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觀!NASA發布地球大氣層氣溶膠模擬圖:仿若絢麗油畫

2021-01-09 中國氣象愛好者

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當每一次呼吸的時候,即使空氣看起來很清澈,也可以肯定一次呼吸正吸入空氣中各種各樣的固體顆粒和液滴。這些無處不在的物質被稱為氣溶膠,它們在空氣中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海洋、沙漠、山脈、森林還是冰川。

當天空被灰濛濛的東西籠罩、當火燃燒森林升起濃煙、當揚塵天氣來臨視野中都是一片灰黃色,這些其實都是看得到的氣溶膠。而通過衛星,科學家們得以更全面的「看到」它們。近日,宇航局(NASA)通過全新的地球觀測系統展示了與地面觀測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生動的描繪大氣層中旋轉跳躍的氣溶膠。

上圖展示了2018年8月23日,亞洲地區的氣溶膠情況。很顯然,當天,大量氣溶膠在亞洲地區的空氣中攪動,不同的氣溶膠被標記成不同的顏色,沙塵、海鹽和黑碳這三種氣溶膠是大氣中最常見且分布最廣的幾種氣溶膠之一。比如西太平洋地區正湧現出大量的藍白色,它是海鹽氣溶膠。這是三個不同的颱風在大氣層中攪動,海鹽作為海浪的一部分在風暴的作用下在空中蜿蜒盤旋。

而我國的塔裡木盆地、中東、巴基斯坦等地是明亮的粉紫色,它顯示的是沙塵顆粒,這些地方大多是沙漠,在風的作用下,沙塵氣溶膠在大氣層中盤旋,並且隨著風飄揚到海上和其他地方。

海鹽顆粒、塵土顆粒和黑碳顆粒

黑碳顆粒(紅色)是燃燒等作用產生的重要氣溶膠之一,車輛和工廠排放是一個常見的來源,因此,在人口密度越大、工業發達的地區濃度會越高,比如在我國、印度等地的空氣中濃度相對比較高,當然,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很高濃度的黑碳氣溶膠,這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當地有很多野外火災導致的。

NASA也給出了8月23日全球大氣層中發生的情況,美洲、亞洲和非洲多地的紅色區域引人注目,這些地方很大一部分與火災有關係,在非洲,當地居民通過焚燒來清理土地,在美洲和亞洲多地,森林火山釋放大量黑碳氣溶膠到大氣層中。這一情況與這一段時間全球爆發大量火災對應。

同時,全球氣溶膠也揭示了全球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8月23日當天,太平洋上的颶風正靠近夏威夷,當地居民準備迎接暴雨和潛在的嚴重洪水和泥石流。雙颱風蘇力和西馬侖正即將襲擊韓國和日本,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東、我國新疆等地正面臨不見天日的黃沙襲擊。

相關焦點

  • 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看起來很壯觀
    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看起來很壯觀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物種的大滅絕,每次物種滅絕都能夠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一個大的改觀。於是會有小夥伴感到好奇,如果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 最活躍的恆星工廠,美如絢麗多姿的宇宙掛毯
    1958年,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星雲「W51」,它距離地球17000光年,位於天鷹座(Aquila)方向上。W51直徑達約350光年,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6日消息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一張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ST)退役前拍攝的圖像,圖中的W51猶如一張絢麗多姿的宇宙掛毯。W51和地球之間的星際塵埃雲阻擋了可見光,因此科學家很難對其進行觀測。SST的紅外觀測結果,展示了W51的壯觀景象——它的總紅外輻射量相當於2000萬個太陽。
  • NASA發布全球氣溶膠地圖:衛星+傳感器捕捉氣象活動微粒氣流
    NASA發布全球氣溶膠地圖:衛星+傳感器捕捉氣象活動微粒氣流  Winnie Lee • 2018-08-29 09:48
  • NASA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
    NASA科學家們不久前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這是迄今地球上人類居住分布最清晰的複合圖。
  • 假如有一天人類消失了,地球會變成啥樣?看了模擬圖真的很壯觀
    在很多的災難片電影當中,都非常喜歡把人類滅亡當做一個噱頭來使用,但是不知道多少人曾經設想過,假如有一天人類真的全部消失了,那麼地球究竟會變成啥樣呢?科學家往往會對這種議題非常感興趣,於是利用各種現代軟體做過相關的模擬圖。
  • NASA發現火星表面遍布絢麗極光:人類肉眼能看到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如果人類太空人有朝一日踏上了火星表面,一定會被那裡壯觀的場面所迷倒——火星的整個夜空之中,都懸浮著絢麗多姿的極光
  • NASA發布迄今最詳細火星重力圖 似彩色油畫
    NASA發布迄今最詳細火星重力圖 似彩色油畫 (1/1) "← →"翻頁
  • 北極黑碳氣溶膠的氣候效應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黑碳氣溶膠是大氣中重要的吸光性氣溶膠,可通過直接和間接輻射強迫影響地-氣系統的能量平衡,沉降至雪冰表面後引起氣溶膠-雪冰輻射反饋效應,進而對區域及全球的氣候產生影響。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放大區,黑碳氣溶膠排放的增加可能是加劇該地區變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 NASA發布好奇號火星車捕獲的壯觀高解析度火星全景圖
    美國宇航局(NASA)周三發布了一張壯觀的火星全景圖,該全景圖是由好奇號火星車在2019年年末拍攝的超過1000張圖像製成的,高達18億像素。就像您從未見過的火星一樣。這是該航天局拍攝的有關火星荒涼景觀的最高解析度照片。
  • 地球在20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畫出模擬圖,太壯觀了!
    地球在20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畫出模擬圖,太壯觀了!史前的地球是蔚藍色的,自從人類出現以後,地球開始變得多樣化,正因為地球上百分之70都是海洋,才讓地球看起來如此美麗。人類出現後開始大規模的發展,一些人甚至不顧大自然的考慮,不斷開始破壞地球環境,亂砍亂伐已成現狀,這也就導致了地球逐漸開始了荒漠化,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這讓太空站拍攝到地球的照片,都變得灰濛濛的。
  • NASA 發現的「宇宙雪花群」是什麼,此次發現有何意義?
    NASA在19年12月24日(啊,已經是去年了)發布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聖誕樹」星雲簇的一部分圖片。這張絢麗的圖片是五通道(五種波長)的偽彩色合成圖像,其中隱藏著厚厚的塵埃後方的,是數不盡的新生恆星。
  • NASA模擬黑洞高清震撼動圖,美到窒息!
    新智元報導 編輯:大明 【新智元導讀】NASA最新發布了最新的黑洞模擬動態圖像 實際上,黑洞的第一個模擬圖像是用上世紀60年代的IBM 7040打孔計算機計算出來的,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讓·皮埃爾·魯米內特(Jean-Pierre Luminet)於1978年手工繪製,看起來和NASA的模擬圖像很像。 在兩個模擬中(上面是NASA的模擬圖,下面是Luminet的作品),圖像中間都有一個黑圈。
  • 星球畫畫、復古海報、每日天文圖……NASA的科普如此浪漫!
    星球畫畫4月5日,NASA上傳了一張美妙的木星照,這是一張仿若油畫的照片,深邃、靜謐裡洶湧著強勁的生命力。這是環繞木星的太空探測器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北部地區的景致,公眾科學家Gerald Eichstdt對原照片進行了加工。
  • 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探察最活躍的恆星工廠
    1958年,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星雲「W51」,它距離地球17000光年,位於天鷹座(Aquila)方向上。W51直徑達約350光年,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6日消息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一張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ST)退役前拍攝的圖像,圖中的W51猶如一張絢麗多姿的宇宙掛毯。
  • 衛星還原最真實的地球全景氣溶膠影像 想不到地球已經病成這樣了
    近日,美國宇航局一個名為戈達德地球觀測系統前向處理(GEOS FP)的模型版本提供了對大氣層中舞動和渦旋的粒子混亂的類似擴展的視圖,簡直令人大吃一驚,想不到地球已經病成這樣了!上面的可視化地球全景模擬圖像突出了2018年8月23日地球被氣溶膠汙染的程度。該可視化圖像包括由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的日夜波段收集的一層夜光數據,像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Terra、Aqua、Aura和Suomi NPP等衛星都可以「看到」它們,並且可以提供了距離地球表面數百公裡完全不同的視角。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氣溶膠粒子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直接吸收或散射太陽短波輻射(又稱直接氣候效應)。第二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通過改變或影響雲的特性比如形狀,壽命,雲量等來間接影響太陽短波輻射和地球長波輻射(也稱間接氣候效應)。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看見地球,聽見地球特別版: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下午3點(北京時間4月23日凌晨3點),NASA將播出「NASA科學直播」(NASA Science Live,https://www.nasa.gov/nasasciencelive)的特別版,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坦(Jim Bridenstine)將和大家一起討論地球科學,直播還將介紹
  • 美《紐約時報》網站發布壯觀太空照片(組圖)
    科學家通過研究後發現它們在數億年以前便開始合併,而且在宇宙中展現了無比壯觀的景象。科學家認為,這兩個長「觸角」的星系合併是研究星系合併最好的例子。而且科學家還認為,星系長「觸角」是兩個星系之間相互撞擊的結果。通過研究這兩個觸角星系相撞,可以更好地預測25億年後銀河系和我們的鄰居仙女座星系之間撞擊後會有什麼結果。
  • 2億年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專家測繪出模擬圖片,實在太過壯觀!
    2億年後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專家測繪出模擬圖片,實在太過壯觀!對於地球大家都是比較了解的,畢竟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球,但是對於地球有很多的東西是有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的,就比如說地球上面的海洋,我們都知道海洋佔據了地球的2/3左右,但是人類對於海洋所探索和已知的範圍僅僅只有不到5%而已,雖然說現在人類已經將發展方向定在了外太空,但是在地球上面還是有很多的未知在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丨大氣悟理
    氣溶膠粒子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直接吸收或散射太陽短波輻射(又稱直接氣候效應)。第二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通過改變或影響雲的特性比如形狀,壽命,雲量等來間接影響太陽短波輻射和地球長波輻射(也稱間接氣候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