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柴繼傑聯合綜述:結構生物學分析Caspase活化的保守性

2020-11-30 科學網
施一公、柴繼傑聯合綜述:結構生物學分析Caspase活化的保守性

 

凋亡(Apoptosis)和炎症反應(Inflammation)是兩個重要的生物學過程。細胞凋亡與細胞增殖、分化等過程協同維持機體穩態,在個體生長、發育、衰老過程中起關鍵作用,例如:蝌蚪到成蛙的變態發育中尾部的消失、哺乳動物未成熟胸腺細胞的清除、人胚胎指端發育的過程,均有細胞凋亡的積極參與。此外,異常的細胞凋亡與病變(如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耐受疾病等)相關。

Caspase(Cysteine proteases with aspartate cleavage speficity)是執行細胞凋亡的核心蛋白酶。凋亡通路可利用不同的起始凋亡蛋白酶(Initiator Caspase)Caspase8和Caspase9觸發凋亡過程,通過效應凋亡蛋白酶(Effector Caspase)切割廣泛底物蛋白引起不可逆的細胞死亡。在正常細胞中,Caspase組成型合成並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Caspase不但參與凋亡通路,而且參與炎症信號通路。在病原感染的細胞中,Caspase介導的炎症細胞反應是機體抵禦感染的有效策略,對宿主生存至關重要。凋亡和炎症過程均需要激活Caspase。在細胞凋亡時,效應Caspase被起始Caspase特異性切割,組裝為成熟的具有活性位點的蛋白酶。因此,起始Caspase的活化是級聯反應的關鍵步驟。與效應Caspase不同,起始Caspase切割後活性位點的形成需要多聚體骨架蛋白複合物的輔助。相應的,炎症反應中Caspase1的活化依賴炎症複合體(Inflammasome)。那麼,骨架蛋白大分子複合物是如何調控Caspase激活的?這一直是生物學家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由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和柴繼傑教授聯合撰寫、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的綜述文章「凋亡複合體與炎症複合體:Caspase活化的保守裝置」(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1/101.full) 主要從結構生物學角度介紹了在凋亡和炎症反應中激活關鍵Caspase的分子機理,並分析和歸納了其激活過程中的大分子複合體(凋亡複合體,炎症複合體)的結構差異、組裝及自抑制狀態機制的保守性。

該綜述以Apaf-1凋亡複合體為代表,分析了凋亡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在正常狀態下,Apaf-1凋亡複合體以自抑制的構象存在以避免對pro-Caspase9酶原的活化。當凋亡信號被觸發時,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Apaf-1結合細胞色素C,並且其中的ADP被ATP/dATP取代,於是Apaf-1的自抑制效應得以解除。此外,Apaf-1凋亡複合體不僅僅輔助Caspase9酶原的自主切割,而且對於提高其酶切活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提示Apaf-1凋亡複合體是Caspase9的全酶(holoenzyme)組成部分之一。

對於炎症複合體,綜述重點分析了骨架蛋白NLRC4的自抑制機理,並進一步討論了該機制與Apfa-1自抑制中的保守性。自抑制的失效可能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例如一些NLRP3基因突變位導致了炎症複合體自抑制的失效,使NLRP3炎症小體進入組成型激活狀態,產生了無法控制的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釋放,從而引起相關自身免疫疾病。與此同時,作者提議Apaf-1和NLRC4不僅具有保守的自抑制機制,其信號複合物的組裝可能也具有相似性。

此外,本綜述提出了一個凋亡複合體和炎症複合體的組裝模型,即:在靜息條件下,骨架蛋白(Apaf1或NLR)與ADP結合,處於自抑制狀態;配體(如細胞色素C或者PAMP)的結合將使骨架蛋白構象變化,從而舒緩自抑制狀態。隨後ATP競爭性取代ADP,觸發骨架蛋白(Apaf1或NLR)結構產生更大的構象變化,促進其聚合併形成凋亡複合體或者炎症複合體。凋亡複合體或者炎症複合體將分別招募起始Caspase分子或者其他接頭分子,執行細胞凋亡或者炎症反應。(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師從施一公,半路出家的清華教授柴繼傑,今日再發Science
    2020年12月4日,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柴繼傑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種研究所Jane Parker課題組、Paul Schulze-Lefert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Direct pathogen-induced assembly of an NLR immune receptor complex to form a holoenzyme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植物
  • 科學家揭示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識別GSDMD介導細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機理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成功地測定了自剪切激活形式的caspase-4/11與GSDMD的C端結構域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三維結構清晰地揭示了caspase-4/11的p20/p10異源二聚體進一步通過二聚化形成四聚體,在四聚體的界面上形成一個分子間的β摺疊,這個β摺疊獨立於caspase的半胱氨酸活性中心,伸展向四聚體的外部,像一把鑰匙插入到GSDMD C端結構域的一個疏水口袋中,由於活化的caspase
  • 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識別GSDMD介導細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機理
    隨後王大成/丁璟珒研究組與邵峰團隊合作,進一步證明GSDMD是細胞焦亡的執行蛋白,活化的caspase切割GSDMD蛋白N端和C端結構域的連接區,釋放具有結合膜磷脂上膜打孔活性的N端結構域,進而破壞細胞膜引發細胞焦亡(Ding et al., Nature 2016)。
  • 清華大學教授柴繼傑做客「植物遺傳與發育」高峰論壇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領域,柴繼傑帶領的研究團隊主要關注病原菌與宿主間相互關係等研究,通過結構生物學的方法結合生物化學等手段,解析病原體激活受體蛋白從而引起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並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本次報告主要從病原相關分子模式觸發的免疫反應(PTI)的角度,詮釋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RLKs)在植物抗病防禦反應的作用。
  • 名師出高徒:2019年,施一公、顏寧、柴繼傑等在CNS上發表12篇論文
    在2019年,施一公,顏寧,柴繼傑及周強在Cell,Nature 及Science共發表12篇研究成果,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for pore blockade of human Na+ channel Nav1.2 by the μ-conotoxin KIIIA」,共同闡述離子通道結構;【6】2019年1月1日,施一公研究組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論文
  • 從造紙工人到國際生物學家,柴繼傑教授的艱辛科研路!
    1994年到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博士,1997年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後,1999年到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後,師從施一公院士,進行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植物學報》同時發表國際著名植物抗病專家Xin Li(李昕)等人題為「開啟防禦之門:植物抗病小體」的專文評述,認為該項成果「完成了植物NLR蛋白複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裡程碑事件」。
  • 柴繼傑博士簡介
    柴繼傑 博士,研究員 Jijie Chai, Ph.D., Assistant Investigat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 對顏寧影響至深的三男一女,施一公、鍾毅、柴繼傑、吳嘉煒!
    注重細節和大局觀的施一公2019年截止11月,顏寧發表4篇CNS主刊論文,成為本年度全球發表CNS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已經是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雙聘教授的顏寧算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的結構生物學家,然而顏寧作為科普博主,和自己的粉絲們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 施一公Cell綜述: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結構生物學的歷史與現狀
    X射線晶體學技術是人們了解原子世界的利器,人們通過這一技術獲得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結構。在晶體學技術百年誕辰之際,Cell雜誌發表了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的前沿文章。這篇綜述性文章全面介紹了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結構生物學的歷史和現狀,讀者現在可以在Cell網站免費獲取全文。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王宏偉與中科院遺傳所周儉民合作在...
    清華大學柴繼傑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以及清華大學王宏偉團隊最近的聯合研究,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合作團隊發現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了其處於抑制狀態、中間狀態及五聚體活化狀態的冷凍電鏡結構,從而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機制。
  • 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德布勒森及羅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郝清新一行來訪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工字廳會見了德布勒森一行。施一公與德布勒森會談。據了解,這是施一公首次在媒體上以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身份出現。會談中,施一公首先代表清華大學歡迎德布勒森首次來訪,並感謝羅蘭大學在今年9月底熱情接待了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一行的訪問。
  •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來源:中國科技網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4-10   今日/總瀏覽:1/4886
  • 他普通大學畢業,工作後又回來讀研,後來跟施一公學習青出於藍!
    不過,施一公教授還是慧眼識英才的,他看中了柴繼傑在工作數年後還能考上研究生最後還讀到博士的經歷,他相信柴繼傑一定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決心和毅力,於是,施一公教授決定要把柴繼傑帶出頭。算起來施一公教授還比柴繼傑小一歲,然而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師,柴繼傑跟著施教授認真學習,由於專業基礎太差,施一公教授要手把手的教他,加上英語水平不行,柴繼傑每天還要讀報紙學英語,就這樣持之以恆堅持了幾年,柴繼傑從最初的一竅不通到慢慢開竅,慢慢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直到第五年,柴繼傑終於成功出師了。施一公教授最後對柴繼傑的評價很好,說他十分優秀。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柴繼傑課題組一直致力於NLR家族受體的作用機制。繼此前揭示了CNL類受體ZAR1的自抑制與活化機制後,此次又首次報導了TNL受體RPP1配體識別以及活化的分子機制。作為植物兩大類NLR受體CNL和TNL的代表,ZAR1與RPP1的研究成果是植物抗病蛋白研究領域數十年來令人期待的重大突破。
  • 施一公有三位優秀女弟子,他的男弟子表現如何,同樣非常優秀
    顏寧現在已經成為其領域的領軍人物,水平已不在其導師施一公之下。顏寧出國後,接棒顏寧的是清華大學醫學院2013級直博生萬蕊雪,她成為施一公弟子中又一顆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2014年,剛進入施一公團隊不久,萬蕊雪就接觸到了世界性的難題,開始從事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 柴繼傑:非科班出身也能「逆襲」
    領導完成這一成果的科學家之一,就是清華大學教授柴繼傑。  在搜尋引擎中搜索「柴繼傑」3個字,常和他一起出現的名字,是他的導師施一公。施一公在採訪和演講中屢次提到這位比自己還大1歲的「高徒」。因為柴繼傑的科研經歷,確實走得不尋常。  本科時,柴繼傑學的是造紙,畢業後就去造紙廠當助理工程師。工作4年後,意識到「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柴繼傑決定回到學校讀研。
  • 柴繼傑:從造紙廠工程師到頂尖科學家,任何事都可以靠努力做到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不僅完成讀研,還讀到了博士學位,甚至前往國外普利斯頓大學讀了博士後,跟隨的老師還是大名鼎鼎的施一公。他就是現任清華大學教授的柴繼傑。多數人可能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向現實妥協,但是柴繼傑沒有,甚至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成為了一個核心有名的國際大家,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柴繼傑還獲得了被譽為「德國的諾貝爾獎」的洪堡教席獎,其獎金高達500萬歐元的獎金,換算成人民幣幾乎接近4000萬。
  • 曾師從施一公,中國首位獲「德國洪堡教席獎」科學家!請悉知!
    因其在生物學上的造詣有著頗高的科研成果,更是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生教授等等眾多榮譽!而「一心為公」的施一公卻在功成名就後,選擇了回到中國!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也曾拜施一公為師,並獲得了德國洪堡教席獎!任清華大學教授,他的人生經歷用「大器晚成」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他就是柴繼傑!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柴繼傑實驗室去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來自擬南芥的CNL抗病蛋白ZAR1,識別效應蛋白後可以形成抗病小體 (Resistosome) (點擊查看:Science背靠背 | 柴繼傑/周儉民/王宏偉合作團隊首次發現植物抗病小體)。ZAR1抗病小體可能作為離子通道或者轉運通道引起ETI【3,4】,相比CNL,TNL的作用機制更為複雜。TNL的N端TIR結構域具有NAD+水解酶活性(NADase)。
  • 柴繼傑從造紙廠工程師到清華教授,生活不如意,你是否有勇氣改變
    而這與柴繼傑當初,敢於打破曾經的生活,更源於他努力讀書的結果。在柴繼傑讀完研究生之後,他還取得博士學位,然後前往國外普利斯頓大學讀博士後,師從大名鼎鼎的施一公院士。對於柴繼傑的成功,可能許多人認為這源於他的幸運。或許這是一種幸運,但是卻更多是他本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