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幹考古文博的,都去擺地攤了!

2020-12-01 騰訊網

聽說,幹考古文博的,都去擺地攤了!

最近

各行業響應國家號召

紛紛出來擺地攤了

不少文博圈的人

也摩拳擦掌

準備開闢發家致富新門路

下邊

給大家推薦幾條野路子

1.文物修復

8年修復從業經驗

鍋碗瓢盆、菜刀剪刀、樣樣能補

2.水下考古

河流、湖泊、深海都能潛

3.文物複製

再說一遍

我們做的不是假證

是複製品

複製品

4.文物繪圖

畫了20年文物

終於可以畫人了

5.展覽策劃

幹廣告策劃,還挺適合的

6.古建修復

從業20年

刮大白、蓋房子、搞裝修

我們最專業

7.考古發掘

專業挖坑20年

8.考古勘探

風水輪流轉,今年探哪家?

9.體質人類學

看你牙齒和骨骼

你是東北那嘎達的吧?

10.植物考古

從業15年

一看這個種子就知道

野生的,長不高

11.講解員

尊敬的顧客朋友們

歡迎來到我的攤位,我們攤位始建於1998年

攤位名是由註明書法家歐陽峰先生題寫......

12.文物徵集

收舊貨了!

13.藏品管理員

防潮防蟲、恆溫恆溼、分類存放、抗震抗壓

你值得信賴的專業存包!

(本文純屬娛樂,不要當真)

如果當真擺了地攤

不小心一夜暴富

請緊急聯繫小編

圖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嚇腦溼」

有改動

不說了,趁今天周末

發完稿小編要去擺地攤了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相關焦點

  • 剛剛,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
    在他看來,成立考古文博學院,可以使學科更加完善,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的培養更成體系,「在一個單獨的學院,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整合,教師的配備也趨向完善。」另一方面,他介紹,凡是成立學院,對於師資力量、教學資源都要求成一定規模,國內開設考古文博學院的幾所大學裡,教師隊伍都在30人以上,「這也就是要求,教師教學的領域要有相當的覆蓋面。」
  • 現在這都開始擺上地攤了?果然長得好看的人幹什麼都很受歡迎啊
    4、不是我吹牛皮,一看吊車都出動,不用質疑這開車的一定是女司機。5、新娘伴娘,你們是不是有點逗的過分了6、現在這都開始擺上地攤了?果然長得好看的人幹什麼都很受歡迎啊。7、你以為你騎著你的摩託車就可以上天了嗎?
  • 華爾街英語乾貨分享:擺地攤用英語怎麼說
    萬萬沒想到,從大眾創業到全民地攤也不過短短幾年。但是地攤經濟的活躍確實給城市帶來了更多人間煙火氣。但是,地攤你也擺我也擺,到底該怎麼脫穎而出呢?華爾街英語教你從了解地攤的英語開始,把地攤擺出國際範兒!華爾街英語:攤位用英語怎麼說1. 攤位用英語怎麼說?
  • 空姐兼職擺地攤?地攤經濟給航空人帶來哪些挑戰和機會?
    善五其實常思復興路的大腸面,暴露了重口味,位於老弄堂街邊的兩層很小的樓,無論你什麼時候去,幾乎都要排半小時至一小時以上的隊,提醒大家,去這裡吃飯請不要只帶手機,因為店主只收現金。真正是精緻而煙火的魔都。怎能少了成都。似乎一下飛機,空氣中就飄來麻辣的香味。
  •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揭牌
    現場,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揭牌。四川大學考古學科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在三星堆遺址的首次發掘,是近代中國考古學的先驅之一,迄今已近90年的歷史。四川大學的考古專業由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於1960年創建,是全國首批開設考古學專業的三所大學之一。
  •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成立 爭創世界一流學科
    現場,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未來的目標,是建設成為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爭創世界一流學科。」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暢談到。四川大學考古學科由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創建(1960年),是全國首批開設考古學專業的三所大學之一,如今的規模和影響居於中國高校考古學科前列,為中國考古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城市允許擺地攤了,但最賺錢的地攤生意,又有哪些呢
    這個我還真知道一點,畢竟曾經也擺過一年多地攤呢!地攤,生意雖小、門檻雖低,但畢竟也是一門生意,需要主要的地方有很多。那什麼樣的商品,銷量最好、利潤比較高呢!記住一點,地攤經濟,主要是解決消費者的「剛需」,簡單來說,就是在「衣、食、玩」這三方面來做文章。各種衣襪、鞋帽這一類其實最是好賣,價格不貴、但利潤還不錯。
  • 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 將打造全國高校第二個碳十四實驗室
    四川大學考古學科由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創建,是全國首批開設考古學專業的三所大學之一。60年來,該校考古學科長期以堅實的田野考古為基礎,在中國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漢唐考古、宗教考古、美術考古、山地考古等領域形成自身研究風格與學術特色,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影響,是四川大學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突出代表。
  • 倫敦SELFRIDGES都開始擺地攤了!來看看腐國人擺攤都賣啥?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 前段時間國內小夥伴都在刷頻一個詞... 那就是 「地攤經濟」 !
  • 考古就是盜墓?考古與文博人四十米的大刀已經向你跑來
    對於有人對你這個專業有什麼誤解,考古與文博專業肯定榜上有名,大家一提考古,首先想到的大部分可能就是盜墓筆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考古不是盜墓,考古和盜墓不是一回事,考古是正經活兒,大家一定要記住!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好像對於收藏文物有了很大的興趣。
  • 地攤兒,能擺多久?
    當然是小商品城啊,周末兩天也別瞎晃悠了,去那些文藝的擺攤市場打聽一下就知道,幾乎所有的小商品,都來源於義烏小商品市場。懂行的人直接頂了小商品城連續3天一字漲停。我算了一下,這票浮籌至少到215萬手,今天早盤封單是300萬手出頭,我估摸著最早明天,最遲下周一,肯定是要開板。
  • 國家允許擺地攤了!打工仔沒時間擺攤,咱們可以學學說「擺地攤」
    充滿了煙火氣息,此前全國各地為了保持市政整潔,禁止擺攤,如今,總理一聲令下,地攤經濟回歸了,擺地攤合法啦。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政策幫助企業消耗庫存,幫助人們在疫情期間增加收入,帶動商品的流通,為遭受疫情打擊的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擺地攤在英語裡怎麼說呢?來看看國外官方新聞報導是怎麼寫的?
  • 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些地攤,都是在哪裡進貨的?內行人透露實情
    內行人透露實情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房子太貴了,孩子想要上個好點兒的學校也特別貴,不少人都想盡了辦法給自己增加收入,擺地攤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很多白領都選擇在下班以後到夜市上去擺地攤,據說有的人靠擺地攤一個月也能夠賺上萬元,那麼這些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些地攤,都是在哪裡進貨的?內行人透露實情。
  • 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幾十年的考古經歷,讓他對文物有著別樣的感情,作為館長,他經常會親自為前來參觀的嘉賓講解。「許多發掘和保護工作我都曾參與其中,相比館內的講解員,更了解文物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像高青陳莊的車馬坑,如果沒有人去講解,那麼觀眾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堆骨頭架子,一晃而過。」
  • 後疫情時代,這家航空公司連出奇招:共享員工之後,再擺地攤
    六月上旬剛推出「共享員工」計劃,現在又順應地攤經濟潮流,預備在民航業掀起「地攤熱」。這家航空公司雖然名氣不顯,規模不大,存在感也比不上其它同等級的航企,但是人家自有獨特之處。首先它是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支線航空客貨運輸的航空公司,與在國內佔主流的全服務航空和一些低成本航空不同,運營的都是支線飛機。目前擁有11架A320飛機和38架CRJ900飛機。
  • 中國地攤經濟的時候,別的國家在做什麼。BaiJapan帶您去看看
    當我們中國開始地攤經濟,發家致富,奔小康的時候。美國還在為經濟苦不堪言,吃不上飯,暴亂,殺人,只會將經濟越來越糟糕。被裁員的員工,再就業的可能性也幾乎是0,正當大家為生計發愁的時候,日本新聞報導了中國的地攤經濟,還是日本人比較聰明,會抄作業。也擺上了地攤。開一輛車,後備箱一打開,就可以賣貨了。有做口罩生意的攤位,麵包的,甜品的,蔬菜水果的,應有盡有。
  • 成都考古發掘最早發起人走了 享年94歲(圖)
    後在教育廳長官郭有守的努力下,馮漢驥等一干人才被營救出來。  以墓為家  他全家五口住進墓中  1950年,劉復章負責看守永陵。偶爾,他仍會被派去參與一些文物拓片、鑑定等工作。  文革中,一塊由國務院豎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竟被砸掉了兩個字。
  • 地攤經濟為何突然火起來了?看這個地攤老闆的「大買賣」
    看這個地攤老闆的「大買賣」即便過去了好多年,每次我們經過深圳梅林的那座天橋,我和我的朋友們總會提起曾在這裡擺燒烤攤的老闆,當年看著他從一個人擺地攤,到夫妻檔,到小娃幫著送貨,到回老家蓋房……生意越做越好,熟客越來越多,不變的依舊是天橋上那塊地,從未另起門戶。
  • 玩具、椅子、小龍蝦……你能想到的「地攤股」都飈了
    一夜之間,地攤經濟徹底火了!「擺地攤」話題一度衝上熱搜,刷屏朋友圈。網友們很著急:擺啥?怎麼擺?月入真能有5萬?股民們也急了:啥公司跟擺地攤有關?漲停板能有幾個?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今日早盤,地攤經濟再度領漲兩市,10多隻個股漲停,板塊整體漲幅超過9%。地攤經濟概念股大有擴散趨勢,已經開始從租賃場地、售貨車等延伸到啤酒、養殖水產、玩具、戶外家具、服裝……總之,你能想到的擺地攤產品都在漲。
  • 直播考古現場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鮮活」走近大眾
    ⑨3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  「春秋時期的墓葬都沒有墓道嗎?」「古人是怎麼煉丹的?」……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面對公眾拋出的各種問題,專家們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連續第三年舉辦全省公眾考古報告會,消息發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數百名觀眾到現場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