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內心被控制了

2020-12-06 百家號

我們的內心被控制了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境:在公司裡,也許你本不想去捉弄你的同事或者下級,但是你的老闆希望你這樣做,你真的這樣做了;也許你是位士兵,雖然你從最初就沒打算要去參與某次轟炸,你的上司一個命令,你會跑得比任何人都快;也許你是個體戶,生意經營的好好的,工商部門一個電話要你往東,你就不會往西了。無論怎麼說,我們每個人好像都被某種無形的東西控制著,就算內心有過掙扎,最後還是被它牽著鼻子往前走。

可能,對此,你還是不以為然:「我會拒絕那些讓我無法接受的事情。」實際上,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是把你自己想像得比你實際上要好些,而沒有意識到自己脆弱的內心,總會令你做出自欺欺人的荒唐事情。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殘酷的真相是: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內心自由。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曾經做過這樣的心理實驗,他召集兩名志願者分別扮演教師和初學者的角色,並且要求教師這樣做:給初學者布置一些記憶任務,然後就開始提問,若初學者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教師就要對初學者實施電擊,並且電擊程度要隨著回答錯誤次數的增加而增加。接著實驗開始了,教師和初學者被分置在不同的房間裡,看不到雙方,但是可以聽到聲音。教師開始通過電控設備對初學者提問,很遺憾的是,這個初學者的記憶能力並不太好,回答一次次失敗。教師對他實施電擊的程度由150伏特,逐漸升至195伏特、350伏特、450伏特,初學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慘叫聲傳到教師的耳朵,雖然教師的內心也在不斷地波動,不斷掙扎,但是並沒有停止電擊。後來他自己說,當初學者沒有了反應,他以為自己把初學者電死了。對於這種現象,米爾格倫說,如果被命令去幹的話,百分之六十五的人都會去殺人的。可是值得我們懷疑的是,難道我們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清醒意識,沒有我們自己的道德觀,讓自己停止這些不可思議的荒唐行徑嗎?到底是什麼在控制著我們脆弱的內心,甚至會讓我們去殺人呢?

什麼控制了我們的內心

晉代陶淵明在《世外桃源》中就描述了一個理想化的生活環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裡面的人也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沒有社會等級和規範的制約,人人都是自己的天堂。可是,這畢竟是幻想的社會,現實中並不存在。現實中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社會規範,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人人都在扮演著社會角色,努力地適應和遵守這些社會規範,以及無形的權力,久而久之,人們的內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規範的制約,通常會被外在的無形權力控制,而喪失了真正屬於我們的自由意志,內心已經不由自己控制了。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米爾格倫的試驗中,初學者慘叫連連甚至危在旦夕時,教師內心雖然屢屢掙扎波動,激烈的鬥爭,但最終沒有停止他那「罪惡」的雙手,甚至事後還談起在實驗進行中,他以為自己謀殺了初學者。

米爾格倫解釋說:外在的命令,無形的權力,最終控制了教師的意志,而他脆弱的內心除了屈服,已經沒有了自己的選擇。更令人不舒服的是,米爾格倫甚至赤裸裸地指出:一旦我們真正的內心完全扭曲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變態人格。米爾格倫的言論也絕非危言聳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士兵瘋狂屠殺猶太人的殘暴行徑令全世界人髮指,他們瘋狂的變態行為讓我們現在的人依舊談「納粹」色變,可是,有意思的卻是,心理學家指出,若讓現在的人處在納粹士兵們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權勢的壓制下,殺起人來,他們一定不會比納粹們更手軟。當然,這樣的變態心理只是內心完全喪失自由的極端表現。

相比較米爾格倫的心理實驗及其所揭示的社會真相,心理學家查爾斯·霍夫琳通過心理實驗更為實際地揭示了社會規範是怎樣控制人的內心。霍夫琳安排22名在醫院裡工作的護士分別等待一個名為史密斯的醫生的電話。接著,每個護士都接到史密斯的電話,醫生讓她們給病人20毫克的雌性激素服用,雖然醫學上早有禁令:病人不得服用超過10毫克的雌性激素,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但是,這22人中仍有21人聽命於醫生的吩咐,直到她們的這種荒唐行為被阻止。眾所周知,在醫院,護士是必須聽命於醫生的,這樣的規範也使得醫生擁有了特殊的權力。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相信,權力就是這樣可怕,它可以讓一個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幾乎可以沒了自己,完完全全受到它的控制,失去自由。因此,在實驗中醫生史密斯的一個電話命令,就可以使護士拋棄自己的良知和道德感,幾乎做出了謀殺病人的可怕行為。

為什麼我們的內心容易受到控制

心理學家破解了我們擁有自由內心的神話,因為外在的社會環境,社會規範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無形的權力,會將我們的內心牢牢控制,從而令我們按照它的意志而非自己的意志做出不可思議的荒唐事情。可是,讓我們疑惑的是:為什麼我們的內心容易受到社會控制呢?為了揭開這個謎團,心理學家米爾格倫和他的學生去紐約地鐵站去接近乘客們作心理調查。當被問到:「我想坐您的座位,能把您的座位讓給我嗎?」居然有超過半數的旅客在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下,沒有問及任何理由,就讓出了他們的座位。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使得米爾格倫獲得很有意義的發現:當沒有明顯的外在權力在制約他們時,人們也會盲目地順從他人的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因為在社會中,已經約定俗成地形成了一些潛在的社會規則,如果人們偏離了這些規則,人們即會獲得很尷尬的感受,為了避免遭遇這種尷尬的場景,人們情願去扮演一個順從的社會角色,也不願意去破壞規則。由此,我們也可以解釋這樣的社會現象:在一些鬥毆或者謀殺現場,即便周圍有很多人圍觀,他們也不願意去幹涉或者調停這些事件。

米爾格倫曾經說過:人是被社會所操縱的木偶。現在看來,這話是頗有道理的。不過,也並非是只要線一動,所有的木偶都會跳動。比如,在心理實驗中,雖然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會按外在命令去殺人,但是不是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也並不願意那樣去做嗎?

相關焦點

  • 美麗的愛情,源自於我們的內心
    戀愛之神只有我們的靈魂相戀,那麼靈魂與靈魂才能相容只有這樣,我們的心與心才會靠的最近。我們彼此疼愛與理解,才能讓我們互相呵護與陪伴。只有這樣,我的心頭對你有無限的牽掛與惦念。我們在一起,是多麼的幸福。美麗的愛情,源自於我們的內心。但是,這還需要一種意境來鋪墊。我好像,有時能在美麗的桃花閣裡,而看到動人的你。你是那麼的,端莊而美麗。當你,朝著我走來時。你是那麼的迷人,而且還帶著桃花香味,使我對你更加著迷。
  • 自由與焦慮——我們內心的上帝與蠕蟲
    我們內心的上帝代表著我們想像力的力量和我們象徵性的意識,它們共同賦予我們展望未來的能力,以及幾乎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想像力。Our inner god offers us the gift of psychological freedom.我們內心的上帝賜予我們心理上的自由。
  • 生活中,不存在的「假想敵」,容易讓我們被情緒控制
    「假想敵」,本質上來說是不存在的,是內心虛設出來的,是內心世界的投射。事實上你只是被情緒控制,內心的負面情緒會導致人們思維的寬度變窄,很少去想其他可能了。事情發生時,我們可能並不知道事實是什麼。自己先去假設,然後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的,負面情緒就隨之出現。到最後發現事實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你只是跟不存在的東西生悶氣,內心戲太多。
  • 重讀《愛麗絲漫遊奇境》:奇幻又荒唐的童話,映射的是我們的內心
    因此,當故事中的愛麗絲遇到了抽水菸袋的毛毛蟲,被告知吃蘑菇可以控制體型時,人們的內心也鬆了一口氣,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即使躁動不安,也不能停止內心的渴望故事的後來,愛麗絲進入到一個小莊園,在聽到魚僕人和青蛙僕人的對話後,她知道了這是公爵夫人的家。嬰兒開始嚎啕大哭,脾氣暴躁的公爵夫人束手無策,就把嬰兒交給了愛麗絲照顧。
  • 段永朝:向時代提問,我們內心的噪音大過轟鳴的馬達
    段永朝老師作為大會結束即興演講的發言人,將帶給我們什麼思考?請帶著以下問題閱讀文章。活動場地——北京798尤倫斯藝術中心,從一個大窯爐變成藝術館,這裡有什麼隱喻?因為需求而被生產,因為生產而進行控制的工業時代是如何嚮往和渴求確定性的?段老師又為什麼說對確定性的尋求好,但不夠,還有毒?排毒又為什麼也是不夠或者做不到的?人類經歷過哪兩次認知重啟,軸心時代最大的特徵又是什麼?
  • 讓內心變強大的10個秘密……
    你的內心強大嗎? 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是否擁有這些內心強大的品質呢?
  • 眼睛是折射內心的鏡子
    透過這扇窗戶,我們內心的世界都在向周圍的人傳遞著。所以,通過對眼球移動方向地觀察,可以獲取許多能夠幫助你進行正確判斷的信息,而這些有價值的信息都是人們內心活動的真實反映以,我們已經介紹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面對提問時在編造故事,那麼他的眼球一般都是會向右側移動;如果對方是在回憶某事,那麼他的眼球一般都會向左側方向移動。
  • 解碼腦思想活動的算法顯示:我們無法真正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事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你成功地控制住自己不去想某事(如粉紅色的大象),但其實,當你控制自己的過程中,關於「某事」的概念圖像就已被大腦自動生成了——只不過沒有被提交給意識。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系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喬爾·皮爾森說:「我們找到了思想的視覺圖像表示,甚至,當參與者相信他們已經成功地排空了思想的時候,其實那個視覺圖像就早已存在了。」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
  • 奇瑞新能源小螞蟻eQ1 外表嬌小 內心強大
    奇瑞小螞蟻eQ1作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從它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信息,那就是它的車身非常嬌小,完全可以在擁擠的城市中輕鬆穿梭,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款外表嬌小的奇瑞新能源小螞蟻eQ1的內心是否夠強大?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壓力的與日俱增,難免會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情緒,但這些情緒難免會多少左右你的思想,我們應該找到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正如羅伯·懷特所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 自然之間,人本脆弱,生生不息,都在內心
    今天的我們,早已把這些猛獸關進了動物園,或者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的某一個角落裡。本以為,最危險的敵人,已經消失不在,卻不曾想,自己已經成了自己最強大的敵人。終於高高地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勝利者的果實。但卻管不住自己日漸膨脹的內心,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高高在上的。生而為人,心懷敬畏,人終是要敬畏大自然的。
  • 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而高情商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不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 有的時候不滿,有的時候不開心,都是因為自己的心情在作祟,有的時候為難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內心的小小世界。 回到家後,她又質問老公,老公說:「我們去那家農莊的時候,已經過了飯點了,你喜歡吃的這些菜,我擔心會是剩菜,而你歷來腸胃不好,又比較衝動、任性,所以我堅持不給點,其實只是希望你能夠吃到乾淨、新鮮的飯菜。」
  • 如何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其實很簡單,做到這3點就夠了!
    內心很脆弱的人,容易發怒,經不起一點風浪,也承受不了最壞的結果。而內心強大(strong will)的人就不一樣了,內心強大的人,從思維、心態、習慣、認知等各個方面強化自已。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內心強大的人。內心強大=成熟,當內心強大成熟以後,自身的氣質也會改變,這種氣質又是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那麼,怎麼才能鍛鍊出強大的內心呢?1,敢於承受挫折從某種程度上說,內心強大和「成功」是正相關的。
  • 我們收容,我們控制,我們保護——SCP基金會
    ———————————————————————————我們控制,我們收容,我們保護歡迎來到SCP基金會,看起來是時候揭露這個世界的謊言了。不要害怕,坐在這個電腦前,還能活著看到這裡的人都是合法授權者。也許你充滿了疑惑,我們是誰?什麼是SCP?什麼是Keter?什麼又是Thaumiel?網站上的數千個異常項目是真實存在的嗎?基金會真的在控制所有的政府和人類的生活嗎?別緊張,慢慢來,所有初來乍到的人總是如此心急的去企圖了解一個漫長沉澱的結果,但往往得到的只能是一知半解。下面我會耐心地告訴你,什麼是我們的基金會。
  • 吸引力法則:真正的福氣來源內心的富足,內心越滿足的人福氣越多
    如果我們內心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那麼我們終究會在生命的饋贈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福氣。 真正的福氣來自生命的能量,如果你了解了心理學上的吸引力法則,你或許就會明白,福氣來自我們自身的給予和創造。
  • 究竟是誰擄走了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的思想?
    自人類有了大腦而萌生出意識,可是幾千年來究竟是誰擄走了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的思想?1、人類意識源於自然,最初,自然擄走了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思想。人類祖先的意識(先前文明)是源於人類對自然敬畏而誕生的思想。早期人類社會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神」的指導下進行。2、神靈思想佔據了早期人類的大腦,它指導了人類社會文明的萌芽。
  • 你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更控制不了別人
    只有能控制住自己的人,オ有能力控制別人。連自己都控制不好,又何談去控制別人。這是因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不管他是什麼人,都會被輕而易舉地打敗。一個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即便在情緒非常激動的狀況下,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自己控制好自己並非不顧一切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心理學:內心陰暗的人,都有這兩個特徵,千萬注意防範
    大家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內心陽光,很好相處,有的人內心陰暗,讓人很難猜出他的想法,這種人表裡不一,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心理學上說,缺乏溫暖的人,會很難發現事物積極的一面,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 抑鬱症:淺析抑鬱症內心的需求是什麼,怎樣解決內心深層的問題
    今天在群內做了一個小的調研,具體內容如下抑鬱症患者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1 一個好的生活環境2 強大健康的內心3 其他________根據部分人的回覆,選擇2的比較多,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去適應生活環境。當然,有些人希望有一個好的睡眠,有些人希望有一個深愛自己的人。從總體上來分析,患者都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