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紀錄片《時代我》,裡面有我們最喜歡的袁老,90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過紀錄片,讓我們更近距離地了解了他,並看到了他的家人。
如果說,通過這部紀錄片可以看到袁老在日常生活中的樸實與低調,看到了他工作中對待水稻是幾十年如一日,踏踏實實做事,生活中的他,在工作之餘也是一位可愛的寶藏爺爺。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次還曝光了他老人家的三個孫女:袁友晴(16歲)、袁友清(14歲)、袁友明(12歲),三個女孩一出場就看到穿著相當的樸實、都是留著娃娃頭,如同鄰家女孩一般。
三個孩子聊了她們心目中爺爺,還一起吐槽了爺爺,比如爺爺最關心他們英語和數學,因為他英語很好,而關注數學,是因為他數學不好。
說完,三個孩子覺得將爺爺的「老底」抖出來了,自己先哈哈大笑起來。可以說,通過言談舉止就看出來是性格開朗、很可愛和質樸的孩子。
說到這三個孩子,也稍微提一些她們的父親,作為袁隆平的兒子,在父母的影響下,每個人都在自己工作的領域有著不錯的成績,而到了第三代,三個孫女在採訪中所流露出的燦爛笑容,落落大方的神態中,都可見家庭氛圍的重要性。
這對於我們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在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方面,也可以從中借鑑到三點:
第一、言傳身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董卿曾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了一句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展現在孩子眼前,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2017年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的才女武亦姝,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一舉奪冠,後來,又考入清華大學,優秀的她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了解了她的家庭,我們才明白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武亦姝被譽為才女,這是因為她喜歡讀書,她熟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和古詩詞,而啟蒙她閱讀的正是她的父母。
在家裡,經常是一家三口人都在讀書,沙發上、地毯上、書桌前都可以看到家庭成員在讀書的身影,讀書如同吃飯一般,成了家庭每日裡不可缺少的環節。
父母平時都是愛讀書之人,也引導孩子從小愛讀書,這樣的家庭氛圍充滿了讀書香。還是那句話,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二、高質量的陪伴,必不可少。
今年的高考,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這對來自農村家庭的兄弟,在提到學習時,提到了父親對他們的陪伴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孩子的班主任也提到,在高中這三年,兄弟兩人的父親,每個周末都會從農村老家來到孩子讀書的縣城,學習上內容不懂,就跟孩子聊聊天,談談心,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三年來,除了一次極端天氣,風雨無阻。
可以說,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高中關鍵的三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內心是充滿安全感,也體會到了父母對於自己的愛。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自會感受到,也會明白即使與父母不是每天在一起,但是父母的愛與支持會一直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第三、成為學習型父母。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其身體迅速發育,日漸成熟,男孩和女孩都出現第二性徵。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性格是有所變化的, 這時候的孩子不喜歡保姆式的父母,什麼時候都幫助自己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也不喜歡父母絮絮叨叨在背後叮囑個沒完,更不希望父母總是拿自己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畢竟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了,她們的自我意識增強,有自己的自尊心,但是父母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處於青春期階段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她們的情緒也會反覆變化,她們也會有孤獨感,父母需要格外關注孩子的思想。
這個時候的父母,需要多學習,了解到孩子的內心變化,知道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學會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成長,與孩子成為朋友,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陪伴下,擁有一個安全有愛的青少年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