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的怪異行為:掃射樹林,狂扔手雷,害怕「一次性抽紙」

2021-01-08 吃羊文史

喜歡研究二戰歷史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國與國打仗時奇怪的舉動有很多,像二戰時的美軍就總會存在一些非常奇怪的習慣,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和日軍的作戰中,各種奇異操作出現的頻率變得極高。

比如說,當美軍遷移部隊的時候路過一片小樹林,他們會立馬派出一批人來對著樹林進行掃射,上下左右,無不是槍林彈雨。

而且在進軍途中,一聽到槍聲,他們的槍子兒不會是向槍聲傳來的方向打去,而是會下意識地甩到樹的高處去,手的動作甚至比腦袋反應得都快。

再比如,美軍在作戰過後清理戰場的手段竟然是朝空地上狂扔手雷,扔過手雷之後再以非常快的速度撤退。比起前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更令人不解了,如果想要趕緊撤退,立馬動身不是更好嗎?何必要多此一舉。

事實上,這都是因為在和日軍的作戰過程當中的經驗所得,美軍吃夠了日軍「一次性抽紙」的虧,不得不做出這般怪異的行為。美軍口中的「一次性抽紙」,其實指的是日本軍隊的狙擊手。

我們都知道,一場戰爭中狙擊手的位置很重要。當年蘇聯一個狙擊手身藏於一輛廢棄坦克的後面,就幹掉了一支德軍裝甲師,而且被擊殺的步兵都是被槍槍爆頭,而另一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狙擊手,單單他一人憑藉一桿槍,就殲滅了200個德軍。

所以作為可以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狙擊手,就成了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而對於美軍更可怕的是:日本軍隊中個個都是狙擊手,而且還是隱藏的很好的狙擊手。在太平洋戰役中,日軍的狙擊手像蒼蠅一樣讓美軍格外煩惱。

但之所以被稱為「一次性抽紙」,是因為日軍狙擊手不像前面說的那兩個移動作戰,讓敵軍措手不及,日本狙擊手是定點狙擊,要麼把自己綁在高高的樹上以獲得好的視野位置,要麼就把自己埋進土堆打擊敵軍。

這也就不難解釋美軍向樹林開槍,打掃戰場時扔手雷的怪異行為了,因為誰都害怕剛打掃過的戰場的土堆裡就有人向自己打陰槍。

因為日軍的這種定點狙擊,雖然隱秘,但是一旦被發現,絕無退路可言,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日本狙擊手只要開了槍,他們要做的或者說能做的只有不停地開槍,因為他們不可能再跑得掉,他們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次性抽紙」,「抽」出來就沒有再「塞」回去的可能。

在剛開始的戰鬥中,日軍因為這些向死而生,具備武士精神的狙擊手的存在,讓他們在戰爭前期佔盡了甜頭,但隨著美軍一次次的吃虧,被這些狙擊手瘋狂折磨的他們也慢慢發現了日本狙擊手的弱點。

因為狙擊手的機動性被日本軍隊所捨棄,所以當戰爭打起時,美軍首先做的就是對戰場進行掃射,槍子彈藥被瘋狂傾瀉到能藏人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有些浪費,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正是因為美軍的這些怪異舉動,讓日軍在後期的戰爭中節節敗退,以至於在二戰期間,在本不缺狙擊手的日軍部隊中,沒有一個能叫的上名字的狙擊手。

要知道,在日軍部隊的訓練中,射擊訓練是最重要的。訓練時300米遠處的靶子要五發全中,之後進一步提升距離,練習射擊的精準度。正是因為訓練的嚴格要求,讓日軍部隊裡個個都是精準的步槍手,或者說,日軍部隊就是一個狙擊手部隊。

在當年參與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回憶中,曾說過日軍部隊槍法精湛,而且當時他們裝備的38式步槍槍管長,幾乎沒有硝煙,日軍「打人準,專打腦袋」的話語也被他們經常提起。

儘管步兵的射擊精準度堪比狙擊手,但日軍還是沒有留下能夠叫得上名字的士兵,可想而知當時戰場上日本狙擊手的傷亡有多大,他們就像是敢死隊一樣被安排到戰場上,有的綁在樹上,有的埋進土裡,不管殺了多少人,等待他們的結果也只有死亡兩個字。

整個步兵部隊都是狙擊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會將他們視為寶貝,視為掌上明珠,百般呵護,但日本不是,狙擊手在它那裡成了名副其實的消耗品,成了真真正正的「一次性抽紙」。

雖然訓練有素,士兵個個都是神槍手,而且在剛開始的戰鬥中因為綁在樹上作戰和埋進土裡的作戰思路讓日軍吃盡了甜頭,但這些只是暫時的。

就像黔驢技窮的故事,驢叫了幾聲嚇跑了老虎,讓老虎都敬而遠之,但隨後老虎就發現驢只會叫那兩聲,別無他法,驢自然也就成了老虎的腹中餐。

日本狙擊手的戰術安排不也是這樣嗎?美軍發現了規律,寧殺錯不放過,掃射戰場,那些黔驢技窮的狙擊手就變成了活生生的靶子,他們連移動的幾乎都沒有,這就是大的戰略上的失誤。

置於死地而後生是不錯,但日軍的戰鬥方略完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或者說這是自殺式狙擊都不為過,還沒打兩槍就會暴露,已經完全喪失了狙擊的含義,據說當時美軍聽到槍聲後隨便掃射樹林高處,就能掃死幾個日本狙擊手。

隨著裝備的改良,雖然士兵們拿到了新式的狙擊槍,但狙擊的思想上依舊是打陣地防守,沒有像那些青史留名的狙擊手一樣分組狙殺,移動狙殺,那麼這些裝備了好槍的神槍手依舊只是步兵,狙擊槍在他們手裡絲毫沒有了用武之地。

各個國家都把狙擊手當寶貝,而日軍卻把他們當作消耗品。舍大取小,在戰場上靠人的信念作為武器,暫時可取,長久則不行。這種「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的做法,實在不可取的。

相關焦點

  • 各國士兵頭盔:印度新推出的最奇葩,日軍的最醜,美軍的最怪異
    2.德軍M35鋼盔:它是二戰中德國陸軍、海軍和空軍裝備量最大的頭盔(數量超1500萬頂),於1935年在一戰時期的M17基礎上結合德軍需求改良而來,舒適性有所提高。由於抗戰的需要,在1936年中國曾向德國大量採購過一批,裝備國軍。
  • 全球「最爛」槍械:一支二戰中被美軍「打罵」,一支日軍大量使用
    提到二戰中有名的槍械,我們馬上就能想到StG-44突擊步槍、德國毛瑟98K步槍、M1加蘭德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等等。這些槍械都被列入到最被士兵們喜愛的槍械隊伍中去。但是也有一些因為作戰性能太差而臭名昭著的槍械,你知道嗎?
  • 子彈可以引爆手雷嗎?看看這個你就知道了!
    在射擊類遊戲CSGO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玩家扔出手雷,正好被對面的玩家射中,手雷改變了運動軌跡,擋下了子彈。這上面這張GIF圖中,手雷擋住了好幾顆子彈,救了玩家一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手雷被子彈射中都會爆炸,而事實上,隨著手雷的安全性原來越高,很多情況下,手雷被子彈射中也不會爆炸。一般情況下,子彈射中手雷,只要不射中雷管並引爆雷管,那麼手雷就不會爆炸。早在18世紀,諾貝爾生產了一種烈性炸藥硝化甘油,但由於這種物質很不穩定,極容易爆炸,所以諾貝爾使用硅藻土來提高這種炸藥的穩定性。
  • 二戰最招仇恨的噴火兵,其實他們心裡更害怕,火焰噴射器並不好用
    要說二戰戰場上最招人痛恨的兵種,除了狙擊手應該就是噴火兵了。這種源自於一戰時期的兵種,比傳統的槍手更加讓人厭惡,因為一旦讓他們接近就意味著被殘酷的燃燒致死,所以戰場上噴火兵都是優先攻擊的目標。以德軍的35型單兵噴火裝備為例,這種罐裝背負式的火焰噴射器射程在25米~30米左右,內裝11.8升十九號燃料,只能最多進行15次短噴射,也可一次性噴完,整套設備重量達到了36千克。
  • 二戰日軍如何處置受傷士兵?通常有兩種辦法,不過都非常殘忍
    二戰時期,曾有一個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的經典場面,一個美國士兵在打掃硫磺島戰場時,發現一個瀕死的日本士兵,當時,這名日本士兵身邊有一顆手雷,他隨時可能引爆然後跟其他人同歸於盡。只不過後來他發現這個日軍並沒有引爆手雷的意思,於是走上前,往他嘴邊送去一根香菸。點燃後,瀕死的士兵滿足地抽了幾口,最終一瞑不視。
  • 日本最害怕的國家,20萬日本人被殺死,美國在背後撐腰也沒用
    在戰爭的後期,日本已經沒有能力進行抵抗了,但是依舊不對其進行投降,之後還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於是美國就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才宣布了投降,儘管如此,日本的死亡人數相比於其他各國,死亡人數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因為日本的作惡,所以日本就籤署了無條件的投降協議,世界各國尤其是被日本傷害過的國家,都在舉國歡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其中有一個國家拒絕了日本的投降,而這個國家也是日本最害怕的國家
  • 這場戰役,讓美軍傷亡太大,直接催生了美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想法
    因為一旦有一個人表現出了害怕的情緒,整船的人都會恐懼起來,情緒是會傳染的。當時我們下船之後,看到之前登錄的士兵,幾乎已經被埋伏在掩體裡的日軍殺光了。」登陸戰開始後,美軍的每艘希金斯登陸艇滿員後,就駛離軍艦,在附近盤桓,等待登陸攻擊的信號。每個人都很清楚,載滿美軍士兵的小型木質登陸艇,就是島上日軍的一個個靶子。
  • 萬能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算什麼水平?美軍:火雞一樣,一打就落
    這部電影以現代人視角重看二戰,主要講的是一名現代的日本青年,在了解到自己的祖父居然是「神風特工隊」一員後,四處尋訪當年的倖存者,並在調查尋訪中了解到二戰那段慘痛的歷史。《永遠的零》將主角聚焦在二戰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和它的飛行員身上,表面上是在哀悼那些白白死去的「神風特工隊」戰士,以史為鑑,反省戰爭。
  • 美軍胸前掛著為什麼不...
    再有,二戰時美軍士兵總習慣把手雷掛到胸前,他們不擔心被子彈擊中麼?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其中的原因。現代最有名的C4塑膠炸藥,其鈍化處理後帶來的安全性堪稱教科書:C4隻能用高壓電極或電子雷管引爆,高溫和微波加熱都不足以引爆C4,而用明火去點C4,也只會讓它安靜的燃燒,用步槍彈射擊C4,也無法將其引爆(包括用曳光彈和穿甲燃燒彈射擊),美軍在應急的時候會直接點燃一小團C4來生火做飯。
  • 二戰時期最爛的5種武器,第四種日本造,最不靠譜,你肯定認識!
    1.OTO手雷:它是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裝備的一款進攻和防禦型手榴彈,因其外表通常塗上了紅色,故而也俗稱紅魔;該手榴彈被稱為二戰中最爛、最不靠譜的武器之一,因其性能極為的任性,故障率極高,在戰場上投擲使用時,經常不爆發;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它突然又爆炸了。
  • 揭秘二戰美軍「阿佛洛狄忒」計劃 轟炸機系改裝
    (原標題:揭秘二戰美軍「半人操巡航飛彈」計劃)美軍「阿佛洛狄忒」計劃功敗垂成1944年夏天,一群轟炸機飛行員被召喚到位於美國西南部莫哈韋沙漠中的陸軍航空隊基地每次動作,飛行員們都提心弔膽,害怕單薄的機翼會突然分崩離析。所有飛行員都認為,這次驗證是為了升級B-17,讓它能在德國和日本上空更好地戰鬥。
  • 為保護平民免遭屠殺,美軍英雄機組與友軍拔刀相向:美萊村慘案
    這次突襲引起了美軍的憤怒,在美軍看來,美國大使館等同於美國本土,位於西貢市中心的「美國本土」遭受到了襲擊,這讓不少初到越南的美軍變得極端,為日後的屠殺事件埋下了伏筆。 C連進入目標地點 1968年3月16日,美軍第23步兵師第11旅第20團第1營C連於美萊村附近展開了機降行動,當機降行動機降結束時,一名越南遊擊隊員用自動槍械對機降場上空懸停的美軍直升機掃射,一架直升機立馬對這名遊擊隊員展開追蹤,不過這名遊擊隊員對直升機進行了兩輪掃射之後就逃入了密林之中,追蹤他的直升機無功而返。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二戰時期,倘若日本死而不降有何下場?美軍:統統消滅
    眾所周知,美軍在二戰末期使用了兩個原子彈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進程。不過,經過我們的了解發現,美軍當時還有著另外的一個方案,那就是對日本本土發動直接的登陸作戰。而且,據當時的戰爭評估顯示,登陸作戰所造成的傷亡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拒不投降的話,恐怖就要被美軍統統消滅了。據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二戰的後期也就是美軍已經基本消滅日本軍事力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名為「滅亡行動」的計劃。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美軍這下絕對是動真格的了,是奔著滅亡日本的想法去的。
  • 越戰中,美軍使用的空孕催乳劑是什麼東西?為何越南女兵那麼害怕
    越戰中,美軍使用的空孕催乳劑是什麼東西?為何越南女兵那麼害怕文/觀心通史二戰結束後,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崛起,它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入侵越南,並在越南本土挑起戰爭。越南人民為了反抗入侵,對美軍發起了反擊戰。
  • 二戰怪異武器:第2款「最坑」士兵,第4款叫「草蛇」,長得像海馬
    1.蝙蝠炸彈:在二戰時期,自打日軍偷襲了珍珠港開始,美軍一直想要研發一款殺傷威猛的武器,以對日本本土進行有力的打擊報復;在1943年一個美國牙醫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構想,採用大量的蝙蝠作為運輸載體,攜帶烈性炸彈,然後使用戰鬥機投放這些蝙蝠炸彈至日本領空,進行投放,這樣就可以達到悄無聲息
  • 簡單捋捋從從二戰到現代,美軍手中步槍的幾個換裝節點
    當然,這個話題可能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看法,考慮到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做兄弟連、英雄連等相關的影視遊戲相關內容,而我本身也是個做輕武器出生的UP,所以這篇也簡單和大家捋捋二戰到現在美軍在步槍方面到底發生了那些變化。當然,這篇相對比較基礎化,所以懇請大佬們坐下喝茶。
  • 孩子在家裡搗亂時,為什麼很「痴迷」於抽紙玩?聽聽科學解釋咋說
    ,一位寶寶趁著媽媽去做飯的時候,直接將客廳裡面的抽紙拿過來一張一張的抽,最後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整個沙發上面都被鋪滿了紙巾。熊孩子似乎都會具備像這一位寶寶一樣的特點,就是喜歡不停地抽紙玩。很多寶媽都反應說,別的行為不一定,但是抽紙似乎是普遍現象。
  • 美國多個州上空上萬鳥兒離奇墜亡,死前行為十分怪異
    >據英國《地鐵報》當地時間9月16日報導,美國多個州的上空都觀察到有大量鳥類離奇墜落死亡的現象,死前行為十分怪異據悉,這一神秘現象最早出現在今年8月20日左右,當時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美軍白沙飛彈靶場上發現了不計其數的鳥類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