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你的臉就是你的通行證?這一暢想很快就能實現:今年11月底,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aeroporto di Fiumicino)將推行生物識別技術,試行「刷臉」登機。屆時,無需登機牌和身份證件,旅客通過面部識別系統即可完成登機。
綜合義大利《信使報》、fanpage網站報導,這項新技術將於11月底在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開始試行,用於1號航站樓的85號和86號登機口,即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旗下的由羅馬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
據報導,這是「刷臉」這類生物識別系統首次在義大利機場使用,接下來幾個月米蘭利納特(Linate)機場也將引入,預計2021年開始在整個義大利推行。該系統在旅客網上辦理登機手續時獲取相關數據,旅客到達航站樓,來到名為「fai-da-te」的自助機器前,將護照放在掃描儀下,同時進行面部識別,比照旅客證件和機票預訂信息的參數,生成一個名為token的臨時數據秘鑰,用於後續的安檢、登機等,不需要護照等旅行證件,只需一路「刷臉」。所有數據將在登機1小時後被清除。
不僅如此,在明年的2月到3月間,菲烏米奇諾機場還將引進最新的手提行李安檢儀器。據報導,這款儀器已經開始在米蘭馬爾彭薩機場(Malpensa)試行,可以在不將液體和電子產品從行李箱中拿出的情況下,對行李進行X射線光掃描,即可獲得更為精確的高清圖像,從而記錄並向操作員報告任何異常情況。新的安檢儀器還能識別少量的爆炸物品。這樣一來,在安檢時,旅客無需將洗髮水、沐浴露、平板電腦等產品從手提行李中拿出。為了加快運營速度,不久前才重新開放的米蘭利納特機場也推行這一方法。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機場體驗,義大利的機場就是很好的例子。不過,要說在這條科技道路上走得最遠的,還要數新加坡。
新加坡樟宜機場4號航站樓,在2017年為出行旅客提供全套「暢快通行」(FAST)流程,是全球首個在大型機場推行此套服務的航站樓,旅客在離境的各個環節都可選擇自助服務完成操作,該流程包括值機、行李託運、通關以及登記,安檢驗證則需通過面部和生物識別技術完成。
而北京首都機場從2018年起就已開啟「人臉識別」安檢系統,在身份檢查環節,旅客一共需要經過「兩道門」的核驗,過去的人工證件檢查崗換成了機器查驗。第一道門的機器可以對旅客的登機牌和身份證進行核驗,第二道門則用來進行人臉拍照,實現身份比對。而在新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在辦理登機牌的時候進行人臉識別認證,不需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即可完成「掃臉辦票」。如果旅客的面部人像信息未進入系統資料庫,自助值機設備還會詢問、提示旅客是否進行面像採集,一旦錄入,旅客今後自助值機將更方便更快捷。
不久前,SITA(國際航空電信公司)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19年度創新論壇上描繪了未來的旅行場景:藉助生物識別技術,無需出示登機牌和身份證件,旅客只需「刷臉」,簡單快捷。
該技術在阿姆斯特丹機場和蓋特威克機場(易捷航空公司航班)已經開始使用。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義大利航空公司(Alitalia)從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到羅馬的航班也將推行。
全球有38個電子登機口,約1000萬人次使用。SITA的專家還指出,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下,人們藉助智慧型手機,在家就能完成數字身份的創建。還有人預言,未來幾年,數字身份不止適用於單次旅程,而是被記錄在資料庫內,可一直用於登機而無需出示證件和登機牌。
本報圖文綜合微信公眾號"意燴"
寫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