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頭江豚擬遷至水族公園,專家呼籲注意水池環境的繁育風險

2020-12-06 澎湃新聞

近期,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農業部長江辦」)下發通知,要求從安徽和湖北相關保護區內挑選14頭長江江豚,運至兩家水族館:廣東珠海長隆投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珠海長隆」)旗下水族館和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8月3日下午,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簡稱「安徽省農委」)相關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了上述消息。其中6頭長江江豚從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西江的保護區內捕撈、運輸。

該工作人員表示,這不是商業買賣、商業行為,而是遷地保護行動的一部分。相關企業是長江江豚拯救聯盟的成員,與參加江豚保護行動不矛盾。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簡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的「長江江豚拯救聯盟」一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送豚」到兩家水族館是為了繁育江豚。他們希望借鑑兩家水族館養殖其他鯨豚的經驗,攻克人工繁育長江江豚的難題。中科院武漢長江所等機構此前已經研究長江江豚數十年,但至今未完全攻克這一技術。他們不希望讓白鱀豚「滅絕」的悲劇重演。

從事江豚保護研究工作30多年的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道平表示,長隆和海昌的水族館的確有飼養鯨豚的條件和經驗,但不同物種有差異。改用水族館來繁育長江江豚,水池環境存在風險。

長期研究江豚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參加過一次評估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是否具備飼養長江江豚條件的會議,他表示,要評估某個機構在海洋哺乳動物飼養繁育方面的綜合能力,要看該機構海洋哺乳動物繁殖後代的存活率有多高,存活時間有多久。但珠海長隆當時未提供書面報告,無法獲得更多的細節。

遷豚方案已評審通過但尚未實施

7月27日,安徽省農委下發文件,向安慶市農委轉發農業部長江辦關於「遷豚」通知。

相關通知要求,從安徽西江江豚保護區遷出6頭長江江豚,由湖北天鵝洲白暨豚保護區遷出8頭長江江豚,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分批運至長隆(廣東)和海昌(上海)。全國水生野生動物江分會協調安排具體方案。

通知稱,《長江江豚人工繁育申請報告》《長江江豚遷地保護捕撈、運輸技術方案》由珠海長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提交,目前已獲得通過。農業部長江辦和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組織了相關評審。

該通知要求長隆(廣東)和海昌(上海)的相關水族館儘快辦理《長江江豚人工繁育許可證》,落實硬體設施,加強技術人員培訓。

公開資料顯示,珠海長隆投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長隆海洋王國位於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整合了鯨鯊、白鯨、北極熊等珍稀動物。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已擁有七座海洋主題公園,另有三亞、鄭州兩座海洋公園規劃建設中。

關於何時運豚的問題,安徽省農委前述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要看天氣情況,也要看看豚的情況,目前尚未進行。但已經經過專家論證,是長江辦委託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的。

前述「長江江豚拯救聯盟」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一個政府機構做物種保護的方案不是看媒體、NGO是否喜歡,而是從物種角度,採用專家們經過公開的論證、嚴密的論證才作出決策的方案。

「長隆和海昌在鯨豚類水生生物保育方面做的很好,有很多成功經驗,為什麼不能用到江豚身上?他們有非常好的場地、設備,主動拿錢出來,拿人出來,拿場地出來,幫我們做江豚的繁育和保護,為什麼不給人家機會?」 「希望同時通過這個窗口,給公眾做科普宣傳。像大熊貓一樣。」該工作人員說。

該工作人員稱,目前「運豚」工作還沒正式實施。「江豚還沒進(水族)館,方案還在修改,只是論證會已經開過了,豚捕過來了,暫時還養在保護區裡。」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7月19日,珠海長隆集團和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在成都籤訂了《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種、繁育及科普宣傳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共同合作開展我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科研、宣傳工作。

水池環境能否有效繁育出江豚?

據農業部消息,最新一次生態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雖然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但其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改變、依然嚴峻。

農業部先後在長江幹流及鄱陽湖、洞庭湖建立了8處長江江豚就地自然保護區,在長江故道建立了4處保護區,在人工環境中建立了3個繁育保護群體。目前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群體數量已超過100頭,每年有10頭左右的幼豚出生。

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道平表示,即使是中科院水生所對長江江豚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基礎,也有在水池中多次成功繁殖江豚的先例,但不少繁育的幼豚在幾個月後就死亡,僅有一頭存活至成年。因此,改用水族館來繁育長江江豚,仍是水池環境,仍然存在風險。

長期研究江豚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表示,在人工環境下,比如人工投餵等方式繁育江豚,不屬於自然遷地保護,但可能屬於大的「遷地保護」概念。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認為,與「送豚」到水族館進行繁育相比,打擊非法漁業活動、控制航運(對江豚棲息區域船隻航行速度和路線進行一定的限制)和加強一線巡護工作,同樣急迫。

「如果能從目前繁育保護效果較好的自然遷地保護區中野化放歸一定的個體到長江中某些環境恢復得較好的自然水域,以快速補充局部野生種群,也不失為一種新的保護嘗試。」王克雄補充道。

王克雄表示,中科院水生所已成功繁育了兩頭長江江豚:2005年,繁育存活了一頭;2018年繁育了一頭,存活的可能性比較大。該所養殖一小群長江江豚是為了科學研究,不是為了放歸補充其野外種群。

「靠這種補充,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出效果。」他說。

此前,有評論稱,長江已養不活江豚。王克雄表示,從數據來看,整個長江的江豚種群在上世紀90年代,2700多頭;2006年,1800頭;2012年,1045頭;2017年,1012頭。下降的速度在放緩。應該說,長江的大環境在改善。

他說,只要長江裡保證足夠的餌料(魚),棲息地環境比較穩定、安靜,空間比較大一點,江豚野外種群恢復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

「只要目前長江大保護的力度持續下去,長江江豚肯定不會像白鱀豚一樣消失。上世紀70年代末期,我們關注白鱀豚時,它只剩了400頭,而且正處於航運和漁業大開發的時候。」王克雄說。

對於公眾在科普等方面的需求,王克雄表示,視頻、照片等多媒體資料以及媒體傳播,都是讓公眾更多了解珍稀物種的渠道。不是所有珍稀的物種,公眾都要近距離去接觸。「如果有條件接觸,當然好,但這受制於該物種的種群數量、瀕危狀況。保護肯定是核心,保證其野外種群數量是保護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長江江豚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2017-12-09 09:32:00  水產養殖網網箱裡有3條江豚,2大1小,一家三口,夫妻分別叫「天天」、「鵝鵝」,女兒叫「嬌嬌」。&nbsp&nbsp&nbsp&nbsp199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石首天鵝洲國家級豚類自然保護區。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現已增至75頭,形成一個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江豚群體。
  • 阜新關注: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長江江豚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長江江豚擬升一級保護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長江江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存1012頭,數量比1990年的3600頭下降了76%,而豚類自然保護區只有9處,保護形勢比大熊貓嚴峻得多。  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印發通知,批准從安徽和湖北的保護區內遷出14頭江豚到廣東珠海長隆和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遷水族館」繁育是否可行、需求是否迫切?
  • 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白鯨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近年來受生態環境遭到不可逆轉破壞以及非法捕殺等原因,成為動物保護專家重點關注對象。據介紹,珠海長隆的白鯨年齡為8-14歲,大多已經達到了性成熟。極地海洋動物白鯨對生存環境要求很嚴苛,繁育更一直是業界難題,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很少,據不完全統計,之前全球僅有幾例白鯨受孕分娩成功。 2017年12月,珠海長隆鯨豚保育團隊通過B超和檢測孕酮值發現:Lina、Yulia和Sophia三頭白鯨都懷孕了!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人民政協網記者江豚微微上揚的嘴角像是一直掛著憨態可掬的「微笑」,被人們稱為「微笑天使」。從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到長江江豚數量驟減,加上普通魚類種群和數量的大幅減少,讓本應是物種多樣性的長江水域面臨巨大壓力。捕魚、排汙、採砂……等都會對江豚生存造成威脅,實行更為嚴格的保護成為必然。江豚的生存狀況,也是長江水域生態環境重要參照之一。
  • 環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30年來首次大改,長江江豚擬升為一...
    其中,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的呼籲得到了回應。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實際上,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制定出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相結合針對性保護長江江豚的策略。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先後設立近10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並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自然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保護。這些舉措對整個長江漁業資源和江豚的保護起到了一定效果。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伴隨著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船隻來往密切,企業建設數量逐年增加,沿岸城市GDP逐年上升的同時,廢水汙水排放量也正向增長,江豚生存壞境的改變以及數量的減少,成為了長江生態環境的「縮影」。目前保護長江江豚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範圍大大增加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政府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長江江豚僅剩1012頭左右,還不足大熊貓的6成。但是,江豚種群數量自2012年以來下降速率明顯減緩,這說明相關保護措施可能已見成效。  上世紀90年代初,大約有30到40頭江豚遷入了湖北長江天鵝洲保護區,該保護區選址於長江形成的一個牛軛湖,如今那裡已經有約80頭江豚了。  現年60歲的王丁是中國科學院從事長江江豚研究的專家。他說,「我們發現江豚在天鵝洲不僅能生存下去,還能成功自然繁衍後代,這很讓人振奮。」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多次在湖北露面的TA,擬升為一級保護
    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作為此次論壇的四個分論壇之一,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2018年11月4日召開,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代表200餘人,共同把脈「長江精靈」的未來。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是論壇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些長江精靈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
  • 長江揚州段首啟江豚環境DNA檢測
    此前,受疫情影響,江豚巡護工作已「斷航」5個月,此次巡護系今年首次啟動,巡護人員在三江營水域共觀測到4頭次江豚。   長江揚州段進行首次江豚環境DNA檢測   昨天早上7點多,記者同協巡隊員一起從瓜洲江岸登船,沿線巡護到三江營水域,隨同成員中還有來自揚州市江豚保護實驗室的專家杜雪地。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未來,天鵝洲旅遊公路的建成,不僅將有效解決周邊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還可以將麋鹿保護區與江豚保護區風景線串珠成鏈,形成絕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特色觀賞走廊,對於促進天鵝洲麋鹿保護區及江豚保護區旅遊資源開發,提升旅遊環境建設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世界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淇淇」在這個白鱀豚館生活了近23年,於2002年離世。白鱀豚的離去,讓科研人員更加重視對長江江豚的保護。「在實驗室研究人工繁育技術固然重要,但保護好江豚的野生種群和棲息地,才能避免江豚成為第二個白鱀豚。」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說。值得慶幸的是:2020年8月以來,武漢相關單位已多次接到市民目擊長江野生江豚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