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

2020-11-30 科學網

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0:01

新加坡國立大學Chunyan Chi團隊揭示了一種穩定的[4,3]多環並苯雙自由基體的合成、結構和電子性質。 該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09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由於其固有的開殼雙自由基特性,周圍融合的兩排或更多排並苯(多環並苯)的合成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研究組報導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多環並苯分子衍生物(4),即[4,3]多環並苯,並以晶體形式分離。親本[4,3]多環並苯包含三排並四苯,具有源於芳香烴穩定性的較大雙自由基特徵(y 0 = 94.8%)。由於動力學阻斷,4表現出合理的穩定性,在環境條件下的半衰期為~157小時。

研究組通過X射線晶體學分析確定了它的結構,鍵長分析顯示了8個局部Clar六隅體。4表現出開殼單線態基態,具有較窄的電化學能隙(1.13 eV)和較小的單線態三態能隙(根據SQUID的測量結果為‐0.57 kcal/mol)。它的電子性質可與此前報導的多環並四苯和萜烯衍生物相媲美。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table [4,3]Peri‐acene Diradicaloid: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Author: Jun-Jian Shen, Yi Han, Shaoqiang Dong, Hoa Phan, Tun Seng Herng, Tingting Xu, Jun Ding, Chunyan Chi

Issue&Volume: 09 November 2020

Abstract: Synthesis of peri‐fused two or more rows of acenes (peri‐acene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intrinsic open‐shell diradical character. Herein, we report the isolation of a derivative (  4  ) of hitherto the largest peri‐acene molecule, namely [4,3]peri‐acene, in a crystal form. The parent [4,3]peri‐acene containing three rows of tetracene has a large diradical character (y  0  = 94.8%) originated from aromatic stabilization. Due to kinetic blocking,  4  showed reasonable stability with a half‐life time of ~157 hour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and bond length analysis revealed eight localized Clar’s sextets.  4  exhibited open‐shell singlet ground state with a narrow electrochemical energy gap (1.13 eV) and a small singlet‐triplet energy gap (‐0.57 kcal/mol from SQUID measurement). Its electronic propertie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peri‐tetracene and teranthene derivatives.

DOI: 10.1002/anie.202012328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2328

相關焦點

  • 含有苯並咪唑結構的合成砌塊簡介
    圖1 苯並咪唑結構苯並咪唑
  •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4:09:43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課題組經過不懈努力,設計了一種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以實現光控分子封裝和釋放。
  • 【人物與科研】中國海洋大學劉延凱副教授課題組: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含有苯並縮醛胺結構的橋環或者螺橋環骨架廣泛存在於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中。令人意外的是,以往報導的方法均用於合成消旋體,而不對稱催化合成該兩類縮醛胺結構的方法未有報導。
  • 苯環開環新玩法,英國牛津顯神通:這種物質可以實現室溫下苯開環
    他認為,苯是六個碳原子環合成的正六邊形,碳與碳之間以C-C單鍵、C=C雙鍵交替成鍵。但這種結構無法解釋苯相比於「環己三烯」存在的特殊穩定性,如苯的氫化熱更低、在常規條件下無法像其他不飽和烴那樣發生加成反應,同時也無法解釋苯的六個碳原子等價的現象。
  • 【有機】穩定的荷基異位自由基陽離子化合物
    DRC類化合物除了在質譜中被捕捉到過,還可以由兩性離子或者雙自由基類化合物通過離子化失去一個電子製備獲得。儘管,DRC類化合物被認為是能夠穩定存在的,在醫藥和光電材料中有應用潛力的,但目前對於該類化合物的研究幾乎都集中在氣相或者低溫凝固相中。而要突破DRC類化合物的製備,必須先尋找到合適的轉換方法,這往往比穩定DRC本身更難。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自由基在化學反應、催化、生物化學和功能材料等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DHB)骨架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和合成藥物中,很多含有DHB結構的天然產物表現出豐富多樣的生物活性。自由基介導的分子內的氫原子轉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 HAT)是一種溫和、高效的活化遠程碳氫鍵的方法,可用於合成功能化的環狀化合物。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由於自由基的大量潛在應用,化學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開發出了多種對空氣穩定的自由基,包括單自由基,雙自由基,自由基低聚物和自由基聚合物等材料。自由基反應活性較高,對環境比較敏感,更難於進行計算研究,並且難以合成和表徵,因此用於光電子應用的空氣穩定基團很少見。儘管已知的空氣穩定基團的數量仍然有限,但只有極少數被應用在電子設備中。
  • 並五苯大環的擇形合成及幾何結構對單重態裂變的影響
    剛性,環狀支架促進了分子內, 生色團的空間電子耦合,同時還誘導超分子組裝,在溶液和晶體材料中產生具有增強的光物理性質的聚集體。例如,Nuckolls表明,在某些情況下,與大環化合物的這種多樣的行為,加上對SF的深刻基礎理解,應能夠設計出具有豐富光物理和超分子行為的並五苯大環化合物。迄今為止,只有兩次關於並五苯大環和由完全共軛骨架組成的單個大環的報導(圖1a)。
  • 【有機】JACS:局限在正電荷大環空腔內的萘二醯亞胺自由基
    萘二醯亞胺(naphthalenediimide, NDI)是一種π缺電子性化合物,接受單電子還原後形成其自由基陰離子,NDI•-。在目前學術界有多種方法用來穩定NDI•-,比如:印度尼赫魯大學的Mukhopadhyay組(J. Am. Chem.
  •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
    苯並呋喃乙胺類化合物是苯並呋喃衍生物中的重要一類化合物,是α2-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的合成前體,並對血清素5-HT2和5-HT1A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引起了合成化學家的高度重視。但此前報導的合成路線冗長、產率低且高溫,需使用過渡金屬催化劑等,發展一種合成苯並呋喃基乙胺高效便捷的新方法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正文:「碳/矽轉換」是新材料、藥物和農藥開發中一種創新的策略,而含矽的四氫化萘和苯並環庚矽烷結構單元,在許多市售藥物和天然產物種普遍存在(Figure 1a)。鑑於此,對含矽的四氫化萘和苯並環庚矽烷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新方法可有效合成苯並氮雜七元環
    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金屬銥催化的基於自由胺基協助雙鍵末端碳氫鍵活化,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體系作用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與烯丙基碳酸酯可以發生直接的烯丙基烯基化反應,立體選擇性地得到順式雙鍵產物(J. Am. Chem.
  • BCL-6小分子降解劑,結構決定性質,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基於高通量篩選,他們首先得到了活性較弱的化合物2和3,然後合成了親脂性相對較弱的4,5和6,並得到它們與BCL-6的共晶結構。從圖1可以看出,4中苯並咪唑酮的氧原子與Glu115和His116分別形成水分子介導的氫鍵相互作用,而化合物5的NH與Met51發生氫鍵結合,氰基吡啶環則嵌在Tyr58與Asn之間的口袋,與周圍胺基酸形成廣泛疏水相互作用,這些晶體信息提示苯並咪唑酮與氰基吡啶的結合可能帶來活性的提高,因此又對應合成了化合物6,活性果然有了明顯改善,並且相應的晶體結構也驗證了之前的分析。
  • 【有機】寡聚四苯並環辛四烯的合成和旋光性
    ,通常會給予具有雙螺旋結構的分子特殊的性質,例如特殊的穩定性,穩定的結構,以及特殊結構導致的光電性質等等。螺旋結構在分子功能研究領域有著各種潛在的應用價值,而且螺旋狀結構本身呈現了「科學與美」的一般原理。其中,DNA雙螺旋通過氫鍵構成不同的螺旋環網以其優雅和純美的結構,早己成為人們心目中分子生物構造學的美的標誌。同樣,剛性的螺旋結構本身所帶來的合成學挑戰和審美學的價值也展現著無窮的魅力。
  • 多環芳烴生物降解及轉化途徑的研究進展!
    Berdugo-Clarijo等[36]也指出,Methanosaeta和Methanobacteria在降解低相對分子質量PAHs中起重要作用,同時還發現產甲烷菌在降解萘、1-甲基萘、2,6-二甲基萘時, Methanosaeta和Methanoculleus起主要作用。
  • 化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純碳環
    在大多數化學家放棄嘗試很久之後,終於有研究團隊合成出了第一個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狀純碳分子。由原子力顯微鏡拍攝的碳-18分子的三維圖像。化學家先合成了一個由碳和氧組成的三角形分子,然後通過施加電流進行操縱,得到了這個碳-18環。
  • 蘇大高立軍 : 鈷誘導層狀鎳鐵雙金屬氫氧化物電子結構的優化及電...
    綠色廉價的層狀鎳鐵雙金屬氫氧化物(NiFe-LDH)被認為是理想的非貴金屬基催化劑,在其電催化析氧反應過程中,Fe3+離子能有效調節Ni(OH)2中Ni2+和NiOOH中Ni3+等離子的化合價態,因此表現出較好的OER性能。然而,NiFe-LDH材料存在著活性位點受限、本體導電性能差、結構不穩定等缺點,需要進一步對其進行改性,以提升其OER反應活性。
  • 《化學提高》苯可以和溴水發生反應嗎
    苯不能與溴水反應,苯只能和液溴反應(在溴化鐵催化下進行)。
  • 化學家合成史上最小芳香環
    在苯環的結構基礎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芳香環被化學家的巧手合成出來。你知道最小的芳香環是什麼嗎?事實上,這個最小芳香環的記錄是剛剛才創造的。最近,德國維爾茨堡大學Holger Braunschweig教授帶領的化學家團隊成功地合成出了穩定的基於硼原子的三元環(B3環),這是迄今為止最小最輕的芳香環。這種小芳香環除了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化學結構和化學鍵,還有不錯的實際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