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的研究離不開蛋白質這個核心主題。1981年在尼爾·伯奈特所著的《分析生物化學》中,蛋白質印跡被首次稱之為「Western Blot」。
蛋白免疫印跡( Western Blot) 是將電泳分離後的細胞或組織總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 膜上,然後用特異性抗體檢測某特定抗原的一種蛋白質檢測技術,現已廣泛應用於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達研究、抗體活性檢測和疾病早期診斷等多個方面。
如今,Western Blot成像已經歷了三代技術的發展,DAB顯色技術、光學膠片技術及冷CCD成像技術。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易孛特,經授權使用
創業邦近日接觸到的上海易孛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電子壓片成像儀eBlot Touch Imager,應用於Western Blot實驗中的蛋白質定性和定量分析、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化學發光成像及分析、Dot blot化學放光成像及定量分析以及同位素直接成像。
將接觸式成像方式應用到Western Blot化學發光成像領域,eBlot Touch Imager極大地提升了成像的靈敏度、動態範圍和成像速度,也將Western Blot 化學發光成像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現有的Western成像方法已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低豐度蛋白樣品成像的需要。」易孛特的CEO張濤說。
2017年,易孛特創立。作為創始人,張志豪曾任部級央企市場總監,具有多年創業經驗、管理經驗和市場推廣經驗。此外,創始人團隊還包括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博士張英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影像博士奚巖。
易孛特聚焦於生命科學領域,以蛋白質領域為切入口,為科學家提供創新的研究工具。
儘管冷CCD成像技術在數位化能力及定量範圍上有所提升,但其樣品距感光晶片距離長,導致光號損失99%以上,靈敏度降低。並且冷CCD成像像素點小,定量範圍窄,不能準確定量。
此外,冷CCD成像鏡頭透鏡組導致的圖像幾何畸變會造成信號區分度低。基於上述難題,易孛特發明了接觸式成像技術。e-Blot Touch Imager採用接觸式化學發光成像的方法,採集信號無損失,使系統靈敏度更高,圖像質量表現更好。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易孛特,經授權使用
經測算,e-Blot Touch Imager透光率是冷CCD成像的400倍以上,成像系統的透光率越高,採集能力越強,採集時間就更短。相比於冷CCD成像,e-Blot Touch Imager的定量範圍要提高2個數量級,能夠同時呈現強弱信號,且在更寬的信號強度範圍內實現準確定量;e-Blot Touch Imager的靈敏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95%以上的樣品可實現1秒成像,時間節省了90%以上。
在設計上,e-Blot Touch Imager更為小巧便攜,有效地節省了空間。
此外,e-Blot Touch viewer軟體系統也根據實驗中的實際需要進行了多項創新,一鍵成像、分帳號管理、圖像自動保存、多圖同時分析等多個功能在軟體層面給實驗人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適用範圍上,易孛特發明的接觸式成像技術平臺可運用至同位素檢測、細胞研究、新型診斷、核酸研究、蛋白研究等諸多應用,並將在現有的方法上實現更新換代。
除蛋白質領域外,接觸式成像技術平臺所聚焦的大生命科學領域還涵蓋了生物、醫學、藥學、農學、林學、材料、食品、海洋、環境、以及各個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
目前易孛特已擁有10項發明專利,5項PCT發明專利,4項軟體專利及4項實用型專利。客戶涵蓋了北京、上海、臺灣、山東等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醫院及科研院所。
對於市場前景,張濤說到,「基於上一代成像技術所研發的產品,在2015年國內市場上產品銷量能達到1500臺左右的市場規模,這大概能佔全球市場的10%—15%。
由此可見,全球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數據顯示,化學發光成像市場份額每年有5%的穩定增長。」目前易孛特產品極短的時間內已進入到了70個高校、醫院及醫藥企業的實驗室當中,並獲得了很好的反饋。
張濤舉例說,「最近,我們在某科研單位做了一次試用,試用結束後該單位就希望採用團購的形式,一次性購買多臺設備。」
今年10月,易孛特剛剛完成了Pre-A輪融資,對於易孛特的未來發展,張志豪說到,當前易孛特只專注於蛋白質領域的深耕,繼續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升級。
除此之外,易孛特也將不斷將觸角延伸至更多領域,實現更加廣闊的布局。同時,易孛特還將以技術為支撐,通過差異化定位,運用客戶口碑打造自己的品牌,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
本文文章頭圖來源於攝圖網,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