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低了、監管嚴了、創業熱了
——湖南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漸入佳境
新華社長沙6月17日電(記者白田田)湖南省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經過近半年的實踐,提升了服務效能,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了投資創業熱潮,並且對整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產生了推動和傳導作用,改革由點及面、漸入佳境。
蜂群效應:門檻降低引發創業熱潮
長沙市嶽麓區政務中心,16個工商登記窗口一字排開,這裡每天都會迎來數十位懷揣夢想的創業者。長沙市工商局嶽麓分局註冊登記科科長陳穎川說,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前來辦理業務的人數明顯增多,創業者可以說是「蜂擁而來」。
據了解,全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自3月1日起實施,而湖南省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今年1月1日起,湖南省工商系統放寬了註冊資本、住所等登記條件,由以前的「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創業門檻大幅降低。
截至5月底,湖南省新登記企業36720戶,註冊資本(金)1779.42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86%和125.69%。
湖南省副省長盛茂林表示,通過幾個月的運行,湖南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增加的企業主體絕大多數都是公司,都有較大規模,改革極大激發了創業熱情,方便了有志於創業的各界人士。
熱爐效應:全民「嚴管」格局正在形成
最近一段時間,長沙市工商局企業監管處的工作人員明顯感到,一些沒有按要求進行年檢或者企業信息未及時變更的企業開始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解決遺留問題,以免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
企業的這種「緊張」,源於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一張「寬進嚴管」的監督網絡正在形成。長沙市工商局嶽麓分局局長李季認為,新的監管體制強調企業自律和社會共同管理,讓合法經營的企業感覺不到監管的存在,對於違規經營企業則產生強大的威懾力。
如今,違規經營像是「熱爐」一樣,企業不敢碰,碰到就會被燙。如果企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再只是由行政部門 「一罰了之」,而是通過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約束等手段,使得不良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湖南省工商局企業註冊局局長朱賢國說,湖南省正在建立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企業年報等信息必須在網上公示。如果企業公示的信息是虛假的,欺騙了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一經發現查實,將進入「嚴重違法企業名錄」。
傳導效應:牽動行政審批改革「牛鼻子」
2014年第一個工作日,陳偉其來到長沙市工商局,用了不到1個小時將公司營業執照辦好。作為一家電力工程公司的法人代表,陳偉其頗有感觸地說:「要是放在以前,可能需要一兩年時間辦理各種許可證後才能拿到營業執照。」
陳偉其是長沙工商登記「先照後證」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除了金融等一些特殊行業外,創業者無需先行取得許可證或批准文件,就可以直接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相當於先有「出生證」再辦「工作證」。
作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先照後證」改革目前尚未在全國範圍內推開。湖南省今年選擇長沙和郴州先行先試,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於年底前在全省推行此項改革。
湖南省工商局局長李金冬認為,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制度改革促進了改革的全面深化,推動政府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移,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傳導作用,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牛鼻子」。