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報導「嘀——」8月25日上午,古都洛陽秋高氣爽。一位衣著樸素、頭髮花白的老人俯身刷卡走進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大樓。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的陳俊武。93歲高齡的他仍然每天堅持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項目,風雨無阻。
陳俊武在辦公室工作(圖片來源:新華網)
「對精神、對事業要求高,對物質要求低,個人生活極為簡樸,吃飽穿暖足矣。」與陳俊武共事35年的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成平說。
2014年7月,洛陽工程公司主營業務南遷廣州,三分之二的人員全部搬到廣州工作。按照相關政策,公司給陳俊武預留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安置房。陳俊武聽說了,明確表示不要:「我在洛陽工作和生活,要廣州那麼大的房子幹嗎?」
有人提醒他,如果自己不住,可以留給女兒,或者賣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他堅決不要。陳俊武還給公司寫了書面意見:「我已年屆九十,不能去廣州工作居住,不必為我預留住房,感謝公司的關照!」
凡是花集體的錢、國家的錢,陳俊武都特小氣。走上領導崗位後,他謝絕了配秘書、坐專車的專家待遇,堅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自己挎個包就走了,常常為省點計程車費、住宿費而斤斤計較。一次,有個親戚千裡迢迢來洛陽看他,打電話問陳俊武能不能派車接一下,陳俊武不接話茬兒,直接告訴他坐哪路公交車。
陳俊武在現場指導工作(圖片來源:新華網)
「他的事業堪稱偉大,生活中卻從不搞特殊化,就像是鄰家的普通老人。」對陳俊武的簡樸作風,在他身邊工作了21年的郭彥民深有體會。2018年7月,郭彥民陪陳俊武去北京參加活動。上了高鐵後,郭彥民拿起餐食價目表,問陳俊武要不要在火車上把晚飯吃了。陳俊武認真地看了一遍價目表,說:「我們還是到了北京後吃碗麵吧!」
「我知道,他是覺得貴了。」郭彥民回憶,到了北京,外邊正下著大雨,他們決定在西客站旁邊一個牛肉麵館隨便吃點。陳俊武看了半天菜單,最後挑了一碗最便宜的面。
「陳院士最好說話,從來都是做什麼吃什麼,從不挑食,吃得十分簡單。」陳俊武老伴長期臥病在床,在他家照顧病人二十年的郝阿姨這麼評價他。
陳俊武的技術助手陳香生回憶,這幾十年陪陳俊武一起出差,只要是自助餐,他從來都是吃多少取多少,絕對光碟。在外面吃飯,他經常自備保鮮盒,吃不完的菜都打包帶回家,晚上接著吃。
「有一次,陳院士在生活區門口餐館請我吃魚,就點燉清江魚這麼一個主菜。吃完還剩不少魚湯,院士說魚湯也可以打包,讓我打包回去下麵條吃。」 陳香生說。
石家莊煉化原副總經理劉曉欣是陳俊武二期高研班的學生。她說,那時候不管上課還是開會,陳俊武就那幾件衣服,有的已經很舊了。大家一商量,趁陳俊武生日時給他買了一件夾克。「這件夾克,陳老師一穿就是十五六年。」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國家由亂到治、由弱到強,國家的繁榮富強是我最大的心願,看到餐飲浪費我很痛心。」陳俊武說,「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愛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