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謎:勺子曾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後來為什麼變成了「傻子」?

2021-01-09 符號帝國

在日本婦女聯合會的大樓上,通常會高高懸掛一個以「勺子」為標誌的牌匾,這是它們的會標。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會對它的含義展開猜想:這是為了說明日本女人都是家庭主婦,主要任務就是伺候好家裡的一日三餐?勺子就是女人的「法器」和權杖,婦聯就是由這些「掌勺」的人組成的?如果你因此覺得這是地位低下的象徵,那就只能說你太年輕太天真了。

古代司南中間的勺子

真實的「勺子」在古代還真就是一根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權杖」。勺子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早的餐具之一,追溯起來可以一直到母系氏族社會。那時候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吃了,因為食物的短缺成為威脅人們生存的最大因素。而當時的女人就已經是「掌勺」的了,那時整天舞弄勺子可不代表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的「主婦」,而是掌握這食物分配生殺大權的「一家之主」,那是母權社會的光影。

後來勺子還成為一個抽象的權力象徵符號,人們供奉山神常常都是用勺子作為最高的祭品,在日本至今還保留著女主人將勺子移交個下一代女人就意味著權力的轉移,勺子就是現實社會最真實的權杖。

司母戊鼎——青銅時代第一鼎

勺子最早出現在文獻裡的名稱是「匕」,而以匕為部首的文字往往代表著最高權力和權威,其中最集中的體現就是「旨」,不管是上天的懿旨還是皇帝的聖旨,都是不可違抗的,人們只有順從的份兒。如果稍有違抗就是「比」,就是忤逆和抗衡了。

其實「匕」最早的時候應該讀作「司」,至今在山西方言裡,勺子仍然被叫做「司司」,而且古時候的勺子也被稱為「司」。司就是掌權的意思,是權力的象徵,比如司徒,司空,司儀,直到現在這種意義仍然保留在漢文化的語境裡,如司法,司令,上司,司意味著統領和掌控。

出土的商代的骨勺

我國最早的勺子出現在距今約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最初的勺子也很少有手工加工的痕跡,出土於龍山文化中的勺子就是人骨或者獸骨做成的,僅僅是一個長柄上面有一處凹陷而已。甚至更早的時候,因為中國境內的主食為稻穀和粟,這種粒狀和糊狀的食物都需要一個帶有凹槽的工具來食用,於是從大自然中直接採集來的蚌殼就成為最早的「純天然」勺子。一直到了商代,人類才製造出金屬青銅器製作的勺子,到了戰國時代,才有了漆木勺子的的誕生。語言是承載歷史的「錦囊」,在日本至今還有把勺子叫做「飯貝」的習俗。

也因此,勺子曾一度被賦予神聖的意義,因為它是執掌人類生命的象徵,在東方文明裡,勺子還被神話成了代表生殖的神祇和掌握大山之中萬物生長的山神。而因為特殊的凹陷形狀,西方文化還把它當成女性生殖器的象徵,東西方文明在這裡不謀而合。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能發現當時的神仙塑像,裡面一定少不了幾個拄著勺子的大神。

電影《白鹿原》中的傻子二豆

勺子具有「傻子」這個含義,是很晚才發生的事情,它是語音演化的結果。我國現在很多地方方言裡還保留著唐宋時期的古音,在今天的新疆、皖南和湖北一帶「傻子」的方言就讀作「勺子」,這應該是古代漢語讀音的殘留。

除此之外,因為勺子的形狀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那個凹槽,它就像是人扁平又有些凹的苦臉,而痴傻之人大多表情比較苦悶呆板,面無表情,所以,從「勺子」到勺子也算是有語義上的支撐。

到了今天,作為餐具的勺子樣式可謂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大概是「傻子」語義的延伸,在圍棋活動中,走臭棋的人也被稱為「勺子」,也是「只知道吃」的意思。據說世界上最大的勺子世收藏於湖南長沙湘菜博物館內長4米,寬1.2米,高1.1米的巨無霸,它的質量重2噸,需要用起重器才能舉起來。

其實從語義的層面講,只會吃飯別的都不會也可以當成「傻子」的一個詮釋,不過這樣估計會得罪另外一個龐大的群體——吃貨。

相關焦點

  • 喜劇《一個勺子》生活中不能缺少勺子,因為這個世界精明人太多
    《一個勺子》是陳建斌的導演處女作,有野心,有情懷,也有能力。「勺子」在甘肅、新疆的方言裡是「傻子」的意思,只要知道這個背景,片名的意思就再明白不過了,這是關於一個傻子的故事。生活的糟心事已然如此,還多了這麼一個勺子跟到家裡添麻煩。拉條子幾次企圖把勺子丟到城區郊外,勺子又都能自己找回拉條子家。無計可施,拉條子只得找村長,請求村長開個介紹信,把勺子送到流浪人員收容站。啃著羊棒骨嫌瘦的村長卻教訓拉條子腦袋不開竅,在收容站不愁吃喝,這麼好的事,全縣二十萬人都想去,哪裡還輪上勺子?
  • 《一個勺子》你看懂了嗎?
    他遇到了討食的勺子(傻子),勺子一路跟著他回了家。又不想管勺子又怕勺子凍死的拉條子,讓勺子在自家的羊圈裡睡了一晚。故事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始了。首先來看拉條子跟金枝子,他們的生活幾乎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牢裡的兒子還等著他們搭救、村裡的村長對他們於事無補、村裡的三哥告訴他們這就是人生教他們安於現狀、警察局的楊警官總是讓他喝杯水冷靜一下、就連勺子也來他家蹭吃的……所以電影做了一個有趣的改編:拉條子家從種田變成了養羊,羊羔在電影裡一般作為弱勢的被宰殺的對象,指向性很強。
  • 你知道電影一個勺子結局什麼意思嗎
    電影一個勺子海報  一個勺子完整劇情介紹  勺子,在新疆、甘肅普通話又有「傻子」之意。因此《一個勺子》講述的是一個「傻子」的故事。然而除了一般定義上智能低幼的傻子,世間眾人誰不曾傻!拉條子起初只是威嚇他幾句,後來煩了,採用暴力驅趕法,但這個不解人言的勺子依然無動於衷,只管繼續跟著拉條子走,還跟他跟回家裡頭去了。拉條子原先氣憤的想驅走它,但後來看到天氣極為寒冷,怕勺子冷死,一時動了善心,跟老婆商量後決定將拉條子帶回家放在羊圈裡頭過夜。數夜過去,拉條子一家反而跟這個勺子產生了若有似無的家庭情誼感情,勺子還管拉條子的老婆金枝子叫媽。
  • 用珠寶打造的至高無上權力——權杖,一根超級奢侈,一根有三千年
    在國外有一種不僅珍貴還有無比至上權力的珠寶,那就是帝王的權杖。在中國這樣的權杖存在於部落文化之中,帝王之家有玉璽,所用材料也是無比尊貴的,等同於國外的權杖。不過還有很多的不同之處,畢竟權杖象徵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在西方帝王的權杖那就是帝王權力的象徵,只要這個權杖落到誰的手上,這個人就是可以代表來自帝王的權力,可以直接的發布口頭命令。在西方的帝王權杖中多數都是由金、銀打造而成的,然後在權杖上面鑲嵌著很多的尊貴寶石,所以從材質上也賦予了權杖尊貴無比的身份,加上授予帝王的權力,得此權杖者可以說是拿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 史興慶:《一個勺子》,比黑色幽默更現實的人生
    原標題:史興慶:《一個勺子》,比黑色幽默更現實的人生  有些事情是要反著看的,比如《一個勺子》,表面上是喜劇,實則一齣悲劇。   影片其實講了一個很小的問題:一個傻子(西北方言音同「勺子」)為什麼會被人爭來爭去?拉條子(陳建斌飾)搞不明白,於是他變成了眾人眼裡最大的傻子;成功人士李大頭(王學兵飾)同樣搞不明白;片中似乎沒人能搞明白這是為什麼。   不是片中的人傻,不知道傻子也有利用價值,而是這個問題同「柴米油鹽」一樣,不在於自身的大小長短,而在於「小中見大」,大到甚至可以代表整個生活。
  • 《一個勺子》|好人真的沒好報嗎?
    #文章作者hyamcia引子:二者所產生「微妙」關係帶來的趣味性,體現了人在「耍」與「被耍」之間,無力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權力者的優越感隨之滋生出來的是一種傲慢與歧視。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入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5項提名,最終陳建斌摘得「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演」兩項大獎。片名中的勺子既是用來喝湯盛飯用的工具,又是西北方言,在甘肅方言裡,說某人勺子,就是說傻的意思,這也與該片的英文名《A Fool》(一個傻子)相契合。
  • 陳建斌談《一個勺子》:荒誕,說真話的孩子
    原標題:荒誕,說真話的孩子——與導演陳建斌談《一個勺子》   電影《一個勺子》海報   11月20日,電影《一個勺子》在全國電影院線上映。   問:片名為什麼改作《一個勺子》?   答:這是一句新疆話,「勺子」就是「傻子」的意思。我們通過電視小品知道了東北話,通過香港電影知道了粵語,對上海話、四川話也都不陌生。但是有誰知道新疆話是怎麼說的嗎?我20歲離開家鄉,從沒有為它做過什麼,通過電影讓大家知道新疆話,也算是我的一個夙願。   「傻子」也有很多種,絕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 世界第九大奇蹟,三星堆13個未解之謎!
    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未解之謎三:與古瑪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聯繫?
  • 至尊九鼎,周天子權力和威嚴的象徵,為什麼他也有?
    ,象徵九州。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大家都對歷史上記載的九鼎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要談論的可不是周天子的九鼎而是神秘王國中山國出土的九鼎。作為一個小小的諸侯國,他為什麼可以用九鼎?
  • 他是至高無上的王,在權力之爭中,被圍困百餘天后餓死
    本是一件度假旅遊的好事情,哪曾想他的大兒子公子章和小兒子公子何,因為太子之位竟然起了紛爭。公子章和公子何的兩方人馬廝殺,就在這兩個兒子拼命的時候,公子成來了,他也要參合一腳,而且他不僅是為了奪權,更是為了報仇。這公子成有一怪癖,不愛穿褲子武靈王設計的新褲子,當年武靈王勸說了半天,他才穿上了,其實他是不願意接受武靈王的改革。
  • 對權力最看重的三大生肖,成為人上人,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
    對權力最看重的三大生肖,成為人上人,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欲望,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這三大生肖,最想要的就是權力,他們追求至高無上的權力,想要成為人上人,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醫生都特別辛苦。
  • 從東北方言老鼻子到《一個勺子》,陳建斌獲得了臺灣電影金馬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方言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影視圈,有些導演就擅於運用這些,從而達到黑色幽默的效果。資料圖2015年,戲骨陳建斌就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以方言為電影名字的冒險喜劇片《一個勺子》。「勺子」在甘肅方言中與「傻子」同音。這部電影用地方方言做了標題。勺子不僅是指常用的廚具,另一個意思用來形容人傻,沒有用。
  • 有人說《一個勺子》不合時宜,我不同意
    在電影開頭,有一段時間的黑屏字幕,上一句是勺子作為工具的基本釋義,下一句是指這部電影裡勺子的真正含義,勺子,西北方言「傻子」同音,指一個人很傻。陳建斌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奠定了整部電影的隱喻基調。帶有寓言風味的開頭小食,讓人似乎找到了記憶裡翻看伊索寓言時的童年回憶。而《一個勺子》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 《一個勺子》:老實人被欺辱,是我們應該反思的痛
    村長:求安穩,不想惹麻煩的小領導人,一村之長卻不能為民解難。可是麻煩接踵而來,拉條子家裡又來了兩撥人來要勺子,第二波人戴著口罩,第三波人戴著頭盔。拉條子看不見他們的長相,卻露出了自己的膽怯。交不出勺子的拉條子,只能躲起來,在家不敢開燈,不敢生火,連上廁所都要偷偷摸摸。可後兩撥人沒再來,拉條子卻愈加糊塗,他搞不懂誰才是勺子的家人,更不明白為什麼勺子突然這麼搶手。
  • 老外:為什麼在歐洲至高無上的上帝在古代中國不起作用?
    ,中世紀象徵上帝權威的羅馬教廷幾乎控制了整個西歐。  於是就有老外在外文網站上提問:「為什麼在歐洲至高無上的上帝在古代中國不起作用了呢?    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曾做過一個「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的調查,全球有61%的人口信仰宗教,12%的人口為堅定的無神論者,27%的人口處於中間或潛伏狀態。
  • 《一個勺子》: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勺子!
    在電影圈中,《一個勺子》的命名比較另類,它講的並不是一個勺子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傻子。而這部電影就是對一個傻人做傻事的最好解讀,影片中有一個真傻子一個假傻子,演繹了一種現實的無奈感。作為陳建斌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雖然劇情有點荒誕,卻折射了當下的社會現實,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勺子,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了。在劇情方面,男主拉條子是一個農民,他撿到了一個傻子,也張羅著幫傻子尋找家人,傻子被人認領帶走了。拉條子做了好事,本來很高興。可是怪事接踵而至,仍然有人不斷前來認領傻子,還有人說他是壞人,把傻子給賣了。
  • 在新疆為什麼不能說的「勺子」?
    勺子 昨天看到一個朋友問上圖的東西在新疆叫什麼名字?很多人外地人不知道,在新疆,「勺子」是用來罵人的,是」傻子「、」笨蛋「的意思,記得有次去吃火鍋,有一桌外地人,有個調門特別高的,一直在喊:」服務員,勺子 服務員,勺子「,幾個服務員愣沒人理他,估計是怕被坐實了吧。 新疆方言其實也有本地特色的 曾經有內地朋友問我,新疆話你會不會說,我說:「我說的就是新疆話呀。」
  • 古人為什麼喜歡寶劍,從劍、龍、蛇的陽性崇拜到權力地位的象徵
    另一方面,龍又是陽性生物的象徵,是雄性陽剛之氣的體現。因此,「蛇—龍—劍」是遠祖對雄性生命力的信仰和崇拜,體現著一種強悍雄武的民族特質。《古今刀劍錄》中說:夏啟「鑄一銅劍」,「上刻二十八宿文」;殷太甲有「定光」;武丁有「照膽」;周簡王有「駿」劍;秦始皇有「定秦劍」;漢高祖有「赤霄」等等,這些具有神力的寶劍當然也就成了君王的權威和力量的標示性符號,能在特定的時候、場所代替君王行使權力。周昭王「鑄五劍,各投五嶽」;漢武帝「鑄八劍,五嶽皆埋之」,都有代替君王鎮守四方的用意。
  • 《一個勺子》:從現實到荒誕的距離,聚焦現實的哲思是成功的
    首執導筒的陳建斌用荒誕劇來形容《一個勺子》,一如眾多評論裡所說,這部戲帶有濃濃的中戲味兒,在看似不經意的影像背後,有種強烈的文學象徵意味。的確,《一個勺子》有著荒誕派戲劇通常關注的存在主義母題。原著胡學文的《奔跑的月光》因為有更多的情節與敘述條件,在反映一個「勺子"(河套地區方言"傻子")的種種奇遇與追問時,為故事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延展空間。遺憾的是,這一點在改編的劇本裡沒有被保留下來,影片《一個勺子》更多地繼承了荒誕派戲劇的表皮,而沒有呈現或觸發到荒誕喜劇的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