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了解,才會關心;
唯有關心,才會行動;
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珍妮·古道爾
三月,是個擁抱春天的時節。
春分已過,新冠退卻,百業待興,我們迫不及待的脫下冬裝,走出疫情的陰影。
不料早上看新聞時,看到又一例傳染病死亡案例,不由讓人心頭一驚。
2020年3月23日凌晨4時許,陝西省寧陝縣發布通知,一務工人員田某某在途徑陝西時突然感到不適,撥打120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其漢坦病毒(出血熱)核酸檢測為陽性,同車其他29人已全部落實就地醫學觀察措施。
令人心安的是,漢坦病毒並不是一種新型病毒,雖然出血熱致死率高,但由於病毒主要以齧齒動物為傳播媒介(例如老鼠),人與人之間傳播較為罕見,且已有相關疫苗,所以不會造成和新型冠狀病毒一樣的影響。
只要做到滅鼠防鼠,及時接種疫苗,就能有效控制病毒的流行。
-01-
漢坦病毒來源於齧齒動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來源於豬(《病毒星球.3》),HIV病毒來源於野生靈長動物(《病毒星球.5》)。
生存空間的擴張,全球交流的演進,對於野味的獵食,都為病毒的進化和傳播插上了翅膀。
一種只感染特定物種的病毒,經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後,能夠快速在人類社會中蔓延。
原本這種跨物種傳播的衍化過程非常漫長,但人類的活動加速了病毒的進化。
1999年夏天,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鳥類開始離奇死亡。與此同時,紐約皇后區出現若干腦炎病例。
這種病以往在整個紐約市一年也只有幾例,但在皇后區過去的兩天內就出現了8例。
1999年9月22日,經過CDC研究人員對患者體內的病毒分析,確認導致人和鳥類死亡的是同一種病原體——西尼羅河病毒。
這種來源於非洲鳥類的病毒之前從未在西半球出現過,但寵物走私犯將這些病毒從非洲帶回了紐約,而全新的環境加速了病毒的進化。
從鳥類到人類,西尼羅河病毒在短短4年內就在整個美國傳播開來。
截止2013年底,全美超過78萬人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其中16196人發展成腦炎,1549例死亡。
-02-
人類的進步同時加速了病毒的進化,病毒的跨物種傳播變得更快,生存能力變的更強——這可苦了原本就深受其害的其他動物。
病毒不僅能從其他動物身上傳給人類,也能進行反向傳播。
相較於原始社會,人類的醫療水平有了飛躍,而其他動物對抗病毒的能力,卻和上千萬年前的祖先差不了多少。
在這種抗擊病毒能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人類傳染病若是擴散到其他動物身上,就會造成致命打擊。
2009年美國俄勒岡州出現第一起甲型H1N1人傳貓案例。
貓的主人因為感染病毒而住院,她的貓一直待在室內,沒有與其他人或動物接觸,卻因為甲型H1N1感染導致的肺炎而死亡。
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人員又陸續發現13隻貓和1隻狗被人類感染了甲型H1N1,它們的發病症狀和人類感染差不多,都是迅速發展成呼吸系統疾病。
人類的寵物有獸醫治療,還比較幸運,野生動物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1966年在非洲蔓延小兒麻痺症時,偉大的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觀察到了野生黑猩猩受附近村莊脊髓灰質炎病毒擴散的影響而感染。
最終她所認識的黑猩猩群落中,有十五隻患病,六隻死亡,殘存下來的幸運兒也落下了不同程度的傷殘。
面對黑猩猩朋友的逝世,珍妮·古道爾在《黑猩猩在呼喚》中留下了悲痛的回憶:
老格裡戈爾(她的黑猩猩朋友)的雙腿癱瘓了,只能用雙臂的力量拖著身體在地上爬行。為了獲取食物,它不得不用雙臂去爬樹,但一邊肩膀脫臼了,另一隻手又有嚴重的損傷。最後找到它時已經奄奄一息了,為了減輕痛苦,我只能悲痛地給了它一顆子彈。
-03-
全球化在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對病毒防疫提出了更加艱難的挑戰。
新冠病毒的全球擴散已經讓人們意識到,在疫情面前沒有任何人或國家能獨善其身。
但我們還缺少另一重視角,那裡不是人類的世界,而是地球上其他居民的世界。
目前已知的1400多種感染人類的病原體,其中有61%可以感染其他動物。
原始人類群體較小,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有限。
但隨著人類居住與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人類病毒的跨物種傳播必將對野生動物的威脅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了病毒反向跨物種傳播的嚴重性,但總體來說,影響力還遠遠不夠。
如果我們不加警醒,科幻片裡人類病毒團滅外星人的場景,倒更有可能在野生動物身上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