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可有效合成苯並氮雜七元環

2020-12-05 科學網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金屬銥催化的基於自由胺基協助雙鍵末端碳氫鍵活化,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體系作用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與烯丙基碳酸酯可以發生直接的烯丙基烯基化反應,立體選擇性地得到順式雙鍵產物(J. Am. Chem. Soc. 2009, 131, 8346-8346),反應條件溫和,原料簡單易得。這一方法為構建順式雙鍵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結果發表以後被Synfacts積極評述(Synfacts, 2009, 9, 0987)。這也是金屬銥催化直接烯丙基烯基化反應的首例報導。

 

最近,研究人員在這一研究發現的基礎上,通過巧妙的設計,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和烯丙基雙碳酸甲酯反應,可以實現串聯的烯丙基烯基化與分子內不對稱烯丙基胺化反應,高收率、高對映選擇性地合成苯並氮雜七元環類化合物。所得具有光學活性的苯並氮雜七元環類化合物,可以方便地轉化為結構複雜多環化合物,為合成苯並氮雜七元環這一在許多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都廣泛存在的一類骨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這一部分工作已發表在《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496-1499)上。結果發表以後被Synfacts積極評述(Synfacts, 2010, 4, 0446)。

 

這些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和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來源: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 2019-02-27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首次報導了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的新方法。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同時可以拓展合成一系列常規合成方法難以製備的多功能化、多環苯並呋喃衍生物,也可以擴環合成一系列苯並六元或七元氧雜環衍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此種串聯反應不需要過渡金屬催化、無配體,避免了在後處理過程中過渡金屬雜質分離的難度,同時降低反應成本,避免了來自可持續性的挑戰問題,這將有助於該工作今後在製藥領域中的應用。
  • 中國科學家破解氮雜環化學合成「重要難題」
    該校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非碳原子統稱為雜原子,常見的雜原子有氮、氧、硫等。含氮雜環化合物種類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
  • 苯環開環新玩法,英國牛津顯神通:這種物質可以實現室溫下苯開環
    他認為,苯是六個碳原子環合成的正六邊形,碳與碳之間以C-C單鍵、C=C雙鍵交替成鍵。但這種結構無法解釋苯相比於「環己三烯」存在的特殊穩定性,如苯的氫化熱更低、在常規條件下無法像其他不飽和烴那樣發生加成反應,同時也無法解釋苯的六個碳原子等價的現象。
  •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 南開大學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中化新網訊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
  • CCS Chemistry | 解鎖酮醛反應新技能!只因這個[3+2]脫氧環化有點...
    最近,該課題組進一步利用錳催化促進酮芳基C-H鍵活化和C=O鍵斷裂,實現了酮與醛的[3+2]脫氧環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苯並異呋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圖1b)。雙芳基酮(3a-j)以及吸電子基團取代的芳基叔丁基酮(3k-3m)與具有不同電子和位阻效應的芳醛(3a-i)反應均能以良好的產率生成相應的苯並異呋喃產物。中性或者給電子基團取代的芳基叔丁基酮(4a-g)、芳基二級/一級烷基酮(4h-j)和醛反應生成的烷基取代苯並異呋喃產物在空氣中不穩定,作者通過引入後續的氧化過程,合成了一系列穩定的鄰苯二酮化合物。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研究人員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通過巧妙的設計,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和烯丙基雙碳酸甲酯反應,可以實現串聯的烯丙基烯基化與分子內不對稱烯丙基胺化反應,高收率、高對映選擇性地合成苯並氮雜七元環類化合物。
  • 大氣中的氮也可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了,用來製造藥品等
    通過破壞苯中化學鍵,活化大氣氮,研究人員或可利用大氣氮源製造染料、藥物等產品。《自然》雜誌8月12日發文稱,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使大氣中的氮與苯結合在一起,合成出了苯胺(製造多種合成產品的重要前體)。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正文:「碳/矽轉換」是新材料、藥物和農藥開發中一種創新的策略,而含矽的四氫化萘和苯並環庚矽烷結構單元,在許多市售藥物和天然產物種普遍存在(Figure 1a)。鑑於此,對含矽的四氫化萘和苯並環庚矽烷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
  • 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本站訊 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天津大學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導讀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人物與科研】中國海洋大學劉延凱副教授課題組: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含有苯並縮醛胺結構的橋環或者螺橋環骨架廣泛存在於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中。令人意外的是,以往報導的方法均用於合成消旋體,而不對稱催化合成該兩類縮醛胺結構的方法未有報導。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自由基介導的分子內的氫原子轉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 HAT)是一種溫和、高效的活化遠程碳氫鍵的方法,可用於合成功能化的環狀化合物。從事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有機功能材料研究,在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自由基反應、多組分反應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開發了一系列碳氫鍵官能團化、通過串聯反應構築官能化雜環化合物的新方法,一些新反應已成功地應用於重要臨床藥物的合成;提出了磷光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設計的新思路,設計合成了多種高效光電功能材料
  • JACS:Lewis酸催化的外消旋N-磺醯基氮雜環丙烷的動態動力學拆分
    能夠有效地將外消旋混合物轉化為有價值的單一對映異構體的催化方法的開發已成為不對稱催化中最關鍵的目標之一。與簡單的動力學拆分方法相比,催化立體歸一化包括動態動力學拆分(DKRs),立體相轉化和DyKATs,可使外消旋混合物的兩種對映體完全轉化為期望的單一對映體的產品。Lewis酸催化的外消旋供體-受體(D-A)環丙烷以立體歸一方式的開環反應已經取得了許多進步。
  •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有機催化研究組徐傑研究員和路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合成新路線以生物質基粘康酸為原料,經與乙醇和乙烯發生連續的酯化反應、Diels-Alder反應以及脫氫反應,直接合成對苯二甲酸二乙酯。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含氮雜環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材料分子中,因而,它們的合成方法一直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例如,焦寧等發展了利用導向基團導向的,通過對芳環sp2 C-H 鍵的疊氮化或者胺化,隨後與分子內導向基合成構建N-N鍵合成吡啶並吲唑和苯並咪唑等結構的方法。
  • 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
    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0:01 新加坡國立大學Chunyan Chi團隊揭示了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