撤出時,新一輪的餘震再次來臨。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4位學生撐起一個通道,讓他們安全撤離,而他自己卻再也沒有機會離開危險的教室,永遠倒在了他工作的地方。
  • 「不能回去的不是大陸,而是臺灣」
    臺灣抗疫中心只檢測那些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在幾個月裡,臺灣2000多萬人只檢測了7000多人,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出現了數據很好看,卻得不到外界認可的局面。根據臺媒報導,臺灣這144所學校有充足的宿舍可以在暑期分5批讓入境學生隔離檢疫,此外臺灣的防疫旅館有多達5000個房間可供入境學生居住,臺灣外事部門找的藉口完全站不住腳。8月5日,臺灣教育部門給學校發函宣布開放應屆畢業生以外的學生返臺,但隨後又改口把5000多名大陸學生排除在外。
  • 清北浙復交新生4大「特徵」,來自農村的學生少,男女比例失衡
    文/凌說 因為大環境的原因,大眾都在揣測今年高考可能是最難的一屆,但是這屆高三學子們不懼艱難,砥礪前行,不僅沒有被困難擊垮,反而拼出了一個好成績,2020年高考全國各省各市各區高分頻出,就拿高考大省河北省來說,有31474個考生考600分以上成績
  • 女兒的六張手抄報,學生假期作業的新變化
    對學生來說,製作手抄報也是他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現在,孩子們的假期作業已呈多樣化趨向。像有的學校的假期作業就圍繞「德、智、體、美」四大類展開。除了養成「讀好書」「好讀書」的好習慣,還鼓勵孩子們積極開展體育健身計劃,每天堅持一小時鍛鍊,並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做飯、整理房間等生活服務技能。
  • 中國曾經第一才子,學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自己卻掃了十幾年廁所
    當時的中國正需要大量人才,會談期間,周總理向李政道提出,「中國科學事業不夠發達,能不能從國外請一些教授來中國。」李政道則表示,「為什麼要從國外邀請?我以前的很多老師,他們在科學上的造詣根本不亞於國外的著名科學家,比如束星北。」就這樣,束星北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裡。
  •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基本都有這四個特徵,學生:我真的努力了
    2021年開始,中考將迎來重大變革,新增三門課程,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為了減輕學生文化課的負擔,教育部重在以學生為本,全方面地推進素質教育。  現如今中考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直接關係著學生日後的學習生涯。2021年教育部綜合考量,普高和職高將以五比五的比例進行招錄。這一重大變化意味著,以後會有二分之一的學生不能進入高中學習,進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
  • 王乃彥:不能漏掉真正有潛力的學生
    首先不能否認:參賽學生的項目受到老師和師兄師姐的啟發是正常的。王乃彥舉例說,有的老師帶很多學生,一批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學生畢業後,沒畢業的學生則繼續相同的研究方向。這種代代傳遞是可以的,但是,有個原則,「必須以自己為主」。  評委們一旦遇到那種論文做得特別好,甚至達到研究生水平的就「特別小心」。
  • 已經有十幾名學生中毒!
    江西學生家長注意了這東西千萬別亂吃有毒!嚴重可致命。12月11日贛州某小學十多名學生誤食了蓖麻籽中毒,學校發現後立即將學生送醫,經過治療目前中毒學生都已經轉危為安。據悉,11日上午十點多鐘,在做了廣播操之後,十幾個學生聚集在一起玩耍。有一個同學在圍牆邊上摘了一大把蓖麻籽,另外一個同學說他在老家吃過這種東西,像奶油味,很好吃。這些學生因此誤食了蓖麻籽。
  • 吾愛吾師,今生你遇到過幾個經典電影中那樣的好老師
    · 好老師之桑恩——出自影片:《心靈捕手》 ·今天是9月10號,也就是教師節,在成長的路上,我們必須說一聲師恩難忘。雖然幾乎每個學生,都曾有埋怨老師的時候,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也都離不開老師的付出。塔叔已離開校園多年,但每每回顧學生生活,老師留下的美好回憶仍然叫我感激不已。這個教師節就讓我們走近經典電影中的好老師,以此向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 鄭外老師有秘訣,30個學生6個中招英語滿分!她說好學生有個特質……
    話題與學生生活有距離感,且文本篇幅長,對於老師和學生都具有較大挑戰。  在反覆的磨課中,她不知道前前後後修改了多少遍課件,在反覆講課、被聽課的過程中,她需要把海量的磨課反饋,融入到課程中去。  即使大家都說已經很不錯了,她還要沉住氣,繼續磨鍊修改,讓課程一步步趨於完美。
  • 留英訪談(上): 讓學生自食其力
    他對這些年來中國留英學生的發展趨勢非常了解。子川:能不能先簡單介紹一下學校為了歡迎新生準備了哪些活動?王海:我們是從三個角度考慮迎接新生的,一個是幫助新生能夠儘快在新環境中生存。來到異國他鄉,分不清東南西北並且需要自己考慮和安排衣食住行的時候,如何生存是最關鍵的,尤其是對現在年齡越來越小的學生來說。
  • 施一公:為什麼極其優秀的中國學生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
    那位司機開車花了4個半小時,湊足了500塊錢,趕回醫院急救室後,我父親脈搏已經沒有了,血壓沒有了。我難以想像,為什麼這事會發生在我們家,為什麼要我承受這一切?大學三年級的我價值觀、世界觀崩潰了。多次我會半夜兩三點跑到圓明園,讓自己的體力在狂奔中消耗為盡,大哭一場,凌晨回到宿舍,開始一天正常的生活。
  • 實用英語口語:「一個都不能少」怎麼說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其催人淚下的故事反映了我國教育事業在特定歷史時期面臨的困境,以極強的感染力感動了觀眾。從此以後,「一個都不能少」成了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被應用於各種場合,在百度輸入「一個都不能少」檢索,有250萬個相關網頁之多。
  • 真正的好老師能做到這三個字,遇到的學生是緣分!
    怎麼樣的老師才算好老師呢?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標準,但大體這些好老師都能做到這三個字。一是德「高」。千好萬好,德不好就是空好。現在網上很多抱怨老師辦補習班,影響正常教學的公平公正,教師節收受禮物,在安排座位、發言提問、參加班級活動等方面都存在「運作」空間。
  • 24個省已經明確了!農民工:不回去,留在外面拿3倍工資
    至於箇中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為了應對特殊情況,目前全國已經有24個省份發布了相關的通知。通知的內容也很簡潔直白,那就是提倡"非必要,不返鄉",提倡就地過年。看到這樣的消息後,不少在外的遊子,他們的心緒也被"揪起來"了要知道,在上一個春節的時候,也是因為特殊情,不少人都沒有回家過年。其中一部分人,中間這段時間不忙了,就抽空回家看了看。
  • 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怎麼樣: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原標題: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師,教書育人;生,尊師重道。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
  •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提起孩子的同桌,我想大家最關注的恐怕就是同桌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了,即使是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希望同桌學習成績好,圖個心理安慰吧!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 【計算機系50年】我做學生輔導員
    為了加強學生政治思想工作,清華黨委要求各系設立學生政治輔導員,一般由高年級學生和青年教師中抽調。1958年11月,我服從組織分配,走上這一新的崗位。自動控制系四五年級輔導員有李曄、塗連華和我三個人。我分工管五年級和計算機專業四年級3個班(自008~010)。具體負責黨團工作和學校各項政治活動安排落實,以及班級建設學風建設等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