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周年:可持續水修復的催化氧化過程展望

2020-11-24 騰訊網

為了服務更多水行業科研人員,《淨水技術》雜誌社以我國一線水行業技術工作者對最新科研成果和動態的求知需求為出發,通過遴選,檢索SCI中若干水行業知名期刊的最新學術論文,通過匯總、篩選、翻譯,將世界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動態以部分全文翻譯、部分摘要翻譯的方式呈現給我國一線的水行業工程師,為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索引,為我國水行業的整體進步做一些微小的工作。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於1957 年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在美國費城創辦,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SCI(科學引文索引)與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被並稱為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

110周年:可持續水修復的催化氧化過程展望

有機汙染物的催化氧化是一種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續性的水淨化方法。本文著重討論了催化溼空氣氧化和高級氧化工藝的催化活性選擇性穩定性。重點探索在水相生物質處理和催化劑設計等水修復領域之外,應用相關催化知識和信息的潛力,以應對這些過程中的挑戰。其中一個例子是探索利用負載金屬催化劑的界面周界位點來改變催化性能。另一個例子是,通過使用氧化層或碳塗層以及了解所負載的氧化層的相變來提高金屬浸出催化劑的穩定性。本文還展望了利用汙染水體中有機汙染物中儲存的化學能就地催化生成H2O2用於高級氧化過程的前景,從而消除了昂貴氧化劑的使用。

01

催化劑活性和選擇性

1.1

CWAO催化

CWAO是一種處理工業環境中常見含量較高有機汙染物廢水的技術。已發表的文獻主要集中研究將催化活性和選擇性與金屬顆粒的化學性質、組成以及金屬顆粒的大小、粒度分布聯繫起來。據報導,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雙金屬催化劑比使用單金屬催化劑更為有利,尤其是當汙染物含有氮等雜原子時。用相同金屬總量製備Pd50Ru50/CeO2雙金屬催化劑提高NH4+轉化N2的活性和選擇性,重量負荷為Ru/CeO2。其他雙金屬體系也表現出類似的行為。

除了改變金屬成分和顆粒大小之外,還需要探索其他策略來修改金屬在載體上的催化性能。一種有趣的策略是利用金屬和金屬氧化物之間相互接觸的界面上的暴露位點作為催化活性位點。近年來催化研究的進展表明,這種界面位點在許多催化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從界面催化研究中獲得的知識可以幫助設計更好的CWAO催化劑。在傳統的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由於金屬大顆粒的界面位數量較少,而金屬小顆粒的密度雖小,但界面原子的比例較大,因此界面位的數量通常較低。對於大多數系統來說,合成高密度的非常小的納米粒子和維持高的金屬分散是困難的。利用反相催化劑是獲得金屬/金屬氧化物界面位密度較高的催化劑的一種策略,這是在使用Ru-CeO2-160催化劑製備乙酸CWAO時所採用的方法。常用的負載金屬催化劑是由金屬顆粒駐留在氧化物載體上製備的。在反相催化劑中,催化相關的金屬氧化物納米糰簇修飾駐留在惰性載體上的金屬納米顆粒,生成高密度的界面位點,其反應物迅速擴散。

1.2

AOP催化

AOP通常用於處理化學需氧量相對較低的汙水(CODCr

聲催化光催化過程都利用輸入能量來產生ROS。超聲催化的輸入能量為超聲波能量,光催化的輸入能量為光。光輻射產生的ROS可以是OH 自由基形式,也可以是單態氧(1O2)形式。在光催化中,能量大於或等於帶隙的光子被催化劑吸收,產生電子空穴對。儘管這些光電子和空穴可以直接與汙染物發生反應,它們更有可能與水發生反應,並將氧吸附在比汙染物濃度更高的固體上。電子空穴對與水反應生成OH 自由基,光電子與吸附的O2反應生成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後者自由基通過連續的質子化和還原生成1O2,生成1O2的效率取決於光催化劑對O2的吸附能力。利用TiO2、ZnO等寬禁帶光催化劑,將有機光敏劑嵌入固體載體上,增強可見光吸收,生成1O2,可轉化為H2O2。它也可以被一個光生的空穴氧化而形成單線態氧。

由於光能穿透深度有限,這一問題對渾濁的水體尤為嚴重,超聲激發也被用於ROS的生成。聲能的吸收可誘導液體中腔的形成。當空化氣泡達到臨界尺寸時,它們會發生內爆,導致腔內的極端溫度和壓力足以破壞鍵,即熱解。因此,在水介質中,聲空化可導致OH 自由基。當汙染物濃度較高時,單靠超聲不足以實現完全礦化,需進行超聲催化。催化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促進脫硫活性的提高。在一種機制中,固體表面的存在為空化起泡的形成提供了成核位點,並通過水的均溶性切斷增加了OH 自由基的形成。在另一個機制,由於熱或聲致發光觸發形成固體催化劑表面的電子空穴對隨後導致形成不同的激進分子通過與水和氧氣反應。

還可以通過向廢水中添加強氧化劑的催化分解生成反應自由基物種。常用的兩種氧化劑是H2O2和過氧單硫酸鹽。

1.3

催化劑的穩定性

在工業應用中,穩定性和催化劑的活性一樣重要。金屬催化劑失活的兩個主要來源是金屬浸出金屬燒結。與鐵、鈷、銅和錳等過渡金屬相比,貴金屬催化劑的浸出率較低。通過改變催化劑的結構和載體組成,可以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目前,根本原因尚不清楚。燒結是催化劑降解的另一個最常見的原因。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結構降解都可能發生在熱水中,特別是pH明顯偏離中性時。

02

生產過氧化氫

H2O2是一種功能強大、對環境無害的氧化劑,目前主要使用蒽醌法生產。最理想的情況是利用廢水中已經存在的汙染物作為犧牲還原劑,從水和空氣中產生H2O2。

nZVI與O2反應氧化率低,不利於該技術的實際應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一種方法是添加配體以提高反應速率,有利於H2O2的生產和使用,並使Fe(III)在高pH下的析出量最小化。由於雙金屬在分解H2O2過程中反應活性較低,從而提高了吸附的H2O2的壽命,從而促進了H2O2的釋放,有利於Fenton反應生成氧化劑。在中性pH下,雙金屬表面也促進O2與Fe(II)反應生成氧化劑。使用nZVI的一個缺點是犧牲還原劑FeO不能回收,且Fe2+和Fe3+浸出到水中。人們已經嘗試解決這個問題。Ambika等合成了一種CMC-Fe2+(-nZVI)雜化結構,其中Fe2+以羧甲基纖維素(CMC)為外殼包裹在nZVI表面。對CMCFe2+(-nZVI)雜化結構進行了苯酚氧化試驗,與未添加CMC的裸nZVI相比,其氫氧化鐵汙泥產量和鐵浸出率分別降低了99.3%和98.6%。

AOP技術通常用於低汙染負荷的水,因為生產氧化劑的成本很高。然而,利用高強度汙染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犧牲還原劑,可能是一種就地生產H2O2的方法。該策略具有實現汙染物氧化降解的潛力,無需任何能量或活性化學物質的輸入。該系統將是完全被動和獨立的去除水中有機物。

03

結論與未來展望

設計可持續的水修復過程是21世紀科學家和工程師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催化水淨化是應對這一挑戰的一個潛在途徑,似乎為催化科學家提供了許多機會。然而,儘管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廣泛的努力,催化劑的活性和在水介質中的穩定性仍然是阻礙以最低或沒有能源需求或其他環境影響實現水處理的關鍵障礙。本文建議,除了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性的進步,整合來自水修復以外的催化其他分支的信息和見解將是有用的。舉例來說,近年來,人們認識到負載金屬催化劑中的界面位置在各種催化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設計和製備高密度的金屬/金屬氧化物界面催化劑可能是提高下一代水淨化催化劑活性的一種途徑。催化劑的穩定性至關重要。近年來,在提高水相生物質處理催化劑穩定性方面,在知識和洞察力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水相生物質處理通常在有酸或鹼存在的高溫下進行。其中許多方法直接適用於催化溼氧化。最後,利用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就地生產H2O2可能是可持續水修復的最終解決方案的一個新領域。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有機汙染物作為犧牲還原劑,生成能夠降解溶解的有機物並進行消毒的多功能H2O2氧化劑,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能量或活性化學物質的情況下實現水的淨化。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但潛在的影響可能非常大。

推薦參考:

Kung M C, Ye J, Kung H H. 110th Anniversary: A Perspective on Catalytic Oxidative Processes for Sustainable Water Remediation[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9,58(37):17325-17337.

最新科研成果與動態彙編2019年第6期

本期所檢索文獻的發表時間範圍:

2019年7月20日~2019年9月20日

來源:淨水技術,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

排版:王佳

校對:黃如詩

版權聲明:本資料為翻譯和彙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彙編人(上海《淨水技術》雜誌社)享有,未經許可,任何人或單位不得侵犯本翻譯和彙編作品的著作權。本資料部分素材來自收費期刊,為以防侵犯原作者和所發表期刊的著作權,任何人或單位不得對素材原文進行公開出版。

《SCI情報》為內部交流資料,不公開發行銷售,目前僅對直接通過雜誌社或微信微店訂閱《淨水技術》全年雜誌的讀者贈閱。

《SCI情報》分為科研版和工程版,每兩月交替發行,雜誌社通過固定的檢索周期,每次檢索8~10本最具影響力的水行業SCI期刊,閱讀200篇左右的文獻後,篩選21篇最有指導性和實用性的論文,每期刊載一篇最新SCI論文的全文翻譯及20篇SCI論文的摘要翻譯。

往期閱讀

相關焦點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科研摘要】遵循綠色化學原理的,使用簡便的可持續方法進行多功能生物材料的工程設計仍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但對世界將是非常有益的。在生物材料的設計中結合使用催化反應和生物質衍生的原材料將促進環保技術和可持續材料的發展。
  • 臭氧催化氧化塔深度處理工藝及設備
    2.系統配套相關所需化檢驗器具、消防、監控、通訊設施及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設施,控制室、辦公室、化驗室可利用現有場地,內置設施、設備自備。3.本項目用電採用取電制,由110kV 總變站輸出端取電到回用水系統界區內配電櫃電纜的設計、施工涵蓋在總包範圍內(含 110kV 站內 10KV 相關的一、二次設備)。
  • 化學、電化學催化、溼式、超臨界水、光催化、超聲波氧化技術
    研究表明,利用Fe3+、Mn2+等均相催化劑和鐵粉、石墨、鐵、錳的氧化礦物等非均相催化劑同樣可使H2O2分解產生·OH,因其反應基本過程與Fenton試劑類似而稱之為類Fenton體系。如用Fe3+代替Fe2+,由於Fe2+是即時產生的,減少了·OH被Fe2+還原的機會,可提高·OH的利用效率。
  • 光催化氧化技術在VOCs廢氣治理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
    光催化氧化技術在 VOCs 廢氣治理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光催化氧化技術在 VOCs 廢氣治理過程中的效率和穩定性受汙染物吸附性能、光催化氧化接觸時間、溼度、催化劑活性、光子利用效率、催化劑附著穩定性等諸多因素影響。總結了光催化氧化技術在 VOCs 廢氣治理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並多角度探討了解決以上問題的相關對策。
  • 微生物陽極氧化廢水助力光電催化還原CO2自發產生合成氣
    如果能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回收可再生能量,用於轉化所排放CO2為化學燃料,有望同時解決水-能源-碳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電活性微生物陽極被廣泛應用於環境修復領域,其通過電活性細菌氧化汙水中的廢棄有機物,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回收能量,並實現汙水處理。
  • 南京土壤所化學氧化修復場地土壤過程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場地汙染土壤的修復是土壤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也是當前國家面臨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土壤修復技術中,化學氧化技術為快速、高效修復場地有機汙染土壤提供了支撐,但氧化劑需通過活化的方式產生高活性自由基來實現汙染物的降解和修復。
  • 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光催化...
    多環芳烴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不良影響,使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日益受到關注。各國的環境政策,包括荷蘭、丹麥、加拿大,都頒布了相關的多環芳烴汙染土壤修復要求的政策。治理多環芳烴汙染土壤,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化學氧化、光催化降解、電動吸附技術、熱處理、聯合修復技術等。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水凝膠作為前驅體來製備功能框架材料。圖片來源:Chem. Rev.(三)水凝膠的理化性質導電性:對於電化學能量存儲和轉換設備的應用,電荷載流子傳導(離子和電子)在氧化還原反應、催化活性、離子吸收和雙電層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納米材料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Chang等發現,增加nZVI的濃度可以有效提升其對芘的降解效率,並在降解的過程中產生氫氧化物,將土壤的pH值從4.8增加到8.5,氧化還原電位從+400mV變為-500mV,形成更利於降解有機汙染物的強還原環境。一般認為作為電子供體的nZVI需要在缺氧環境中才能還原分解有機汙染物,溶解氧或水的存在會降低其反應活性和降解效率。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儘管過渡金屬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同樣具有d電子的主族元素理論上也具有相應的氧化還原活性,自然也有作為氧化還原催化核心的潛能。近年來,隨著主族元素化學的發展,化學家們發現這種金屬「獨佔」的催化活性開始展現在主族元素上。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光催化降解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深度土壤化學修復技術,可應用於汙染源為農藥等有機汙染物的土壤的修復過程。光催化氧化法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常溫、常壓),能將揮發性有機物(VOCs)分解成CO2、H2O和無機物質,反應過程快速高效,易於操作,價格相對不高且無二次汙染問題,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已成為VOCs治理技術中一個活躍的研究方向。因此,光催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中農藥多氯聯苯及石油汙染物等的降解。在80年代後期,光化學降解法開始應用於環境汙染控制領域。
  • 龍安泰環保|氨氮廢水的高級氧化處理技術之電化學催化氧化
    電解發生時,汙水作為電解液,汙水中汙染物作為電解質通過電解過程在陽、陰兩極上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轉化成為無害物質以實現汙水淨化。通常,電解槽內裝有極板,極板上根據需求塗覆各種催化組分。根據反應機理的不同,電化學催化氧化法可分為直接陽極氧化法與間接氧化法兩種,對於汙水中氨氮的降解主要是依靠陽極的間接氧化實現的,電解過程中會發生如下反應:NH3+ClO-→H++N2+H2ONH3+·OH→H++NO3-+H2O電化學催化氧化具有反應迅速、操作簡單、可控性好、無二次汙染等特點
  • 揮發性有機物催化氧化技術及催化劑研究進展
    對於中低濃度( 一般為5 000 mg /m3 以下)和氣氛複雜、沒有利用價值的VOCs,可採用破壞技術進行消除,主要包括催化燃燒技術( 催化氧化技術) 、熱力焚燒技術、生物技術和等離子體技術等。首先,氧氣在貴金屬活性位上分解為氧自由基,同時VOCs 氣體在貴金屬活性位上吸附,氧自由基進攻吸附的VOCs 氣體,形成無汙染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表面脫附,進行下一個反應過程。
  • 催化氧化設備是如何處理高濃廢水?
    催化氧化原理   新型催化氧化的原理就是在表面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利用強氧化 劑——二氧化氯在常溫常壓下催化氧化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或直接氧化有機汙染物,或將大分子有機汙染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機汙染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好地去除有機汙染物。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第一作者:盧楠 ;通訊作者:閆曉慶、劉汶、李仁宏 通訊單位:浙江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論文DOI: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78 全文速覽可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被認為是實現可持續高效清潔生產氫氣的重要途徑
  • 汙水處理新工藝:多相催化氧化技術介紹
    01 、多相催化氧化技術原理多相催化氧化技術,是利用負載特殊組分碳基催化劑填充,同時通水曝氣,形成三相接觸流化床體系,以保證水中溶氧更大面積的在催化劑表面產生催化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物質,同時輔以微弱電場增強整個反應體系的電勢差,強化氧在催化劑表面和水的三相催化過程,大大提高溶氧利用效率。
  • 電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化學原理
    向可持續能源經濟轉型需要電催化方法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和原料。一組來自柏林工業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國家研究理事會和裡雅斯特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富士重工的領導下,現在已經發現了這些過程中一個主要瓶頸的反應機理,即氧氣生成反應。
  • :耐水Pt位點高效催化低溫乙烯氧化
    因此用於儲存和運輸這些新鮮產品的傳統冷鏈系統迫切需要一種驚人的技術來在低溫下可持續地去除微量乙烯。負載型Pt催化劑是學術界和工業界公認的一系列用於各種氧化還原反應的耐久多相催化劑。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在2015年在日本實現商業化的介孔矽負載鉑催化劑可作為氧化催化劑用於脫除ppm級的乙烯。
  • 納米光催化氧化淨化材料究竟有什麼特性?
    納米光催化氧化淨化材料的代表物質為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材料的內部被激發出電子,產生電子--空穴對,即形成電子(e-)和空穴(h+)兩種載流體,並能迅速遷移到材料表面,激活材料表面吸附的氧和水分,產生具有氧化能力極強的自由氫氧基(·OH) 和活性氧(O2-),二者可把空氣中游離的有機汙染物、細菌、病毒等直接分解成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 賀利氏:高能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有望解決VOCs難題
    賀利氏:高能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有望解決VOCs難題北極星VOCs在線訊:導語:環保是十三五的重頭戲,隨著「兩會時間」的到來,更多兩會環保提案得到熱議。大氣汙染中的VOCs處理也因「霧霾」被業內所聚焦。眾所周知,環境汙染問題逐漸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