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儒道醫兼通,師承左慈一派,更啟發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素

2020-12-05 觀汗青

起源:青蒿素的問世,使得人類戰勝千萬年來的兇惡疾病瘧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至少在熱帶的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每年因瘧疾的死亡和國民生產總值等的損失降到最低。青蒿素的發現至少拯救了數百萬人,尤其是缺醫少藥的非洲兒童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是這一普世性的低廉高效藥品的發現者在當時很少有人知道,直到美國人好奇的發函到中國廣為求證,才發現了幕後功臣屠呦呦的團隊。

青蒿

歷程:當時正值美國侵入越南,美國無所不用其極針對越南採用了生物戰,無差別轟炸等手段,導致越南在獲得中國無私的援助。但是越南屬於熱帶地區,水網密集更是瘧疾的高發地帶,糧食和藥品的供應導致人體抵抗力更加下降,瘧疾成為越南軍隊非戰鬥減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越南向中國求助治療和防控熱帶疾病的藥物,而這一重大項目就交給了國內的頂尖藥物研發團隊。屠呦呦所在的團隊另闢蹊徑,對中國古代治療瘧疾的藥物典籍進行檢索,對古代中國留下的各類藥物處方進行科學研究。

在各種失敗的研發過程中,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第十六中發現了治療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書中說的青蒿直接生榨汁進行服用,由於擔心青蒿的毒性,所以剛開始屠呦呦採用加熱等方式進行研發,發現藥性直接消失,最後才有直接提取。為了試驗青蒿素的藥性,屠呦呦直接自己進行了藥物試驗,證明了藥物的有效性。在對青蒿素的進一步加工後,青蒿素製劑的膠囊投入到市場中,很多非洲國家的瘧疾宣布徹底消失,而幕後功臣屠呦呦最終被發現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人類戰勝病魔又進了一步。屠呦呦採用的葛洪的醫療著作,其實在肘後備急方中,還有十幾種的治療方法,而葛洪對於不光瘧疾,還對狂犬病,狼瘡等各種急性傳染病都有探索。

葛洪的祖父是葛玄,是東吳世家大族,官至禮部尚書。葛玄是左慈的弟子,師承一派。後來左慈的弟子鄭隱將所學傳給了葛洪。由於三國演義等藝術加工把左慈描述成仙妖一派,其實左慈是漢代以來金鼎派的傳承者和大宗師,講究實踐和通過煉丹等方式發現藥物機理。葛洪的童年境遇比曹雪芹還差,葛洪十三歲後在父親早逝的時候,家道中落自力更生,通過自己砍柴等體力勞動換取文具不斷進行學習,並遍訪名師學習儒道醫等學問,葛洪聽聞交趾出產丹砂,後來去了中國西南部的羅浮山進行煉丹和行醫。古代的交趾就在今天的廣西和越南交接地帶,所以熱帶疾病還是非常流行的,對於熱帶地域這類疾病的治療方式,屠呦呦當時的參考方向還是非常正確的。

對於煉丹術現代人大多認為是迷信,其實如果比較古代煉丹室和現代的實驗室會發現他們的機理和方法都是殊途同歸,很多新材料和新規律的發現都是通過試錯和分析獲得的,現代的實驗室很多是煉丹的升級版。葛洪通過煉丹就發現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外用藥物的原料,包括後來的火藥等發現,都是煉丹的發現。所以如果盲目以為古代煉丹就是封建迷信的話還是有失偏頗的。

結語:寧波靈峰寺有一座葛仙殿,在江蘇的丹陽也有葛洪的煉丹井,其實古代中國大家都是儒道醫集成的大家,古代智慧的寶庫值得我們現代人去挖掘,並心懷敬畏之心對古代匯聚的典籍進行進一步發揚,為往聖繼絕學,而不是一概棄為糟粕!

相關焦點

  • 葛洪著作啟發屠呦呦發現青蒿素
    原標題:葛洪著作啟發屠呦呦發現青蒿素   王魯湘主持現場版   東坡力量:涉筆成趣 著手成春   「蘇東坡事實上只到過羅浮山一次,就是在他前往惠州的途中。」王魯湘說,儘管東坡寓惠只有兩年零八個月,但羅浮山一直縈繞在他的夢中,所以才留下那麼多關於羅浮山的詩文。   「我最喜歡來惠州發呆,因為你發呆的環境,觸目所及就能想到蘇東坡。」
  • 屠呦呦團隊新發現: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也有獨特療效
    中科院遺傳學博士李雷認為,青蒿素的發現解決了奎寧存在的普遍抗藥性問題,使得因抗藥性而無法進行治療的病患可以被醫治,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而且作為一種便於獲得的原材料,青蒿的普及也將為非洲貧困地區的患者帶來更實惠、療效更好的藥物。
  • 如果沒有隱士葛洪,屠呦呦不會發現青蒿素,也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1969年1月開始,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 「藥神」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究竟值多少錢?
    6月17日早間,新華社發文稱,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大價值?
    據新華社消息,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抗藥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簡而言之,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難題解決了,並且困擾人類多年的紅斑狼瘡有望能治癒!昨天上午,「屠呦呦團隊」的新研究進展訊息一經公布,多方媒體競相報導,話題熱度如火箭般躥升。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而發現這青蒿特性的正是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原來答案就在她的名字中。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他的父親為她起名呦呦。任誰也不曾想到,多少年之後,屠呦呦會與這首詩結下不解之緣。2015年10月5日,這一天對祖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對中醫學領域來說更是揚眉吐氣的一天。
  • 青團含有青蒿素?別被騙了,讓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並非提取自青蒿
    青蒿的誤會因為屠呦呦憑著青蒿素拿下諾貝爾獎之後,青蒿素就成了熱詞,誰都想來蹭一把熱度,而最為迷惑人的就是號稱含有青蒿素的青團了。且不說製作青團的材料是艾蒿,不是青蒿。就算是青蒿吧,也是沒有青蒿素,因為青蒿素來自於黃花蒿。黃花蒿微微濃烈,一般人不太能接受,如果製成吃食,更沒有多少人能下得了口了。
  • 屠呦呦瑞典演講:我們為何選擇青蒿素?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7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進行了主題講座,講述了她的團隊如何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從而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在當天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主題講座上,屠呦呦用中文進行了名為《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她介紹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
  • 屠呦呦是如何被國際科學界發現的?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講述了「一名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受到東晉醫學典籍的啟發,想到用新方法提取青蒿素的故事。文章並沒有寫出這名研究員叫什麼名字,但用了「她」來指稱這名研究者。這篇文章後來在各種英文出版物中被廣泛引用。1985年,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青蒿素的綜述文章,該文詳細描述了中國科研人員取得的進展。
  • 中科院院士陳新滋談屠呦呦青蒿素研究:中藥「大寶庫」值得探索
    接受採訪時,談及日前因在青蒿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而備受關注的藥學家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陳新滋表示,新進展的取得,「印證了認真踏實、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陳新滋。南都記者 陳輝 攝身為國際知名的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將中藥(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形容為一個「大寶庫」,其中不但有很多寶物,還有更多人們尚未掌握的奇珍異寶。
  • 首次發現青蒿素(新中國的「第一」)
    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新藥。青蒿素目前仍然是人類治癒瘧疾的唯一選擇。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療法,至今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她(屠呦呦)以驚人的毅力發現青蒿素,是第一個證實青蒿素可以在動物體和人體內有效抵抗瘧疾的科學家。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青蒿素研究中心在京奠基!將助力屠呦呦團隊研究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領獎臺時這麼說。如今,為了助力中國的青蒿素研究,一座研究中心工程即將誕生。今天(8月29日)上午,由北京建工承建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舉行奠基儀式,工程建成後,將為屠呦呦領銜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提供更加堅實的科研條件和後備保障基礎。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對中國科學界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對日子。
  • 名人經歷系列之屠呦呦——回望與青蒿素為伴的那段艱苦歲月
    ——題記相信許多人認識屠呦呦教授是其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但她對青蒿素的探索早在1971 年 5 月 21 日召開的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談會就開始了。會後,北京中藥所重新組織了研究小組,屠呦呦任組長,與組員鍾裕蓉繼續提取中藥,郎林福和劉菊福做動物試驗。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新華網記者 羅布·順巴姆攝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協電賀屠呦呦獲諾獎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屠呦呦在解決的「青蒿素耐藥」是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6月1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 屠呦呦團隊宣布重大創新突破
    深入研究抗瘧機理 攻堅「青蒿素抗藥性」難題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以來,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為最有效、無併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藥。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瘧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階段性目標將難以實現。
  • 粵教授揭秘青蒿素研究 他臨床證實療效(圖)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正在編寫「青蒿素快速消滅瘧疾」材料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接到老朋友的電話,獲悉抗瘧路上的「戰友」、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憑藉發現治療瘧疾的開創性療法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好事情!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早就該獲諾貝爾獎了!」  上世紀60年代至今,這位年近八旬的廣東科學家一直奮戰在青蒿素抗瘧的臨床研究中。
  • 「四史」關鍵詞|一輩子專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
    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分享了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設計出一套提純方法製成青蒿素,這種活性藥物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 屠呦呦團隊青蒿素研究獲新突破!這個青蒿到底是什麼仙草?
    6月17日,屠呦呦及其團隊宣布關於青蒿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