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組蛋白修飾錯誤導致癌症發生

2020-12-05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洛克菲勒大學表觀遺傳學實驗室,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學實驗室,Scripps研究所癌症生物研究實驗室的研究者在最近的一期Nature上發表了Ha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a chromatin-binding PHD finger文章。提出了癌症機理新的學說。

據介紹,癌症多由染色質錯誤識別所致。一種錯誤表達的蛋白與DNA螺旋結構上的蛋白錯誤的結合會啟動錯誤的基因表達,這將導致細胞不受系統檢測而錯誤地生長。

幾種不同形式的血癌如急性髓細胞樣白血病就是由於染色質錯誤交換或是染色質異位所致。這樣的錯誤會導致蛋白翻譯過程出錯,產生同源異構的蛋白產物,這些就是染色質識別錯誤或是基因表達調節錯誤的結果。然而,這些錯誤是如何導致癌症產生的呢,這一直都是個謎。

史丹福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家Or Gozami表示,Nature新發布的這篇研究成可以說是解開這個謎的答案。它不僅僅有助解開急性髓性白血病之謎,還有助解開其他癌症之謎。

洛克菲勒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認為,在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過程出現的錯誤可能就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如果出現同源異構的蛋白(錯誤表達)與甲基化酶結合將導致啟動錯誤的細胞周期,這些都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研究人員首次報告,PHD finger導致的錯誤組蛋白修飾過程是促使癌變發生的原因。(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0 May 2009 | doi:10.1038/nature08036

Ha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a chromatin-binding PHD finger

Gang G. Wang1, Jikui Song2, Zhanxin Wang2, Holger L. Dormann1, Fabio Casadio1, Haitao Li2, Jun-Li Luo3, Dinshaw J. Patel2 & C. David Allis1

1 Laboratory of Chromatin Biology & Epigenetics,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ew York 10065, USA
2 Structural Biology Program,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New York 10065, USA
3 Department of Cancer Biolog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Scripps Florida, Jupiter, Florida 33458, USA

Histone H3 lysine 4 methylation (H3K4me) has been proposed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epigenetic states, and cellular identities1. The biological meaning of H3K4me is interpreted by conserved modules including plant homeodomain (PHD) fingers that recognize varied H3K4me states1, 2. The dysregulation of PHD finger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several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s and immune 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3. Here we report that fusing an H3K4-trimethylation (H3K4me3)-binding PHD finger, such as the carboxy-terminal PHD finger of PHF23 or JARID1A (also known as KDM5A or RBBP2), to a common fusion partner nucleoporin-98 (NUP98) as identified in human leukaemias4, 5, generated potent oncoproteins that arrested haematopoi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ced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in murine models. In these processes, a PHD finger that specifically recognizes H3K4me3/2 marks was essential for leukaemogenesis. Mutations in PHD fingers that abrogated H3K4me3 binding also abolished leukaemic transformation. NUP98–PHD fusion prevented the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removal of H3K4me3 at many loci encoding lineag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Hox(s), Gata3, Meis1, Eya1 and Pbx1), and enforced their active gene transcription in murine ha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Mechanistically, NUP98–PHD fusions act as 'chromatin boundary factors', dominating over polycomb-mediated gene silencing to 'lock' developmentally critical loci into an active chromatin state (H3K4me3 with induced histone acetylation), a state that defined leukaemia stem cells. Collectively, our studies represent, to our knowledge, the first report that deregulation of the PHD finger, an 'effector' of specific histone modification, perturbs the epigenetic dynamics on developmentally critical loci, catastrophizes cellular fate decision-making, and even causes oncogenesis during mammalian development.

相關焦點

  •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57:06 美國芝加哥大學Yingming Zhao和Lev Becker等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能夠調控基因表達。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核心熱點,隨著蛋白質組學技術以及抗體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組蛋白修飾以及新穎的調控機制被揭示出來,並見諸高水平期刊。今天介紹的第一篇文章為19年3月發表在Nature雜誌的,首次報導了神經遞質5-羥色胺能夠進入細胞核使組蛋白發生化學修飾(serotonylation),進而調控基因表達。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新研究揭示mA通過共轉錄逆向調控組蛋白修飾的現象和機制
    m6A(N6-methyladenosine)是mRNA和lnc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從酵母到人類的多個物種中高度保守。轉錄過程中,METTL3-METTL14複合物催化前體RNA上m6A的發生;同時,m6A可以被FTO和ALKBH5調控去甲基化,並能被YTH家族的蛋白所識別。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但該研究面臨的問題也是非常大的,因為這種修飾不僅發生在 mRNA 分子上,同時也發生在其它 RNA 分子上,幾乎涉及到了生命科學的所有領域,連病毒的 RNA 都會發生這種修飾。 其實這些修飾本身並不新奇。我們現在之所以這麼關注這種修飾的意義,這麼關注所謂的表觀轉錄組學,是因為發現了與這些修飾有關的酶,並且對這些酶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 Nature:王橫濱等—組蛋白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
    來自阿拉巴馬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系,細胞生物學系,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組蛋白H2A的主要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過程,也證明H2A去泛素化是細胞周期和基因表達的關鍵步驟。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AML是一種快速增加的起源自骨髓細胞和血細胞的癌症,而且是兒童和成年人中第二大最為常見的白血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蛋白ENL能夠促進白血病產生。該蛋白含一種被稱作YEATS的結構域,這種結構域「讀取」組蛋白修飾。組蛋白纏繞在染色質上。正如掃描器「讀取」員工牌上的數據,蛋白ENL識別一種被稱作乙醯化的組蛋白修飾。
  • 圖解表觀遺傳學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是一種以共價方式進行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甲基化(M),磷酸化(P),乙醯化(A)等等。由於組蛋白修飾的類型眾多,所以我們需要在稱呼組蛋白修飾時,有一個規則:組蛋白結構 + 胺基酸名稱 + 胺基酸位置 + 修飾類型
  • 腫瘤產生的乳酸或能表觀修飾巨噬細胞組蛋白,導致巨噬細胞黑化促癌
    根據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搞清楚乳酸的作用,對於癌症等疾病的治療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表觀遺傳學和蛋白質修飾領域的學術大牛,趙教授團隊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蛋白質修飾最多的實驗室,多種表觀修飾都是他們團隊率先發現的。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當DNA損傷發生時,細胞活動會中止,以便於DNA 修復蛋白接近並清除損傷。如果損傷得到及時修復,細胞活動和功能會恢復正常,繼續參與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相反,如果修復沒有及時進行,就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發育障礙、癌症以及早衰。因此,了解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理解疾病與衰老的成因。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William教授的實驗室主要以C.elegans為模型研究幹細胞的「母親」受精卵的發育情況,研究胚胎發生期幹細胞的發育情況,和多能性的維持機制。幹細胞一直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香餑餑,誰都在研究它,可是卻沒有人知道幹細胞究竟是如何從受精卵逐步發育成胚胎幹細胞的呢?當中的各種分子機制和表觀遺傳學機制沒人清楚。而William的實驗室正是要解開胚胎幹細胞的身世之謎。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人們已知在細胞核中,分子DNA鏈被包裹在核小體(nucleosome)中一組稱為組蛋白的蛋白周圍,所有這一切都位於稱為染色質的較大超結構中。此外,已知組蛋白的「尾巴」延伸到核小體的外面,使得它們可發生化學變化,這些化學變化決定著一個染色質區域是否「開放」,這就決定著DNA是可接近的,還是緊密壓縮的,這也就決定著這個區域中的基因是發生沉默,還是進行轉錄。
  • Nature:組蛋白修飾對細胞分化控制機制
    專題:Nature報導最近的Nature在線版刊登了一篇題為:Histone modifications at human enhancers reflect global cell-typ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的文章,主要解析了組蛋白修飾對細胞分化命運的控制機制
  • Nature:啟動子和增強子上組蛋白修飾分布圖
    現在,一種基於染色質-免疫沉澱反應的微陣列(ChIP-晶片)方法,被用來生成在幾個不同人類細胞系中的啟動子和增強子上的組蛋白修飾分布圖。啟動子上的修飾分布模式被發現在不同細胞類型之間基本不變,而在大部分增強子上的修飾分布模式則對某一種細胞類型有特異性,並且與細胞類型特異性基因表達有關。
  • 組蛋白修飾的研究方法精華篇
    許多組蛋白的各種翻譯後修飾(PTM)(即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和SUMO化)發生在賴氨酸位點 [1] 。雖然在被覆蓋的組蛋白摺疊域內發現了少數的修飾位點,但是翻譯後修飾在柔韌的N-末端尾部區域卻是相當普遍的。許多組蛋白修飾能夠調節染色質結構中重要的功能性變化,並通過直接地改變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或通過招募組蛋白修飾蛋白和/或核小體改構複合體來實現 [1] [2] 。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它們還與人類發育障礙和癌症有關,這就支持DNA甲基化在細胞命運的指定和維持中起著關鍵作用。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參與了確定啟動子和活躍轉錄基因體的DNA甲基轉移酶定位和DNA甲基化的模式。然而,控制基因間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NSMB:兩種與組蛋白修飾有關的酶的結構
    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確定了與組蛋白修飾有關的兩種酶的結構。其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網絡版上。如果編碼PHF8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將導致一種遺傳性智力低下。了解酶PHF8的作用機制將有助於醫生更好的預防智力低下。許多科學家認為組蛋白修飾與「組蛋白密碼」有關。根據組蛋白的結構的不同,細胞核內的DNA相應受到限制或保持相對自由。據研究人員Paula Flicker介紹,這項研究解釋了去甲基化酶處理多個信號的分子基礎。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SHL通過自身BAH結構域和PHD結構域分別識別抑制性組蛋白修飾H3K27me3和活性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的轉錄後修飾作為表觀遺傳中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在包括基因表達調控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組蛋白修飾的識別因子具有對於不同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識別的能力,並進而在染色體的狀態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 Nat Struct Mol Biol:證實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與DNA甲基化之間...
    如今,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起人類兩個最為基本性的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和DNA甲基化---之間存在的首個關聯。相關研究於2012年9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