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

2020-12-05 品詩賞詞

很多讀者喜歡王維的詩畫結合、以禪入詩,也有許多讀者讚美陶淵明的淡泊明志。甚至更有讀者羨慕杜甫的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的心境。

有些詩句看似詩人的隨心之作,只是在謳歌大自然,但細細體味,卻比那些禪詩偈頌更有禪味。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

夜歸

宋代:釋梵崇

暮策返溪寺,松風遵路長。水幽聲斷續,山暝色蒼茫。鍾隱空巖響,露滋群草香。歸來人已久,華月半虛廊。

梵崇,字寶之,北宋末南方著名詩僧,曾長住廬山西林寺,其詩清新委婉,情辭兼佳,當時很負重名。人與自然親密無間的關係,正是禪宗追求的物我合一。

僧侶們在悟禪時,總是無法脫離自然萬物,而且對大自然有一種深深的眷戀與神往,所以對自然的感悟便是對禪的感悟。許多描繪自然景物的詩篇,必然地深蘊著禪的意境和精神。

詩的首聯點題,寫出時間、環境及人物形象,「暮策返溪寺,松風遵路長。」策是策杖,拄著拐杖;遵,指沿著、順著。日暮時分,高僧策杖歸返山間溪畔、那個幽靜的禪院,秋風涼爽、松濤陣陣,沿途發出不斷的清響,似與老僧相伴而行。

大師居住在深山,那裡環境幽靜、人跡罕至,正是滌思淨慮的好地方。一個「遵」字,擬人化地寫出了大自然的親近感,也暗示大師心境悠閒。

接下來繼續展現沿途景象,「水幽聲斷續,山暝色蒼茫。」幽,這裡指沉靜和安閒的處境;暝,指山林中昏暗的狀況。山溪幽隱,聲音時斷時續;山色迷朦,且顯得曠遠。李白曾有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就與高僧描寫的意境很相似。

頸聯移步換景,顯得更加幽深,「鍾隱空巖響,露滋群草香。」鐘聲停止了,在空曠的巖壁間還留下持續的回聲;夜露潤澤的雜草,也散溢著清幽的馨香。秋日芳草也被詩人注入了一種情感,在夜露潤澤下,顯得生機勃勃。

詩人不寫自己在前進,讀者卻從景物描寫中,感覺到他的腳步在不斷移動,同時也表達出詩人在大自然中的舒暢和愉悅心情。

走了多時,大師終於到達目的地,「歸來人已久,華月半虛廊。」回到居所,天色已晚,明月高懸天宇,清輝半灑廊軒。詩人邊走邊思考,正是因為大自然無爭無求,才顯得如此寧靜淡遠。

人類在永恆的天地之間,面對常青的群山和不息的溪流,越發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立,但如果將自己融入到這一切之中,又何必在意得失成敗、甚至生死輪迴。明月清輝、天地靜謐,詩人雖然想得很多,但依然心靜如水,並不會因為這些思考而讓其徹夜難眠。

縱觀這首詩,詩人從聽覺、視覺以及嗅覺等各方面描寫自己的感受,無不顯得幽邃靜謐、和空靈曠遠。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生機,詩人也擁有了恬淡的心境。

高僧從自然中悟入禪境,此次山行,也是一次禪心歷練的過程。悟得透的人,處處是生機,春意無限鬧枝頭;看不破的人,時時有危機,迷途萬裡惹人愁。

相關焦點

  • 劉長卿的一首禪詩,白雲留不住,淥水去無心
    塵世中走一遭,沒有人不歷經各種磨難,有人備受煎熬,痛苦不堪;有人懂得放下,去除是非、得失和執著之心,卻覺得非常閒適。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只是因為灰塵經常蒙蔽了自己的心性,讓我們看不清真假虛偽。
  • 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雲根僧過白,霜信客來紅
    唐代詩人常建曾寫過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其中兩句流傳久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抒發了禪者無欲無求、苦修苦行的情懷。後來破山寺就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看,其中一位詩人也駐足很久,然後信筆賦詩。下面就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字裡行間無不透露濃濃的禪意。
  • 大詩人經高僧點悟打開心結,在牆上寫首詩,最後一句常被世人念叨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詩佛王維,在其它文人都醉心於功名利祿時,他卻能在朝廷和山水間從容地切換身份。在朝堂他是有名的狀元才子,在詩壇他是頂級山水詩,他的詩充滿禪意空靈絕美。事實上除了王維,白居易、李白、李商隱等人,都因與佛結緣,寫下過不少經典禪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唐代大詩人李涉的一首禪詩。
  •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禪詩,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暮立唐代:白居易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白居易40歲時喪母,他從京都回到故鄉下邽守孝。此詩為回鄉時所作,這時也是白居易一生中初受挫折的時期。除不幸喪母外,當時朝堂中還存在著一股勢力,也與白居易水火不容。
  • 弟子不開竅高僧心煩,聽見啄木鳥叫終於釋然,寫首充滿哲理的禪詩
    從小就聽老人們講了不少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為了讓小和尚開悟,老和尚是沒少費心思。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孫悟空一樣,在他頭上敲三下就能明白師父的意思,所以故事裡的老和尚總是萬般無奈。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的一段趣事。
  • 唐詩中最有禪意的一場雪,來自李商隱,無一生僻字卻美得令人心醉
    詩詞的美有兩重境界,一重是字句本身的美,一重是意境之美。能做到第一重的不少,但能做到第二重的卻少之又少。最讓人無奈的是,不少人為了追求意境之美,連字句本身的美都放棄了,卻終究達不到第二重。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一首《憶住一師》。這是李商隱懷念好友住一高僧所作,年少時李商隱曾跟著他求學,全詩短短28個字卻誇人不露痕跡。在詩中李商隱還為我們帶來了唐詩中最有具禪意的一場雪,雖詩中無一生僻字卻照樣能美得令人心醉。
  • 唐朝三大詩僧之一,貫休這十首充滿禪意禪情的詩,讀懂後淨化心靈
    其中,貫休才華橫溢,他不僅能寫詩,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畫僧和書法家。貫休的詩大致分為禪詩、世俗詩、邊塞詩,讀他的詩能夠讓人感覺到濃厚的禪意與禪情,影響力巨大。據說,古龍的《三少爺的劍》開篇: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後一句便是仿效貫休的詩句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貫休十首充滿禪意和禪情的詩,領悟後淨化心靈。貫休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及畫僧,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超群。
  • 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人生也仿佛一首跌宕起伏的詩歌,成功與失敗皆蘊含片片詩情、點點詩意,但都應該坦然面對。北宋大才子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國學大師季羨林是一位造詣非凡的佛學家,他也常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他的一生有時山重水複,有時柳暗花明;糊塗時懂得迷途知返,困窘地也曾絕處逢生。下面介紹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但是,通過艱苦修行的高僧,有著極為堅定的信仰,自控力非常人能比,他們早已看透一切,經得起任何誘惑,功名利祿也好,傾國傾城的女子也罷,都不能讓高僧內心蕩起漣漪。北宋高僧道潛,自幼剃度出家,精通佛法經文。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幾千年的詩壇文化中,有一種禪詩最為有趣,也最有意境,作者雖都是修行僧人,但他們的詩句中少了一絲功利心,更多的是豁達和通透。高僧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也別有洞天,與文人墨客大不相同,很多看似平常的事,在他們筆下,都會幻化成不一樣的韻味。
  • 一首描寫山中景色的小詩,清新自然有風度,秀麗山水有清音
    在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很多,精品不凡,層出不窮,巍峨的青山、秀麗的綠水、如詩如畫的風景在詩人們的筆下被描述的靈動秀美,或青山綠水,或山林遊賞、或客路旅途……不同時刻不同的心情,一百個詩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山水印象和心中美景。尤其是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將山中美景投影在每個人的心中,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你最喜歡哪一首?
    唐朝名相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張九齡被貶,望月而思念遠方的親人。茫茫的一片海水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天涯路遠,卻可以共同欣賞。多情的人都怨恨月色漫長,整夜思念親人無法入眠。熄滅蠟燭愛惜這滿屋的月光,感覺夜深露重披上衣服。不能把美好的月光捧給你,只希望能夠和你在夢中相見。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唐僧為什麼叫「唐三藏」,三藏是對高僧的尊稱
    唐僧是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是洛陽人,少年出家。玄奘在研究佛法的過程中,發現已有的漢譯經文有些地方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會和其他經文在內容上有衝突。他決定前往西域取經,去佛教的發源地學習。玄奘獨自一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
  • 描寫湖北詩詞有哪些?跟古人一起遊玩湖北
    湖北有很多旅遊景點可以遊玩,例如武漢的黃鶴樓、武漢大橋等等,在古代有很多詩詞是描寫湖北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湖北的哪些詩詞。等這次疫情過去後,小編一定要去武漢去看看。武漢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劉長卿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去山中尋人不見,但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詩人可以信手拈來皆成經典,有的時候以自身真實的感受,描寫了心理的變化,正是這種真實的描寫,也讓作品充滿禪理,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每一句都有深意;其中最典型的要數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當時詩人興致勃勃去到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去到了山中沒有找到,這個時候詩人在滿山尋找
  • 秦觀這首詞描寫的很是感人,特別是最後兩句,更是讀來肝腸寸斷!
    秦觀是北宋時期了不起的一位詞人,他的詞清新脫俗,而且其中有很多優美的詞作,更是成為了宋詞裡的名篇,同時他的很多作品裡的名句,那也是膾炙人口,即使是到了現在,那也時常會被我們引用,例如「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 「百家號鼠你紅」宋代詩人每句帶2個山字,全詩8個山是詠山的禪詩
    從古至今,國家改革可是天下第一大事,固有的觀念和舊的的制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誰也不願意承擔改革帶來的風險。可是王安石卻大膽提出改革方案,一時間贊成的、反對的分成兩派,後來改革失敗,王安石曾兩度被罷相,這從他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能看到詩人心中的感慨。在看破官場沉浮之後,王安石對世間一切都不過分執著,淡然處之。
  • 王維的一首律詩,全詩不提一個雨字,卻洋溢著對久雨初晴的喜悅
    王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作品不僅詩中有畫,而且經常飽含禪意。這位盛唐時期的大作家,在藍田縣南邊的輞川擁有一所別墅,佔地極廣,斤竹嶺、鹿柴、辛夷塢等名勝都在此處。詩人隱居別墅,同友人裴迪時相往還,唱和甚多。下面這首詩,就是王維住在輞川別墅時,即興賦詩並贈給秀才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