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研究稱性別決定咀嚼方式 男性更喜歡狼吞虎咽

2020-11-24 人民網

韓國研究人員經研究發現,性別可決定咀嚼方式,因而男士較女士更喜歡狼吞虎咽。

近日,韓國世明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對男女進行實驗,以探究影響不同咀嚼習慣的原因。他們在受試者口腔內固定電極來獲取參數並提供等量的食物。

通過實驗,研究者收集了咬合力、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等數據。通過分析,他們發現男性與女性的各項參數均有較大差異。實驗結果顯示,男性咬合力強於女性,咬下的食物量比女性多,且咀嚼次數也少於女性,這些極大縮減了用餐時間。

然而,這一發現也引起了不小的置疑。早在此前,日本就已經發現男女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上並無差異。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組織心理與健康學教授卡裡·庫珀(Cary Cooper)則表示,咀嚼方式僅與性格有關。(實習編譯:王亮 審稿:朱盈庫)

相關焦點

  • 知否|性取向研究新發現:左撇子男性更可能成為同性戀?
    「生物標記的重要影響性」生物標記是科學家容易測量的潛在生物進程的證據,它們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分析某人的生理特徵如何影響其它特徵,例如:他們的性取向。家族基因能夠呈現一個家庭基因遺傳的特徵,對於家庭中男性成員性取向具有重要意義,便於科學家研究性取向的遺傳性。範德蘭恩說:「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便開始研究性取向相似性和基因聯繫。」
  • 決定男性性別的Y染色體正在退化,已經逐步萎縮,日後可能消失?
    但是其實真正決定性別的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Y染色體,這個染色體沒啥功能唯一的功能就是決定男性性別的染色體。但是,如今這個男性的朋友狀況卻非常的糟糕,隨著近些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這個染色體發生了變小的趨勢。Y染色體的變小原因和它本身的特殊性有著非常巨大的關係。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今天,他們一般而言更喜歡被稱為英語中的雙靈人,考慮到博達切的轉義帶有殖民性和貶義,雙靈人是個更受歡迎的概括性詞語。歷史上,雙靈人通常在部落中備受尊重,被視為經受了男女雙重靈魂賜福的人,然而20世紀期間,來自歐美的和基督教的影響摧毀了這一傳統。2015年在印度尼西亞日惹的Syawalan傳統節慶期間,瓦裡亞社群的以為成員在塗脂抹粉。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今天,他們一般而言更喜歡被稱為英語中的雙靈人,考慮到博達切的轉義帶有殖民性和貶義,雙靈人是個更受歡迎的概括性詞語。歷史上,雙靈人通常在部落中備受尊重,被視為經受了男女雙重靈魂賜福的人,然而20世紀期間,來自歐美的和基督教的影響摧毀了這一傳統。
  • 新研究:決定性別除了XY染色體還有別的
    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表現在很多方面,而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深埋在這些差異基礎的DNA裡的基因差別。在過去,大多數研究都關注於理解這些基因是如何編碼蛋白質決定性別,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科學家們發現編碼較短的RNA分子,也被稱為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的非常小的基因子集在區別果蠅雄性和雌性組織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是RNA裡的一小個片段,它精確調節了一個或幾個編碼蛋白質基因的激活。
  • 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人類的性別起碼有五種
    我們有關性別的觀念需要更新,人的性別不只是男女兩種,它起碼有五種:男性、偏男性、兩性人、偏女性、女性。   我們通常認為基因決定了性別,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個女性,其外表看上去也酷似女性,且行為舉止女性化,具有女性的外部生殖器官,但其體內卻沒有XX染色體和卵巢,相反卻具有XY染色體和內部睪丸,那麼此人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 【科學普及】溫度如何決定巴西紅耳龜的性別?
    雌雄性別的分化是動物界較為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同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性別決定方式包括: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性染色體決定型,年齡決定型和環境決定型。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是指動物的性別是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決定的。如蜜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為單倍體。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是二倍體。營養差異決定了雌蜂是發育成可育的蜂王還是不育的工蜂。
  • 男性喜歡一些蠢哭了的冒險
    漫畫/胡丁人們很早就知道,男性比女性更喜歡冒險。而一項最新研究在分析了達爾文獎獲獎者的性別後發現,男性也更喜歡進行一些蠢哭了的冒險行為。說起達爾文獎,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點陌生。舉例來說,研究中提到了一名恐怖分子,他想郵寄炸彈包裹,結果因為郵資不足被退件了,然後這貨想也不想就拆了包裹,然後你們懂的。在《英國醫學雜誌》的聖誕特刊中,來自英國的研究者利用達爾文獎的獲獎記錄,來驗證他們提出的「男性蠢貨理論」,看看男性是不是更喜歡進行愚蠢的冒險行為。研究者瀏覽了1995年到2014年間,所有的獎項提名者的「感人」事跡,記錄了獲獎者的性別。
  • 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
    購物中心的興建對城市空間結構、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起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從研究購物中心這一新興業態空間中消費者行為出發,分析不同性別消費者行為特徵及業態空間選擇差異,並進一步探討性別角色認同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以期解讀不同性別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對消費空間需求,為購物中心的規劃建設提供一種基於不同性別消費者的視角,優化購物中心設施配置,推動城市零售商貿業發展。
  • 為什麼男性更短命,可能與性染色體有關
    原創 iBioWorld BioWorld性別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領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全球範圍內,女性預期壽命為74.2歲,男性則為69.8歲。其中中國女性預期壽命77.9歲,男性75歲。
  • 紅耳龜的性別決定
    溫度依賴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顯著的表型可塑性模型。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包括巴西紅耳龜,個體的性別是由卵孵化期間的環境溫度決定的。巴西紅耳龜的受精卵 如果在26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雄性,如果受精卵在32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雌性。但是這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武大首發新冠性別差異研究:女性潛伏期更長,男性更易感染
    這一研究首次表明,女性在COVID-19的傳播上表現出不同於男性的特徵,女性不僅症狀相對較輕,而且比男性有更長的潛伏期,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強的抗病毒免疫力。   據此,團隊呼籲,在篩查過程中,無論女性是否有症狀,只要接觸史明確,就應對她們進行核酸測試,受醫學觀察的女性隔離期也應超過14天。
  • 調查稱女性更長壽優勢漸失 男女預期壽命差縮小
    雌激素影響幹細胞數量與再生力  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出生時,男性比女性要多,約為105:100;但到了64~75歲年齡段,男女數量之比卻變成了80:100,說明男性的早亡風險比女性更高。剛出生時,男嬰也比女嬰更易患上各類疾病。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決定性別的蛋白質Sry-T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據日本《共同網》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分子生物學教員宮脅慎吾研究團隊10月1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發表的研究成果稱其發現了決定老鼠性別的蛋白質,該團隊認為「有望弄清決定哺乳動物性別的機制,今後還將以人類為對象進行驗證」。
  • 胎兒性別是在什麼時候決定的?最早什麼時候可以知道胎兒性別?
    懷孕後許多孕媽媽最關心的話題是胎兒性別,無時無刻都在猜測肚中寶寶是公主還是王子?雖然我國明文禁止鑑別胎兒性別,但孕媽媽們可以多科普一些有關胎兒性別的知識哦~胎兒性別是在什麼時候決定的?其實早在受精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胎兒性別。
  • 男性染色體和寶寶性別關係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男生女並不是女方無能,而與男性的性染色體是分不開的。總之,寶寶的性別是由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人類的體細胞中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22對為常染色體。性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
  • 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原標題: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新華網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12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所副教授田中實率領的研究小組與九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利用青鱂(Oryzias latipes)進行的實驗中首次發現了決定生殖細胞性別的基因。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性別群體 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
    之前未被確診為「交變性別不協調症(AGI)」的一支群體表示,他們會身不由已地從男性變換到女性,或者從女性變換到男性。據一位倍受尊敬的神經系統科學家的令人驚訝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雙性人在處於變換性別時,會萌生一種對應非生理性別的虛位乳房或生殖器官的感覺。
  •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肺炎男性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更高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9日在線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稱,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
  • 顏色的「性別」:粉色之於男性是怎樣一種存在
    但有一種說法認為,商業刊物鼓勵獎孩子的性別用顏色來區分,主要目的是賺更多的錢。直到1950年代,一些女性偶像徹底將粉色改造成女性的顏色。可以發現,歷史上並沒有將粉色與男性割裂,當然這也並不說明粉色屬於男性。這些事例只是希望能夠證明:女性喜歡粉色(或男性喜歡藍色)這樣的說法不是基因的選擇,而是各種因素影響下的結果,有時甚至帶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