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跨物種傳播?陝西出現鼠傳漢坦病毒死亡案例//《病毒星球.6》

2020-12-04 騰訊網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

唯有關心,才會行動;

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珍妮·古道爾

三月,是個擁抱春天的時節。

春分已過,新冠退卻,百業待興,我們迫不及待的脫下冬裝,走出疫情的陰影。

不料早上看新聞時,看到又一例傳染病死亡案例,不由讓人心頭一驚。

2020年3月23日凌晨4時許,陝西省寧陝縣發布通知,一務工人員田某某在途徑陝西時突然感到不適,撥打120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其漢坦病毒(出血熱)核酸檢測為陽性,同車其他29人已全部落實就地醫學觀察措施。

令人心安的是,漢坦病毒並不是一種新型病毒,雖然出血熱致死率高,但由於病毒主要以齧齒動物為傳播媒介(例如老鼠),人與人之間傳播較為罕見,且已有相關疫苗,所以不會造成和新型冠狀病毒一樣的影響。

只要做到滅鼠防鼠,及時接種疫苗,就能有效控制病毒的流行。

-01-

漢坦病毒來源於齧齒動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來源於豬(《病毒星球.3》),HIV病毒來源於野生靈長動物(《病毒星球.5》)。

生存空間的擴張,全球交流的演進,對於野味的獵食,都為病毒的進化和傳播插上了翅膀。

一種只感染特定物種的病毒,經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後,能夠快速在人類社會中蔓延。

原本這種跨物種傳播的衍化過程非常漫長,但人類的活動加速了病毒的進化。

1999年夏天,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鳥類開始離奇死亡。與此同時,紐約皇后區出現若干腦炎病例。

這種病以往在整個紐約市一年也只有幾例,但在皇后區過去的兩天內就出現了8例。

1999年9月22日,經過CDC研究人員對患者體內的病毒分析,確認導致人和鳥類死亡的是同一種病原體——西尼羅河病毒。

這種來源於非洲鳥類的病毒之前從未在西半球出現過,但寵物走私犯將這些病毒從非洲帶回了紐約,而全新的環境加速了病毒的進化。

從鳥類到人類,西尼羅河病毒在短短4年內就在整個美國傳播開來。

截止2013年底,全美超過78萬人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其中16196人發展成腦炎,1549例死亡。

-02-

人類的進步同時加速了病毒的進化,病毒的跨物種傳播變得更快,生存能力變的更強——這可苦了原本就深受其害的其他動物。

病毒不僅能從其他動物身上傳給人類,也能進行反向傳播。

相較於原始社會,人類的醫療水平有了飛躍,而其他動物對抗病毒的能力,卻和上千萬年前的祖先差不了多少。

在這種抗擊病毒能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人類傳染病若是擴散到其他動物身上,就會造成致命打擊。

2009年美國俄勒岡州出現第一起甲型H1N1人傳貓案例。

貓的主人因為感染病毒而住院,她的貓一直待在室內,沒有與其他人或動物接觸,卻因為甲型H1N1感染導致的肺炎而死亡。

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人員又陸續發現13隻貓和1隻狗被人類感染了甲型H1N1,它們的發病症狀和人類感染差不多,都是迅速發展成呼吸系統疾病。

人類的寵物有獸醫治療,還比較幸運,野生動物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1966年在非洲蔓延小兒麻痺症時,偉大的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觀察到了野生黑猩猩受附近村莊脊髓灰質炎病毒擴散的影響而感染。

最終她所認識的黑猩猩群落中,有十五隻患病,六隻死亡,殘存下來的幸運兒也落下了不同程度的傷殘。

面對黑猩猩朋友的逝世,珍妮·古道爾在《黑猩猩在呼喚》中留下了悲痛的回憶:

老格裡戈爾(她的黑猩猩朋友)的雙腿癱瘓了,只能用雙臂的力量拖著身體在地上爬行。為了獲取食物,它不得不用雙臂去爬樹,但一邊肩膀脫臼了,另一隻手又有嚴重的損傷。最後找到它時已經奄奄一息了,為了減輕痛苦,我只能悲痛地給了它一顆子彈。

-03-

全球化在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對病毒防疫提出了更加艱難的挑戰。

新冠病毒的全球擴散已經讓人們意識到,在疫情面前沒有任何人或國家能獨善其身。

但我們還缺少另一重視角,那裡不是人類的世界,而是地球上其他居民的世界。

目前已知的1400多種感染人類的病原體,其中有61%可以感染其他動物。

原始人類群體較小,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有限。

但隨著人類居住與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人類病毒的跨物種傳播必將對野生動物的威脅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了病毒反向跨物種傳播的嚴重性,但總體來說,影響力還遠遠不夠。

如果我們不加警醒,科幻片裡人類病毒團滅外星人的場景,倒更有可能在野生動物身上上演。

相關焦點

  • 高福等人聚焦新冠跨物種傳播機制:病毒如何結合蝙蝠ACE2
    高福等人聚焦新冠跨物種傳播機制:病毒如何結合蝙蝠ACE2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23 15:13 來源:澎湃新聞
  • 病毒星球:全球化時代的病毒與人類
    近日,疫期特別策劃第一期,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理想國,邀請《病毒星球》主編趙雪峰,帶大家一起認識下這位人類的敵人和朋友:病毒。這次流感的殺傷力是相當大的,全球死亡人數25萬。 流感不容小覷,且有明顯的季節性(冬春),提前研製和接種疫苗就很有必要,也有一些相關的藥物,但疫苗和藥物,只能應對一部分,畢竟病毒在不斷變異和重配。這時,勤洗手、不摸口鼻等減少傳播機會的日常習慣,也就尤為重要。並且,出於公德,千萬不要對著別人咳嗽、打噴嚏!
  • 又是氣溶膠傳播!研究揭秘:阿根廷暴發安第斯病毒「超級傳播」事件
    像其他漢坦病毒一樣,安第斯病毒感染會導致人類患上一種嚴重的、通常是致命的呼吸系統疾病,稱為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PS)。關鍵的一點是,安第斯病毒是已知的唯一一種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漢坦病毒。與被感染者或其體液直接接觸的人,或與患者近距離接觸的人,也可能被感染。目前,還沒有獲批的疫苗或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疾病。
  • 了解病毒與人類共同的進化 II 病毒星球
    狼書今日共讀書目《病毒星球》帶你暢遊這顆遍布著病毒的星球,了解病毒和人類共同進化的過程。在這個相愛相殺的故事裡,有一舉掠去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兇殘,也有幫助殺菌與抗癌的友愛,還有全殲外星人的巨大腦洞。你會發現,病毒不僅指示出我們的來路,也將我們人類對自身的研究推得更遠...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了26個物種後發現……
    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團隊發現,SARS-CoV-2具有廣泛的可能宿主範圍,同時根據病毒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結合能力,排除了一些潛在的宿主,有助於尋找真正的中間宿主,強調了監測易感動物的必要性,防止其成為新的傳播源頭,導致疫情再次暴發。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奇慧研究員、嚴景華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
  • Cell|漢坦病毒表面糖蛋白晶格及其融合調控機制
    吸入被感染的齧齒動物排洩物汙染的氣溶膠是漢坦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漢坦病毒基因組由三條單股、負鏈RNA片段組成:小、中和大。中片段編碼一種多蛋白前體,該前體在內質網中經過信號酶切割而成熟,產生兩種包膜糖蛋白Gn和Gc。Gn與膜融合蛋白Gc相互作用,使Gc在Gn/Gc異二聚體中保持亞穩定的融合前構象。前聚體進一步結合成(Gn/Gc)4四聚體刺突(spike)。
  • 【盤點】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
    圖片來自:http://www.livescience.com/人類自誕生起,就一直在與病毒做鬥爭。對於現代人而異,某些病毒性疾病已經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使我們能夠保持不被感染、阻礙其大肆傳播,甚至還能在感染後被治好。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鬥爭中,人類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比如我們已經能徹底根除了天花病毒,數十年來再無新發案例。
  • 新冠病毒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找到重要線索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 石正麗與美國科學家發表研究,監測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和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什亞克(Peter Daszak)教授團隊5月31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表了關於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已經被《自然通訊》雜誌接受,並將於近期發表。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人類從19世紀中葉開始了溫度記錄工作,根據研究,北半球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而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6℃。不要小看這不到1℃的變化,平均氣溫上升1℃,意味著極端氣溫將會存在好幾度的波動。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人類從19世紀中葉開始了溫度記錄工作,根據研究,北半球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而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6℃。不要小看這不到1℃的變化,平均氣溫上升1℃,意味著極端氣溫將會存在好幾度的波動。對於全球變暖,普遍的觀點認為是人類燃燒礦物燃料造成的。
  • 從伊波拉到愛滋病,你可能想不到,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伊波拉病毒首次被發現於1976年的蘇丹和剛果(金),而2013年-2016年在西非出現爆發,造成上萬人的死亡。醫學界多次 研究都表明,蝙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源頭。 3、漢坦病毒 漢坦病毒知道的人不多
  • 中科院微生物所Cell Discovery發表新冠病毒跨種傳播研究新進展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已有研究認為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但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仍不清楚。
  • 跨物種傳染病,是誰造就的恐怖故事?
    狂牛症後來甚至還出現在北美和日本。而英國本土,在宰殺並深埋十幾萬頭病牛後,用了整整10年時間,才從「牛肉恐慌」中走出來。 今天人們知道,不論是狂牛症還是庫魯病,其致病因子都是朊病毒(一種結構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沒「變壞」的時候普遍存在於生物大腦中,但「變壞」的蛋白可以通過食物傳播,使大腦出現海綿狀病變。關於朊病毒的多種類型和複製機制等,至今未得破解。
  • ...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目前還不確定新冠病毒的中間...
    【世衛:可能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在23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確認新冠「零號病人」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如果新冠病毒存在於動物界,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目前還不確定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以及病毒是如何跨越物種傳播給人類的。
  • 佛山口岸首次檢出漢坦病毒
    從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網獲悉,近日,佛山檢驗檢疫局從新港口岸捕獲的兩隻老鼠樣本中,均檢出漢坦病毒陽性。這是佛山局首次從病媒生物身上檢出漢坦病毒,目前已經消除了疫情隱患。據介紹,新港口岸按照相關文件要求,今年內已開展了4次鼠類監測工作。此次監測捕獲的兩隻鼠類經佛山局醫學媒介生物檢測實驗室鑑定為褐家鼠和臭鼩鼱。
  • 由於變異病毒,英國進入最高級別防控狀態:病毒是如何變異的?
    愛滋病、狂牛症這樣的全新疾病時有出現。這些傳染性病原體是新近出現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從未有過暴發的記錄。狂牛症雖然奇異獨特,卻很少致人死亡,它的影響主要在經濟方面。以災難性致死疾病的標準來衡量,愛滋病、狂牛症其實有同一種缺點:無效傳播。如果愛滋病是由昆蟲傳播的,或者狂牛症像麻疹一樣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我們將會面臨真正的大災難!
  • 有趣的學說:物種進化,病毒一路相伴
    也就是說,每天降落在地表的病毒數量高達1018隻。這些全球傳播的病毒大多數是隨著浪花散播到大氣中的,還有一部分通過沙塵暴進入大氣。「因為不受地球表面的摩擦阻礙,可以長途跋涉,所以洲際旅行對於病毒來說相當容易」,薩特爾舉例說,「我們不時會看到,從非洲捲入大氣的病毒最終沉降在北美。」
  • 由於變異病毒,英國進入最高級別防控狀態,病毒是如何變異的?
    愛滋病、狂牛症這樣的全新疾病時有出現。這些傳染性病原體是新近出現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從未有過暴發的記錄。狂牛症雖然奇異獨特,卻很少致人死亡,它的影響主要在經濟方面。以災難性致死疾病的標準來衡量,愛滋病、狂牛症其實有同一種缺點:無效傳播。
  • 跨物種感染!我國首次在人腦脊液中分離到豬偽狂犬病毒
    該研究首次為PRV向人群的跨種傳播提供了直接有力的病毒分離證據。 該合作團隊對從腦脊液檢出PRV序列的4位急性腦炎患者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他們均從事與生豬或豬肉屠宰有關的工作,且在疑似傷口暴露後的7天內出現「流感樣」的症狀,病程發展較快,從最初的發燒發展為神經系統症狀(如癲癇發作)僅需1至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