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在用柴油車排放治理工作座談會暨《在用柴油車顆粒物與氮氧化物排放汙染協同治理技術指南》專家審查會」,補充和完善在用柴油車排放治理,對標國家排放治理要求,為各地開展柴油車汙染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今年布置的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其中明確表示要加強重點區域的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無需贅言,機動車尤其是柴油車尾氣排放早已成為眾矢之的。
有數據顯示,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PM(顆粒物)超過90%,而在我國,柴油車運輸是物流運輸的主要方式,佔全國物流運輸的80%左右。由此可見,柴油車尾氣排放已經成了大氣汙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地相關部門也提高了對柴油車汙染防治的重視程度。
以北京為例,7月北京市審議通過了《北京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草案)》,重型柴油車是本次立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明確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等的主要責任,協同監管,並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機動車維修經營者應與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聯網,實時傳輸維修車輛的具體信息,如實記錄機動車排放達標維修情況。
對駕駛排放檢驗不合格機動車上路行駛的,除規定由公安交管部門依法處罰外,還要在七日內進行維修並復檢;對於情節嚴重,將暫扣駕駛證並罰款,甚至會納入徵信體系。
除此之外,北京還計劃與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制定新車汙染排放檢測和控制裝置等安裝的抽檢抽查計劃,共同建立京津冀機動車超標排放信息共享平臺,對機動車超標排放進行協同監管。
從北京的柴油車治理條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一方面,治理不是僅從車入手,要多方協同,還要從車本身、交通等方面進行綜合空氣;另一方面是,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注重排放治理方案、治理產品選擇與匹配、後期監控等諸多環節,從而加快柴油車汙染治理進程。
柴油車汙染要統籌全局,排放控制需從「車-油-路」三個方面入手,針對不同環節採取對應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11部委聯合發布的《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其中為柴油車汙染治理提供了兩條出路:一是產品升級,就是「油、車、路」產品升級+網絡監控。二是通過氫燃料、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等進行替代。
有一小部分人認為,車企應對柴油車汙染治理履行更多責任。業內人士表示,助力柴油車攻堅戰,車企應該生產綠色的車,要保證新車的生產一致性以及在用車的符合性。同時,車企還應該對用戶做出指導綠色用車的額外服務,共同面對環境監管趨嚴的大趨勢。
當然,柴油車汙染從三大方面的治理,必須多部門聯動才可見效。各個相關部門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分兵把口、各負其責,從生產、檢驗、道路監測以及後期的檢查維修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鬆,協同加強對柴油車汙染的治理。
不管怎麼說,在柴油車汙染治理上,這兩條出路協同配合是行業內的共識。
「2020年,全國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0%,重點區域達到95%以上,排氣管口冒黑煙現象基本消除。」目標已定,柴油車汙染攻堅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