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對象」:一般性語言學交叉學科的定義方式

2021-01-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交叉學科的「交叉」和邏輯學上交叉關係的「交叉」不是同一概念,交叉學科的「交叉」其實是「融合」「綜合」的意思。「社會語言學」作為交叉學科,其「交叉」就體現在融合了「社會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也可以說成既採用「社會學方法」,又採用「語言學方法」。

 

  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消息:我國決定增加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的設置非常必要,有助於打破學科「壁壘」,整合不同學科的優質資源,但交叉學科的問題也非常複雜,已經引起學術界的熱議。當前的討論大多是基於宏觀視角,我們更傾向於先微觀後宏觀的方法,即通過解決一個個小問題逐步推進整體研究。因此,在這裡只討論與語言學相關的一般性交叉學科定義問題。

  目前,學術界與語言學相關的交叉學科有社會語言學、語言社會學、文化語言學、語言文化學、心理語言學、語言心理學,以及神經語言學、計算語言學、法律語言學、語言經濟學、語言生態學、語言邏輯學、方言地理學等。對於「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社會學」這兩個概念是否應分別定義,即「X+語言學」和「語言學+X」是不是一回事,學術界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社會語言學」不能分析成「社會+語言學」,而應分析成「(社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社會學沒有區分的必要;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社會語言學」應定義為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而「語言社會學」應定義為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社會,二者明顯不同。

  正確理解「交叉」的概念

  我們認為,要釐清交叉學科「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社會學」是否需分別定義,首先要釐清「交叉」的概念。邏輯學上認為,「概念間的交叉關係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有並且只有部分重合的關係。如『軍人』和『大學生』」。邏輯學上論述概念間的交叉關係,是為了討論概念劃分規則——「每次劃分必須根據同一標準進行」。如「參加抗洪的人員有軍人、大學生、黨員、農民」就違反了這個劃分規則,因為「軍人」和「大學生」至少存在交叉部分「軍校生」或普通高校畢業後入伍的大學生,所以「軍人」和「大學生」不能並列。我們卻不能說,「『社會學』和『語言學』存在交叉部分『社會語言學』,所以『社會學』和『語言學』不能並列」。事實上,學術界通常認為「社會學」和「語言學」並列是科學的。後者不能說的原因在於,邏輯學上的交叉部分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如「軍校生」;而兩個學科的交叉部分雖然也是一個整體,但可分,包含著並列的兩個部分。至此我們可以說,交叉學科的「交叉」和邏輯學上交叉關係的「交叉」不是同一概念,交叉學科的「交叉」其實是「融合」「綜合」的意思。「社會語言學」作為交叉學科,其「交叉」就體現在融合了「社會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也可以說成既採用「社會學方法」,又採用「語言學方法」。這裡的「社會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就是並列關係,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因此,交叉學科也可以稱為融合學科、綜合學科。

  其次要釐清交叉後兩個學科之間的主次關係。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對於大多數學者而言,能精通一個學科已經非常了不起,因此,學者們在討論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時,往往來自同一個學科領域,這個問題通常是本學科的問題,解決方法首選是考慮本學科的方法,因為它們最得心應手,只有不得已時才求助外援,去借鑑其他學科的方法。以語言學為例,為解決某個語言學問題,僅靠語言學的方法行不通時,才去藉助社會學的方法,也就是說,解決語言學問題需要融合「語言學方法」和「社會學方法」時,交叉學科「社會語言學」才出現。因此,我們站在語言學研究者的角度,可以說「社會語言學是用語言學和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這個定義和學術界的通常定義「社會語言學是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看似不同,其實內涵一樣,研究本學科問題卻要藉助其他學科的方法,說明本學科的方法已經試過了,孤掌難鳴。換言之,「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的預設是「已經在使用語言學方法了」。既然首選本學科的方法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定義時,可以將其省略,「社會語言學是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就省略了「用語言學的方法」,省略後的表述更簡潔,我們把這種定義稱為「方法+對象」式。「語言社會學」就可以定義為: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問題;「社會語言學」可以定義為: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問題。二者是不同的。同理,神經語言學、計算語言學、法律語言學等「X+語言學」類,就可以定義為用某個學科的方法研究語言問題;而語言經濟學、語言生態學、語言邏輯學等「語言學+X」類,就可以定義為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某個學科。

  妥善處理「方法」和「對象」的關係

  在「方法+對象」中,我們認為「方法」是次,「對象」是主,所以對於學科歸屬,我們的觀點是,這些一般性的交叉學科不必歸入新的「交叉學科」門類,可以按「對象」歸類。如「社會語言學」歸入語言學,「語言社會學」歸入社會學,否則就會使得作為新學科門類的「交叉學科」所含內容過於龐雜,弱化了國家將其設為獨立學科門類的重要價值。從研究者的角度看,「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社會學」等的學科歸屬不是很重要,因為都可以屬於語言學界的研究範疇,我們鼓勵語言學界用社會學或其他學科的方法來解決語言學問題,也鼓勵語言學界把語言學知識作為方法論去解決社會學或其他學科的問題。但從成果發表的角度看,「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社會學」等的學科歸屬就很重要,可以解決有些作者不知道交叉學科研究成果投哪類期刊的困惑。通常說學術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基本的研究模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然社會語言學是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問題,那麼所提出、分析、解決的都是語言學問題,自然這個研究屬於語言學範疇,最終成果應該投語言學類期刊;而運用語言學的知識解決社會學問題的應考慮投社會學類期刊。

  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對前面提到的「方言地理學」這個學科名稱作個判斷,如果是運用方言學方法研究地理問題,可以稱為「方言地理學」;如果是運用地理學方法研究方言問題,如方言的地理分布問題,應該稱為「地理方言學」。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語言戰略背景下的漢語修辭能力標準研究」(17BYY15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

 

相關焦點

  • 生態語言學走向成熟
    生態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新興交叉學科,既具有應用語言學學科屬性,又具有跨學科屬性。本報記者就如何更好地推動生態語言學向前發展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一種觀點認為,二者研究內容雖有交叉,但它們的研究對象和任務不同,是兩種互有聯繫又有本質區別的學術觀點和理論問題,屬於兩個不同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另一種觀點主張,兩個概念儘管有差異,但基本相同,或者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種範式。
  • 語言學的問題意識、話語轉向及學科問題
    語言學應研究語言的真實存在狀態,不應當只研究抽象的語言。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都研究本學科「真實存在」的對象。語言學不能長期拘泥於索緒爾傳統。  話語是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的。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語言學或者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可以單獨解決的,必須依靠多學科交叉、協同多個學科領域實現創新。 關鍵詞:神經語言學;楊亦鳴;語言學研究;學科;創新;神經科學;思辨;研究方法;科學技術;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核心提示】「當代科學向宏觀、交叉和複雜的綜合集成方向發展,神經語言學順應、引領著這一方向。」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以下從現代俄羅斯語言學發展過程等方面簡述傳統分支學科對現代語言學所作的貢獻。扎列夫斯卡婭認為,創立心理語言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兩門學科簡單相加或偶爾吸收相鄰知識領域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成果,而是分析新的科學方法,克服狹隘本位主義研究事實的局限性,用新方法理解、解釋事實。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本文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在線」;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
  • 語言學發展邁入新時代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北京語言大學、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主題為「中國語言學70年」。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表示,論壇以「中國語言學70年」為主題,探討新中國成立以來語言學的發展,是語言學界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最好方式。在他看來,國家的發展是中國語言學向前邁進的根本動力,中國語言學的發展根植於國家發展這一前提條件。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學科文化能夠引導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方向,影響其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性格塑造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他們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方向[5]。  建設一流學科的途徑多種多樣,學科交叉是其中重要的途徑之一。學科交叉是指不同學科研究人員打破單一學術領域的界限,對某一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以利於解決難題,產生新的科學成果。
  • 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段錦航 通訊員 盧曦)11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主辦,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承辦的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開幕。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民族語言學」這一學科概念,曾因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而為人熟知並得以廣泛傳播。關於民族語言學,馬林諾夫斯基最初的關注點是基於對某語言社群生活方式及言語行為的觀察,進而研究其信仰、精神體系,從而達到了解該語言社群普遍世界觀的目的。民族語言學在斯拉夫世界逐漸發展為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學科範疇,即「斯拉夫民族語言學」。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為推進我國語言學的跨學科研究,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近日成立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2020年6月20日上午,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本次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承辦。
  • 日本大學語言學專業怎麼樣?
    日本大學語言學專業解析在赴日留學的專業選擇中,很多同學對於日本大學語言學專業的概念以及以研究方向不甚了解,今天蔚藍留學小編就給大家解析一下日本大學語言學專業: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語言學的定義,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他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語言結構、語音、構詞、句法、語意、言談分析、語用、語言學習及教育等。
  • 計算語言學前景廣闊
    計算語言學是用計算機研究和處理自然語言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近年推進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計算語言學及其相關應用日益引起關注。計算語言學領域相關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計算語言學方興未艾,應用廣泛,前景廣闊。
  • 教育部增設「交叉學科」門類及兩個一級學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4日 02 版)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
  •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該方法不僅把語言模態視作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而且認為圖像、聲音、手勢、音樂等其他模態也是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泰爾米和斯洛賓通過對口語、書面語、手勢等多模態數據的分析,把人類語言區分為衛星框架語言、動詞框架語言和均等框架語言等三種類型。三是關注同一語言不同年齡的說話者在語言表徵模式上的差異,藉此考察語言類型的發展規律。
  • 【思想一席】新時代,語言學的打開方式是什麼?
    信息化時代的語言學應如何發展?語言學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一級學科?本期思想一席獨家專訪陸儉明先生,一起聆聽他對於語言學發展的看法。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文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新加坡教育部課程發展署華文顧問。思享者:語言學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以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音學、方言學、詞典編纂、機器翻譯、情報資料等學科為主要支撐的。這個學科分類格局明顯受到蘇聯影響,主要思路是按研究對象的時代(古代、現代)劃分學科並體現在教學與研究各方面。1977年呂叔湘在語言研究所設立近代漢語研究室,是對語言研究學科的一次重大調整。
  • 我國新設置「交叉學科」門類:與哲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等傳統...
    通過設立學科門類,有利於國家根據學科門類組建隊伍、建立平臺、投入資源。政治決定學科的門類,行政決定了學科的資源配置方式,知識決定學科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三者之間彼此不可或缺。」杜瑞軍進一步分析說。一級學科從哪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交叉學科」門類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作為一級學科設置,都直指相關領域人才的培養。
  • 韓啟德:漫談學科交叉
    即使在19世紀科學分科格局基本形成以後,學科的邊界也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不同學科之間總是在交叉、融合中改變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或者形成新的學科。下面我以生物學為例來說明這一點。回望近兩個世紀以來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在生物學範圍內的學科之間,從來就沒有固定的界限,它們總是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在相互交叉與融合過程中發展,而重大顛覆性創新多數發生在不同學科的交界處。學科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從博物學方法到實驗方法,從形態到功能,從整體到分子;學科不斷細分,而同時又保持著從分到合、從還原到綜合的一定張力。
  • 「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孫競)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決定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門類代碼為「14」)、「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1」)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2」)。「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為深入探討語言學在跨學科、跨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課題,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辦,西安外國語大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