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一號發射工位的秘密

2020-08-22 流年舊事


西昌往北上108國道,在山谷中一路穿行60多公裡,就來到一個名叫沙壩的地方。一進入山谷,即可看到高高矗立的兩座發射塔。

外面的人來這裡,很容易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這個基地只有2號和3號發射塔? 1號發射塔在哪裡?去年嫦娥一號就是從3號發射塔送上天的。按說,西昌從上世紀80年代就對外開放了,難道這裡還隱藏著什麼秘密?事情還得從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說起。

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火箭巨大的轟鳴聲中,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向人們道別說:「我去了!」然後,他一步登天,在330公裡的高度飛行。全世界都為此而震動。

那時候的中國,正處在超英趕美的熱潮之中,蘇聯「東方號」發射成功自然對中國航天人觸動不小。

就在這一年,20多個空軍飛行員被選拔出來,集中到十一航校。當時沒明講,眾人還以為真是像領導說的那樣,搞殲七新機種的改裝。但領導又批評他們,說他們不開竅,弄得大家摸不著頭腦。搞了幾個月,最後讓大家回原單位,並說,你們都是搞飛行的,老這麼中斷是不行的。回去以後,要召之即來,隨叫隨到。

有人問究竟要幹什麼,回答說是往上幹唄,也可能要突破航空事業。那時還不敢說航天——保密,但往上是什麼,飛行員們心裡多少都有些數,只是得不到肯定罷了。

1965年,在中央原則批准的空間技術規劃方案中,提出在中國第一個人造衛星上天10年後,發射兩艘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最初被命名為「大躍進」號,後改為「曙光」號),為此還安排了近200項研究課題。這期間,中國科學家們先後發射了多枚生物火箭,取得了一定成果。

為了進一步擴大研究項目,1966年7月15日,又用狗進行了飛行試驗。T-7A(S2)型生物火箭就是為小狗上天專門設計的,生物艙內載有1隻小狗、4隻大白鼠和12隻生物樣品試管,還設有條件反射實驗裝置,用以觀察在失重條件下動物高級神經活動的反應。

錢學森說,中國發射載狗火箭,就是為載人航天做準備的。

1966年1月9日至2月6日,中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在國防科委召集下,於京西賓館召開了一次秘密的「宇宙醫學、宇宙生物學規劃會議」, 提到了宇航問題,但爭論不小,未作決定。

1968年4月1日,載人航天被重新提起。由於正處於「文革」混亂時期,為從組織體制上予以保證,便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研究院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裡成立了飛船總體室,進行載人飛船總體方案研究。同時,還集中力量組建了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即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隸屬由錢學森任院長的空間技術研究院。這個所負責研究在飛船內為太空人提供安全且適宜人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並能在緊急狀況下保證太空人的安全。

此後,中國航天訓練基地經常舉行一些學術活動,錢學森也差不多都到會參加討論。當時,總體方案研究焦點是研製可載幾名航天員的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為此,飛船總體組先後完成了可載一、二、三、五名航天員的四種方案進行論證比較,尋找共性的關鍵技術課題。

1969年底,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邊境局部衝突不斷,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臨近中蒙邊境的東風基地將首當其衝。中央決定在三線地方再建一個新的衛星發射基地。

新發射場的重要原則是既要考慮長遠發展,又要便於保密和施工。1969年12月,東風基地組成了一支40餘人的選場勘察小分隊,歷時3個月,走遍了滇北、黔東、鄂西、川南、晉東西及洞庭湖、鄱陽湖等9省、25個地區的81個縣,預選了16個方案,最後精選出3個預選點。

最初的選擇並不是西昌而是越西,上報之後,還得到了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批准。越西位於四川涼山境內,四面環山,地形隱蔽,其優點是戰略地位穩定,向東北發射大傾角衛星和飛船時,一、二級火箭落點比較安全。但隨後複查時,卻發現越西存在著電力供應緊張、交通不便、施工量浩大等缺陷,因此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爭論之下,東風基地決定第三次對越西實地復察,並對西昌進行補充勘察。

1970年6月,東風基地司令員李福澤和副司令員喬平率領有關人員到達位於大涼山腹地的西昌,實地複查在此建立宇航發射場的方案。在察看沙壩溝時,眾人乘擺渡小船跨過安寧河,沿狹窄的小路及田間小道向溝內步行。下午,勘選人員到達波蘿溝口,在小河旁的一棵桃樹下打開地圖,對準方位。

李福澤邊看地圖,邊對照實地,連聲說:「好地方,好地方!」

波蘿溝口在兩河匯合處有一塊較為平坦的壩子,從溝口向北有一塊梯田臺地,長著綠油油的水稻。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山外有山,非常隱蔽,作為發射場十分理想。

「這裡可作為一個陣地,按兩個工位考慮,一開始可以先上一個。」李福澤像當年指揮打仗一樣,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地圖說:「向西兩公裡的青槓壩,向東3公裡的麻葉林,可作為下一步安排,再建兩個陣地。這樣共有三個陣地,或者五至六個工位。技術陣地可以放在楊家溝,一個技術陣地對應三個發射陣地。」

「趕羊溝那幾座山頭,可以考慮放光學測量設備。」喬平伸手指著遠處,劃了一個圈說。

返回西昌後,李福澤又聽取了基建部工程科參謀陳德威關於西昌地震問題的調研情況。西昌地處安寧河斷裂帶,歷史上曾發生過破壞性大地震。最近一次是1850年,西昌縣城毀於一旦。作為新建的宇航場區,地震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不過,這一帶發生大地震的周期時間長,一般是100年至200年左右。

大家爭論了半天,李福澤把手一揮,果斷地說:「就這樣吧。地震問題今天還不能深刻認識它,現在關鍵是爭取時間,應該下決心了!」

從地理位置上看,西昌的確稱得上一座理想的天然發射場,其優越條件頗多:這裡海拔高、緯度低,地形隱蔽,地質結構堅實。氣候適宜,水源豐富穩定,交通和通訊條件比較理想,距發射場50公裡處是西昌飛機場,跑道長3600米,可以允許C-130、安-124和波音747等大型飛機起降。發射場距離成昆鐵路和川滇公路都不遠,加之東面的金沙江航道還可以水路通達宜賓、重慶直至上海,這些條件極利於運輸所需物資和衛星、火箭產品。

另外,國家通信幹線也緊鄰發射場,可充分保證發射試驗時的通訊,算是得天獨厚,佔盡了地利。

1970年10月14日, 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宇航發射場由越西改至西昌以北的松林地區,其代號為「7201」工程,意思是在1972年前完成主要工程,準備執行任務。

當時的初步打算是,在西昌布點建立飛船發射工位,在北京精心挑選、培訓第一批太空人,這兩項工作都在高度保密中實施,太空人不知道發射工位建在哪裡,西昌也不知道國家在秘密培訓太空人。

但由於受綜合國力、技術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影響,航天發射工位論證後一直沒建起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2 年交付使用,兩年後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1985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對外開放,承攬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從單一型號火箭發射到多種型號火箭發射,從發射國產衛星到承擔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從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極軌衛星到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有著20多年發射歷史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在早已名滿天下。

如今,在離2號發射架兩公裡遠處,當初準備建飛船發射工位的地方,曾為飛船發射準備而修建了3條隧洞、5公裡鐵路線。

雖然從修建起來就擱置未用,但1號位發射場坪依然像一個夢一樣,被完完整整地保留在了那裡。

相關焦點

  • 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您了解多少?
    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3年底已發射中國國內外衛星82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90年4月7日,該中心成功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西昌優越條件頗多:海拔高、緯度低;地形隱蔽,地質結構堅實;水源豐富穩定;交通和通訊條件理想。
  • 發射成功!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工位北鬥港——西昌,歡迎您!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今年5月最後一次!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在即,2020年北鬥收官之戰!北鬥系統北鬥一號系統1994年—2003年,北鬥雙星系統,為中國服務。
  • 發射塔、發射場、發射中心有啥區別?帶你探秘西昌航天城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管理著我國建立的第二個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則使用管理著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它的3號發射工位更被譽為「功勳工位」其主體發射塔就像步兵的槍、炮兵的炮吳煒琦在演講中把發射塔的橙色擺杆比作胎兒的臍帶
  • 高分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一輪高密度任務首戰告捷
    2020年10月12日0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新一輪高密度任務的首戰,也是西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備設施集中升級改造後的首次發射。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隨後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我國自主研製建設,將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話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
  • 《開講啦》邀請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開講
    嫦娥五號升空是嫦娥系列首次從深山走向大海,第一次在文昌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設,管理,使用的 ,2020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本期節目邀請到嫦娥的「母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開講。
  • 如何去看火箭發射?「追星」指南來了!
    2020年7月23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拒不完全統計,當天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周圍,至少有3萬遊客觀看航天發射,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1.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於1970年,西昌發射場1982年交付使用,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該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6℃,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西昌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發射場,現在用一些旅遊APP就可以買到當天的參觀票。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外媒:發射基地建在景區 中國秘密太空計劃更透明
    陶鐘山是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成功發射後作上述表示的。  「文昌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滿足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飛行器的發射任務而建的。」陶鐘山說。與我國現有的酒泉、西昌、太原3個發射中心相比,文昌發射中心有三大優勢。  第一,作為我國首個濱海發射中心,它靠海港,運輸方便。
  •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四川在線消息(王玉磊 記者 吳浩)7月23日,在北鬥三號收官發射成功一個月之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使用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推向火星。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建成兩個多射向、全天候、大噸位發射工位,具備了大直徑大推力火箭測試發射能力、大流量低溫環保推進劑加注能力、大質量太空飛行器綜合測試保障能力、多型號多射向火箭發射測控能力、遠距離一體化任務指揮控制能力以及核心信息系統全面自主可控能力。
  • 冕寧,當一顆顆衛星發射升空人們記住了西昌,發射場地其實在冕寧
    在大家的認知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在西昌境內,其實它的發射場地行政隸屬應該在冕寧。衛星發射場位于冕寧縣澤遠鎮封家灣。目前中國衛星發射中心共有四個:分別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 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 發射場是所有衛星成功發射的保障!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升空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圖片源自《開講啦》之前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共六次發射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1986年2月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放飛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發射高軌衛星的實力。舉北鬥「點火!」頃刻之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地動山搖,火光沖天。2000年10月31日晚,隨著01指揮員一聲令下,長徵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越飛越高,直至在太空布下我國第一顆「北鬥星」。
  • 海南文昌,未來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告訴記者:「文昌,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建設初期,老一輩航天人在安寧河中搶建長徵橋新華社發嫦娥一號衛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2007年10月11日攝)。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搭載風雲二號08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2014年12月31日攝)。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據悉,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並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西昌12月30日電(黃國暢、王玉磊)「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貴陽...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旗飄揚 下半年高密度發射任務拉開戰幕
    初秋時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各參試單位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凝聚起了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再創奇蹟的磅礴力量。時光回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以航天發射任務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的使命擔當,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個萬無一失」「兩個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