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君說:九層之臺 始於累土 材料力學的性能表徵

2020-11-30 中國航空..

引言

「一代材料、一代飛機」,先進材料技術始終引領和支撐著航空裝備的發展。20世紀初,第一架載人飛機上天,發明人萊特兄弟採用的材料有木材 (佔47%) 、鋼 (佔35%) 和布 (佔18%),飛機採用木布結構,飛行時速只有16公裡。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速度越來越快,載重越來越大,由於木布材料強度和剛度的不足,1925年以後,逐漸用鋼管代替木材做機身骨架,用鋁板代替木材作為蒙皮,製造出全金屬結構飛機,從而增強了結構強度,改善了氣動外形,提高了飛機性能。上世紀50年代以後,人類跨入了超音速時代,為了滿足結構的耐高溫要求,發展了航空專用的既堅固又耐熱的鈦合金材料。

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一代航空材料——複合材料應運而生。複合材料具有質量輕、比強度高、比剛度大、抗疲勞、減振、耐腐蝕等優點,目前複合材料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航空結構材料之一,其用量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指標,如B787和A350飛機複合材料用量已超過50%。

材料力學性能

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環境(溫度、溼度、介質)下,承受各種外部載荷(如拉伸、壓縮、彎曲、剪切、扭轉、衝擊、交變應力等)時所表現出的力學特徵,如強度、硬度、彈性模量、壽命等。

對於絕大多數具有承載要求的產品而言,材料的力學性能是結構選材與產品設計時所最關注的材料性能。相對於其他工業產品,飛機(特別是商用飛機)對經濟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結構重量最輕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合理地選材和結構設計,充分發揮材料的力學特性,確保飛機結構在全壽命服役過程中不發生破壞,是飛機設計師不懈的追求。

縱觀國際航空航天發展史,由於材料力學性能不滿足要求所造成的事故不勝枚舉。如1938年美國超級伊萊克特拉飛機的墜毀,1954年英國彗星式飛機事故,1988年的阿羅哈航空公司客機事故,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事故在早期時候是由於人類認知水平的不足而造成的,而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事故的發生更多是由於設計、製造工藝、使用環境等因素考慮不周、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因此,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全面了解並正確使用合適的材料,變得非常的關鍵。

材料力學性能不足引發重大事故

材料力學性能表徵

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從字面上講是指採用一定的科學參量表達材料的力學性能特徵的過程。工程上的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不僅包含了採用科學參量表達材料力學性能的理論和方法,還包含了通過科學手段測試這些力學性能參量的技術。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是全面了解材料力學性能的手段。對材料力學性能進行全面地表徵並通過各類實驗技術手段準確獲取所需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是材料力學性能表徵研究的最主要目標。

材料力學性能在積木式驗證體系的位置

採用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全面而準確的獲取材料的力學性能特徵,可以幫助工程師進行產品的結構選材、材料鑑定、生產質量控制和結構設計。對於航空領域而言,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作為支撐航空材料研發和飛機結構設計的基礎技術,主要進行航空材料的力學性能表徵方法、失效機理、強度準則、實驗方法與標準等研究,在飛機結構的積木式設計、分析與驗證技術體系中處於最底層的位置,為整個飛機的研製提供了最基礎的材料數據。在飛機的研製過程中,該部分實驗的數量和類型也最多,實驗數量往往數以萬計,是航空結構強度設計與分析不可或缺的基礎。

由於其優異的特性,複合材料已經成為軍民用飛機的主要結構材料,在飛機中的應用比例不斷的攀升。複合材料由多種材料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構成,「材料即結構」,各向異性,性能高度依賴於其微、細和宏觀等不同層次的結構形式,且受到生產製造工藝的影響。相對於各向同性的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的力學特性更加複雜,需要表徵的力學性能參數更多,表徵與實驗的難度也更高,所呈現出的力學行為也更加複雜。因此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表徵研究一直是複合材料的材料研究和結構應用最關心的內容之一。航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表徵流程規範、實驗體系框架、實驗計劃/矩陣、實驗方法、許用值確定方法、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及表徵方法的標準化等,滿足材料研發、材料篩選、材料取證、材料驗收、材料評價和結構驗證等不同材料應用階段的研究與工程應用需求。

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實驗

引言

「一代材料、一代飛機」,先進材料技術始終引領和支撐著航空裝備的發展。20世紀初,第一架載人飛機上天,發明人萊特兄弟採用的材料有木材 (佔47%) 、鋼 (佔35%) 和布 (佔18%),飛機採用木布結構,飛行時速只有16公裡。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速度越來越快,載重越來越大,由於木布材料強度和剛度的不足,1925年以後,逐漸用鋼管代替木材做機身骨架,用鋁板代替木材作為蒙皮,製造出全金屬結構飛機,從而增強了結構強度,改善了氣動外形,提高了飛機性能。上世紀50年代以後,人類跨入了超音速時代,為了滿足結構的耐高溫要求,發展了航空專用的既堅固又耐熱的鈦合金材料。

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一代航空材料——複合材料應運而生。複合材料具有質量輕、比強度高、比剛度大、抗疲勞、減振、耐腐蝕等優點,目前複合材料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航空結構材料之一,其用量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指標,如B787和A350飛機複合材料用量已超過50%。

材料力學性能

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環境(溫度、溼度、介質)下,承受各種外部載荷(如拉伸、壓縮、彎曲、剪切、扭轉、衝擊、交變應力等)時所表現出的力學特徵,如強度、硬度、彈性模量、壽命等。

對於絕大多數具有承載要求的產品而言,材料的力學性能是結構選材與產品設計時所最關注的材料性能。相對於其他工業產品,飛機(特別是商用飛機)對經濟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結構重量最輕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合理地選材和結構設計,充分發揮材料的力學特性,確保飛機結構在全壽命服役過程中不發生破壞,是飛機設計師不懈的追求。

縱觀國際航空航天發展史,由於材料力學性能不滿足要求所造成的事故不勝枚舉。如1938年美國超級伊萊克特拉飛機的墜毀,1954年英國彗星式飛機事故,1988年的阿羅哈航空公司客機事故,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事故在早期時候是由於人類認知水平的不足而造成的,而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事故的發生更多是由於設計、製造工藝、使用環境等因素考慮不周、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因此,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全面了解並正確使用合適的材料,變得非常的關鍵。

材料力學性能不足引發重大事故

材料力學性能表徵

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從字面上講是指採用一定的科學參量表達材料的力學性能特徵的過程。工程上的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不僅包含了採用科學參量表達材料力學性能的理論和方法,還包含了通過科學手段測試這些力學性能參量的技術。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是全面了解材料力學性能的手段。對材料力學性能進行全面地表徵並通過各類實驗技術手段準確獲取所需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是材料力學性能表徵研究的最主要目標。

材料力學性能在積木式驗證體系的位置

採用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全面而準確的獲取材料的力學性能特徵,可以幫助工程師進行產品的結構選材、材料鑑定、生產質量控制和結構設計。對於航空領域而言,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作為支撐航空材料研發和飛機結構設計的基礎技術,主要進行航空材料的力學性能表徵方法、失效機理、強度準則、實驗方法與標準等研究,在飛機結構的積木式設計、分析與驗證技術體系中處於最底層的位置,為整個飛機的研製提供了最基礎的材料數據。在飛機的研製過程中,該部分實驗的數量和類型也最多,實驗數量往往數以萬計,是航空結構強度設計與分析不可或缺的基礎。

由於其優異的特性,複合材料已經成為軍民用飛機的主要結構材料,在飛機中的應用比例不斷的攀升。複合材料由多種材料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構成,「材料即結構」,各向異性,性能高度依賴於其微、細和宏觀等不同層次的結構形式,且受到生產製造工藝的影響。相對於各向同性的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的力學特性更加複雜,需要表徵的力學性能參數更多,表徵與實驗的難度也更高,所呈現出的力學行為也更加複雜。因此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表徵研究一直是複合材料的材料研究和結構應用最關心的內容之一。航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表徵流程規範、實驗體系框架、實驗計劃/矩陣、實驗方法、許用值確定方法、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及表徵方法的標準化等,滿足材料研發、材料篩選、材料取證、材料驗收、材料評價和結構驗證等不同材料應用階段的研究與工程應用需求。

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實驗

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的研究歷程

我國在1990年代以後,複合材料研究人員都把研究的重點轉向新材料、新工藝及各種複合材料結構件的研製與應用中,而複合材料的性能表徵研究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截止2000年,國內尚未建立起系統、完整、科學的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體系,一對複合材料力學行不明,二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方法不統一,三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數據的分散性較大。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關於複合材料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是我國最早從事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與實驗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

從2000年開始,強度所複合材料專業團隊著力加強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與實驗技術的研究投入,先後譯著了多部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著作,將國外最先進的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方法引入國內。在引進與消化國外最先進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和總結國內過去2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建立了與國際接軌並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國航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體系,一舉使國內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技術接近並部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了國內軍、民機型號研製需求。

構建了表徵方法的行業頂層標準規範,主編HB 7491、HB 7618和GJB 67.14-2018等作為表徵方法主要構成的標準規範,系統、完整的規定了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體系在不用階段的表徵方法;規範了複合材料力學性能數據在材料規範、材料篩選、材料鑑定、材料驗收、材料等同以及結構設計等不同應用環節的獲取原則與表徵方法,明確了實驗的計劃、數據的處理與統計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運用方法,形成了軍機複合材料鑑定/等同/替代的系統性評價方法和程序;開發了複合材料許用值統計計算軟體和複合材料性能資料庫,整理、篩選和錄入了多個型號不同材料體系的數萬實驗數據,逐步構建了航空主幹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資料庫,並以此為基礎採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發現新的規律或內在聯繫。

至此,強度所在國內首先建立起可滿足軍機規範和民機適航要求的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體系,並在全行業和全國範圍內推廣,有力推動了我國航空複合材料表徵與實驗技術的發展。

強度所複合材料著作及譯著

頂層規範

2011年,以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與試驗技術團隊為主體,強度所成立了材料力學性能評定與測試中心,專門進行先進航空材料的力學性能表徵與實驗技術研究。在強度所三十餘年研究基礎上,並經過十年的發展,強度所力學性能評定與測試中心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與實驗技術研究中心。十年來,強度所力學性能評定與測試中心承擔了國內規模最大、類型最多的軍機複合材料許用值試驗和民機適航試驗,其材料與元件級試驗任務涉及了國內所有軍民機型號,承擔了ARJ、AG600和C919等民機型號的大部分材料與元件級適航試驗,同時還承擔了空客Airbus、BOMBARDIER、Henkel等國外企業的產品測試任務。

測試技術和自主研製的夾具已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10年與美國DELSON試驗室之間進行了比對試驗,測試結果95%以上的性能誤差在5%之內;2015年大客項目與國外實驗室進行背靠背測試,數據誤差可忽略不計。此外,中心已成為國內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標準權威的制訂單位,也成為我國航空工業「材料性能檢測與失效分析中心」的三個中心之一,並在2019年獲批為國家新材料測試平臺複合材料分中心。

九層之臺,始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材料的好壞,決定了產品的質量,材料力學性能表徵與實驗,則是用最科學的方法,將材料的性能指標用多維度數據客觀展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探索先進材料的道路上,力學性能表徵助力奔跑,成為設計優秀工業產品不可獲取的重要一環。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技術該技術將經典的力學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傳統的壓電力顯微技術基礎上進行延伸,實現了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為了證實該技術的有效性,團隊以不同組分的多鐵納米複合纖維為例,利用該技術不僅表徵了纖維局部的壓電性,而且實現了對纖維納米尺度楊氏模量的單點測量以及成像。
  • 分會場丨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
    該分會場主題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貫穿於複合材料的研發、應用、結構設計和服役等過程,該分會場所涉及的試驗和檢測技術是複合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技術,多年來一直是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踴躍交流學習的平臺。
  • 交聯型POE膠膜的力學性能與交聯度的對應關係研究
    圖1交聯型POE 膠膜的交聯機理交聯型POE 膠膜封裝效果的差異性表現在其膠膜固化後的力學性能差異,該差異性將直接影響組件的使用壽命。膠膜的力學性能參數主要包括封裝後膠膜與玻璃之間的剝離強度、膠膜固化後的拉伸強度及扯斷伸長率。而在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其封裝品質主要是通過交聯度測試來判定的。
  • 二維材料力學性能首次測出
    二維材料力學性能首次測出2018-01-28 07:20 來源: 科技日報 為了獲取和處理二維材料,迄今為止都是以三維材料薄膜形式替代。德國薩爾州大學物理學家烏韋·哈特曼和萊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測量石墨烯,首次能夠表徵原子級薄膜材料的二維力學性能。相關結果刊登在專業雜誌《納米尺度》上。近年來,二維材料備受關注。
  • 材料力學知識掃盲,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介紹
    材料在常溫、靜載作用下的宏觀力學性能。是確定各種工程設計參數的主要依據。這些力學性能均需用標準試樣在材料試驗機上按照規定的試驗方法和程序測定,並可同時測定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
  • 影響高分子材料力學強度因素總結
    影響聚合材料力學強度的因素,可以根據以下因素逐一排查導致材料力學性能降低的原因,也可以通過以下因素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質。   1、材料的化學結構,分子鏈結構,分子鏈支化,主要因素和根本因素。   凡是能夠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因素都會影響材料強度,比如氫鍵和分子極性,芳雜環極性高於脂肪鏈。分子間作用力越大材料強度和模量一般是越高。
  • 航空複合材料強度技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
    複合材料,顧名思義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或微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目前,複合材料的應用愈發廣泛,複合材料中碰到的強度問題也是日漸突顯。今天,我們就來聽強度君說一說複合材料的前世今生與強度博弈。複合材料源於大自然,昆蟲、鳥類等動物比人類更早地了解和應用了複合材料,如用泥土將植物秸稈粘接在一起構築結實牢固的巢穴。
  • 斷裂韌性、衝擊強度、抗彎強度——燒結釹鐵硼的力學性能
    例如,有些永磁體在高速轉動機械中使用,要經受很大的離心力,或在震動環境、或承受極高加速度(3g~5g)條件下使用,或者在安裝磁體時,受到應力的作用,磁體可能剝落、掉邊、掉角或開裂等,所以對磁體的力學性能有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什麼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材料的力學性能一般包括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這幾個力學性能參量有不同的物理意義。
  • 一組圖帶你了解金屬材料表面的三維形貌表徵應用
    尤其金屬材料的表面易於形成氧化層,改變了金屬原本的特性,其表面對材料整體性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金屬材料的磨損、腐蝕、斷裂等,無不與金屬材料的表面密切相關。本文將通過一組圖片帶您了解金屬材料表面的三維形貌表徵應用實例。材料常見失效形式的表面形貌表徵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
  • PA6阻燃性能與力學性能(拉升 衝擊 彎曲強度與彎曲模量)改善方案
    首先考查了ZrP的修飾與否對PA6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APSO的修飾量對PA6的流動性能、力學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響,確定APSO與ZrP的一個最佳比例,然後再考查APSO-ZrP的量對PA6的流動性能、力學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響。
  • 熱點分會場之「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精彩分享
    圍繞磁性吸波材料和半導體超晶格材料的顯微結構、電磁結構與吸波性能關係,以原位低溫電子顯微學方法為主要手段,以此平臺為基礎在原子分辨顯微結構角度研究了金屬吸波材料的構效關係。然而,由於現有實驗技術的限制,BCC金屬納米線的力學性能及其變形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祝祺所在王江偉研究員團隊,利用先進的球差校正電子顯微鏡結合力-電耦合原位樣品杆,對原位製備的納米線進行力學加載,觀察到了體心立方金屬納米線的超塑性變形行為。並通過追蹤變形過程中晶體結構的演變,進一步揭示了多重變形機制協同調控的取向轉變過程及其對納米線力學性能的貢獻,為金屬納米線性能的優化及應用提供了關鍵依據。
  • 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的二維材料,如何準確表徵?
    而目前的二維材料除了用到SEM之外,拉曼光譜也是極其重要的表徵手段,而將兩者完全一體化的電鏡-拉曼系統在二維材料的表徵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石墨烯複合材料現在熱門的不僅僅是石墨烯本身,很多石墨烯轉移材料,或者把石墨烯作為添加劑的新材料和器件也成為研究熱門,希望利用石墨烯特殊的熱力光電磁性能來改變材料的性能
  • 黔西南土工格柵抗拉強度檢測工程第三方檢測機構
    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扁絲編制土工布GB/T17642土工合成材料 非織造布複合土工膜GB/T17689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土工格柵GB/T18744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三維土工網墊GB/T21825玻璃纖維土工格柵GB/T19274塑料土工格室
  • 鋼結構網架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
    鋼結構網架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體現在它的力學性能。 任何機械零部件在加工和使用的過程中都會承受外力(即載荷)的作用。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所表現出的特性稱為材料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衝擊韌性、疲勞強度等性能。
  • 2010年結構工程師知識點:與材料力學性能的關係
    材料的力學性能與結構試驗的關係   (一)概述   一個結構或構件的受力和變形特點,除受荷載等外界因素影響外,還要取決於組成這個結構或構件的材料內部抵抗外力的性能。充分了解材料的力學性能,對於在結構試驗前或試驗過程中正確估計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實際工作狀況,以及在試驗後整理試驗數據,處理試驗結果等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結構試驗中按照結構或構件材料性質的不同,必須測定相應的一些最基本的數據,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鋼材的屈服強度和抗拉極限強度、磚石砌體的抗壓強度等。
  • 材料力學尺度效應研究獲重大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研究生餘倩,在導師孫軍教授、肖林教授,和該研究中心教授馬恩、單智偉的悉心指導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李巨、丹麥瑞瑟國家實驗室黃曉旭博士合作,對微小尺度金屬單晶材料中的孿晶變形行為及其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了單晶體外觀尺寸對其孿晶變形行為的強烈影響,以及相應材料力學性能的顯著變化
  • 仿生材料的微組織結構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生物材料儘管由性能並不突出的簡單組元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組裝而成,但卻表現出優異的綜合力學性能和功能特性,這主要得益於其跨越不同尺度的複雜而巧妙的組織結構,特別是由此帶來的獨特的變形與斷裂機制和強韌化機理。
  • 4D列印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的性能表徵和有限元分析
    目前,基於熔融沉積(fused deposition molding, FDM)工藝的4D列印存在製件力學性能差以及由於材料模型和數值模擬的限制造成的設計精準度差的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由聚乳酸(PLA)和碳纖維增強聚乳酸(CFPLA)材料構成的複合結構,以提高4D列印產品的結構強度,並通過材料性能表徵,採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實現了產品設計的精確模擬。
  • 材料力學—強度理論
    2、四大強度理論關於脆性斷裂強度理論最大拉應力理論(第一強度理論)最大拉應力是材料引起脆性斷裂破壞的主要因素,即不論材料處於簡單還是複雜應力狀態,只要最大拉應力σ1達到材料在單向拉伸時斷裂破壞的極限應力σb,就會發生脆斷破壞。
  • 重慶大學解決納米材料強度表徵技術難題 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近日,重慶大學研究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實現突破,首次將地球科學研究領域的高壓實驗方法引入到了納米材料研究中,創造性地解決了納米材料強度表徵的技術難題,首次報導了晶粒尺寸在10納米以下的納米純金屬的強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